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我們又迎來一個「雙11」。這天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靜安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走上街頭,這些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將現場展示非遺項目的博大精深!幕後花絮精彩不斷哦!
那麼,到底現場能見到哪些非遺的表演呢?
2016年「文化遺產日」
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演
活動時間:2016年6月11日(周六)
上午10:00-11:30
活動地點: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共和新路1878號)
展演項目
一、打花棍表演
打花棍是一種技巧性雜耍傳統項目,屬於雜技裡面「丟擲技」中的一種。雜耍者雙手各拿一根一尺長小細棍,上打下擊,左拉右撥,前擋後推,高拋低挑,使中間的那根兩端頂頭繫著響鈴的花棍,左旋右轉,上下翻飛,並不時發出「譁啦、譁啦啦」的金屬清脆聲。作為中國傳統健身項目,「打花棍」幾乎和「抖空竹」一樣盛行一時,展示了我國傳統民間體育的智慧與社會價值。
2015年6月,打花棍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二、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
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是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畢春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搭檔,共同創作、不斷探索形成的越劇流派。戚派唱腔別具一格,富有特色,以悲調為主,多慢板,音調多下行,是越劇界三大旦角流派之一。畢派小生扮相英俊秀美,颱風飄逸瀟灑,唱腔悠揚字曲流暢,吐字清楚,唱法多變,似行雲流水,悅耳動聽,在越劇小生一行當中,獨樹一幟。戚畢越劇流派代表作有《王老虎搶親》、《白蛇傳》、《血手印》等。
2007年6月,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三、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
龍鳳旗袍是海派旗袍中的佼佼者,其特色在於全手工、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製作。經過精確測量人體36個部位的尺寸,保證製作的旗袍完美展示體型。龍鳳旗袍的縫紉製作工藝繼承了瀕臨失傳的蘇廣成衣鋪的「鑲、嵌、滾、巖、盤、繡」的傳統工藝特色,其精選的面料和手工鏤、雕、繪出的圖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這一系列技術在中國旗袍製作領域裡都堪稱絕技。
2011年,中式服裝製作技藝(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活動當天,將進行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系列郵品首發!愛好集郵的小夥伴們可千萬不要錯過咯!
本次首發的龍鳳旗袍都市旅遊卡郵折採用中國紅作為封面底色,內含旗袍圖案都市旅遊卡一枚、「文化遺產日」郵票紀念封一枚、龍鳳旗袍盤扣圖案個性化郵票一版。首發儀式當天,龍鳳旗袍公司還將邀請著名畫家範生福當場籤售,龍鳳旗袍傳承人團隊現場盤扣展示等互動項目。
四、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
凱司令創辦於一九二八年,其蛋糕製作技藝是本土西點製作工藝的典型代表。凱司令的技師獨創了具有中國喜慶吉祥圖案的模具來製作飾物,飾料飽滿,線條精細流暢,圖案美觀、造型逼真、文字清晰,蘊含濃厚的生活情趣。
2007年6月,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五、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
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是川揚菜點中烹飪技藝的典型代表。綠楊村酒家創建於一九三六年,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楊菜講究原汁原味,擅長調湯,精於造型;綠楊村的川揚菜餚和淮揚細點的製作技藝兼取兩者之長,使之相互交融、相互補充,其工序的細膩程度以及原料、調料、火候等諸多因素的掌控都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是中式烹飪技藝的傑出代表。
2007年6月,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六、大美華布鞋製作技藝
「大美華」布鞋是聞名上海七十餘載的民族品牌,向以自產自銷各式軟、硬底特色布鞋、拖鞋而馳名。1937年2月由「大陸」、「美生」、「東華」三家製鞋作坊合併而成,店名各取一字,定為「大美華鞋店」。大美華始終保持著傳統手工布鞋製作技藝,每雙手工布鞋要經片工、車工、配底、排揎、熱定型、整理等各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每道工序都講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乾淨、利落、精確。嚴謹的工序要求,確保每雙布鞋都具有「一挺、二輕、三不走樣」的特點。
2012年6月,大美華布鞋製作技藝被靜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當天參加展演的這些項目,只是新靜安眾多非遺項目中的一小部分。
截至2016年4月20日,新靜安共有2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非遺4項,市級非遺14項(包含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此外,6月11日文化遺產日當天,靜安還將有14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哦!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趁著假期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