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管理者的必修課,不是打造狼性團隊,而是掌握這3個法則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個形容詞「狼性」。在很多企業中,打造狼性團隊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特別是當我們在一些以業績為上的銷售公司時,不僅在他們工作中能夠經常看到辦公室裡面到處貼著的「狼性團隊」的橫幅牆貼,而且他們在工作氛圍中也一直處在一個狼性思維下的高強壓下。這種狼性團隊管理的方法已經不少見了。但是它真的能夠適應所有公司和環境嗎?
首先我們得明白狼性團隊究竟是什麼?是怎麼來的?
其實國內對於團隊狼性思維的大面積運用並不是空穴來風。其實是因為華為公司開始對員工進行這樣子的管理方式而被大眾所熟知。華為把狼性思維當作是自己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念,在培養和訓練自己的員工時,用激進的方式激發起每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和正向反饋。很多華為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中嚴格遵守組織紀律,對待一致的目標一起行動,他們懂得是團隊才讓整個收益實現最大化。而這一些現象就是出了名的狼性團隊。
華為所帶出的這一種狼性團隊管理方式在社會上也是被多家公司和企業拿去借鑑和運用,所以我們才能夠在自己身邊有更多的接觸這些詞彙。但是有些公司在運用這些思維和管理方式的時候,做出來的行為舉動卻令人詫異。比如說我們之前很多次都看到的那些新聞報導,說是企業狼性團隊管理下,很多人因為業績不達標要被領導扇耳光,甚至是下跪道歉等等一些令人驚悚的消息,那這個背後其實就是很多企業家在拿著華為這一套狼性團隊管理方案時,並沒有真的考慮是否適合本身情況,而強加於己產生的弊端。
其實作為中年的企業管理者來說,面對不同等級的人員工來說,對於公司的管理和人才培養是要掌握好這3個特徵:
一、基層執行力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領導的命令,哪怕是錯誤的,作為哦團隊成員也要無條件執行。」這句話剛開始聽起來好像是一句毫無道理的話,因為要是其中出現差錯或者是紕漏之後, 擔責的可能還是基層員工。但是事實上,既然能做到狼性團隊管理的話,這個隱患並不是什麼問題。
那基層員工的執行力是體現在什麼方面呢?
第一個首先就是執行力的迅速性。有很多命令下達的時候,有可能是出於一種比較危急的狀態。中層領導希望能夠儘快得到一個任務的反饋好向上級匯報。所以說這個時候員工執行力的速度就成為了關鍵。職場上,時間就是金錢。很多事情必須是爭分奪秒才能做到真正有價值的。市場瞬息萬變,稍微一遲疑,可能自己公司在一方面就被自己的競爭對手拉下馬來。
第二個就是執行力的準確度。基層員工們都能及時地做到去執行任務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事情。將事情做得沒有漏洞,沒有錯誤也很重要。有時候這個準確度可能會出現相應的偏差。事情結果可能也有所影響。注意執行的準確度是關聯著基層員工實幹的重要考量。
二、中層連結度
在職場中,中層管理者的作用同樣是明顯的。因為他們在團隊中是擔任著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基層員工之前的任務執行力他們要及時做到傳達,同時對於高層管理者他們也是要做到基層員工執行程度和結果的向上反饋。
可以說這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一個團隊裡面缺少了這種連接紐帶一樣的關鍵人物,很多事情就會失去聯繫。對於整個團隊來說都是信息的缺失。
真正能做到狼性團隊的企業,他們的中層人員一定是及時做到了對信息的上傳下達。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了解自己的企業傳統和企業文化精神。他們能夠清晰快速地領會到上層領導的意思。知道怎麼樣是給公司上級領導出謀劃策,怎麼樣是將信息更加準確迅速地傳遞給基層員工。
三、高層決策力
一個企業如何發展歸根結底還是看著最高層領導的引導方向。有很多高層管理者在作出相關公司決策的時候並不決斷,所以很多關於公司實質性的決定並沒有一個很正確的引導。畢竟一個企業完全只靠高層是不行的。一個企業要做到對團隊狼性管理,更多的是需要對團隊內的各個階層有合理安排,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狼性管理是一個團隊配合制的方法體現。
所以高層領導者要做到對於團隊的狼性管理,很重要的是這種高層管理人員的決策引領和高層人員對於團隊人員的明確分工。只有將手下的每個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個人價值,增強團隊凝聚力。
總結:作為中年管理者來說,做好一個狼性團隊建設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增強自己團隊凝聚力才是最終目的。
如果大家對這方面感興趣,想要了解這方面更多的知識,我向大家推薦下面這本書籍《職場精英寶典》!
內容涉及簡歷,面試提示,薪酬談判,自我盤點,選擇工作,以及如何創業等方面,讓讀者根據測評工具和理性分析,客觀認識自我,在機會來臨時脫穎而出。
【點擊下方小卡片即可購買】
我猜,你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離過年不到2個月,同事紛紛辭職:也許不拿年終獎才是最後的贏家
窮人思維:越窮的人,越喜歡讓子女養成這3種習慣,很準別不信
領導想開除你前,會有這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一個女人,越沒錢的時候,越要逼自己養成3個習慣,好運自然來!
人到中年,參加一次同學聚會後,我後悔了,這輩子再也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