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走進小峰的百家號!生煎鍋貼和水煎包子是山西大部分地區民間常見的麵食小吃品種之一,食用面甚廣,煎出來的味道焦嫩鮮香,口感鮮美,今天小峰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美味小吃的做法!
第一道美食——生煎鍋貼
【原料】
精粉500克,豬肥瘦肉300克,黃芽韭400克,植物油、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薑末、香油各適量。
【製法】
首先我們在精粉內加適量溫水和成麵團,揉勻揉光後稍場。將豬肥瘦肉剁成肉末後加入適量的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以及香油拌勻,再將黃芽非切末也拌入肉餡內。
然後我們將場好的麵團搓成長條,然後揪60個小劑,撒少許面撲,再逐個將小劑子按扁擀成小圓麵皮,後包入肉餡,捏成半月形5花褶的鍋貼坯。
最後我們將鐺燒熱,刷少許植物油,再將包好的鍋貼坯整齊地排在鐺子內,待鍋貼底焙成微黃時,倒入稀麵糊,蓋上鐺蓋,小火煎燜6-8分鐘,待鐺裡水分煎盡時,再沿鐺沿倒入適量植物油,稍煎片刻,待鍋貼煎至金黃色呈晶亮時,用小鏟翻鏟入盤即成。
【特點】
鍋貼底皮焦黃,貼面軟嫩,口感鮮美。
小知識:
鍋貼用精粉、豬肉、黃芽韭精製而成,色澤焦黃髮亮,外脆裡嫩,深受民間百姓的歡迎。
第二道美食——水煎包子
【原料】
精粉500克,酵面200克,豬肉250克,大蔥125克,醬油50克,香油50克,植物油100克,西葫蘆(或白菜)700克,精鹽、調料面、姜術、鹼各適量。
【製法】
首先我們要精粉內加入酵面、溫水和成麵團,再在麵團內兌入適量的鹼水揉勻後稍湯。
然後我們將豬肉剁成肉末後放入醬油、精鹽、調料面、蔥薑末、香油拌成肉餡。將西葫蘆剁碎,擠去水分放入肉餡中拌勻。
最後我們將麵團搓條,揪成40個劑子,劑子逐個擀成圓片,包入肉餡,包成相公帽形,擺在刷油的大鐺上,擺滿以後,在大鐺上面淋上植物油,然後在火蓋上面煎6分鐘左右,再倒入用白面調製成的稀麵糊,蓋上蓋把水分煎到沒有,再淋上少許的植物油,蓋住燜煎6分鐘。等到包子的底部呈現焦黃色的時候,用鍋鏟將鐺的周圍撥起,把大鐺翻開,離火,這道小吃便完成啦。
【特點】
色澤金黃,油潤香脆,焦嫩鮮香,色味俱佳。
小知識:
「包子」古稱饅頭。「包子」一詞最早見於陶毅所著《清異類》。書中記五代時後周京都汴梁門外張手關家,售四時節食,伏日出售「綠荷包子"。
水煎包子形似「相公帽」,以酵面製作,擺在大鐺中加水、加油煎制而成。水煎包色黃形美,香脆味濃,皮薄餡大,十裡飄香。賣者多在大街小巷擺攤設點,明檔操作,邊制邊吃,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大眾化小吃食品。
以上就是生煎鍋貼和水煎包子的做法啦,小峰覺得很簡單,學會了可以當做美味的營養早餐哦!今天小峰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