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是解決青島天價學區房,促進教育公平的靈丹妙藥嗎

2020-09-19 青島房參

說起青島的教育問題,每個青島人似乎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這從當前的各種問政節目,和各類論壇的相關發帖,就能一窺究竟。教育,一直都是青島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尤其是伴隨著各種天價學區房的新聞,以及每年中高考的升學率討論,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已經成為了當前青島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從目前青島各行政區的動作來看,更多的是將希望寄托在「教育集團化」上。

但小編心裡也不禁有個疑惑:教育集團化,會是解決青島天價學區房,緩解教育資源不均的靈丹妙藥嗎?

持續推進教育集團化

近日,青島觀海新聞報導稱,9月15日,青島市教育局表示,青島將再建五個教育集團,即青島九中、青島十九中、青島六十八中、綜合實踐教育集團、孤獨症教育集團。

青島從去年開始全力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目的是推動優質資源增量發展。全市已經有青島二中、青島五十八中、青島實驗高中、青島實驗初中四個教育集團,帶動13個成員校發展。

根據今年3月份青島市教育局等四部門印發的《關於推進中小學集團化辦學的意見》,到今年,青島全市至少建立10個教育集團。到2025年,全市至少建立30個教育集團。

教育集團招生堅持「一校一案」原則,招生計劃、招生範圍、招生方式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協調確定。鼓勵教育集團內部探討貫通式培養、特殊稟賦人才培養、訪學遊學等多種人才培養方式。

據悉,青島借鑑了深圳、長沙、成都等市在集團化辦學方式、管理模式、師資配備、經費使用、考核評估等方面的政策及做法,吸取了推進過程中的教訓,形成符合青島教育實際的推進意見。

青島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教育集團化,在管理互通、師資共配、研訓互動、文化同建、資源共享和質量共提等方面,打破校際壁壘,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大與輻射,實現集團內學校共贏。

金字塔上的鄙視叢生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成為眾多學長的焦慮。在很多家長心目中,9年制義務教育(小學6年+初中3年),更是決定起跑線的位置。家長們對於塔尖學區房的追捧,體現的是普通人對於教育資源的趨好規律。

對於初中學校而言,升學率和重點錄取率是家長評判初中「教育能力」的指標。據網友統計的2020年青島市各公立學校中考成績中,如位於市南的青島26中,今年中考達2中、58中線有100餘人;青島59中中考2中、58中達線率為15.5%。位於市北的啟元學校,初中部中考達到2中、58中分數線人數佔比24.4%。進入這類公立高升學率的初中,更易進入重點高中,家長眼中的「好學校」由此而來。

據統計,青島主城區有100多所公立小學。在青島小學就近入學、初中劃片和電腦派位的政策下,入學優質小學,就需要在小學學區內落戶;入學優質初中,就需要在其對口小學內入學。所以環環相扣,家長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便衍生至對小學學區房的追捧;市場的火爆,也就引發了學區房的天價。

更優質的學校周邊,學區房價格也更上一層樓;而更為天價的學區房,也就暗示出更為優質的學校配置。價格的階梯,表現的是教育資源的優劣,也就形成了學區房鄙視鏈。

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嗎?

當學區房鄙視鏈形成的時候,當公眾對優質教育資源趨之若鶩的時候,教育集團化,真的能夠解決這一難題嗎?

「集團化」概念最早出現在企業。所謂集團,是指以母公司為基礎,連接多個公司,組成共同體,集團成員在研發、管理等各環節緊密聯繫,資源共享,共同發展。

在教育領域,職業教育、民辦教育最先關注集團化辦學。2002年,全國第一個公辦基礎教育集團杭州求是教育集團成立。

雖然講得同是「複製」優質教育資源的故事,但與民辦教育擴大規模、邊界的初衷不同,對公辦基礎教育來說,集團化辦學的關鍵詞無疑是「公平」。

這幾年,教育集團化在各大城市迅速鋪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集團化辦學的高歌猛進似乎總與「有名無實」、「流於形式」的質疑相伴而行。

《瞭望》新聞周刊曾報導,杭州教育集團推行之初,有的區一夜之間就出現了8個教育集團,甚至有的校長都不知道自己學校已經換了牌子。

但探索未有窮期,正如教育本身一樣,集團化辦學是一項投入大、見效慢的複雜系統工程,不過無論如何,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機會這個故事本身,已足夠值得期待和等待。

END

相關焦點

  • 「貼牌教育」值不值 論天津集團化辦學和學區房的未來
    借著剛剛開學的這半個月,小編就和你分享一下我對這些「貼牌」學校值不值,還有對學區房未來價值的看法。閱讀本文僅需3分鐘,可以先閱讀後分享!01 什麼是集團化辦學顧名思義,將學校通過行政手段變成由市場化激發活力的手段。
  • 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學區房真的還有未來嗎?
    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與匱乏,導致了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長,每到孩子上學就會犯愁,生怕自己孩子獲取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悔恨終身。因此,根據國家現有的政策,學區房成為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投資熱土,這也是近些年學區居高不下的原因。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多校劃片的政策,那麼學區房真的還有未來嗎?
  • 畸形的天價學區房終於要壽終正寢了!
    至此,北京核心四區——朝陽區、東城區、海澱區、西城區,尤其是學區房最畸形最誇張的西城區(金融街)和海澱區(中關村),已經全部實施多校劃片!買天價學區房直接對口讀名校的亂象終於要壽終正寢了!學區房的房價=房價+學區價目前天價學區房中的學區價普遍在150-200萬元左右多校劃片後學區價將大幅降低甚至歸零事實上,本人已多次強調天價學區房是完全不合理、不公平的。學校辦得好,得到獎勵的應該是學校,而不是學校周圍的房子。
  • 名校辦學剎車放緩「直升生」取消!學區房還好嗎
    加強集團內優質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集團內各校深度融合,整體提升集團化辦學質量和水平。,我們可以通過觀觀之前的兩篇文章來了解:《長沙四大名校旗下初中有多少,辦學形式哪個強,學區房下手前必了解》、《天下家長一般難,長沙小學前50名呈上!》
  • 教育觀察:「集團化辦學」不是解決教育均衡發展的上上之策
    教育觀察:「集團化辦學」不是解決教育均衡發展的上上之策教育觀察:「集團化辦學」要按照嚴控規模與提高質量並舉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機制,促進其健康發展。有人認為,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了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但通過各地近幾年的實踐看,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除了學校辦學規模擴大了以外,筆者並沒看到這種辦學模式給教育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好處。
  • 天價學區房屢禁不止,百度落地AI+教育全套方案力推教育公平
    近年來,有關天價學區房的消息屢見報端。為了給學區房降溫,真正實現教育均衡,相關部門提出了多項專項治理措施,如在北京朝陽區試點的多校劃片政策,以及北京門頭溝試行的教師流動制等,不過目前來看,這些新政的探索之路似乎並不平坦。如果不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的根源,不管是多校劃片還是教師流動,都無法看到預期成效。
  • 國家推動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公辦的發展趨勢
    在新政的背後,是國家為了推動教育公平而做的一系列努力。前兩天柯柯老師在整理學區房的時候,毫無意外的發現,各區學區房都噌噌噌上漲,漲幅大的甚至每平方上漲了1w+。可見國家雖然也在實行一系列政策去推動教育公平,但這條路任重而道遠,還要走很久。
  • 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了師資均衡嗎
    因此,應進一步強化內涵式發展的集團化辦學理念,優化集團內部師資培養與交流機制,積極探索新型集團化辦學治理體系,以更好地通過集團化辦學促進師資均衡。在參加集團化辦學學校數量逐步增加的同時,各區開始頒布教育集團內部師資交流的政策文件。如鼓樓區開始規定,集團化辦學的領頭學校每年至少派出10%的名師進行交流;各教育集團亦以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和水平為目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師交流和培訓活動。[1]促進集團內部師資均衡,使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受教育者,成為集團化辦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 中國教育現代化改革系列——義務教育招生之「公平」
    這一措施是上海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結果,是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理念的縮影。2015年,上海開始全面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通過試點探索與面上實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整體提升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水平。在楊浦、徐匯、閘北、金山4區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各區縣選擇試點全面推進。截止到2020年7月,上海已建成154個集團和83個學區,共覆蓋學校共1447所。
  • 長沙學區房要變天?價格洗牌?
    取消集團化辦學「直升生」政策從2021年開始,長沙取消集團化辦學的「直升生」政策,這意味著,所有初中畢業生都要以中考成績為憑據參加高中階段招生錄取。研製集團化辦學退出實施細則儘快研製集團化辦學退出實施細則,明確退出條件、退出程序和工作要求,對於託管期滿的學校,實行一校一策,確保有序平穩退出。
  • 博興:集團化辦學力促教育優質均衡
    「集團化辦學有效破解了城鄉差距較大、優質師資不均衡、相互溝通不暢、資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問題,促進了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談到集團化辦學帶來的變化,博興縣教體局局長李光輝說。2017年以來,博興縣以集團化辦學為突破口,支持名校資源從「蝸居」中解綁,整合政企資源,探索中小學融合型集團化辦學策略,走出了一條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改革之路。
  • 多地出臺入學改革新政策 學區房未來走勢如何
    當前,國家將義務教育的均衡、公平發展作為重要目標。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多措並舉,努力淡化學區房概念。 北京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城六區明確「六年一學位」「多校劃片」等措施,為學區房降溫。
  • 集團化辦學真的香嗎?
    、文化建設等方面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資源,帶動分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升。,促進區域教育資源完善。在呼市這樣教育資源十分有限的城市,最頂級的學區大多集中於新城區,但隨著城市外拓,儼然不能滿足於發展的需求,就這樣,一個全新模式應運而生——教育集團化,集團二字,其運營思路便是,掛牌或新建某學校,命名上以XX中學分校與嫡系校區作為區分,校本部輸出教育資源和理念,以聯合辦學的模式提升新建區域的教育配套,服務於新建小區的住戶,填補教育空白,也算是一種較為有效的辦法
  • 佛山為啥沒有天價學區房
    學區房欄目開設以來,經常有粉絲在留言問學校好不好,雖說這些問題已觸及到教育範疇,但是學區與房產畢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學無止境,那就與大家一起探討探討。01.:「我是看不起禪城學區房的。」,學區房的熱枕度自然不如一線城市高。
  • 福高要辦小學部,老倉山學區房涼涼了嗎?
    說好的學區房降溫,天價學區房終將死路一條呢?我去!你當江邊村小學是空氣麼?!我去!不是說教育靠孩子自己不在學校麼?………另一邊,看看走走一位要好的姐們為了孩子入學上周出手了一套錢塘小的房子,樓梯6樓的三房,單價五萬
  • 學區房就是最後的教育公平,取消學區房,孩子上學會更難
    關於學區房該不該取消的討論一直都在持續,很多人對於取消學區房持贊成的態度,認為學區房的存在,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取消學區房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其實恰恰相反,學區房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市場經濟年代,物資比較充裕,大部分商品用錢就可以買到,只要有錢就能解決生活中95%的需求,於是人們的努力中心都放在賺錢上面。在孩子入學問題上,只要有錢買一套房子就能解決孩子入學的事情,不用東奔西跑地託人找關係,自身小區的位置決定了自己孩子能上什麼樣的學校。
  • 德州市德城區政協專題協商教育集團化辦學工作
    為進一步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與輻射作用,促進優質資源共享,8月13日,德城區組織召開集團化辦學座談會,部分區政協委員應邀參加會議,並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會上,區教體局負責人匯報了全區2020年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及新學校啟用的相關情況。在認真聽取匯報後,與會政協委員充分肯定了區教體局關於集團化辦學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經驗,並圍繞集團化辦學的制度章程設置、教育資源配置、相關政策落實和輿論宣傳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
  • 最牛學區房跌了,但教育公平還有更多路要走
    >北京抑制學區房的炒作是從中學多校劃片開始的。至此,學區房算是徹底告一段落了。學區房的學位不保,並不意味著北京市就沒有更廣泛意義上的學區房了。北京高考自主命題滿分750分,今年高考中考出700分以上超高分的高達80人,16個區縣中,僅海澱一個區就佔了57人,一個人大附又佔了海澱的一半,意味著剩下15個區700分以上考生總和還不及海澱區的一所學校。
  • 集團化學區制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
    尤其在兩個意見不斷深入實踐的探索中,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管理正不斷彰顯其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特殊作用和創新成效。教師由「學校人」變為「學區(集團)人」,從而使教師資源的流動成為學區治理的常態制度安排,破除了教師交流輪崗的制度性障礙。多年來,「區管校聘」是基礎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中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如今集團化和學區制讓這個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體現了教師隊伍建設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 泰州市進一步深化推進全市集團化辦學
    、加強輻射引領、提升辦學活力五個方面,通過統籌城區集團化辦學、推進城鄉一體化集團化辦學、探索跨區域集團化辦學、制定實施全市集團化辦學規劃、發展多種集團辦學模式、鼓勵探索學區化辦學、支持社會資源參與辦學等措施,進一步深化推進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推動市域範圍教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促進基礎教育全域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泰州卓越教育體系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