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寫「我家這40年」家庭故事,乃是從普通家庭的視角,用人民群眾的深切感受,反映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性變革。用微觀寫宏觀,用身邊事證天下事,見微知著,更能激發人們愛家敬業、實幹興市的巨大熱情。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一篇:我家的老屋
40年,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滄海一粟,然而於人生,卻是從呱呱墜地到人至中年。40年中印象最深的莫過於我家的老屋。
從我記事起,我家就住在有衛生間的房子裡。而我的小夥伴們,很多都要每天倒痰盂,所以她們都特羨慕我們這些住套間的姑娘們。房子是單位裡的,每月4.5元房租。手巧的父親和幾個朋友自己動手,地面塗上油漆,畫了一個個正方形,正方形裡面有四朵花,有規律地排列著,挺好看的。牆壁,自己用工具鑿,然後把電線放裡面,塗上塗料居然一點都看不出來。鄉下的表弟最喜歡到我家來住。
夏天,七大八小睡在客廳,吊扇徐徐地吹著風,他感慨是「天堂裡的日子」。為了更涼快,還裝了個木頭的綠紗門,只要有人在家,基本都只關綠紗門,不關大門。
其實那時的大門也是唬唬人的,三隔板,而且是空的。我是怎麼知道的呢?有一次,弟弟發脾氣,躲房間裡不出來,我敲門,他不理,我再敲,他還是不理。我急了,就用拳頭敲,結果,居然門上敲了個窟窿。父母下班回家,我挨了好一頓罵,弟弟卻偷樂了半天。從那以後,不光大門,連房門上也貼春聯了,只為可以蓋住那個窟窿。
一晃,小學、中學、高中都過去了。1994年,我考上了大學。聽母親說,要出一筆錢,然後房子算我們自己的。我還納悶:房子不就是我們自己的嗎?這錢花的真冤枉!100元一個平方,我家面積70.52,要交7052元,還要百分之一的稅,70.52元,共計7122.52元。現在才知道,這是佔了多大的便宜啊!
房子愈發陳舊了,地面的油漆也褪色了,很多地方露出了水泥地的原貌。廚房的煤爐基本不用了,買了煤氣灶。沒有油煙機,牆壁上一層厚厚的油,嫌難看,貼上報紙,髒了再換。但屋頂沒貼報紙,油都能滴下來。看著炒菜嗆得咳嗽的母親,我和弟弟決定裝修房子。看見在新裝修的房子裡嬉戲的兒子和侄女,恍惚間仿佛看見了小時候的我們。三隔板大門和鐵門都已換去,合二為一,變成了嶄新的防盜門,很氣派!樓道內樓梯扶手的油漆早已剝落,有一天回家看見有工人在刷油漆,還有人在牆上塗塗料,一問,是老小區改造。改造後的小區,有舊貌換新顏的感覺,真好!
一晃又是很多年,我家的房子也老了,雖然裡面很新,但就像化了妝的老人,再顯年輕,畢竟歲數在那兒了。大大的「拆」字刺得我眼睛疼。我有太多太多的不舍,這房子承載著我們一家太多太多的回憶。從此,山高水長,就真的只能在記憶裡了。那段時間我天天夢到老屋,點點滴滴,清清楚楚,重疊著模糊的新房,最終合二為一。是啊!老屋不曾離開,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陪伴在我們身邊而已,我終於釋然。
四十年,從1978到2018,我家的老房子從新到舊,再到新,它就像一個老人見證了我和弟弟的成長。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的國家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它不斷向前,不斷跨越,不斷崛起,逐漸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展望未來,我們更有信心相信,更有能力確信:我們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
本文作者:溧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