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學校好不好?」「XX學校排名怎麼樣?」
「禪城的學位好還是桂城的學位好?」
學區房欄目開設以來,經常有粉絲在留言問學校好不好,雖說這些問題已觸及到教育範疇,但是學區與房產畢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學無止境,那就與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01.
各區教育資源分布不均,鄙視鏈嚴重
首先是各區教育資源問題,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範圍來看,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水平越高,這在佛山同樣存在。
以下是功夫多獲取的佛山各區歷年高考升學率情況,基本可以佐證禪南順教育水平明顯高於三水、高明兩區。
然而,即便是三區本科率相近,彼此之間也是有等級的,學區群就曾經有粉絲說過一句:「我是看不起禪城學區房的。」
在坊間,鄙視鏈大概是這樣:南海區>禪城區>順德區。
一個有趣的現象:奇槎半月島板塊跨禪桂兩地界,同享差不多的交通、環境、區位,但桂城人來到,只會挑選那唯一的桂城盤,一旦跨入禪城地界,幾乎半數都是禪城人買單。
再有一個現象:功夫多踩盤多個禪城學區房,不少有置換能力的業主,讀著禪城小學,就謀劃桂城的初中學位。
種種跡象似乎都在指向,南海教育是家長們的終極目標。
02.
好的公辦初中都在南海鎮街
那麼南海的教育又有多強呢?其實坊間家長們對於小學、初高中排名是有依據的。
高考被視為12年教育的終點,「一朝高中」是廣大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共同心願。
哪所學校高考成績優秀,自然就受學生與家長追捧,以此為基礎,就倒推出優質的初中和小學排名。
我們從2019年佛山公辦高中高優率排名可以看出,石門中學、佛山一中、順德一中霸榜前三,再翻查2015-2018年的成績,排名基本不變,因此不少家長認為,考入這三所高中,等於半隻腳進入了大學。
基於此,坊間亦以進入石中線作為初中學校排名。日前,一份2020年石門中學高一新生生源表顯示,南海區內錄取人數佔了大部分比例,禪城、順德生源只有零星幾個,當然這其中有地域政策偏好因素影響。
但細看南海區內生源排名,前四位均是民辦初中,第五位以後才是公辦初中,且錄取人數差距懸殊。各鎮街公辦初中亦表現不俗,西樵中學錄取人數甚至超越桂城人眼中TOP1的桂江一中。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能進入TOP1的石門中學,你是選擇高價的民辦初中還是買入南海鎮街學區房呢?
03.
佛山民辦教育強於公辦教育
按照這個原理,我們也找到了2019年佛山初中中考成績,以上石中、佛一、順一三條線為基準,霸屏前列的初中清一色都是民辦學校,且以禪南兩區為主,其餘三區初中不見蹤影。
這些民辦初中的學費大概是3-4萬/年,外加3000元/年左右的住宿費。當然,這還沒考慮要經歷的搖號、面試、筆試、隱藏的規則等等,想進入也並非易事。
那麼再以這邏輯倒推一下小學排名,功夫多暫時只拿到2017年的數據來討論(註:小學成績是不作官方對外公布的,只是相關教育機構統計數據)。
可以看到,同濟小學、佛山九小、環湖小學等依然穩佔禪城公立前三,甚至吊打民辦的冠華小學。
然而這個現象在南海區出現逆轉,多所民辦小學佔據排行榜之位,順德也有不少盯著禪桂初中的學生家長。
總結整個佛山教育基本面:小學、初中民辦為強,高中公辦為強;小升初當中,每間小學都有比較偏好的初中,且有一定地域性;跨區上初中的現象雖有,但群體並不龐大。
04.
九年連讀,辦學集團化趨勢明顯
佛山的公辦學校是採取就近劃片方式分配入讀學校,為此,你家小區對應的義務教育學校,在名校與非名校之間就有很多種搭配。
有經驗的家長,會提前做好功課,物色9年連讀名校的小區入手學區房,或者弱化小學學位,強化初中學位,畢竟是後者決定升入哪所高中。
但是由於佛山的民辦教育實在太強了,像桂城怡翠花園帶有雙一流公立學位(南海中心小學+桂江一中)的小區,二手均價也僅是2-2.2萬/㎡,不及千燈湖核心地段二手房價格(價格3-4萬/㎡)!
【戳這裡回顧】
▲怡翠花園實景
市場供求決定價格,佛山民辦教育的強大,使得不少家長採用「公立保底,民辦搖號」的方法為孩子教育鋪路,學區房的熱枕度自然不如一線城市高。
佛山公辦教育在與民辦教育在互相競逐的路上也擦出不少精彩的火花,例如近年推行的搖號方式,使得普通人也有了進入民辦的機會,民辦掐尖辦法也受到影響。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辦學校為保證優質生源,也搞起了集團化教育,往不同學段延伸辦學。
例如8月底,南海實驗中學就與南海實驗小學、桂城外國語學校發出了合併辦學的批覆通知。
在南海中學9月1日開學典禮上,南海外國語學校(南海實驗中學三山校區)校長黃新古任南海中學副校長的消息,讓坊間解讀為即將邁入12年一貫制時代。
另外,公辦學校也逐漸成立集團化,如環湖小學集團化辦學,三個校區共計6480個學位,同時可縮短新學校的成長期,用優質資源帶動新學校。
▲環湖小學東校區
像佛山三中、佛山九小、鐵軍小學等也辦起了集團化教育,統籌優質資源,儘量使得地區間教育得到均衡發展。
桂城也通過合併與改名等舉措,整理出了燈湖學區、怡海學區、桂江學區、映月學區、文翰學區,更便於管理與教育資源共享。
佛山各地也不遺餘力地新建擴建新學校,以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今年9月,東華裡小學、怡海五小、張槎中心小學、南海實驗小學東校區、平洲中心小學等一批新學校也陸續投用。
▲怡海五小
05.
高考非大部分人出路,生源論被普遍接受
梳理2020年桂城公辦小學、初中招生人數,會發現小學招生7878人,初中只招生3956人,這意味著起碼有一半的學生是要求助於民辦初中。
中國目前普及的還是9年義務教育,按照某機構老師的說法,未來一段時間公辦高中並不會大規模增長,意味著相當部分人無法走上高考之路,中考似乎就成了社會階層分流。
在佛山人普遍追求民辦教育的當下,生源論越來越被放大化並得到印證。
例如還沒有一屆畢業生的燈湖小學,一直都被坊間看好,他們的觀點是:該學校對應的都是貴价小區,他們社會階層更高,父母會有更多時間與金錢投入到孩子教育中。
▲燈湖小學
某家長提到,孩子進入燈湖小學一年級,全班只有2人還沒有學過拼音,折射出背後就是一群搶跑的雞娃家長,燈湖小學的生源質量如何,我們可以靜觀首屆畢業數據。
前不久「真叫盧俊」發表了一篇《到底誰最希望學區房漲》的文章,面對學校的中考成績,中介和家長比任何人都要興奮,因為對應的二手小區更保值了。
此前,網上也流傳一個段子,深圳某小區家長組成巡邏隊,到小區園林視察,驅趕玩耍的孩子回家學習。
在佛山,當年還默默無聞的惠景中學,近年升學率提升,有人認為一大原因是城南高淨值人群置業多了,此外,還有燈湖三小的家長集體在評論區刷好評的戲碼。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保衛學區房價值的終極目標,因為無論是誰,都不希望當高位接盤俠。
學區房之路,任重而道遠,一切都是做父母的修行。
好了,功夫多這期的討論就到這裡了,如有偏頗的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