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越劇,技藝,布鞋,上海市,菜點,流派,靜安區,綠楊村,名錄...

2020-12-17 東方網

  6月11日,我們又迎來一個「雙11」。這天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靜安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走上街頭,這些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將現場展示非遺項目的博大精深!幕後花絮精彩不斷哦!

  那麼,到底現場能見到哪些非遺的表演呢?

  2016年「文化遺產日」

  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演

  活動時間:2016年6月11日(周六)

  上午10:00-11:30

  活動地點:大寧國際商業廣場(共和新路1878號)

  展演項目

  一、打花棍表演

  打花棍是一種技巧性雜耍傳統項目,屬於雜技裡面「丟擲技」中的一種。雜耍者雙手各拿一根一尺長小細棍,上打下擊,左拉右撥,前擋後推,高拋低挑,使中間的那根兩端頂頭繫著響鈴的花棍,左旋右轉,上下翻飛,並不時發出「譁啦、譁啦啦」的金屬清脆聲。作為中國傳統健身項目,「打花棍」幾乎和「抖空竹」一樣盛行一時,展示了我國傳統民間體育的智慧與社會價值。

  2015年6月,打花棍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二、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

  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是由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戚雅仙、畢春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搭檔,共同創作、不斷探索形成的越劇流派。戚派唱腔別具一格,富有特色,以悲調為主,多慢板,音調多下行,是越劇界三大旦角流派之一。畢派小生扮相英俊秀美,颱風飄逸瀟灑,唱腔悠揚字曲流暢,吐字清楚,唱法多變,似行雲流水,悅耳動聽,在越劇小生一行當中,獨樹一幟。戚畢越劇流派代表作有《王老虎搶親》、《白蛇傳》、《血手印》等。

  2007年6月,戚畢越劇流派表演藝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三、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

  龍鳳旗袍是海派旗袍中的佼佼者,其特色在於全手工、高質量的個性化精工製作。經過精確測量人體36個部位的尺寸,保證製作的旗袍完美展示體型。龍鳳旗袍的縫紉製作工藝繼承了瀕臨失傳的蘇廣成衣鋪的「鑲、嵌、滾、巖、盤、繡」的傳統工藝特色,其精選的面料和手工鏤、雕、繪出的圖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這一系列技術在中國旗袍製作領域裡都堪稱絕技。

  2011年,中式服裝製作技藝(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活動當天,將進行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系列郵品首發!愛好集郵的小夥伴們可千萬不要錯過咯!

  本次首發的龍鳳旗袍都市旅遊卡郵折採用中國紅作為封面底色,內含旗袍圖案都市旅遊卡一枚、「文化遺產日」郵票紀念封一枚、龍鳳旗袍盤扣圖案個性化郵票一版。首發儀式當天,龍鳳旗袍公司還將邀請著名畫家範生福當場籤售,龍鳳旗袍傳承人團隊現場盤扣展示等互動項目。

  四、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

  凱司令創辦於一九二八年,其蛋糕製作技藝是本土西點製作工藝的典型代表。凱司令的技師獨創了具有中國喜慶吉祥圖案的模具來製作飾物,飾料飽滿,線條精細流暢,圖案美觀、造型逼真、文字清晰,蘊含濃厚的生活情趣。

  2007年6月,凱司令蛋糕製作技藝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五、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

  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是川揚菜點中烹飪技藝的典型代表。綠楊村酒家創建於一九三六年,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川菜自古講究五味調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楊菜講究原汁原味,擅長調湯,精於造型;綠楊村的川揚菜餚和淮揚細點的製作技藝兼取兩者之長,使之相互交融、相互補充,其工序的細膩程度以及原料、調料、火候等諸多因素的掌控都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是中式烹飪技藝的傑出代表。

  2007年6月,綠楊村川揚菜點製作工藝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六、大美華布鞋製作技藝

  「大美華」布鞋是聞名上海七十餘載的民族品牌,向以自產自銷各式軟、硬底特色布鞋、拖鞋而馳名。1937年2月由「大陸」、「美生」、「東華」三家製鞋作坊合併而成,店名各取一字,定為「大美華鞋店」。大美華始終保持著傳統手工布鞋製作技藝,每雙手工布鞋要經片工、車工、配底、排揎、熱定型、整理等各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每道工序都講究尺寸、手法、力度,要求乾淨、利落、精確。嚴謹的工序要求,確保每雙布鞋都具有「一挺、二輕、三不走樣」的特點。

  2012年6月,大美華布鞋製作技藝被靜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當天參加展演的這些項目,只是新靜安眾多非遺項目中的一小部分。

  截至2016年4月20日,新靜安共有2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非遺4項,市級非遺14項(包含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

  此外,6月11日文化遺產日當天,靜安還將有14處文物建築免費開放哦!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趁著假期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

相關焦點

  • 老字號今以新面目回歸 綠楊村開賣港式白領午餐
    今天新開張「綠楊村」和它的名菜。  東方網9月15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創建於1936年的綠楊村酒家,自上世紀30年代起就以細緻入味的揚州菜點蜚聲海上,在中華烹壇享有盛譽。「返老還童」的綠楊村酒家,在經過數月的裝修「整容」,繼8月份第一部分外賣區開張後,第二部分餐飲區即整體店面將於今天以嶄新的面貌重新歸來,還悉數請回了第三代的重磅級傳人。
  •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 「海派非遺」亮相2020上海書展
    家具、旗袍、玉雕、石庫門、本幫菜,今天,這些集中體現「非遺海派文化」高度的書由上海非遺協會帶到了2020上海書展。海派旗袍,融合中式製作技藝與西式裁剪技術於一體的現代女性服裝。二十世紀初在上海發祥,二十世紀上半葉發展成為中國女性的國服。從最初的寬大滿族長袍演變成都市摩登衣裝,旗袍的發祥、流行、淡出、復興、升華的歷史軌跡,不但展示了百年來中國女性的服飾風採,更是反映了上海這座城市在東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之際的風雲變幻。
  • 上海美食攻略:綠楊村品川揚菜,值得大家收藏!
    今天,筆者想和你們推薦一家上海美食店——綠楊村。在如今快節奏社會中,這真是人生難得消受。我們從6點鐘上菜,篤悠悠邊談邊吃,一直吃到將近8點,這時綠楊村高級烹調技師李興福匆匆趕到。李興福從業烹壇40多年,是上海灘上著名的資深烹調師,據說還開過難得的全鹿宴,行家們都稱他為李大師。
  • 滬上老字號綠楊村酒家重新開張 請回老師傅保留經典菜
    東方網記者徐程9月15日報導:創建於1936年的綠楊村酒家,自上世紀30年代起就以細緻入味的揚州菜點蜚聲海上,享有盛譽。「返老還童」的綠楊村酒家,在經過數月的裝修「整容」,繼8月份第一部分外賣區開張後,第二部分餐飲區即整體店面今天上午以嶄新的面貌重新歸來,還悉數請回了第三代的重磅級傳人。據介紹,重新開業後的綠楊村將保留特色經典揚州三頭:蟹粉獅子頭、拆燴大魚頭、紅扒豬頭。  東方網記者上午10點來到綠楊村酒家門口看到,排隊的人群從店內一直綿延數十米排到了馬路上,店內更是人滿為患。
  • 包粽子比賽、「雲課堂」揭牌、擺起特色產品公益集市……靜安區與...
    圖說:來自社區的十多位居民在綠楊村飯店大師傅的指導下,帶著孩子一起學做上海傳統肉粽。活動還集中發布了大寧路街道和上海市夢想加油站青年發展交流中心聯合發起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寧大計劃」。圖說:對口援建的教育扶貧項目「大寧同心雲課堂」揭牌。活動中,大寧路街道與上海市夢想加油站青年發展交流中心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大寧「大計劃」的落地和實施奠定基礎。
  •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方志四川•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技藝:傳統手工製作布鞋 2020-09-13 09: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畢春芳代表作品欣賞
    畢春芳(1927——2016),越劇小生流派畢派創始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1927年7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鄞縣。12歲入鴻興舞臺學戲, 1948年參加袁雪芬領銜的雪聲劇團,後轉入範瑞娟、傅全香領銜的東山越藝社。1950年與戚雅仙搭檔共組合作越劇團,二人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
  • 民藝傳承——「千層底」手工布鞋
    現在我在北京從事設計師的工作,由於工作原因,做的是一些文化創意的產品,熱愛傳統文化,為弘揚民間傳統技藝儘自己的一份薄力,為了傳播這人世間的真情意——不變的母愛,流淌在針線腳下的情懷,為民間手工布鞋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發揚,注入年輕的血液,植入無限的文化創意,以便進一步發揚光大這項快要失傳的手藝——「千層底」手工布鞋。
  • 唐昌布鞋:80年堅守與傳承
    鞋匠的女兒進鞋廠唐昌布鞋是千層底布鞋的一個分支流派,起源於川西毛邊布鞋,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明代禁止庶民穿靴,於是,千層底布鞋成了萬千百姓的必需品,開始在民間盛行。成都郫縣(現為郫都區)生產千層底布鞋歷史十分悠久。
  • 傳承了千年的手工藝鞋——布鞋文化
    布鞋,顧名思義,即用布製作的鞋。 布鞋在我國有著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據考證,最早的手工布鞋是在山西侯馬出土的西周武士跪像所穿的布鞋。2009年,「千層底手工布鞋製作技藝」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而將這項古老的手工技藝保護起來。布鞋在湘西有一個非常優美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大山深處古老的山寨裡生活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黛帕斯,她勤勞善良,心靈手巧,擅長針織女工。
  • 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靜安區分會成立
    7月19日,上海市擁軍優屬基金會靜安區分會正式成立,上海警備區原司令員王文惠少將,靜安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潘敏,上海警備區政治部副主任謝亞洪大校,市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朱留家,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杭春芳,副區長吳文娟,區人武部政委陶宇銀等出席儀式。
  • 「越劇皇帝」回家 回首一代越劇宗師尹桂芳的百年芳華
    她從新昌城外的小村出發,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臺,創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流派,讓越劇女子小生這一行當在自己手中發揚光大,薪火相傳……1929年4月,尹桂芳和弟弟跟隨母親陳荷仙離開小龍潭村,從新昌一路走到嵊縣。那個年代,女子小歌班遍地開花,出於生計,尹桂芳加入嵊縣「醒獅劇社」,立志把戲學好,掌握一項安身立命的技藝。
  • 2018年上海市靜安區公辦初中特長生招生政策
    2018年上海市靜安區公辦初中特長生招生政策   進一步加強初中體育、藝術特長生招生工作。根據市教委有關要求,靜安區將根據本區體育傳統特色項目學校和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建設的相關規定和情況,制定本區體育、藝術類特長生招生辦法,建立健全特長生資格確認制度。
  • 給105個職業體驗點各配一份學習單 靜安區首推《中小學生涯地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上海自然博物館、大寧靈石公園、中共三大歷史紀念館、上海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創新屋、西王花園弄堂博物館……105個職業體驗點,配有105份學習單,匯聚成一本全新的《靜安區中小學生涯地圖實用手冊》,今後將為該區中小學生生涯規劃導航。
  • ...綠楊村 面具 月光 獅子頭 華亭 江寧路 自動扶梯-上海頻道-東方網
    連結:大餐「菜單」提前探  在美食節期間,你能享受到華亭賓館的「德國美食節」;和平飯店的「英式社交茶舞」及「爵士下午茶」;錦江飯店的「經典及創新海派菜」;新錦江大酒店的「滬上迎賓宴」,虹橋賓館的「黔香情-貴州小食薈萃」;上海賓館的「川揚菜美食節」;建國賓館的「上海菜廚師長推薦」美食節;國際飯店的「京宴饕餮」等重點惠民酬賓活動。
  • 上海市靜安區實驗中學購買《安脈優排課系統》
    2020年9月,上海市靜安區實驗中學購買《安脈優排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