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張遷碑》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又稱為《張君表頌》,現存山東泰安岱廟。
東漢中平三年刻立(公元186年),明初出土。碑高290釐米,寬107釐米。碑額篆書「漢故榖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十二字,在篆隸之間,又能有意曲屈,似漢印之繆篆,布局緊密大小錯落,渾然一體,或挪讓、或盤曲、或長短、剛健有力,實為額中之妙品。
碑陽隸書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碑陰隸書,刻立碑官吏四十一入銜名及出資錢數,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共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
此碑在明初掘地時發現,立於東平儒學明倫堂前,當時碑文完好可讀,到明正德年間,僅殘缺5字,「東裡潤色」4字尚好。
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字體方整中多變化、樸厚中見媚勁,端正古樸,方勁淳厚,雄渾大氣,「於方直中寓圓巧,筆畫粗細相間,生動自然」,堪稱漢碑代表作。
李瑞清認為《張遷碑》上承西周《盂鼎》書風,四周平滿,嚴正樸茂,而且接近楷法,開啟北魏《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一路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