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為什麼叫做相思豆?

2021-03-05 勿空便當

紅豆,又名相思子,《本草》 有載:「相思子,名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郭沫若曾考證過王維筆下大名鼎鼎的紅豆,結果在鼎湖山找到了一種叫海紅豆的植物,它秋季果熟,其種子自然躍出果殼,呈朱紅色,形似跳動的心臟。而南方人習慣把相思子、相思樹、海紅豆都叫紅豆。純正的相思豆僅生長在我國的雲南、海南等極少數區域。由於紅豆生長在高高的懸崖,吸取了天地之靈氣,大自然賦於了它特殊的品質: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其粒形特大,直徑約8--9毫米。而長江以南其它地區的紅豆,由於氣候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不僅粒子較小,而且還帶著黑嘴,這種帶著黑嘴的相思豆,被俗稱為「情人的眼淚」。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徵,他的妻子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 因思念邊塞的愛人,經常淚留滿面。當淚水流幹後,流出來的是鮮紅的血滴。

血滴化作粒粒紅豆,掉在地上生根發芽,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幼芽長成了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

|典故二:

另一種說法,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為盼望尋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侶,每天在山坡_上遙望遠方哭泣,淚珠灑到樹枝上便長出一顆顆純紅色的「心中有心」的紅豆豆,人們把這種紅豆叫做相思豆。

|典故三:

還有一種說法,相傳紅豆為戰國宋康王的舍人韓憑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

據晉幹寶《搜神記》卷十載:宋康王舍人韓憑妻何氏貌美,康王奪之,並囚憑。憑自殺,何投臺而死,遺書願以屍骨賜憑合葬。王怒,弗聽,使裡人埋之,兩墳相望。久,二家之端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常棲樹上,交頸悲鳴。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日『相思樹』。

紅豆作為情人的相思物

古往今來,引發過數不清的

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然而,一顆紅豆

導致一部學術專著的產生

卻鮮為人知了

已故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抗戰時執教西南聯大,一日讀報得知有需書者,即驅車前往,見所售書皆劣陋之本,無一可取。

面對主人殷勤,覺得過意不去,便問主人書籍之外,可還有其它東西出售?

主人躊躇良久,回答:曾旅居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拾得園中紅豆樹所結子一粒,願以此奉贈。

先生聞之大喜,購歸,藏於書篋二十年之久。

1964年 ,陳先生作《紅豆詩》, 序雲:「昔歲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紅豆一粒,因有箋釋錢柳因緣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屬草。」這就是先生大著《柳如是別傳》撰寫緣起。

在民間,相思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

男女定親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芾用鮮紅的相思豆串成的手環或項鍊,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什麼把紅豆叫做相思豆?
    王維有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由此古代一般將相思之情寄予紅豆,在七夕情人節的時候往往會使用紅豆來傳達愛意。不僅如此紅豆還用於家人之間的相思,當家人或者親朋好友要遠行時往往都會收到紅豆,意為思念與送行。
  • 古人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情,為何紅豆被稱為「相思豆」?
    古人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情,為何紅豆被稱為「相思豆」?愛情是令人嚮往的存在。自古到今都有不少的故事,不斷的來證明愛情的美好。也給我們留下了相信愛情的種子。在歷朝歷代也有部分物件代表著部分的愛意。它們的呈現是通過有愛的存在而產生的。
  • 海紅豆別名孔雀豆、紅豆、相思豆
    海紅豆別名孔雀豆、紅豆、相思豆,屬於豆科的一種海紅豆種子鮮紅色而光亮,甚為美麗,可作裝飾品。海紅豆分布海紅豆原產於東南亞,例如印度、馬來西亞、爪哇。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也有分布,如中國臺灣、廣東。海紅豆形態特徵海紅豆是一種落葉喬木,株高約8米,幼嫩枝條被小柔毛;羽狀複葉,葉片呈卵形或矩圓形,葉尖端極鈍,上下表面均被柔毛,有4~12對羽片,8~14枚小葉。
  • 小小的一顆紅豆為何會被古人寄託相思?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
    小小的一顆紅豆為何會被古人寄託相思之情?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中國人常常喜歡借物抒懷,古今文人都喜歡用月亮抒發自己思念故鄉的情懷,喜歡用梅花比喻孤傲、頑強的性情,喜歡借紅豆表達對愛人的思念。可是有人就不懂了,前兩個比喻都很好理解,為什麼要用紅豆寄託對愛人的思念呢?小編來說說關於紅豆的「愛情故事」,小小的一顆紅豆為何會被古人寄託相思之情?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
  • 紅豆有什麼樣的典故呢?為什麼古人將紅豆賦予了相思之情?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中紅豆有什麼樣的典故呢?為什麼古人將紅豆寄予相思之情?小小的紅豆在古代是寄託相思之物,也在七月七日戀人之間傳達愛意的信物。唐代著名的詩人王維曾寫過《相思》一詩,詩中借用「紅豆」來抒發感情。
  • 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
    紅豆為何會被稱為「相思豆」?眾所周知,在我國有很多文人墨客,詩詞歌賦深受我國的喜愛。因此,為了襯託故事和情境我國有很多東西,被文人墨客賦予了生命。中國家代表著喜慶,春聯象徵過年,燈籠象徵著紅紅火火,就連小小的紅豆,把他賦予為相思豆。
  • 紅豆為何成為寄託情感的「相思豆」
    而王維的這首詩借紅豆抒懷,呈現了別樣的相思之情。詩佛王維的詩,蘇軾稱讚「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首送給南方友人的詩,題目是《相思》,還有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此詩寄託了對友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春天到了,繁花盛開,王維問他的那個朋友,你現在那邊,紅豆發芽了沒有啊,長得漂亮嗎?
  • 古人為何將紅豆稱為相思豆,至今仍為傳情之物
    我們的古人浪漫程度也不輸現代人,有一個定情信物我們至今也被使用那就是——紅豆。我們偉大的天后王菲就寫了有一首《紅豆》來描繪情感,更是有很多詩句來寫有關於定情信物紅豆的,就像是王維的詩句《相思》就提到了紅豆。可是在如今紅豆更多是用來食用的,已經不再是定情信物的主要物品,我們是在是不懂為何小小的一個紅豆就能作為定情信物了,是否太小氣了?
  • 帶你了解代表相思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很多人都會背這首詩,可是你們了解紅豆這種植物嗎?它又為什麼最是能代表相思?紅豆,學名相思豆,別名孔雀豆、海紅豆,花期6-7月,果期8-9月。代表相思的紅豆有兩種,一種是常綠喬木紅豆樹,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莢果木質,長橢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另外一種為落葉喬木海紅豆,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成狹窄的總狀花序。莢果成熟時彎曲旋卷。種子凸鏡形,鮮紅色。相思豆,種子鮮紅色,光亮,闊卵形。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約1700粒。
  • 一顆豆子的故事,古人為何稱紅豆為相思豆,現如今仍是傳情信物
    但是能當裝飾品,其色為紅,作為裝飾品還是很受年輕人的喜愛,關於它為何被稱為相思豆,這也是小編一直很好奇的事情。對於一首唐詩大家估計都很熟悉,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起源於唐朝詩人王維的相思之情,借物抒情的手法,讓紅豆成為「明星」,變成了後人的相思之寄託,剛開始只是在親友之間很流行的一種表達方式,最後也慢慢演變為戀人之間表達愛意寄託思念的信物,互相贈送,表明思念之情。
  • 紅豆為什麼成為「相思」的代名詞?
    [摘要]而在他的一眾詩句裡,極喜那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整首詩,無一字一詞生僻,卻一字一詞不可移易,這才是明了心見了性的文字。而在他的一眾詩句裡,極喜那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整首詩,無一字一詞生僻,卻一字一詞不可移易,這才是明了心見了性的文字。
  • 相思紅豆沙,一口紅豆沙,儘是相思
    相思紅豆沙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一直以來,非常喜歡紅豆。喜歡紅豆雙皮奶,喝酸奶也喜歡加一勺蜜紅豆。馬上要中秋了,家中沒有烤箱,便想做一些冰皮月餅來應景。外面的紅豆沙吃起來實在不放心,便想著自己在家做一些健康的紅豆沙,留著以後也可以做豆沙包,糯米圓子。在參考眾多做法的情況下,也做出了適合自己的口味的紅豆沙。一口紅豆沙,儘是相思。原料:紅豆、紅糖、黃油。
  • 淚染紅豆空相思,紅豆在古代年輕男女心目中的分量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的這首五言絕句《相思》,借物抒情,使紅豆成為了最負盛名的相思豆,於是,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以紅豆寄相思,當親朋好友離家遠行時總要給親人帶上一顆相思豆,以此寄託相互的思念;相愛的情人也把相思豆當作愛情的信物相互贈送。
  • 南農大「相思豆」今年沒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浪漫的紅豆樹一般生長在嶺南一帶,不過你知道嗎,南京其實也有紅豆樹,就在紫金山、中山植物園、南京農業大學裡。南農大的這棵紅豆樹,每年結的「相思豆」是同學們表白的神器。然而,今年到了結果期,這棵紅豆樹居然沒有結果,這是發生了什麼?
  • 公園遇見的臺灣相思樹,此「相思」非彼「相思」
    查資料得知,臺灣相思(學名:Acacia confusaMerr.):常綠喬木,高6-15米,無毛;枝灰色或褐色,無刺,小枝纖細。作為原產我國臺灣的植物,臺灣相思的足跡遍布臺灣全島,且以瀕海處居多。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和江西等省(區)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也有栽培,它是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常見的綠化樹種。在越南、緬甸、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也有分布。相思樹,一個十分浪漫的名字,是否會讓你想到那紅色的相思豆——戀人的愛情信物呢?
  • 一碗紅豆湯,兩行相思淚。不為紅豆,為相思!
    趕緊拿起旁邊的湯勺,從鍋底深撈一碗濃稠的紅豆,加一匙白糖,慢慢攪拌,玫瑰色的湯汁夾雜著軟爛的紅豆,在湯碗中輕舞慢蕩,讓人垂涎欲滴!輕剜一勺,緩緩送入口中,只覺滿口的香甜綿柔、軟濃醇厚!簡直比烈酒還要來的醉人!綿細的湯水爬過舌苔,越過咽喉,順著嗓子流進腸胃,讓人四體通泰、回味無窮!感覺苦悶了整個季節的燥熱,剎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讓人變得清爽起來!我愛死你了——紅豆湯!
  • 解相思的紅豆這樣用還能解病痛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初始讀詩,尚不知何為紅豆,何為相思。直到後來讀到了排山倒海的相思詩句,才知道人間最美是相思。無論是「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還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關於相思,詩三百,訴不盡一個情字,更不能傾盡相思的滋味。唯有「此物最相思」一句,攬盡萬般思念。
  •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古人為何鍾情於紅豆寄託相思?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在,人們一提起相思之物,都會首先想到紅豆。紅豆又名相思子,是古往今來有名的相思之物。古時候,人們常常以紅豆寄託相思,以紅豆寄託相思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詩人王維就曾寫過膾炙人口的《相思》來敘述紅豆所蘊含的思念之情。「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經年離別風吹絮,紅豆相思賦予誰——關於紅豆的詩詞20首
    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這種紅豆被稱為相思豆。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大自然賦於它一種別樣的特質:質堅如鑽、色豔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
  • 詩詞:世間情愛幾許,唯有紅豆可寄相思。(美文)
    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那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