陳必武
有一天早晨,我剛到學校門口,就看到門口圍了不少家長。學校保安在邊上大聲呵斥,叫他們住手。
原來是兩個家長動起手來了。保安看到我,連忙喊我過來。看到我過來,家長們可能知道我是校長,也不再爭執,停了下來。
由於正是上學高峰時,為了不影響學生進校,我把兩位家長帶到辦公室了解情況。
事情很簡單,一個小朋友被另一個朋友打了一下,臉上抓破了點皮。早晨送孩子上學,雙方家長正好遇到了,就在門口爭吵起來,還動起了手。
我打電話給班主任,讓她過來把情況介紹一下,看看老師是怎麼處理的。
班主任正在教室帶孩子們讀書,接到我的電話很快跑過來。
班主任說,昨天這個問題已經處理好了。打人的小朋友向被打的小朋友道了歉,被打的小朋友也原諒了小夥伴。並且雙方拉了鉤,表示成為好朋友。
家長聽了班主任的介紹,很是不好意思。
多年的校長經歷,上述類似的例子還遇到不少。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竟然讓家長大打出手,而在家長大打出手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勾肩搭背,成為了好朋友。你說,這種情況好笑嗎?
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被別的小朋友欺負,擔心自己的孩子受罪。這種心情也值得理解。畢竟每個家長都疼愛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孩子在校園裡的這種情況,家長又不用擔心。為什麼這樣說呢?
孩子之間發生打打鬧鬧,太平常不過了。兒童年齡小,好動,喜歡和小朋友追打皮鬧。這就是童年,孩子就是在這種皮鬧中慢慢長大。
孩子之間的矛盾,家長還是少參與的好。玩耍之間,磕磕碰碰,時而有之。孩子沒當回事,家長倒鬧翻了天。家長的境界還不如孩子,你說,孩子還能健康成長嗎?
孩子之間的小摩擦,他們是能夠調節的。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孩子天生就會交朋友。他們是不會記仇的,請相信你們的孩子。
即使孩子之間處理不了的事,學校還有老師,還有校長。親愛的家長,真的不用擔心。
孩子的成長,不需要用武力去解決問題。
家長,請給你的孩子一定的成長空間,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媽寶男」。
孩子,你慢慢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