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羅是一位新手寶媽,給寶寶母乳餵養到一歲半,她就給寶寶斷奶了。斷奶過程倒是很順利,但是有一天羅羅發現自己胸部有腫塊,一擠還能出來點乳汁,抱著詢問的態度發在網上,很快有個好友聯繫她,說這是「殘奶」,需要排出來,否則還會導致乳腺癌等各種後果。
對方一席話聽的羅羅心驚膽戰,於是同意去她的美容院看看,本來是想著先考察考察,沒想到一到店裡,架不住人家「忽悠」,羅羅就直接掏錢辦卡,讓對方幫她按摩推拿排出「殘奶」,事後過了沒幾天,羅羅感覺乳房疼痛不已,有一側還開始流膿。
羅羅驚慌之餘趕緊去醫院了,醫生說她是「花錢買罪受」,事實上,還有很多寶媽不明就裡,聽信謬論,認為殘奶堆積在體內會變質,影響身體健康等,尤其某些機構還把殘奶與乳腺癌聯繫起來,怎麼可能不讓人害怕呢?
那到底什麼是「殘奶」呢?「殘奶」顧名思義就是寶媽給寶寶斷奶後,還殘留在乳房內的乳汁,有時候過一段時間,還能擠出來少量乳汁,所以這後面擠出來的就叫「殘奶」。
為什麼斷奶後還會有殘留的乳汁呢?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斷奶後,仍然會有乳汁殘留在乳腺管裡,但是它們會逐漸被人體自身吸收,在吸收過程中,乳汁中的水分先被身體吸收掉,就相當於乳汁被濃縮,變成黃色粘稠狀,殘留在乳管內。
為什麼不需要排殘奶因為殘奶是排不盡的,因為在「排殘奶」的過程中,乳房受到刺激,身體下丘腦接收到信號,以為還有母乳需求,於是就分泌催乳素,促使乳房繼續產出乳汁,成為所謂的「殘奶」,於是又開始排,下丘腦受到刺激又促進泌乳,由此循環往復,反而造成「排奶產奶、排奶產奶」的惡性循環。
簡單地說,乳房就像山泉水,你打出一桶水,山泉馬上又會產生新的泉水,所以如果我們想把乳房裡的乳汁排出,還會有新的乳汁產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斷奶後不再去擠它。殘留的一點乳汁可以被身體自行吸收,不需要人工幹預。
延伸閱讀:如何科學地給寶寶斷奶
1、斷奶時間:關於母乳餵養帶給寶寶的好處,網上很多文章都有說明,在此不再贅述,所以條件滿足的話,儘量母乳餵養到一歲之後再斷奶較為合適。
2、斷奶季節:如果隨意斷奶,寶寶容易生病,最好是在春秋季節再選擇斷奶,因為此時氣候適宜,蔬菜水果也比較豐富,孩子的輔食營養能夠保障,所以適合斷奶。
3、斷奶方法:如果孩子有吃夜奶的習慣,最好先斷掉夜奶,然後在白天時,逐漸減少母乳餵養的次數,同時可以慢慢加奶粉,讓孩子自然過渡,但是又不會缺乏乳製品帶來的營養。
4、隔離母子、乳房上塗黃連、辣椒水等過去的老方法,是屬於破壞親子關係的「暴力行為」,在講究科學離乳的今天,要堅決予以制止,選擇「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讓寶寶自然離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