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自誕生至今,已成為許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與食鹽搭配可使菜餚極具鮮味,觸及人的味蕾。關於味精是否有害的話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是否總有人對你說味精對人體有害?西方曾一度用「中餐館綜合症」形容含味精的食品的不良的影響,直到最近隨著科學的廣泛傳播答案才塵埃落定,早在1999年我國就完成了味精長期毒理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味精是安全的,世衛組織也有相關表明即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其實味精不光對人體沒有害處,適當地食用還對人體有益。
味精是在一百多年前由一位日本人池田菊苗偶然發現的,他起初發現的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味精的成品,而是組成蛋白質的成分之一穀氨酸,並進一步發現穀氨酸的某些鈉鹽具有鮮味,而穀氨酸鈉正是現在味精的主要成分。
其實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廣泛存在於食品中,如奶酪,番茄,蘑菇,青豆,海帶裡都富含穀氨酸鈉,而且正是因為它們富含穀氨酸鈉才造就了它們的鮮美,而穀氨酸鈉的組成成分穀氨酸和鈉在自然界的分布更廣泛。
另外,味精進入人體後其相關成分是可以被人體完全吸收的,和你食用的其它的食品的主要成分一樣,也能參與人體的正常代謝,穀氨酸作為蛋白質的組成成分之一,不僅可參與蛋白代謝、糖代謝,而且廣泛存在於醫療領域中.
當然,味精與食鹽一樣雖然對人體有益,但也不可過度食用,過度食用會帶來不良反應,另外也不可加入到嬰兒的飲食中。還有極少部分人對味精的相關成分具有過敏反應,也不建議食用。除了這些,味精鮮味的發揮與食鹽,菜餚的酸鹼度等因素也存在聯繫,條件不利時不僅不會產生鮮味,還會產生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