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餐文化之生煎饅頭

2020-12-19 強強閒話多

前邊講過了經典的鍋貼,這回要講一講和鍋貼一口鍋裡出場,卻比鍋貼還要火爆的經典早點心:生煎,這傢伙故事更精彩。

上海早點心中的生煎饅頭,絕對屬於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美食。在上海話裡習慣將生煎稱為「生煎饅頭」,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很有意思事,為什麼明明有餡料不叫包子而叫饅頭呢?這是因為上海話裡將所有的包子都稱為饅頭,比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等等。

在原來的漢語中就只有饅頭的叫法,包子是胡人帶入中原後的叫法。上海話雖然是由本地與周圍地區的方言交織而成,但還是保留了很多古漢語元素,這點和粵語很相似。據說用粵語或滬語來念古詩詞是最有韻味的。

百度百科上的介紹稱,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中國上海、蘇州及其他江南地區的一種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亦稱生煎包,類似於鍋貼和臺灣常見的「水煎包」,為煎熟了的有餡饅頭。傳統的生煎饅頭餡料通常使用豬肉,現在為了增加賣點吸引顧客,會有蝦仁、蟹粉、小龍蝦肉等新口味的生煎。 生煎的表皮色白,皮薄軟松、肉餡鮮嫩多汁、焦底酥脆,咬一口充滿了芝麻和蔥肉香,常常會搭配鴨血粉絲湯、油豆腐粉絲湯、咖喱牛肉湯同食,這種滋味非常的引人垂涎三尺。這種早餐組合是最受上海人民喜愛的傳統早點心之一,而且老少皆宜。

鴨血粉絲湯也不錯

很多食客就為了那一口焦香鬆脆的生煎底,特別關照盛生煎的師傅:「謝謝儂,幫忙給我焦一點的噢!」蘸點醋更加美味。生煎也是蘇州有名的點心之一,記得那家啞巴生煎嗎?去蘇州遊玩的朋友只要是路過那,總會想要去品嘗一下,堂吃排隊太久,那就買了打包帶走。 我也去吃過,餡料比較偏甜,吃起來還是挺不錯的。

查了一下關於生煎的歷史,據說生煎起源於1920年代的上海,一般在老虎灶(開水間)隔壁,開一爿半開間門面的小店,店門口立著由柏油桶改制的爐子,上面置一口鑄鐵平底鍋,裡面是一張長條形的臺板,成為了生煎店鋪的雛形。

後來,上海著名企業家,中國新藥業先驅黃楚九將生煎引入了他自家所開設的蘿春閣茶館店中,從此生煎饅頭成了蘿春閣茶館的招牌美食。至於所謂的生煎派別,主要分為「混水生煎」和「清水生煎」兩派。混水生煎較為盛行,餡料以鮮豬肉加肉皮凍為主。早期以蘿春閣生煎為代表,如今的豐裕生煎、小楊生煎等,也屬於這類。清水生煎則是在餡料中不添加肉皮凍,以創始於1932年的老字號大壺春最出名。我覺得大壺春的生煎、飛龍生煎、小楊生煎、小紹興的生煎都挺好吃,關鍵是用料正宗,認真經營,任何事物只要是急功近利就一定不會長久。

傳統生煎為「一兩四隻」,也稱為一客。所以在上海買生煎,都是按一客四隻起買,一般會說:「來兩客生煎。」當然說成:「來二兩生煎。」也可以,大家都能聽明白。生煎要現煎現賣才好吃,一鍋生煎出爐大約十來分鐘。其間,師傅會拿著一把老虎鉗夾住煎鍋不停地轉動,保持生煎們受熱均勻。出鍋前還會撒上一把白芝麻和蔥花,真的是香味撲面而來。有時候,烘一鍋生煎會伴隨著半鍋鍋貼,這是為了保證對不同喜好的食客們都有供應。畢竟,這兩兄弟的製作和烹飪很接近。

據說張愛玲也非常喜歡吃生煎,一直讓她念念不忘。她的散文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中寫道:「報刊上談吃的文字很多,也從來不嫌多。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似乎真就是這麼一回事。

相關焦點

  • 生煎包子?還是生煎饅頭?
    原標題:生煎包子?還是生煎饅頭?老派的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沒餡的叫白饅頭或淡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因此,生煎包子在上海的正確稱謂卻是「生煎饅頭」。老派的上海人把包子叫做饅頭,沒餡的叫白饅頭或淡饅頭,肉餡的叫肉饅頭,菜餡的叫菜饅頭。就像他們把茶稱為「茶葉茶」,以區別於沒有茶葉的「茶」——白開水。因此,生煎包子在上海的正確稱謂卻是「生煎饅頭」。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圓
    上海早餐文化系列已經寫了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糖糕、湯包、各種饅頭,共十一篇上海的經典早餐、早點心。我這個人喜歡雙數,所以一定要寫第十二篇來結束這個系列。因為「元」和「袁」、「宵」與「消」是同音,「元宵」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於是在1913年元宵節前,袁世凱下令把元宵改為湯圓。袁世凱垮臺後,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的名稱。在中國,每一樣有名的美食都會有屬於自己的各種故事,背後透射的是文化的傳承。所以,在我們中國和老百姓最為息息相關的文化,就是飲食文化、語言文化、茶文化、家文化。
  • 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
    生煎包又稱生煎饅頭(拼音:shēngjiān mántóu;滬語發音:ssanji mhoedhou)是流行於上海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簡稱為生煎,上海生煎包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 話說老上海之生煎饅頭,其實更像是包子
    上海有家極有名聲的生煎饅頭店——大壺春,據稱,以前的大壺春是開在人家過街樓下面,其地方狹小,連燒一鍋和生煎饅頭堪稱絕配的牛肉湯的地方也沒有,只能擺出大大一壺大麥茶,用來「過」生煎饅頭,因此有「大壺」之謂。
  • 上海人的煙火氣,就在那滿口生香的生煎饅頭裡
    說起生煎,可謂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啦,上海人把所有包子都叫「饅頭」 ,所以,生煎也叫「生煎饅頭」!生煎饅頭起源於1920的上海,歷史悠久,深受上海人喜愛。早飯,午飯,晚飯甚至宵夜,你都能在上海人的飯桌上瞧見它!
  • 實拍在上海排名第一的生煎小吃,八塊錢一份鮮肉生煎純手工製作
    實拍在上海排名第一的生煎小吃,八塊錢一份鮮肉生煎純手工製作!不知道大家在早上時候早餐都是吃什麼,在小零那邊大部分都是吃麵食像是包子、饅頭之類的當然還有一種叫做生煎包的美食,這是很多北方人最常見的一種早餐種類了,在上海很多人也是超級喜歡吃麵食的,據悉有一家生煎包賣的特別火爆,而且還是一家86年的老店。
  • 和饅頭相比,上海的生煎泛著一股「小資」的味道
    生煎可以說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小吃,相較生煎,油條大餅、老虎腳爪相對寡淡,南翔小籠在餡料上略有些么蛾子,最主要的是,只有在上海,生煎才是「饅頭」而不是「包子」,只有在上海,才有這麼普遍的魂牽夢縈的「生煎情結」。
  • 北方人早餐吃豆漿油條,看看人家上海人的生煎包,營養又美味
    以前去過一次上海,住的酒店正好是上海的小吃一條街,早晨起來,一般不會吃酒店的配餐,會和朋友一起去小吃一條街買早餐吃,好幾十種美味的早餐太養眼了,一個早晨肯定吃不過來,本來打算待2天就回去的,看見這麼好吃的美食決定再多住兩天,先把最主要的吃個遍再說,美食的誘惑太大了。
  • 流傳百年的滬上傳統美味小吃:生煎饅頭
    上海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蹟;正因為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的特色美味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想在最短的時間裡品味代表這座城市的味道,那麼一定要嘗嘗上海的生煎饅頭。生煎饅頭是一種上海特有的美味小吃,皮脆汁多,鮮美無比。聽說,一些住在外地或國外的上海人回滬第一件事情就是品味生煎饅頭,而中外遊客更是對生煎饅頭情有獨鍾,常常因為投入美食而忘了顧及體面,吃得滿嘴留香。生煎饅頭是上海傳統點心,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 上海早餐文化之湯包
    陸續寫了上海經典早點心:鍋貼、小餛飩、大餅油條、粢飯糕、生煎饅頭、燒賣、各種面、麻球、糖糕。忽然發現居然沒有寫湯包,這怎麼可以漏掉呢!趕緊補上。根據母親的介紹,上海的湯包源自南京,這個我並沒有考證過。在靖康之變後由北宋皇室南遷時帶入江南後,逐步演變成為現在的樣子。湯包皮薄餡大、湯汁微甜,夾起一隻放入調羹中,一提一吸之間,將微甜的汁水伴隨著一點醋香混合後的這種滋味,使得皮香、肉香與醋香相得益彰。在上海,有些人習慣叫湯包,有些則習慣叫小籠包。其實,我也很好奇湯包和小籠包究竟有何區別。
  • 被《福布斯》評選全球「必吃」美食,上海生煎饅頭上榜了!
    截至2018年5月底,小楊生煎已經開出了212家門店。鬆軟的表皮,飽滿厚實的肉餡,咬上一口湯水四溢,油而不膩的小饅頭成為上海人無法割捨的生活方式。在《福布斯》雜誌評選的全球最獨特的「必吃」美食名錄中,上海這家生煎饅頭榜上有名。
  • 上海生煎,天下第一
    要說上海是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我們必須有生煎。每一個精明謹慎的上海人,只有在談到生煎時,才會有一刻的不合理:上海生煎天下第一!你知道嗎?雪白柔軟的麵團、飽滿的緊實肉餡、香濃燙湯汁和燒焦酥脆的底板是上海記憶中最美妙的味道。
  • 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上海有哪些特色美食
    上海生煎包是上海有名的地方傳統小吃。上海生煎包的歷史悠久,品種眾多,吃起來更是美味多汁,受到許多人的喜愛。那麼,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接下來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一、上海哪裡的生煎包最正宗1.南翔饅頭店雖然名字叫南翔饅頭店,但它其實是一家上海生煎店,因為上海人習慣把包子稱為饅頭,所以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因此南翔饅頭店其實就是南翔生煎包店。
  • 上海的地標性美食介紹,美味生煎饅頭,唇齒留香紅燒肉
    提到上海,相信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東方明珠,但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想到的當然是那些上海的特色美食了。今天就來看看上海的一些地標性美食吧!生煎生煎的歷史可以說非常的久遠,它起源於元代,在明清時期盛行於江浙滬地區,而在上世紀的30年代開始在上海流行,此後上海生煎的風頭漸漸地壓過了其他地區。其實在上海生煎的全稱是「生煎饅頭」。
  • 中國最耐餓的3種早餐,生煎包上榜了,吃完午餐都不用吃了!
    我們經常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是一天的開始,早餐也是非常的重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的人因為工作很忙碌,根本就沒有時間吃早餐,即使有也是邊走邊吃,這樣吃早餐很不利於身體健康。大城市的生活節奏總是很快,而在節奏生活慢的鄉村,吃早餐那可是很重要的事。
  • 生煎饅頭和水煎包,which one do you like?
    上海人管生煎包叫生煎饅頭。上海生煎有兩種,一種是把包子的褶皺收口向上煎至金黃,一種是收口朝下把褶皺煎成平板狀。第一種像包子,後者則符合饅頭之名了,鼓起來一個圓潤的麵包,不就是饅頭麼。武漢的生煎包就叫生煎包,個頭小小的,像旺仔小饅頭。在著名的三鎮民生甜食店裡,它們被放在小平底鍋裡面,被澆以重油,起鍋前還要再被上一遍油。多餘的油再被倒出。這種生煎包是發麵做的,但是內陷小,吃的時候要配一匙羹甜味辣醬,否則麵皮太多吃著寡淡。而跟上海和武漢的生煎包不同,山東的生煎叫做爐包或者水煎包。
  • 汁濃肉香的上海生煎包,去上海旅遊,一定要嘗一嘗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裡忙碌的人們,聞著香味,尋找熟悉的上海早餐一口大大的平底鍋,蓋著厚實的木蓋子,掀開蓋子,眼前瞬間瀰漫熱氣生煎包特有的香味兒撲鼻而來,肉香中夾雜著芝麻香和蔥花兒香上海人的早晨在這裡醒來生煎包,上海人又稱生煎饅頭在上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其特點為:皮酥、汁濃、肉香。輕咬一口,肉香、蔥香、芝麻香溢滿唇齒。生煎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
  • ...早餐工程 吉祥餛飩 上海虹橋機場 龍茗路 巴比-上海頻道-東方網
    東方網12月19日消息:據上海發布,早餐是吃「四大金剛」還是西式點心,是趁熱堂吃還是打包帶走?不用糾結了!  市商務委說,2017年在早餐網點薄弱地區和大型居住社區新建了44家早餐示範門店,這裡能滿足市民對早餐的要求。只要認準橙紅色為主色、手繪麵點師為主的早餐工程標誌,有空的話去試試吧!
  • 上海的早餐「四大金剛」,或許只有老上海人才知道這些早餐的味道
    上海是一個充滿無窮可能的城市,不僅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更是包括了大江南北的中國美食。上海的美食咱們肯定說不完,今天咱們就大致說一下上海的早餐,曾經有那麼一句話,上海的早餐種類可以讓你一個月的早餐不帶重樣的,這可不是誇大的。
  • 生煎饅頭就是生煎包,原來上海習慣把包子叫饅頭!文末附贈做法哦
    【引言】生煎饅頭,是上海一帶的特色風味小吃,其特點是外層光亮油潤,包底焦黃酥香,肉餡鮮嫩多汁,入口鬆軟滑爽。上海的生煎煎饅頭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實,所謂饅頭,實則是包子,因為上海人習慣稱「包子」為「饅頭」,因此在上海,生煎包子一般被稱為「生煎饅頭」。據說,在清光緒年間,在垃圾橋南堍(今浙江路橋南堍)有一家叫「蘿春閣」的茶樓,在燒餅和饅頭的製作方法上加以改進,用平底大鐵鍋,放上食油和水,將有肉餡的小饅頭放人煎蒸,做出來的饅頭底焦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