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遠方)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教育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全日制培訓……9月7日至10月7日,教育部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搶跑現象屢禁難止,與以往整治行動相比,法律層面的明令禁止無疑更具權威性和震懾力。
關於學前教育的基本發展方針,徵求意見稿提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圖為江蘇如皋安定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參加「交通安全跳跳棋」遊戲,學習安全知識。CNSPHOTO供圖。
強化總體布局
近年來,入園難、入園貴,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發展規模和速度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等問題日益突出,亟須通過立法等途徑儘快解決。
徵求意見稿針對當前學前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進行了細化規定。如,從定義上將學前教育概括為由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對三周歲到入小學前的學前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國家實行三年學前教育制度。
據了解,2010年以來,各地學前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就得益於各級政府出臺的發展規劃,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等。這些規劃的制定依據本地區發展實際、依循國內外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律,為事業發展指明了目標、方向和路徑。徵求意見稿總結了這一經驗,明確了政府制定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的職責,將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設施統一規劃。這將有利於解決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短缺、流失等問題。
此外,關於學前教育的基本發展方針,徵求意見稿提出,發展學前教育應當堅持政府主導,以政府舉辦為主,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鼓勵、支持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其中,在幼兒園規劃建設方面,徵求意見稿規定,新建居住社區(居住小區)、老城及棚戶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應當按照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標準配套建設幼兒園。建設開發單位應當保證配套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並作為公共服務設施,產權移交地方人民政府,用於舉辦公辦幼兒園。
遏制過度逐利行為
徵求意見稿明確,應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最高收費標準和其他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政府指導價,並建立定期動態調整機制。
所謂逐利限制,是指徵求意見稿第27條「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幼兒園不得直接或者間接作為企業資產上市。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不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者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這一規定。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境內外涉及幼兒園的上市公司數量在20家左右,國內的有威創股份(002308)、秀強股份(300160)等,在國外上市的有紅黃藍和博實樂教育等。專家認為,幼教資產的證券化和流通渠道受限,必將影響相關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
逐利限制條款不僅局限於企業集團或上市公司,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舉辦公辦幼兒園、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為學前兒童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幼兒園收取的費用主要用於保育教育活動、保障教職工待遇和改善辦園條件。各類收費應當專款專用。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學前教育經費的總投入中,財政佔了48%;家長交費佔了47%;其他一些社會捐助等佔5%左右。要想減少家長們在學前教育的投入,讓公辦園和非營利民辦幼兒園都能成為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中堅力量,必須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
此次徵求意見稿還明確,應合理確定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最高收費標準和其他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政府指導價,並建立定期動態調整機制。幼兒園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向學前兒童及其家長組織徵訂教科書和教輔材料,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
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
未來學前教育法將倒逼幼兒園把教育重點放在學前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培養上,並封堵社會教育機構為學前兒童「開小灶」的大門。
學前教育小學化一直是教育學界頻繁探討和研究的主題,也是備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一方面,小學「零起點教學」引起家長們對教育起點落後的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小學化概念的誤讀誤用引發社會焦慮,使幼兒園教育實踐面臨無所適從的困境。
對此,徵求意見稿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幼兒園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不得向學前兒童及其家長組織徵訂教科書和教輔材料,推銷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
同時,校外培訓機構等其他教育機構不得對學前兒童開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訓,不得實施前款規定的行為。這意味著,培訓機構開展的面向學前兒童的「學前班」和「幼小銜接班」沒有了合法生存空間。
據悉,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及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等治理任務,並要求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此次徵求意見稿提出,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據職責組織實施,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和業務指導。幼兒園與小學應當互相銜接配合,共同幫助兒童做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
專家表示,未來學前教育法將倒逼幼兒園把教育重點放在學前兒童的興趣愛好和習慣培養上,並封堵社會教育機構為學前兒童「開小灶」的大門,給學前兒童的美好童年減負,糾正家長的教育觀念,深化應試教育機制改革。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yq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