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舉辦江門市中小學德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活動
弘揚勞動精神,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
小學生在表演皮影戲節目。
學生現場展示瓜雕技藝。
學生們一個個全神貫注,揮動著手中的刻刀,不到半個小時,就將山水、花朵等反映傳統文化的圖案雕刻在西瓜、胡蘿蔔等食材上;一張張普通的彩紙,通過學生們用心剪、拼、帖後,變成一件件漂亮的工藝品……近日,江門市教育局在農林雙朗小學舉辦了江門市中小學德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示活動。來自我市四市三區的12所學校,向社會各界展示了自身辦學底蘊和勞動教育成果。活動現場,我市30所學校被授予成為首批「江門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示範學校」,6所學校成為首批「江門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呂中言
現場: 12所學校展示勞動教育成果
活動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琳琅滿目的證書和各式各樣的勞動教育創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有構思巧妙的LED檯燈收納盒、高速運轉的3D列印技術設備、各式各樣的陶藝製作成品……
上午9點15分,伴隨著馬達聲的響起,兩輛外型奇特、小巧玲瓏的藍黑色汽車機器人緩緩駛入場地,在幾位學生的控制下,機器人將地面上不同類別的垃圾精準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引來來賓們的陣陣讚嘆。這是由江門一中機器人興趣小組帶來的最新成果「垃圾分類機器人」。「該機器人採用電力驅動,目前處於研究的中級階段,操作過程有一半需要人工控制,下一步等我們安裝好紅外線和距離傳感器後,就可以實現全智能化運作。」該興趣小組的學生阿俊自信地介紹。
在開平市吳漢良理工學校展位上,擺放著多個不同類型的西瓜雕刻作品,有「月季花瓜」「玫瑰瓜」「蓮花瓜」等。坐在一旁的小陳正捧著西瓜用心雕刻,記號刀、剪刀、壁紙刀等工具在他手中來回切換。「雕刻是我們烹飪專業的必修課,在學習這門課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專注,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感,如今我是雕刻小能手了,完成一件作品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小陳自信地說。
在舞臺表演區域,農林雙朗小學學生們帶來的皮影戲節目讓記者印象深刻。「快,鬼子來了!」「快去告訴八路軍,告訴鄉親們!」……經典劇目《抗日英雄王二小》正在表演。幕前,一個個人物剪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幕後,小小操縱杆在學生們的手中來回扭動,引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記者留意到,12所參展學校囊括小學、中學、中職、技校,每所學校各帶來1到5項優秀勞動教育成果,體現了我市新時代勞動教育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現狀:
多方融合
促新時代勞動教育發展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此,江門市教育局迅速探索出適合江門本土發展的勞動教育方法: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美育、心理教育深度融合,同時融入本土傳統特色,實現知行合一。據悉,今年3月,我市還專門成立了江門市中小學美育工作指導委員會,10月份評審出首批「江門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55所、首批「江門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示範學校」30所、首批「江門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6所。
據了解,我市各學校逐步探索出自身獨特的勞動教育經驗。例如,農林雙朗小學探索出了「1+5」勞動教育雙朗經驗,即把「1」(勞動教育)和「5」(全面育人、傳統文化、創新教育、學科教育、素養評價)融為一體。「踐行『1+5』雙朗經驗,目的在於通過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方式,培育時代新人。」農林雙朗小學相關負責人說。
「雙朗小學的勞動教育非常好,如今我兒子有了自己明確的愛好,每天都激情滿滿。這也直接帶動了他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的提升,過去的『少爺』氣質逐步褪去。」農林雙朗小學學生家長崔女士說。
在為新時代勞動教育提供豐富的本土傳統文化資源方面,江門市教育局同樣狠下功夫。目前,我市主要圍繞舞蹈、戲曲、傳統體育等相關學科建設,推進非遺文化進課堂。如蓬江區穗華實驗學校把新會陳皮、禮樂梁氏傳統木雕製作、茅龍筆書法這3項本土非遺文化,融入到校內課程體系中;江海區外海中心小學圍繞梁啓超、陳獻章、陳少白等本土歷史名人的優秀詩詞,開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新會崖門黃衝小學的蔡李佛武術特色等項目全面開花。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格局基本形成。
目標: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
達到50%以上
下一階段,新時代勞動教育工作將如何推進?江門市教育局副局長鍾海軍表示,將主要從3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個方面,是建立健全學校美育評價機制。「針對下一階段,我局已明確要求,義務教育階段有條件的學校要增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課程;普通高中開齊藝術類必修課程的6個學分,同時要儘可能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教學模塊;中等職業學校要將藝術課程納入公共基礎必修課,累計不少於72節課。」鍾海軍表示,計劃在2022年,全市會建成100所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第二個方面,是推動勞動教育與日常教育教學融合,明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積極探索開展研學實踐、社會服務、職業體驗等活動。
第三是在體育方面,下一階段將明確把學生體質健康納入教育質量監測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目標是到2022年我市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良率達到50%以上。」鍾海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