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當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的大學生在看書、在閱讀,當你仔細觀察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是在學習英語。中考需要英語、高考需要英語、研究生需要英語,這種需要是強制性的需要,英語佔據的非常大的分數比重,同時英語學習的時間幾乎佔據了學生30%的學習時間,這比其他學科的時間多得太多了。
不否認英語非常的重要,因為很多先機的理論基礎是英語所寫的。不要現在這種全民學習英語,並且作為篩選人才的重要指標,非常非常的不合理。這個問題不是解決不了,而是有人不願意去解決而已。
英語對於中國學生來講,是毀滅天才的魔鬼還是國際接軌的聖經?
一、不要用世界大學英語來忽悠自己
歐洲人學習英語是有拉丁文的基礎,所以普通人一年就可以學好英語,印度人、非洲人是因為被殖民了,原有的語言遭遇破壞,說白了他們現在就是在說英語,東南亞的情況也有點差不多。但中國的情況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中國漢語才是王道,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著14億的中國人,在這裡就是一個世界。
二、強制性英語的最大危害
這種佔比大比分,作為篩選指標的強制英語學習,其最大的危害就是造成了不公平,扼殺了中國的很多天才,不利於建立以漢語為基礎的尖端學術體系。
人人學習英語看似是公平,學科有這麼的,為何需要那一個不太相關重要的學科來作為重要的衡量依據呢?中國學生到底有多少和外國人交流的?有多是出國非得要懂得英語的?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是非常非常少的。用不對很多人來講不重要的課程來篩選人就是一種不公平。
每年高考去掉英語這一門學科,很多人學子的分數是排名大幅度提高的,而這些學子當中是有著很多非常有學習研究天分的人的,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部分的學子在將來是一定會致力於以漢語為基礎的尖端學術體系,這對提高漢語學術的話語權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三、全民學習英語這件事情真的不好改變嗎?
也許改變是存在困難,不過不能改變完全是「扯淡」的事情。我們中國之前是有專門的女子學校,現在還存在少量的,還有一些少年班,這些模式可以借鑑過來的。在每年的高考中對於那些除了英語其他學科非常優秀的給予特殊招納,這真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中國即使是考研究生的人的佔比還是少數的,所應當在中考、高考中英語的比分一定要降下來,不能像現在這樣的高,綜合好幾門才那麼點分,而英語確實當成一門主科,不怎麼好。(英語的教學可以保持不變,不過考試佔比分降下來)
大學的學位證有必要和英語四六級掛鈎嗎?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也有很大的考慮的空間。還有有些專業真的英語需求比較的小,也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
有人講把地位英語拉下來了,這不是提高了其他學科的競爭的門檻的嗎?是說提高了語文、提高了數學、提高的化學、提高了物理、提高了生物等這些學科的競爭了嗎?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國家發展就是需要這些方面的人才,這些方面競爭越大人才越多越優秀。
所以,總的說降低英語的重要性,不會影響中國與國際接軌,因為中國學生基數有那麼大。好處就是能讓中國的一些天才得到機會,(看著那些只因為英語問題而打工的學生很可惜了),能提高漢語學術成就、地位,能提高人才的穩定性。)生命有限,要求全民都大力學習英語,這不可取的地方實在太多,希望能看到相關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