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味老白茶、酸醋味老巖茶、酸味紅茶,它們是香餑餑還是變質茶

2021-01-15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老茶不易得, 歸因在儲存。

存茶,說難不難,說易不易。

左不過,密封、乾燥、避光、陰涼、乾淨等基礎指標。

但做到十年如一日,守著幾箱茶不離不棄,精心呵護,避免出一點差池,並不省心。

梅雨季,擔心茶葉受潮。

高溫天,陽光西曬, 又糾結好茶該放在何處「避暑」?

三九天,又幹又冷,好不容易鬆口氣,又擔憂起將茶葉放著不管,會不會出問題。

將一件事做好一天,尚且輕鬆。

而堅持下來,持之以恆,半點不懈怠,尤為考驗耐心。

相信有過多年存茶經歷的茶友,都深有體會。

自己存老茶,能喝到年份真實有保障的茶,這點不假。

但在漫長的儲存等待過程中, 稍有出現差池,必然會讓人很心累。

前個禮拜,有茶友聊起老茶收藏的話題。

他在存白茶和巖茶時發現存到最後,茶葉喝起來都會帶些酸味。

然後他想知道,在茶葉沒有存壞變質下,老白茶、老巖茶會不會出酸味?以及茶葉發酸有分好的酸,和不好的酸嗎?

說來話長,不過可以肯定一點。

存茶路漫漫,一旦茶葉存出酸味,不管是任何茶,都是存壞變質的表現!

《2》

老白茶、老巖茶為什麼會出酸味?

簡而言之,受潮存壞,水汽發酵,茶葉酸敗了。

但在某些茶掌柜的話術裡,將茶葉存出酸味這件事,描繪得神乎其神。

諸如,三年出陳味,五年出酸味,十年出甘香……

字裡行間,將「茶葉發酸」形容為老茶儲存的必經階段,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其實,這太扯了。簡直是厚顏無恥,不講武德。

不論白茶,還是巖茶,亦或者其他茶,存出酸味都是受潮存壞的表現。

茶葉的加工,宗旨都是相同的。

體現茶葉應有的風味特徵,儘量不破壞茶葉內在養分,將茶葉內外烘乾讓含水量達標。

一款茶要想久存不受潮不發黴,除了要嚴實密封乾燥存茶外,茶葉自身的幹度很關鍵。

打鐵還需自身硬,存茶還需幹度低。

當白茶、巖茶的幹茶含水量處於極低位時,就能斷絕水汽發酵, 引起茶葉發出酸味的現象。

像閩北一帶的煙燻筍乾、蘿蔔乾、豆角乾等,將它們曬到特別幹後,裝起來密封儲存。

這類乾貨能存數個月大半年的時間,隨用隨取。

但等到某一天,再打開出發,從蘿蔔菜乾裡聞出了酸味。

哪怕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老伊姆,都能通曉這是存壞了,不能再吃。

怎麼到了茶葉這,就有這麼多茶掌柜不願意承認現實,承認茶葉發酸是存壞了呢?

並且振振有詞,巖茶三、五年內會出酸味,後面能轉換成醇味; 白茶的酸味是梅子味,這種酸味是正常的。

真想學李.麻花翻上一個大大的白眼給這些茶掌柜。

真可謂睜眼瞎說,指鹿為馬的典範啊。

沒存好茶, 承認自己學藝不精,不夠細心,認栽就是。

大不了明年再重新存過,從頭再來。

最沒擔當的是,自己沒將茶存好,還捨不得損失,變著法的將這批存壞發酸的茶賣出去。

說出一堆昧良心,為「茶葉發酸」做辯解的歪理。

這種差勁的操作,本身就極酸腐,沒格調,讓人特鄙視!

《3》

武夷巖茶不是有武夷酸嗎?老巖茶帶酸味怎麼不正常?

認真說起來,「武夷酸」這些年背過的黑鍋太多了!

武夷酸這類物質,確切真實有存在,這點不假。

搜一搜化學資料,可以得知,那是包括沒食子酸在內的綜合類物質組成。

從巖茶的茶味構成主體看,武夷酸僅僅是配角。

像三國演義這樣的大戲裡,文官武將悉數登場,而宏大場面裡的群眾演員連個名字也沒有,只是無名氏。

換言之,喝巖茶能從茶湯裡直接喝出武夷酸的存在,概率微乎其微。

當你喝習慣了巖茶裡的水仙、肉桂、大紅袍風味時,甚至會忽略武夷酸帶給口腔的極輕微的酸味體驗。

而是被巖茶的活甘清香,巖骨花香等風味,牢牢吸引。

看完這茬能順勢推理出,當我們在喝一泡武夷巖茶時,如果嘗到了明顯酸味,當然不能再搬出「武夷酸」作為藉口。

認真找出背後的真相,綜合茶香茶味的異樣表現,看看巖茶是否因變質出酸,才是關鍵。

是做青沒做透,走水沒走透,還是發酵時水汽太重,引起了巖茶的異樣變化,生出酸味。

或者是,存放多年的老巖茶,早早已經跑氣受潮了,產生出酸溜溜的味道?

找明緣由,逐一排除,對症下藥。

才不會白白冤枉「武夷酸」。

才不會因看走眼,將帶有醋酸味的老巖茶當成寶!

總之還是那句話,任何茶葉發出明顯酸味都不正常。

對茶葉的儲存而言,滋味發酸是一條品質紅線。

一旦逾越,茶葉背後隱藏的貓膩,自然會有不少!

《4》

除了白茶巖茶外,紅茶發酸的問題同樣很敏感。

常聽到茶圈有人提起,紅茶是發酵茶,有點酸味很正常。

額,制茶發酵與茶葉發酸之間,還真不能扯上關聯。

六大茶類裡,按發酵程度的不同,白茶紅茶巖茶分別有各自的歸屬領地。

白茶,輕微發酵。

巖茶屬於青茶,是半發酵。

紅茶,則歸為全發酵。

紅茶的加工,基礎步驟大體相似。

將茶青鮮葉採下來後,先萎凋,再經揉捻/揉切,接著放在溫溼度適宜的環境發酵,最後再烘乾出成品。

經過揉捻後,茶青鮮葉的植物細胞被破壞,內在物質析出到表面,幫助氧化。

理論上,紅茶的「發酵」本身是氧化的過程。

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被氧化成茶黃素、茶紅素等,形成紅茶的獨特風味。

這個過程,好比是切開過的蘋果,果肉容易氧化變色。

但在紅茶加工時,多酚類物質的氧化,並不會形成酸味。

除非是,制茶環境溼氣控制不當,太過潮溼,紅茶內部的含水量沒有及時徹底做幹做透。

不然,好端端的一款紅茶,怎麼可能帶出酸味?

翻遍所有紅茶的國家標準,裡面對於紅茶的風味評語,一概是鮮甜、鮮醇為主。

官方認定的滋味評價裡,不論是任何茶,都沒有酸味的一席之地。

說到底,茶葉發出酸味,總歸不是好事!

《5》

於好茶而言,酸味始終是敏感信號。

乾燥乾淨的一款茶,不應該與酸沾邊。

存茶過程當中,酸,就意味著壞了。

從茶葉發酸的根源看,酸味是負面產物,不存在有「好聞的酸味」一說。

畢竟,存茶又不是醃酸菜。

非得要,醃出酸味才為好。

存放多年的老白茶發酸了,老巖茶裡喝到醋酸味,遇上一款怎麼泡都帶有酸味的紅茶。

不論是存茶不當,還是工藝影響,產生酸味的茶,品質已經發生改變。

對待這樣的茶,它們到底還能不能喝?這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村姑陳是不喝了。

喝變質變味的茶,不如喝白開水解渴。

已經存壞的茶,及早斷舍離為好。

吸取教訓,重新出發,重頭來過。

選茶,可不能選帶酸味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巖茶、白茶、紅茶發酸,是品質好的表現?說完別把下巴「酸」掉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關於茶葉的滋味,大家眾說紛紜。一款茶出現酸味,某某人說是正常情況。時不時可以聽到茶掌柜說,帶有酸味(梅子味)的白茶,是稀罕貨。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只想對他說,既然稀罕你就自己多喝點,別拿出來禍害別人。
  • 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一聽說**白茶的存茶年份,不過是兩、三年陳,立馬就對它興趣寥寥。不管它是否是太姥山高山核心產區與否,還是採用了傳統日光萎凋加工,風味品質絕殊,滋味韻味極佳等等。一應敗在了年份不夠高,不夠老,從而不被重視。
  • 梅子味,巧克力味,煙味,酸味,倉味,這些「老白茶」請敬而遠之
    選老白茶,正常品質的茶葉會擁有舒服的茶香。而一旦存壞後,變了質,好端端的白茶會生出各式奇葩怪味,臭不可聞!《2》奇葩怪味一,梅子味梅子味也好,酸梅味也罷。帶梅子味的老白茶,可不是什麼好事,更不是白茶難得的陳化香型。任何帶酸味,帶酸梅味的茶,都證明是茶葉受潮了,變了質。因為茶葉本身,壓根不含明顯的酸味成分。源自天然的茶葉,不論是茶芽、嫩芽、甚至包括茶梗,原本聞起來都是不酸的。
  • 朱古力味、梅子味白茶,都是高級貨?別開玩笑了,那是白茶變質了
    梅子味,說白了就是酸味。 除了天生自帶酸味物質之外,會生出酸味,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便會認為是發酵後生出的味道。 就像四川那出名的泡菜一樣,將白茶,豇豆,辣椒,生薑等等食材放入缸內醃製起來,在時光中它們會發酵,會呈現出美妙的滋味,那是種酸酸辣辣的,開胃爽口的味道。
  • 微甜的梅子酒,梅子酸的白茶,同樣是梅子,卻隔著一條變質的溝壑
    《3》白茶本身,不含任何的酸味物質。有機酸的含量,極少。故而,不論是香氣上,還是滋味上,白茶都不會發酸。那麼,無緣無故,怎麼會有梅子酸白茶的出現呢?香,甘,清,活,才是一杯好茶的基礎風味。而酸,是茶葉的敗筆,是變質的表現。所謂的梅子味老白茶,其實就是存壞發酸的茶!《4》原本香氣純正的白茶,發出了酸味。
  • 白茶的梅子味是異味嗎?
    白茶曬得太久,內物質會有很大損耗。此外,白茶還會產生梅子香,且不少商家還會以梅子香為噱頭來賣白茶。有些茶友對梅子味白茶愛不釋手,還有些茶友對它嗤之以鼻。那麼白茶產生梅子香到底是好是壞?梅子香算是異味嗎?
  • 還在教茶友們把白茶存出梅子味,巧克力味?這可不是好事!
    茶友A先生問:「你那兒有賣梅子香的白茶嗎?」梅子?香?那可是一股酸味。這樣的茶,是存壞的茶,當然沒賣!若是要從消法來說,這是殘次品,怎麼還敢大張旗鼓地售賣?茶友B大叔說:「最近喝了款巧克力味的白茶,味道不錯。」
  • 綠茶、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它們的適飲期在這裡,別耽誤了
    烏龍茶, 它屬於半發酵茶,最常見的特徵,是它保留了綠茶的鮮爽,及紅茶的醇厚,是一款較為中庸的茶,加上產地多,工藝多變,更給烏龍茶平添了幾分趣味性。紅茶,全發酵茶,經過全發酵後,茶葉當中的茶多酚被大量氧化分解,最大的特點是茶湯醇厚,香氣方面,像正山小種一類,擁有獨特的桂圓香,傳統煙燻工藝的小種紅茶,還有一股松煙香。
  • 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你所認為的好茶,都有哪些共同特徵?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相通的,包括茶。在六大茶類中,每種茶都個性鮮明,風格迥異。但仔細想來,品質卓絕的茶皆有共通之處。白茶,紅茶,巖茶,作為一款優質茶,有哪些共同特徵?《2》特點一:香氣純正,無雜味。不論是白茶,紅茶或是巖茶,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香型。
  • 沸水是「照妖鏡」,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品質好不好,一泡便知
    《2》老白茶,為什麼要用沸水泡?回到泡茶的出發點,無非只有一個,泡出更好的茶味。沸水泡茶,亦是為了順應這個大前提。從常理上解釋,古往今來,燒水泡茶為傳統。應用到泡茶上,滾燙的沸水泡茶,老白茶內部的香氣滋味等物質浸出速度更快。沸水泡茶,像一面剛正不阿的鏡子。優質老白茶的馥鬱茶香,醇厚茶味,獨到韻致, 能得到盡善盡美的呈現。
  • 白茶配梅子味?酸甜好回味?別再給白茶亂攀親戚了!
    楊梅的梅子味果然不同凡響。猛然翻看到一個茶友的消息,「小白,我的白茶出現梅子味了,聽說這是好事呢。」看完茶友的消息,小白覺得手中的楊梅也不香了。白茶出現梅子味是好事?這從何說起?白茶真的會有梅子味嗎?看來,小白今天要好好說說白茶這梅子味到底從何而來,不然好多茶友們都被矇騙在內。02「梅子味」是一種什麼味道?梅子味,就像是新鮮的青梅果肉中甜中帶著酸味,或是曬乾的梅子,酸酸甜甜的。
  • 寒冬冷月煮茶暖身,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就該煮著喝!
    冬季養生之道還可從飲品出發,最佳飲品當屬:茶。俗語言:「茶為萬病之藥」。雖有些誇大其詞,但也不能否認茶的養生功效,冬季飲茶可生發陽氣,還可消減脂肪,降低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而冬季飲茶的方式以煮茶為上,能進行煮飲的茶品也不在少數,老白茶、巖茶、黑茶、紅茶等都很適合煮飲。
  • 首次披露,綠茶、紅茶、白茶、巖茶,它們一次究竟能衝泡幾次?
    不過在我看來,傳統的六大茶類之間,它們的耐泡次數可不是這樣。那在綠茶,紅茶,白茶,巖茶裡,它們能究竟泡幾次?《2》綠茶用玻璃杯能泡兩三次,真的是不耐泡嗎?還真不是。多年來,一直安在綠茶頭上的「不耐泡」黑鍋,該要澄清了。但凡是內在物質豐沛的好茶,都耐泡,綠茶也不例外。
  • 綠茶、白茶、紅茶、巖茶的最佳飲用期來了,趁著假期的尾巴喝一杯
    茶,大俗大雅。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所需,又是琴棋書畫詩酒茶裡的高雅消遣。飲茶,能靜心養氣,舒緩身心。更何況,小長假結束後,正式進入深秋。茶圈裡的熱門茶類,綠茶、紅茶、白茶、巖茶等。喝茶宜喝紅茶、老白茶、熟普、巖茶等性味溫和的茶葉。但是,當假期大餐過後,消食解膩時分。泡上一杯清香的綠茶為伴,也是不錯的選擇!《3》喝白茶,喝茶時機選擇豐富。
  • 一語道破,綠茶、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什麼時候才適合喝?
    第二種,巖茶,紅茶,褪火兩三年後喝。第三種,白茶,普洱,黑茶,久存無妨。到底這份大神喝茶秘籍是對,還是不對?將上面的文字發給在武夷山做茶多年的老友後,他很快就回過了消息。「他喝的是什麼巖茶,紅茶要褪火兩三年?」「還是說,這人根本沒喝茶。」平心而論,那段話裡邊真假摻半。有的真,有的假。並且與實際不符,缺漏明顯的地方,確實不少。
  • 別再概念炒作了,可可粉味,巧克力味,梅子味,都不是白茶的本味
    先來聊一聊梅子味。梅子味,說白了就是酸味。除了天生自帶酸味物質之外,會生出酸味,在我們固有的認知中,便會認為是發酵後生出的味道。茶葉中的水分過多,在高溫高溼的環境內,就會誘發生出酸味。所以說,優質的白茶不應該出現酸味。白茶中的酸味並不是什麼好聞的味道,也不會是高等級白茶的象徵。含水量都不符合白茶國標的標準,怎能說是好茶。
  • 正月初一,你的第一杯茶是什麼?白茶、紅茶、武夷巖茶還是普洱茶
    這就是年味,圖的是個熱鬧。清晨起來,紅紅火火的鞭炮花鋪的老長一截,有些像紅毯,喜慶的顏色,空氣中還瀰漫著鞭炮的氣味。是的,春節就這樣悄然而至,像是一個約好的老朋友,一年相聚一次。若是到村姑陳家作客,有三種茶必備,一是紅茶,二是白茶,三是武夷巖茶。這三種,可是福建地區的特色茶品,且不同茶類的選擇,都有講究。《2》紅茶,名字喜氣洋洋,博得好彩頭!
  • 紅茶、白茶、普洱茶、巖茶,如果過了包裝上的保質期,可以喝嗎?
    並且各家不同的茶企茶廠,在給自己的產品標註保質期時,往往會按自家的情況定。故而,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普洱等,它們的保質期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不過從市面上的常見情況看,能從茶葉的外包裝上看到標註的保質期要求不同。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綠茶和白茶都很嫩,水溫是不是要降低到85℃?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武夷巖茶保存的主旋律。換言之,若是它們在存茶過程中,有異味生成,是保存不當,品質也受到損害,屬於問題產品,這類茶,也沒有繼續喝茶的必要。那麼,沒有異味的茶,還有醒茶的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