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鎮位於瀏陽東南部,地處湘贛兩省四縣交界處,面積148平方公裡,人口6.8萬人。相傳,明代文姓聚居於此,逐步形成圩場集市,文家市由此得名。青山田疇、花草綠樹、紅瓦白牆……美不勝收的文家市鎮宛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
文家市鎮是湘贛邊界有名的紅色小鎮,歷史遺蹟眾多、紅色資源豐富。近年來,文家市鎮主動融入湘贛邊紅色文旅「共同體」,高質量建成了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園、紅旅營研學基地、湘贛邊旅遊綜合服務體等重大文旅項目,先後獲評全國第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鎮等。
特色鮮明的「紅色小鎮」
文家市鎮之所以聞名遐邇,和其以「秋收起義」為核心的紅色文化密不可分。一代偉人毛澤東曾三次來到文家市,在這裡留下了深刻的紅色印記。
1917年冬,毛澤東遊學瀏陽,住在文家市陳紹休的家,並在此親手種下了兩棵板慄樹。「它們來歷不凡,是103年前毛主席親手所栽,現在每到秋天,樹上還能結出不少板慄哩!」當地老百姓指著這103歲「高齡」卻依然挺拔青翠、年年掛果的板慄樹,自豪地講述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1927年9月9日,震動全國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當時由於全國革命形勢處於低潮,反動軍事力量過於強大,起義部隊兵力薄弱又分散,群眾未能充分發動等原因,進攻省會長沙的目標未能實現,秋收起義遭遇挫折。9月19日,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集結,毛澤東果斷作出「轉兵文家市,進軍井岡山」的決策。9月20日清晨,毛澤東在裡仁學校操場上給起義部隊作動員講話:「這次武裝起義受了挫折,算不了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當前力量還小,還不能去攻打敵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應當先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保存力量,發動農民革命。我們現在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一定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起義軍在文家市住了兩夜,便沿著湘贛邊界南下,踏上了前往井岡山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正確道路的開始,中國革命從此掀開嶄新的一頁。
1930年7月27日,紅三軍團攻佔長沙後,國民黨反動派何鍵調集部隊從南北兩路夾擊長沙。紅三軍團根據嚴峻的鬥爭形勢,於8月5日主動撤離長沙,向平江、瀏陽方向轉移。為支援紅三軍團,毛澤東、朱德率紅一軍團從贛南星夜趕往湖南,在瀏陽文家市全殲駐守的敵軍戴鬥垣部,史稱文家市大捷。「文家市大捷為紅一、紅三軍團會合併組建紅一方面軍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沒有文家市大捷,就沒有紅一方面軍的組建。」瀏陽市政協文史調研員餘振魁說道。
毛澤東與文家市的三次結緣,為這個歷史悠久的邊陲小鎮厚植了賡續不斷的紅色基因,賦予了動人心魄的紅色氣韻。
設施完備的「旅遊小鎮」
穿過繁花似錦的秋收大道,便可看到氣勢恢宏的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園。這是文家市鎮的核心標誌,佔地105畝,包括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秋收起義紀念館、積穀倉、秋收起義紀念廣場等部分。93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面軍旗在這裡升起。
進入廣場,一條中軸線串起了面積約5000平方米的秋收廣場。廣場中央別出心裁地設置了秋收起義進軍路線地圖,四周石板則記錄了紅軍三個團戰鬥的情形。紅一方面軍成立暨「文家市大捷」90周年紀念活動、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等重大紅色文化活動都曾在這裡舉行。
廣場上方,一座巨大的紅旗雕塑巍然屹立,旗面萬裡長城氣勢恢宏,左側「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光耀奪目,底座「光輝起點」熠熠閃光,寓意著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文家市,開創了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光輝道路。
拾階而上,便是莊重典雅的新陳列館。這座展館於2017年9月建成開放,面積近7000平方米,館藏文物736件,包括長龍炮、鐘錶箱、油燈等珍貴文物。「截至目前,新館已接待了638.61萬名遊客,除展廳講解,我們還舉辦了專題展、臨時展、巡迴展,讓深藏在庫房裡的文物活起來,文化傳下去。」紀念館講解員介紹道。
依託「秋收起義」紅色名片,秋收起義會師紀念館串聯起湘贛秋收起義一線九館,建立了黨性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我們創新開發了《文家市的抉擇》《小石頭砸爛大水缸》等情景黨課,讓秋收起義精神綻放時代光芒。」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黨性教育示範培訓基地負責人說,「自2020年9月運行以來,基地已承接省內外黨性教育28個班次共計1000多人的培訓。」
下一步文家市鎮將聯合耀邦故居,共同創建國家5A級景區,共同打造湘贛邊最強紅色旅遊板塊,實現紀念園由紅色景點向紅色大景區的跨越,進一步打響「秋收」品牌。
生活富裕的「幸福小鎮」
近年來,文家市鎮聚焦「傳承紅色基因,富裕老區百姓」目標,經過不懈努力摘掉了「窮帽子」,一躍成為經濟強鎮。2005年,文家市鎮財稅收入過億元,成為瀏陽第一個億元鄉鎮,在全國革命老區中首樹「億元鄉鎮」的紅色標杆。如今,文家市鎮以「建設文旅鎮、精品煙花谷、幸福文家市」為發展主線,深耕紅色文化,主攻文旅升級,努力構建文旅發展新格局。
文家市村依託「鎮—館—司—村」四方合作模式,規劃建成了紅旅營研學基地、民兵訓練打靶場、紅源賓館等文旅延伸產業鏈,豐富文旅業態,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突破35萬元,村集體經濟邁上新臺階。
離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不遠的紅旅營研學基地,近千名來自瀏陽市嗣同小學和瀏陽八中的學生正在營地體驗生活。紅旅營開設的研學、打靶、團建等體驗項目,受到湖南、江西等地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熱烈歡迎。紅旅營自2019年9月19日開放以來,一共接待了3萬多人次。
小鎮發展紅色旅遊,還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消費。新陳列館建成開放不久,文家市裡仁屋場的彭傳科父子就將紀念館附近的13間老房子改造成了紅米飯農莊,可接待三四十桌客人。在紅旅營帶動下,裡仁屋場30多戶村民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為遊學的學生提供住宿,目前床位達到500張,收入十分可觀。
隨著文旅融合推進,富有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的「文家市的秋收」「秋收紀念幣」「紅色情書」等文創產品相繼研發,深受遊客喜愛。「文化旅遊注重體驗感。我們想讓遊客來文家市感受歷史文化,感悟紅色記憶,品鑑詩意鄉愁。希望文家市的文創產品助力紅色文旅小鎮發展。」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館長、文家市鎮黨委書記謝波說。
對於文家市鎮來說,歷史不能忘,未來更可期。今後,文家市將按照「紅色引領、綠色支撐、研培帶動、三創同步」的思路,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做大文旅板塊體量,發揮旅遊帶活經濟、致富百姓的作用,培植經濟發展動能。
(選自《新湘評論》)
歡迎轉發點讚
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