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裕固族歌舞:巴玉姍在祁連山下的文化接力

2020-12-2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姑娘我心中歌兒多......」這是裕固族姑娘巴玉姍很喜歡的一首裕固族民歌《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片段。聊起這些,她有說不完的話。

&nbsp&nbsp&nbsp&nbsp35歲的巴玉姍已經跳了二十年舞了。她身材高挑,一米七左右,比我們想像的更漂亮,談話間始終挺直著腰板,周身散發著舞者的氣質。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在接受採訪(明鎏/攝)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現在是一名舞蹈老師,教授裕固族舞蹈。

&nbsp&nbsp&nbsp&nbsp裕固族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肅州區黃泥堡裕固族鄉。

&nbsp&nbsp&nbsp&nbsp在巴玉姍辦公室的書櫃裡,陳列了很多她獲得的獎牌獎狀。出生在藝術世家的巴玉姍,似乎天生對藝術有著與常人不同的嚮往,但父親巴九錄對她更深遠的影響,在於讓她有了堅定藝術之路的熱情和決心。

&nbsp&nbsp&nbsp&nbsp兩代人的文化堅守

&nbsp&nbsp&nbsp&nbsp1970年代,巴九錄是肅南縣文工隊的樂隊成員,同時還兼著文工隊的會計。那時,人們把活躍在草原農舍和蒙古包之間的紅色文化工作隊叫做「烏蘭牧騎」。「烏蘭牧騎」的隊員都是一專多能。巴九錄擅長演奏大提琴,會二胡,也是當時非常新潮的貝斯手。

&nbsp&nbsp&nbsp&nbsp父親對藝術的追求在巴玉姍心裡種下了藝術的種子。巴玉姍從小就在歌舞團的院子裡長大,「小時候就看著歌舞團的大哥哥大姐姐跳舞,我自己也是裕固族,所以就特別喜歡裕固族舞蹈。」

&nbsp&nbsp&nbsp&nbsp兒時的愛好變成了巴玉姍一生的追求。耳濡目染下,13歲那年,她如願以償進入了肅南縣民族歌舞團。

&nbsp&nbsp&nbsp&nbsp在進入歌舞團的第三個年頭,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十六歲的巴玉姍被甘肅省民族歌舞團看中,成為這個省級藝術團體的一員,這一跳就是八年。

&nbsp&nbsp&nbsp&nbsp隨著年齡的增長,巴玉姍漸漸地意識到了裕固族舞蹈的尷尬處境,由於裕固族是人口很少的民族,民族文化傳播的力量薄弱,舞蹈尤其如此。

&nbsp&nbsp&nbsp&nbsp就在她舞蹈之路的黃金時期,巴玉姍選擇了辭職。經過兩年的考察與籌備,巴玉姍創辦了自己的舞蹈培訓學校,教授裕固族原生態的舞蹈。

&nbsp&nbsp&nbsp&nbsp「其實這中間也有父親對我的影響吧,父親從我小時候就希望我一直堅持走這條路,也是父親的影響告訴我做人不要輕言放棄。」

&nbsp&nbsp&nbsp&nbsp對於女兒辭職創業,巴九錄沒有怨言,而是選擇繼續發揮餘熱,支持女兒追逐自己的夢想。年過古稀,早已退休的他又坐回電腦前,為女兒重新編寫整理裕固族原生態曲子。

&nbsp&nbsp&nbsp&nbsp父親的恆心讓巴玉姍很是感慨:「父親在裕固族歌曲的研究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辦法想像的。那個時候他買了一臺作曲機,說明書是全英文的,然後他就買了一本很厚的英漢詞典,一個一個查,硬生生地把說明書給翻譯出來了。」

&nbsp&nbsp&nbsp&nbsp有了父親的幫助,巴玉姍如虎添翼,不僅不斷嘗試創新,又吸收藏族、蒙古族舞蹈的精華,為古老的裕固族舞蹈加入了新的元素。

&nbsp&nbsp&nbsp&nbsp路在何方?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在肅南縣民族歌舞團當舞蹈演員的時候,舞蹈內容表現的是裕固族同胞的生活。甘肅省民族歌舞團作為甘肅省唯一的民族歌舞團體,也是把裕固族舞蹈作為重點之一,因此巴玉姍多年來和一直和裕固族舞蹈保持著「親密接觸」。

&nbsp&nbsp&nbsp&nbsp如今,在巴玉姍自己的舞蹈學校裡,她教小孩子跳裕固族的兒童舞蹈,這些很多都是巴玉姍小時候學過的,跳過的。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說,她做這些的初衷,就是把古老的民族音樂加工修飾,把古老的裕固族舞蹈教給小孩子,讓小孩子也喜歡裕固族舞蹈,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她也一直在這條路上探索著。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孩子們在表演裕固族舞蹈(圖片由受訪者巴玉姍提供)

&nbsp&nbsp&nbsp&nbsp想讓更多的人走近裕固族,喜歡裕固族的舞蹈,這個過程艱難又漫長。巴玉姍說:「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希望裕固族舞蹈被更多人知道,但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

&nbsp&nbsp&nbsp&nbsp裕固族被稱作「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伴隨著民族的幾次遷徙,裕固族形成了獨有的民族舞蹈特色。它雖然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但了解這個民族的人太少了。而且,今天有很多裕固族的年輕人已經不會講本民族語言了,語言溝通不暢給裕固族歌舞傳承帶來了很大困難。

&nbsp&nbsp&nbsp&nbsp「我覺得首先就從小的地方開始,讓我們張掖的孩子們去認識裕固族,學習裕固族舞蹈,大的方面呢,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了解裕固族。」

&nbsp&nbsp&nbsp&nbsp青年一代的文化延續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參與了多次裕固族舞蹈的編排和表演。她特別喜歡在肅南歌舞團表演過的一個舞蹈,叫「裕固婚禮」。

&nbsp&nbsp&nbsp&nbsp「裕固婚禮」是通過舞蹈的形式呈現裕固族婚禮風俗的一支舞蹈。「在肅南歌舞團的時候是領舞演員嘛,我扮演新娘子,對這個舞蹈情有獨鍾。」巴玉姍笑著說。

&nbsp&nbsp&nbsp&nbsp裕固族還有很多類似這樣講述風俗人情的舞蹈,可以稱之為一個系列。比如,「迎親路上」描述的就是迎親路上發生的故事,接下來就是裕固婚禮,婚禮過後有「剃頭歌」,刻畫的是給三歲小孩子剃頭的過程。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裕固族舞蹈演出(圖片由巴玉姍提供)

&nbsp&nbsp&nbsp&nbsp「現在我所做的可能就這麼多,我的主要事業就是舞蹈教育。我身邊做有關文化傳承的事情的人,我都會義無反顧地去幫助他們。」 巴玉姍非常熱衷於這些事。「比如說我們裕固族的服飾只有春秋裝,沒有夏裝,像現在我的朋友就在進行裕固族服飾的改良,設計服飾夏天的穿著。」

&nbsp&nbsp&nbsp&nbsp二十年過去了,裕固族文化傳承早在巴玉姍心裡扎了根。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曾經參加過紀錄片《祁連山下》的拍攝,這部紀錄片是由中共張掖市委宣傳部、張掖市廣播電視臺、肅南縣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中心、甘肅巴爾斯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出品。該片分別從民俗、服飾、語言、祭拜四個方面呈現真實的裕固族,傳播裕固族文化。

&nbsp&nbsp&nbsp&nbsp這部紀錄片的拍攝在肅南完成。肅南晝夜溫差大,「早上去拍攝需要穿比較薄的衣服,比較冷;下午又是大太陽,特別熱」。一次在沙漠中拍攝,出於拍攝效果的需要,在炎炎烈日下,巴玉姍要在一個沙丘上爬上爬下許多次。「拍完衣服都溼透了。雖然有很多辛苦的地方,但如果能為裕固族文化傳承獻出一份力,那也是值得的。」

&nbsp&nbsp&nbsp&nbsp在巴玉姍看來,現在裕固族文化的傳播正在往積極的方向發展。像薩爾組合,作為從牧區登上央視一號演播廳的第一支民間藝術團隊,已經把裕固族歌舞帶向了全國各地,讓更多的人知道了甘肅有個全國獨有的民族——裕固族。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巴玉姍編排了一支少兒舞蹈《祁連山下裕固娃》,參加了甘肅省少兒春晚,獲得了創作金獎。2020年,她編排的舞蹈《搓魚兒飄香》在張掖市少兒春晚中獲得金獎。

&nbsp&nbsp&nbsp&nbsp「我所做的就是把裕固族的少兒舞蹈多琢磨一些,在傳承小舞蹈的基礎上自己再去創新,編排一些比較新的舞蹈,讓孩子們更加喜歡。」當提到裕固族舞蹈,這個語調柔軟的裕固族姑娘眼神中充滿堅定,她堅信裕固族文化會得到更好的傳承。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辦公室牆上的書法作品(明鎏/攝)

&nbsp&nbsp&nbsp&nbsp巴玉姍把青春年華給了裕固族文化,讓我們看到民族文化傳承離我們並不遙遠。她從父輩手中接過了文化傳承的接力棒,面對裕固族文化的未來,巴玉姍說:「我們只是平凡的人,但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的。」

&nbsp&nbsp&nbsp&nbsp(作者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指導教師張華、張春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相關焦點

  • 「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走進阿克塞之四:專訪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第一代草原醫生木巴拉克
    帶著敬意與好奇,7月31日,蘭州大學新聞學子第十屆「重走中國西北角」接力採訪活動武威小分隊的成員,見到了年逾八旬的草原醫生——木巴拉克。我會非常懊悔,如果我能跑得更快一些,也許這個人就能救下。」 「那時候真的就是白天黑夜、夜以繼日,每天都要騎著馬子來回跑。不但人經常打瞌睡,連騎的馬子都累得打瞌睡,我騎的那匹馬子從來都沒有磕絆過,就因為疲累,馬走著走著也開始打盹。有一次,馬子一晃,我險些被摔下來。」   那段時間,木巴拉克跑遍了全鄉的每一寸土地。
  • 相約祁連山 體驗裕固情——肅南縣在長三角、珠三角旅遊宣傳推介...
    「在這裡您能看到除了大海以外中國所有的自然景觀,還能觸摸到東西文化碰撞的痕跡……我們誠摯邀請各位來賓、各界朋友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觀光旅遊、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2019年12月10日至22日,肅南縣組織馬蹄寺、裕固族民俗度假區、中華裕固風情走廊、巴爾斯聖山等景區負責人先後赴杭州、上海、福州、廣州、深圳開展了以「相約祁連山體驗裕固情」為主題的系列旅遊推介活動。
  • 【重走西北角】尋訪巴中米倉古道感悟
    原標題:【重走西北角】尋訪巴中米倉古道感悟   7月17日晚,我們「第四屆新聞學子重走中國西北角」米倉道採訪小分隊一行9人踏上前往西安的火車,打算從西安直奔米倉道重要一站——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
  • 裕固族教育研究所特聘學術諮詢專家 ——裕固族傑出學者賀衛光
    2014年8月,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成立,特聘他們作為學術諮詢委員會專家,為研究所提供多方位的智力支持,推動了民族文化校園傳承研究工作。目前,一年一屆的裕固學研討會和裕固族文化進校園師資培訓活動相映成輝,形成了「理論+實踐」的學校傳承民族文化的成功範例,為肅南教育成為全省民族教育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蘭大、天大、華東師大學子接力講述|我和我的學校·記住...
    這些年,我們記憶深刻 追夢未來 我們在奮鬥中創造明天 2035,我們信心十足 微言教育專欄 「我和我的學校」 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
  • 蘭大學子制定「流浪地球」版的校園流浪之旅計劃
    為了蘭州大學的順利流浪,蘭州大學的學子進行了專業分析:祁連山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2079年,受祁連山山脈地質老化,夏官營氣候嚴重變化,斷電斷水時有發生,校區老化面臨危機。
  • 裕固族神話《莫拉》的災害人類學闡釋
    本文從災害人類學的視角出發,以裕固族神話《莫拉》為例,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探究和闡釋。 裕固族是中國的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現在有1.4萬餘人,主要聚居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裕固族鄉,其祖先系公元8世紀在漠北草原建立汗國回紇(後來改名為回鶻)。裕固族聚居區地勢南高北低 ,可分為河西走廊川區和祁連山北麓山區兩種形態。
  • 河北科技大學萬餘名學子云接力「重走長徵路」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組織17個學院的萬餘名學子,以「雲接力」的形式,開展一次特殊的「重走長徵路」社會實踐活動。本次線上接力活動共設置瑞金、湘江、烏江等17個站點,截至目前已接力到第8站瀘定橋站點,預計在10月1日當天完成最後一站接力,用「十個一」的活動項目獻禮國慶節。
  • 2017年臺胞青年夏令營北京分營甘肅體驗裕固族風情
    人民網張掖7月9日電 (賈文婷)2017年臺胞青年夏令營北京分營甘肅之行9日來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參觀了馬蹄寺並體驗了當地少數民族——裕固族風情。 馬蹄寺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
  • 臺灣學子福州重走科舉路 探尋科舉歷史與華夏傳統文化
    中新網福州7月2日電 (鄭江洛 劉可耕)2日,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兩岸學子科舉文化交流體驗營暨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福州開營。本屆體驗營以「文脈源長·情傳兩岸」為主題,來自臺灣逢甲大學、臺南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淡江大學等16所高校50名臺生和10名大陸學生參與本次活動。
  • 裕固族唯一集中居住地的張掖市, 六縣區居民收入多少
    如題,這個城市是裕固族的唯一集中居住地,裕固族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本文山野老王將聚焦於甘肅省的張掖市,看看那裡老百姓收入怎麼樣,先看市情簡況。地理面積: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域總面積40874平方千米;區劃人口:現轄六個縣區,常住總人口122.42萬人。
  • 祈連山下裕固人
    一,裕固族:我想唱歌我就唱  三菱採訪車從甘肅張掖市駛離絲綢之路河西走廊(312國道),向南朝著祁連山中麓的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行駛。海拔漸漸升高,新鮮的空氣裹著絲絲涼意擠進車內,讓剛從火州吐魯番過來的我們感到十分愜意。
  • 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 進京趕考「殿試放榜」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7月9日上午,由北京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和福州市臺聯三方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分享匯暨結營式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全國臺聯前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小豔,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
  • 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尋找安妮團隊走近裕固族
    近日,蘭州大學赴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尋找安妮教育計劃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肅南縣,在當地通過趣味教學實踐開展拯救瀕危少數民族語言兒童教育,受到當地政府、教育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等社會群眾以及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裕固族是中國22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肅獨有的少數民族。
  • 「蘭大新聞學子重走西北角」「In酒泉」關心你身邊每一件小事
    我想把這些新鮮的東西展現給酒泉市民,讓酒泉的文化注入一些新鮮的東西。」據茹哥介紹,「In酒泉」現在共建立10個微信群,之後想建立寶媽群、單身群、吃貨群等更加專業、有針對性的群。「我們管理群的群主都是我們最活躍的粉絲,他們都是義務在為我們承擔管理任務的。」談到這裡,茹哥臉上流露出感激之情。
  • 90後裕固族新人在張掖都市舉辦裕固族傳統婚禮
    婚禮現場喜慶熱鬧,很多裕固族老人留下了激動的眼淚,是因為很久沒有看過地道的裕固族婚禮了,他們再三囑咐年輕人一定不能丟了裕固族傳統文化,要把民族文化傳承下去。現場,甘肅裕固族著名歌手「薩爾組合」也為新人演唱了祝福曲,受到人們歡迎。
  • 國立中央大學西遷80周年 東大師生重走西遷路
    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成員、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校友代表,重慶大學師生代表等參加了儀式。  5月12日,東南大學「重走西遷路」團隊從南京出發,並於5月15日晚抵達重慶。團隊共30餘人,由學生、教師、校友、新聞媒體代表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