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芳君說茶 | 第686期原創茶說
1.
說到食物中的酸味,喜歡的人就偏好這一口,像酸辣粉、酸湯魚等等,酸味的存在甚至是這道菜的獨到之處。
不過,在茶葉的世界裡,酸味基本上不受歡迎,屬於貶義詞,因為這意味著茶葉可能已經受潮變質了,儘管也有例外,因工藝上的匠心獨運,而有了以酸香為特色的拖酸清香型鐵觀音。
其實在茶葉的各種呈味物質裡,酸性物質一直都存在,例如:穀氨酸、沒食子酸等,只是因製作工藝、儲藏方式、衝泡手法的差異或者變化,或強或弱地表現出來而已。
如此,常常有茶友不明所以,難以理解為何以紅豔香甜而被人們所喜愛的紅茶怎麼會有酸味產生。
這不,近日,就有茶友發微信給義芳君:「我花了千把元買的金駿眉紅茶怎么喝起來怪怪的,好像有一些酸味,這是什麼原因呢?帶酸味的紅茶,究竟還能不能喝?」
其實,紅茶出現酸味說怪不怪,但茶葉裡酸味的存在卻有正常與不正常的分別,茶人們需要正確地辨別。
2.
我們先來說說正常的酸味吧。
紅茶給人的品飲體驗多數是香甜甘爽,稍有酸味,如果有,一般都比較輕微,略似蘋果放了三四天之後,於淡淡果香中散發出的一絲絲酸味,這是一種不令人討厭的味道,且入口後,很快就會被甜味所遮蓋。
嗅覺比較靈敏,內心纖細者,尚能用心品鑑,敏銳地捕捉到,換作一般的大老粗們壓根就感覺不到。
衝泡紅茶時,尤其是由採自小葉種的芽尖精製而成的高檔紅茶,例如閩紅的金駿眉、祁紅等等,就不適宜水溫過高,一般控制在90度左右,太高了,有可能導致茶湯中出現酸味。
較真的話,這一切只因經過全發酵的紅茶中存在沒食子酸、茶氨酸、穀氨酸、有機酸、維生素C等等酸味呈味物質。
3.
如果品飲紅茶過程中,你發現酸味過重,無論是香氣,還是滋味都是那種令人不舒服的悶酸味,或者酸餿味的話,那麼我們就要「小心」啦!
可能你喝到的紅茶在製作過程中就因為工藝把控不到位,而導致茶葉酸味重了一些;或者後期儲藏的時候,受潮變質了。
紅茶是全發酵茶,精製過程中一般須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四大環節。而茶葉鮮葉自從離開枝頭那刻起,發酵其實就已經是無處不在了。
在這四大工序中,即便是機械化制茶已經相當普遍的當下,時間、力度的把握仍需要嫻熟的個人經驗,這也就為「工藝失誤」,或者說「工藝瑕疵」留下了可能。
例如:萎凋時,走水時間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現青酸味;而揉捻時,若是時間過長,或手法過重,也容易出現悶酸氣;特別是發酵環節,發酵不透或者發酵過度,出現的酸味就很難去除。
此外,不得不說的是,紅茶出現過重酸味,很大概率上與茶葉在儲藏期間不經意遭到過多水汽入侵,而導致受潮返溼有莫大關係。
可見,茶葉儲藏時,保持一個乾燥、趨光、密封、整潔的清爽環境是多麼地重要!
4.
總之,誠如以酸香出名的各色菜餚,或酸或甜,或酸或鹹,或酸或辣,但從來就不會只有一種專屬味道,而是不同味道之間有主次,也有層次,非常協調地融合在一起。
在紅茶世界裡,酸味是的的確確存在,但我們要記住,它從來就不會在茶葉豐富的滋味體驗中佔據主角地位。
如果有,我們該如何規避呢?
以下這兩點,謹供各位茶友們借鑑:
其一,直接換茶。
不論是因為工藝瑕疵而出現較為明顯的酸味,還是因為受潮返青出現的酸味,建議長痛不如短痛,直接選擇換茶是上策。
其二,改變衝泡手法。
不論是小葉種,還是大葉種精製而成的紅茶,都是不歡迎使用沸水,也不喜歡採用高衝、高吊這類直衝猛撞式的衝泡手法,可以把水溫控制在80-90度之間,採用低衝、環邊注水的方式,以控制水線力度,減少茶葉內含物質快速溢出。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茶知識,請關注私信義芳君說茶,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