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莞袁隆平」:為農民甘當「傻子」(圖)

2020-12-25 搜狐網
陳志堅每天都要到田裡走一走,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稻田。

  陳志堅:

  「東莞袁隆平」

  9月的一個上午,在中堂鳳衝村,陳志堅剛剛從自己6畝水稻試驗田噴完農藥回來。「50年沒見過這麼多蟲子,不打藥今年穀子就沒了。」這位黝黑瘦小的老人憨厚地笑著。單從外表很難想像這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水稻專家,培育出了多個水稻新品種。

  「我很想見袁隆平」

  是誰授予陳志堅「東莞袁隆平」這個稱呼的?網上能搜索到的最早稱陳志堅為「東莞袁隆平」的文字,是2006年媒體的一篇報導。

陳志堅自己最早關於這個稱呼的印象,則是2001年左右記者來採訪時說的一句「真像袁隆平」。到2007年左右,「東莞袁隆平」的稱呼開始廣泛被媒體使用。

  在陳志堅眼裡,袁隆平是一位傑出的水稻專家,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堂農民,兩個人唯一共同之處都是為了研究出更好的水稻品種。儘管有著多次參加國內外有關水稻種植科技研討會的機會,遺憾的是兩位「袁隆平」從未在會議上見過面。「他參加的會討論高產,我參加的會討論提高營養含量,都是不同的會,難碰頭。」陳志堅說,雖然至今未曾謀面,但內心中很想見到袁隆平,交流水稻育種的心得。

  市長專車接送

  1983年至今近30年的時間,陳志堅研究培育了數不清的水稻品種,其中多個得到了相關科技認定,成為在一定面積推廣使用的新品種。

  水稻推廣必須經過區縣、地市、省市層層試驗。平常收成多幾斤少幾斤無所謂,但在推廣驗收時,達不到產量要求就無法得到更大面積推廣的機會。陳志堅培育的一個新品種這幾年年年送檢,年年差個一斤兩斤不達標,這讓他很是煩惱。這種經歷過去也有過。1990年,陳志堅培育了一種新的雜交水稻,後來被命名為紫紅稻4號,由於產量和品質不穩定,直到2002年才終於通過了市成果鑑定。「那幾年天天都在想這個水稻為啥就是通不過鑑定,育種研究的錢就像個無底洞。」陳志堅說。

  而讓陳志堅自豪的是,前幾年廣東沿海遭受颱風襲擊,某地水稻全部倒伏,唯有他培育的品種屹立不倒,產量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省有關部門組織參觀時,特意邀請了陳志堅參加。那天當地代市長的車一直將陳志堅送到田頭。

  2006年開始,陳志堅每年都受邀參加HarvestPlus-China(中國生物強化,英文簡稱HPC)年會。生物強化計劃(HarvestPlus)是一項國際間研究計劃,目的是通過育種手段提高糧食作物微量元素含量,減少和預防全球性貧困人口普遍存在的人體營養不良和微量營養缺乏問題。陳志堅是受邀者中唯一一位中國農民。「今年在四川開會,我和別人聯合研究的新品種可能成為水稻中綜合微量元素最高的水稻。」他高興地說。

  甘當「傻子」的土專家

  儘管參加HPC年會時,陳志堅的職務一欄印的是高級農藝師,但實際上這個職務反映的是大會對陳志堅的尊重。「我只是一個農民。」他說。出席一次年會大約要五六千元,這差不多相當於陳志堅一年水稻育種研究的投入。

  由於陳志堅的中堂鳳衝水稻科研站沒有獨立法人資格,無法申請到科研經費,除了少數科研項目獲獎和水稻種植補貼,一年幾千塊的投入都要他自掏腰包。而培育出的種子也都以便宜的價格賣給找上門來的農民。但陳志堅並不後悔,也沒有想過將新品種去申請專利再賣給別人種。「天底下總要有人當『傻子』,沒人當『傻子』,中國的農民怎麼辦?」

  在電影《袁隆平》中有一個情節,袁隆平培育的水稻秧苗被別人破壞。類似的事情也曾發生在陳志堅身上,始作俑者竟是他的愛人。他愛人曾做過磚廠老闆,對於陳志堅痴心水稻研究並不贊同。後來兩人外出打工一年多,回東莞後陳志堅又一頭鑽進稻田,家裡的事情不聞不問。他愛人生氣地把田裡的秧苗都拔了。說起這段事情,他愛人有些不好意思:「現在我也放棄了,他愛做什麼就去做吧。」陳志堅則驕傲的說,現在妻子已經成了自己水稻研究的賢內助。

  陳志堅寫過一首詩,概括了自己的經歷和志向,其中寫道:「嘲笑傻仔笨,糞土萬田還。貴在志持恆,誓把丹桂攀。」

  對話

  最大的心願是到大學念書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當初為什麼要選擇研究水稻呢?

  陳志堅(以下簡稱「陳」):其實最初我是搞農業機械化的,但是南方地區農田分散,機器成本高,農民用不起。而種子好了,大家都能種。

  記:您已經63歲了,有沒有想過帶徒弟?

  陳:我想帶兩個徒弟,但是沒有人願意來。帶徒弟還要給徒弟發錢,種田又是件辛苦的事情,800元一個月,我發不起。現在我女兒在村裡做事,有時候也來幫忙,我想以後可能要靠她了。

  記: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陳:我現在就想到大學讀書。研究水稻,要生物、化學知識,我現在還是靠自學的那點,越來越不夠用。希望能夠有個農業大學招收我,旁聽也好,讓我多學一些東西。當然不能太遠了,家裡的稻田我還經常要回來看的。

  軼事

  「出國得帶兩個翻譯」

  儘管出席了多次國際會議,但陳志堅至今不太會說普通話。所以每次參加這些會議,他愛人都要陪同「翻譯」,把陳志堅的東莞白話「翻譯」成普通話。去年一次會議上,一位四川的專家打趣說,如果以後出國開會,陳志堅得帶兩個翻譯。一個負責把白話「翻譯」成普通話,一個再將普通話翻譯成外語。

  一位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是東莞中堂的普通農民,但是「東莞袁隆平」這個稱呼卻把兩人聯繫在了一起,這位農民的名字叫陳志堅。陳志堅今年已經63歲了,對於「東莞袁隆平」這個稱號,他說,袁隆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產量的問題,讓大家吃飽。自己研究的水稻品種則是穩定高產的同時更有營養,要讓大家吃好。

  人物檔案

  陳志堅,63歲,東莞中堂鳳衝村人,農民技師。1983年以來自己開展水稻新品種研究,先後選育出了風絲佔、風山佔、風羽佔、金風佔、風合佔、風聯5號、風聯4號,紫紅稻4號等多個水稻品種,多次獲東莞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和東莞市農委科技進步獎,所育品種大都已得到推廣種植。

  評價

  靠自己一腔熱情

  種田的老人

  我曾經問過陳志堅,水稻不賺錢為什麼他還是選擇去種地?「我的一生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到外面,可是就放棄不了一些『好材料』。」他說的「好材料」是自己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和技術。

  我覺得陳志堅很不容易,沒有錢沒有人,憑自己的一腔熱情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水稻研究上。他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樸實,如果要下定論式的語言我擔心自己說不好,說不對。用最平實的文字記錄下他的語言和行動,就是對這個人精神最真實的反映。

  ———東莞農業技術推廣管理辦公室熊小芬

  策劃 本報記者南小渭 撰文 本報記者段思午 攝影 本報記者蘇仕日

相關焦點

  • 農民給袁隆平送禮,袁隆平說:你們的禮物我收,但有一個小小要求
    袁隆平是我國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他培育的雜交水稻,讓我國人民擺脫飢餓,獲得溫飽,最後進入了小康狀態。很多稻農都曾受到過袁隆平雜交水稻的「恩惠」,紛紛為其送來「厚禮」,可是袁隆平卻說:你們的禮物我收,但有一個小小要求:那就是按價付款,卻惹得農民有些不高興了。
  • 袁隆平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還為牌匾題字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袁隆平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佩戴廣東海洋大學校徽12月18日上午,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一場特別的聘任儀式如期舉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聘任儀式上,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頒發聘書並佩戴了學校校徽。聘任儀式由學校副校長高秀梅主持。
  • 中國農民最敬佩的人是袁隆平,沒有袁隆平就沒有我們
    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士,湖南農業大學譽名校長。
  • 湖南農民一定要給袁隆平雕像,雕像歷經艱辛,終於製作成功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我國從古至今一直是農業大國,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熱土之上。可是歷代農民都有一個解不開的心結,即糧食的產量問題。我們尚不談古代,光是上世紀60年代,由於農作物的品種、天氣狀況、土壤肥力,以及栽培方法等原因,地裡的糧食產量一直都不盡人意,甚至還讓很多人為此餓著肚皮。
  • 袁隆平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12月18日上午,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聘任儀式上,曹俊明為袁隆平院士頒發證書並佩戴了廣東海洋大學校徽。
  • 袁隆平接受央視專訪:最擔憂的是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
    以下是內容為袁隆平接受專訪時對話!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袁隆平建議:國家應該高價收糧低價賣糧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
  • 央視專訪袁隆平: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 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 憂心:農業成了「婦老農業」 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
  • 廣東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舉行畢業典禮(圖)
    廣東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舉行畢業典禮(圖) 2011年06月17日 10: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袁隆平稱:「中國糧食不夠吃,農民不種地就麻煩。」農村有很多荒地...
    針對於袁隆平的這句話,我們必須提高警惕!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乎一個國家的命脈! 袁隆平認為要想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必須擴大我國的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以及播種耕種面積。但是現在隨著我國糧食價格的持續低迷,農民一年種地收益不如去打工半年,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不再種地,這就導致我國大量的糧食需要進口,所以說糧食安全岌岌可危!
  • 被神化的袁隆平
    1941 年 7 月,廣西華僑甘利南從馬來西亞帶回稻種,當地人根據特性稱之為「矮仔佔」。1956 年夏,廣東潮陽人洪春利發現水稻自然變異矮杆樣本,與洪春英合作培育出「矮腳南特」。這兩個稻種,為黃耀祥等育種專家開發的矮杆稻種,提供了最重要的遺傳資源。 第二次是我們熟悉的袁隆平領軍開發出來的雜交水稻,其實嚴格的說法,應該叫三系法雜交水稻。
  • 袁隆平英文致辭走紅 快90歲還在為這兩個夢想忙碌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袁隆平:兩個夢想我們都在追逐,第一個禾下乘涼夢,我們超級稻不斷向高產衝刺。記者:現在達到多高產?袁隆平:最高達到每公頃18噸。記者:已經到1200公斤了?袁隆平:已經到了。記者:這其實已經實現您之前那個目標了?袁隆平:目標越來越接近。記者:您希望它能高產到什麼份上?
  • 「鄉村振興」推動東莞都市農業崛起 新型農民重回土地做「莊主」
    ■東莞目前有120多個農業休閒點。圖為市民在創藝生態園遊玩 受訪方供圖40年前,13歲的麻湧人袁萬來因為家境貧寒,早早輟學種菜。當時他心裡雖很難過,但無可奈何。沒想到,他後來又創建了創藝生態園。在東莞,像袁萬來這樣的農民企業家為數不少。他們早年艱辛,在推進鄉村振興和發展都市現代農業過程中,他們順勢而為,開創了一片農業新天地。據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東莞目前有120多個農業休閒點,其中,規模較大、遊客較多、特色項目豐富的就有40多個。
  • 畫報情緣 | 90歲袁隆平不斷震驚世界的「秘訣」是什麼?
    我們以一組組影像故事,為您講述他們和畫報的往事......近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傳佳音!本刊資料圖 1990年,《人民畫報》記者趕赴湖南雜交水稻中心在海南島的科研育種試驗基地對袁隆平進行了一次參訪報導。當時六十歲的袁隆平,任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在試驗基地,袁隆平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稻專家在水稻田中進行著各項研究和實驗。
  • 農行廣東東莞分行啟動壹私行品牌——中國新聞網·廣東
    農行東莞分行出席活動主要領導和嘉賓合照。 東莞農行供圖  中新網廣東新聞12月16日電 (李映民李獲)近日,農行東莞分行舉辦「十年壹心·至誠相伴」私人銀行客戶答謝會暨壹私行品牌東莞啟動儀式,100名私人銀行客戶、企業高管受邀參加活動。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向松祚先生,作《中國經濟的新時代和新動能》主題報告。
  • 袁隆平有了新身份!
    據廣東海洋大學官微發布的消息,12月18日上午,袁隆平從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手中接過鮮紅的聘書,正式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特聘院士。
  • 袁隆平讓你來種地
    作為讓農民豐收的功臣之一,袁隆平在節日來臨前也很活躍,參加共和國勳章的授予儀式,進入新的語文教材,甚至在一場助農直播中出鏡,對年輕人提出了更多的期望。袁隆平讓年輕人來「種地」我希望更多青年從事現代農業。
  • 袁隆平英文致辭走紅 快90歲的他還在為這兩個夢想忙碌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通過開辦雜交水稻技術培訓國際班,已經為近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了14000多名雜交水稻的技術人才。  袁隆平:兩個夢想我們都在追逐,第一個禾下乘涼夢,我們超級稻不斷向高產衝刺。  記者:現在達到多高產?  袁隆平:最高達到每公頃18噸。  記者:已經到1200公斤了?  袁隆平:已經到了。  記者:這其實已經實現您之前那個目標了?  袁隆平:目標越來越接近。
  • 探訪廣東東莞太子酒店
    探訪廣東東莞太子酒店5月27日,廣東東莞太子酒店桑拿中心大門緊閉,酒店招牌因失修而損壞。當日,廣東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東莞太子酒店老闆梁耀輝等組織賣淫罪案公開開庭審理。探訪廣東東莞太子酒店5月27日,廣東東莞太子酒店桑拿中心大門仍粘貼著《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
  • 山東有個農民和袁隆平合一起稻子!他說做夢都沒想過能和院士合作
    他是臨沂莒南縣的一個農民。在他的農場裡,種著袁隆平指導的超級雜交稻,連年創造水稻在北方的高產記錄。他曾得到袁隆平多次誇獎,「他種的稻子比我的『儀仗隊』還好。」得知這個消息後,袁隆平在電話裡高興地疊聲說,「滿意、滿意……」,連點6個贊。他打心底佩服袁隆平,「做夢都沒想過能和院士合作」。在他眼裡,袁隆平非常樸實,「就像一個農民老頭」。他是為袁隆平種稻子的人。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黔陽冰糖橙代言
    (9月20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接受採訪。)掌上懷化客戶端訊(記者 黃莎)9月20日晚,由農業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CCTV7-農業節目)承辦的「我為特色農產品代言公益活動」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娓娓道出了「品黔陽冰糖橙,享世間好口福」的故事,並為其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