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招工企業減少,不少失業人員遭遇找工難 王俊偉 攝 |
企業招聘數量減少而求職人數卻在增加,合俊大部分失業員工找工一月無果。有專家認為——
「僧多粥少」只是暫時的
東莞合俊玩具廠倒閉已經一個月,數千失業員工仍沒找到工作。記者調查發現,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一方面東莞的企業招聘數量減少,另一方面企業倒閉或裁員導致找工人數在增加。「僧多粥少」,東莞會不會再次出現「民工潮」?專家表示,當前找工難的狀態只是暫時性的。
工廠倒閉後 員工惶惶然
本月5日,在東莞長安鎮業已倒閉的韋旭鞋廠側門口,數百名員工排隊在領取拖欠的工資。
一旁擺著一些其它鞋廠的招聘廣告,但看來少人問津。一名鞋廠的招聘員告訴記者,他們廠是因為搬新廠走了部分員工才需要補充一些人手。韋旭鞋廠一名李姓女員工稱,過半員工想回家過完年再回來找工,但其實回家也不知道幹什麼,只是去了其他廠,可能說不定又有像在韋旭的遭遇。
上周末,距離合俊玩具廠倒閉已有一個月,記者再次來到樟木頭鎮石新村,探訪原合俊玩具廠的失業員工。附近住的合俊廠員工都圍了上來,都說還沒有找到工作,現在找工不好找了。
來自四川達州的周均,今年25歲,2004年入合俊廠。「當時聽別人說合俊廠工資高,提著行李就從東莞清溪鎮過來了,很容易便進了廠。」周均介紹,在石新村住的合俊廠員工大部分至今仍沒找到工作。
周均和弟弟都在合俊廠上班,媽媽從老家四川過來幫他們做飯。工廠倒閉後,兩兄弟同時失業,家裡經濟來源沒有了。這段時間,他們每天騎著自行車到附近的清溪、塘廈、黃江等鎮找工作,但都無功而返。
用人單位量 下降約三成
人才、勞務市場是用工狀況的「晴雨表」。據東莞中心人才市場副總經理郝榮介紹,今年下半年以來,入場招聘的用人單位數量急劇下滑,特別是中低端崗位需求減少。他們部分合作客戶出現了上千人的裁員,中高層崗位招聘也有所保留。厚街勞務大市場營銷總監黃京也深有體會,「當前與上半年相比,入場企業數量下降了約30%,主要是製造型企業」。
企業出現困境,一方面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另一方面因企業倒閉或裁員出現失業人員。郝榮說,不少失業員工留下來找工,如果他們1-3個月內找不到工作,很可能就會回家或者到其它地方找。黃京告訴記者,據他們統計,目前找工的人數與上半年相比增加10%左右。東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一些企業倒閉確實造成了部分勞動者失業,進入勞動力市場求職的人員有所增加,但目前的情況還在可控範圍內,並沒有造成大量員工失業的情況。
當年民工潮 再現珠三角?
1999年,當時只有16歲的周均孤身南下,來到東莞清溪鎮打工。「當時跟我們一起來的東莞打工的老鄉有很多,來到東莞後,發現工廠到處都在招工,進廠非常容易。」已經做了七年勞務市場的黃京也回憶說,當時勞務市場每周開四場,每場招聘都擠得水洩不通。郝榮告訴記者,當時也是許多民工南下淘金的機會,於是有了民工潮的說法。
面對當前的找工難狀況,有人提出珠三角會不會再次出現「民工潮」?當然,現在所說「民工潮」是指企業招工少了,失業找工的民工多了,造成工作難找。
中大嶺南學院經管系副主任、廣東勞動學會副秘書長卓鷗前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現求職人多工作難找的現場是暫時的,隨著國家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再加上東莞產業調整轉型,許多依靠體力的民工過完春節來莞繼續找工的數量可能會減少,找工難的狀況將會緩解。
厚街勞務市場營銷總監黃京也表示,明年出現「民工潮」的可能性不大。他分析說,不少到珠三角長時間打工的人賺了點錢,另外年紀也大了,他們可能選擇回家創業;另外,內地慢慢發展起來,工廠增多了,包括珠三角企業內遷等因素,不太可能出現「民工潮」。 本報記者 何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