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月的寶寶,翻身和獨立坐都能順利完成了。媽媽可以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玩具,引導寶寶學習爬行;寶寶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通過聲音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些寶寶已經可以發出「baba」、「mama」的音節。但是這時的寶寶還不具備將物體與名稱對應起來的能力,會說baba的寶寶也不能在看見爸爸時準確說出,爸爸媽媽還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對於寶寶任何開口說話的舉動都應該鼓勵,激勵寶寶更多的表達自己。寶寶非常想要自己用手抓飯吃,父母應該允許寶寶這樣的行為,因為這是寶寶自理能力萌芽的表現。寶寶開始對藏貓貓遊戲有興趣了,如果父母用紙或毛巾遮住自己的臉,過幾秒移開,寶寶會表現得很開心,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另一種表現。
一、養育護理
關鍵詞:吃飯
Q1:寶寶最近吃東西的時候喜歡用手抓碗裡的米糊。試過用三勺法,但是她把勺子扔掉,喜歡用手抓碗裡的米糊,抓到後也不放到嘴裡,而且用手捏。請問這種情況,是放任她抓米糊,還是有什麼好的辦法去引導。
A1:你要注意月齡,月齡是7個半月,這就意味著,寶寶很大可能不是要自己吃飯。自己吃飯一般發生在12-14個月,所以可以說寶寶就是要玩米糊類玩具,和玩泥沙一樣。那我的建議是,不要讓寶寶抓碗裡的食物,你可以在餐椅餐桌上放一些好玩的吸盤玩具。最好的是飯前遊戲時間,過了癮,然後餵飯的時候快一些,至於你說的要不要拿勺子自己吃,剛才也提到了,太早了,那是12-14個月的事情。只不過,抓握勺子的本領可以早早練起來,你不一定要在吃飯的時候練,平日練習也可以。
Q2:寶寶自從6個月添加輔食嘗鮮後,這個階段又不怎麼好好吃飯,總喜歡邊吃邊玩。放在寶寶椅上吃飯也是手裡拿個東西玩才能吃下去,否則都閉嘴不張嘴吃。我們大人也不想逼迫她吃飯,也嘗試換著方式給她做不同的東西嘗試,但是都不太能引起她吃飯的興趣。鑑於我家寶寶目前生長的不是很好(重14斤 身長66),希望老師能建議一些好的引導方式。
A2:你們家的才7個月,雖然我不是推薦故意給她邊吃邊玩,但是也不會對這樣的行為有太嚴格的要求,為他的重點是補充營養,所以吃進去才是最主要的,那麼我只能建議寶寶床上的床鈴準備好,平日裡手腳多動動,另外呢,添加輔食容易吃得飽,估計,大人思考的就是量如何增加的問題,我的意見是,輔食和母乳是有總量的,寶寶吃不下就是吃不下啦,你要協調一下輔食多還是母乳多,不要扎堆吃,一般會半夜餵一頓奶,然後早上又好幾頓,你乾脆等他餓一點,然後一頓吃飽,7個月的寶寶,主要受本能驅使,飢餓是進餐最好的本能。
Q3:不愛吃輔食,不喝牛奶、奶瓶,用匙子餵也不吃,餵進去含在嘴裡不吞,咋辦?母乳不夠吃。
A3:這是寶寶更喜歡母乳,不願意接受其他的了。這樣,一步一步來:
1、用奶瓶裝母乳,掛在胸口,
2、奶瓶裝母乳和奶粉,然後母乳比例越來越低,奶粉比例越來越高,
3、奶瓶全部換成奶粉,這樣給寶寶一個過渡,更容易接受,等寶寶能接受奶粉了,再嘗試牛奶,這是一個比較慢的方式,想要快一點的話,建議爸爸來喂。
寶寶很聰明,知道媽媽有奶,只要自己堅持不吃,媽媽會給奶吃,但是爸爸不產奶,在爸爸那裡哭,堅持不吃,沒有用,因為爸爸不產奶,所以只能接受其他的了,兩種方式,你了解下然後可以試試。
關鍵詞:夜醒
Q1:最近太冷了之後,半夜老是醒幾次醒來之後就哭,然後抱起來喝幾口奶就又睡了,是不舒服還是怎麼呢?
A1:頻繁夜醒的三種情況: 前半夜醒得多,每隔一小時甚至45分鐘就醒,後半夜反而睡踏實了。這可能和孩子脹氣、消化不良、熱、分離焦慮等心理因素有關。 前半夜有4小時以上的長覺,後半夜一兩小時醒一次。可能是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睡眠習慣,比如不抱、不餵奶就不能入睡。 非正常覺醒的兩種情況: 夜驚一般發生在晚間入睡後的1~4小時。噩夢一般是下半夜發生。 注意夜醒出現的時間長短 突然出現的夜醒:往往有生理(長牙、猛長期等)或心理(受驚嚇等)上突發的原因。
長期存在的夜醒:一般是孩子先有生理上的影響因素,家長給予了額外的安撫,但後來沒有及時調整,導致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
針對原因改善夜醒
1、生理因素導致的夜醒 首先要解決產生問題的生理因素。請你嘗試白天規律作息,保證白天要吃飽,別讓孩子餓醒,還要避免孩子過度疲勞。
2、夜驚、噩夢等非正常覺醒 夜驚和噩夢更容易發生在具有以下特點孩子身上:作息不規律、睡眠自主性不強、嚴重依賴睡眠道具、睡眠偏少;睡前攝入過多液體,有憋尿情況;睡前過於興奮,或父母和孩子互動很少,孩子有焦慮情緒。如果嬰兒夜裡驚醒,突然大哭不止,無法完全辨識父母,必要時請各位家長開燈或者聲音叫醒他。孩子徹底醒來反而就不哭了,有的甚至還會笑。 有一些情況下寶寶醒後仍然有情緒,這時家長可以嘗試: 什麼也不做,等待孩子自己度過這個異常階段(大概會用十幾分鐘); 用哺餵、抱等方式安撫孩子; 用言語、撫摸進行安撫; 用燈光、聲音甚至換個地方進行喚醒; 嬰幼兒受發育階段所限很難完全避免夜驚。爸媽也不用太著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睡眠的成熟,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
Q2:寶寶睡覺不踏實:為了讓寶寶養成良好習慣,大人晚上八點左右給寶寶換上睡衣,吃一頓睡前奶,然後哄睡。到十二點左右,寶寶就要醒,要鬧,之前都是這個時間段餵奶,但是感覺寶寶並不是很餓,吃一點點 50毫升左右 就睡了,但是不給吃就睡不踏實,要鬧,一會兒醒,一會兒醒。然後三點以後就開始睡不踏實,一會兒醒,一會兒醒,到四點多有時會哄不住就要餵奶,有時能吃的多點,有時也就吃一點點繼續睡了,請問該怎樣調整寶寶的作息時間呢?
A2:為了讓寶寶養成良好習慣,大人晚上八點左右給寶寶換上睡衣,吃一頓睡前奶,然後哄睡。很好很好,很用心,鼓掌,你放心,這些都是良性的,後續的奶睡問題和這些無關的.為了哄睡,試過了發現奶睡最好用,但是卻間隔40分鐘左右就來一次讓人受不了,那麼最簡短的說。12點的一頓別餵了,改成1點餵奶,不行就1點半或者2點餵奶,餵一次就可以撐到早上醒來了,接下來複雜解釋:首先呢,你這個是標準夜奶,雖然說7個月的寶寶,確實後半夜是因為餓了醒來的,這個我們都可以接受,畢竟胃容量有限,1-3點醒來餵一頓也可以,但是呢你不知道的是,孩子有一個睡眠周期,循環進行:淺睡眠——深睡眠——活動睡眠。周期為50分鐘左右。一旦在活動睡眠轉化下一次的淺睡眠過程中,餓了,就很容易醒來,所以才會有你的要麼40分鐘醒一次,要麼90分鐘醒一次,不斷的夜醒,但是麻煩的是,醒來不代表不困,還是很困,所以喝一點點就睡著了,甚至有的寶寶只是象徵性吮吸一下就睡了,所以40分鐘就消化掉了,繼續餓著,所以呢,我建議,你辛苦幾天,好好安撫,儘量把12點餵奶改成1-2點餵奶,養成這個習慣,後面都好一些。
Q3:晚上睡眠時間短,最長三四個小時,之後頻繁夜醒,幾乎每小時醒一次,夜醒後吃到奶才肯繼續睡。純母乳,晚上睡覺只要媽媽。嘗試過五天睡前吃飽,延長夜奶時間間隔的方法,效果不大。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A3:是這樣的,不同孩子胃容量是不一樣大的,一般來說,我們認為9個月前孩子的胃容量,輔食加奶,熬到後半夜,1-3點,吃一次奶,是正常的,10個月後,只是單純戀奶,後半夜可以不給了。那麼這個是宗旨,接下來很多細節我慢慢和你說
1、孩子奶睡中有一個常見表現,就是越是醒來頻繁,然後喝奶,越是不喝,象徵性喝幾口就睡了,越是這樣越容易醒來。這個就是,喝奶本身只為了乳頭安撫,而不是飢餓,所以這一類的,就是希望媽媽戒掉奶睡。
2、也有的媽媽12點餵一次,結果4點鐘又要餵一次,這一類的,就需要媽媽故意拖延時間,12點鐘不餵奶,拖到12點半,或者1點鐘,然後餵奶,比如你計算了200-250ml左右能支撐後半夜,但是孩子吃了100就睡著了,你把她搖醒,堅持吃完200再睡,這樣2頓就變一頓了
3、我們實際統計下來發現,60%親餵轉奶瓶的寶寶,2-4周學會奶瓶之後,奶睡情況就大大好轉了。
關鍵詞:奶瓶
Q:寶寶不用吸管杯喝水,拿給她喝她就吸出來往外吐,要不就用手玩吸管,只能接受奶瓶喝水,用奶瓶能喝很多水。我們也想了各種辦法,買了好幾個吸管杯,早起趁她渴餵她,在她面前我們也用吸管杯喝水,結果都不理想。想問下老師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最晚什麼時候戒奶瓶呢?
A:這個問題很多媽媽都問,我記得最極端的一個,換了20個杯子也沒用,先說一下示範沒用,12個月前寶寶不吃示範這一套,不是模仿學習。本能嘗試而已,所以奶瓶類似媽媽的乳頭,就是契合了寶寶的本能,一般也就是13個月前後學會喝吸管杯,因為斷奶了.1.他會吸,很多寶寶難在不會吸,你家沒問題,就是吸了吐出來,2.你別餵水,你躲開爸爸來。寶貝聰明,已經知道你的套路了,沒錯,7個半月就知道了,所以現在吸管杯還早了點,如果非要現在適應,那就是你走開,爸爸來,因為爸爸和安撫基本是沒有相關的,孩子容易妥協,奶瓶的奶嘴給她帶來安撫,你要取消這種安撫,雖然我不建議,但是只好用這種辦法。
二、教養答疑
關鍵詞:口欲期
Q:寶寶只吃手指,沒有啃咬物體的意識,是正常的嗎?需要引導嗎?
A:0-1歲的寶寶正處於口的敏感期。對寶寶來說,自己的嘴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工具,當他們吮吸手指的時候,他們是在用嘴研究這個被稱作『手』的東西。吃手指對他們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這是他們想了解自己、積極探索外界的表現。寶寶媽也可以給寶寶提供安全的、乾淨的可以啃咬的物品。寶寶只吃手指,對物體沒有啃咬的意識,一方面是物體不是足夠合適。可以提供適合TA小手抓握、捏拿、感知的物體,給寶寶物體的時候,可以反覆幾次,讓寶寶的手掌反覆感知,然後再把東西完全交給TA。在寶寶啃咬的時候呢,家長也最好同時為寶寶語言描述這種物體的名稱、質地、顏色等,幫助寶寶理解。另一方面呢,也可能是一種表達需求或舒緩情緒的方式,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還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情緒。TA緊張或者焦慮的時候,就會容易吃手,吃手讓寶寶感覺放鬆。越嚴厲批評的話,吃手的行為就會越厲害。家長不宜強硬制止寶寶,而是應給予寶寶足夠的擁抱和安撫,如放一些柔和的音樂、做一些放鬆有趣的事情來緩解寶寶的緊張感。另外,家長要願意給寶寶一定的時間,等待不良情緒慢慢消失。
關鍵詞:社會性
Q:7個月的寶寶,有點認生,遇到陌生人會哭,去人多的環境不太開心,需要如何調整和引導?
A:6個月-8個月是怕生轉變的高峰期,6個月之前的寶寶應該是見人愛笑,可討喜歡了。這種情況最早到12個月左右,高峰期8月過後會稍微好一些,是正常範疇的。如果要緩解的話,從原因入手:首先因為他已經和家長建立了撫養關係,有家長作為自己的第一撫養者,寶寶6個月左右才會開始怕生,而奶奶作為第二撫養者,由於日常相處照顧較多,也會被寶寶接受和依戀,所以長時間接觸是緩解怕生最好的辦法;其次,急促的怕生反應,往往由於寶寶認為陌生人靠近他的速度太快了,「我以為他在那裡,哪知道這麼快就過來了」,所以讓接觸者緩慢溫和地靠近,並且保證第一撫養者在旁邊陪伴,也有一定安撫效果。
關鍵詞:陪玩
Q:7個月的寶寶,每天早上醒來狀態最好,如何利用好寶寶自己狀態較好的這段時間?(是和他互動一起玩玩具、講故事什麼的,還是讓娃自己玩比較好?)
A:8個月是指自然生長和指導的分界線,8個月之前都是他自己學習,家長指導只有薰陶作用,效果不大。7個月了,每天狀態都很好,就不用指導很多事情,陪玩也主要體現在陪伴就好了。但有兩點需要注意:語言。7個月咿咿呀呀是寶寶喜愛運用發聲這個本領,現在培養孩子說話要注意,最好是父母看他玩什麼就說什麼,比如拿積木,就說這是積木,木頭的、硬的、放下……比如換尿布,就說這是尿布,這是胳膊,這是你的小屁股,這是最高級的培養;中級的培養方式是大人自己聊天,或者給他玩一些聲音玩具,這些不比即時說話有針對性,但由於對象是人和有反饋的物品,有一定互動性,所以效果還比較好;最低級的培養就是直接看動畫片,這甚至是無效的,家長不要把培養講話的希望寄托在這種方式上,7個月只是家長主動說起寶寶當前的興趣點。遊戲。這需要家長充分利用、滿足寶寶的當前興趣點,一般7個月寶寶興趣點有這些:
(1)看小東西動,最小可能只有直徑1cm,但是距離不會太遠,只看面前的;
(2)動手動腳,但一般動手多過動腳,因為他開始爬也主要依賴手的力量;
(3)寶寶7個月由趴到坐的環節,他會渴望支起身體,最大原因是可以看得更遠;
(4)動態視覺,由於渴求聲音的刺激,所以寶寶會喜歡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這時候只會注意落地瞬間,對於過程和起因都不在乎;
(5)翻身,這個他會比較熟練,6個月多發,會連續翻滾,表明「我想去更遠的地方,但我不會爬」。
總而言之,家長要根據這些興趣,讓寶寶每天有事做,不要刻意為難他、不搭理他,也不要事事包辦,讓他不需要翻身不需要探索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控制好度,保障他的遊戲量就好。
關鍵詞:依戀
Q:怎麼讓寶寶自己一個人玩?寶寶7個月,喜歡人抱,或者大人在身邊。所以大人很難走開幹活。
A:7個月是寶寶和撫養者確立依戀關係的階段,需要感受到成人很多很多的愛,成人積極及時的回應,對話、眼神、安撫、抱一抱、親一親都能讓寶寶獲得安全感,更加安心。
如果媽媽需要離開房間去廚房給寶寶準備奶粉,儘量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會讓寶寶覺得安全,也會放心的自己玩玩具。
每個寶寶的個性氣質不同,如果是困難型的寶寶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環境,媽媽需要給更多的耐心陪伴寶寶成長。
關鍵詞:戒奶嘴
Q:現在晚上睡覺要吃奶嘴,不然就沒有辦法睡覺,請問如何糾正?
A:如果說吃奶嘴是一個不太好的方式,那麼我們就糾正他。很多孩子是高需求寶寶,他就是需要奶睡,需要依戀才能夠入眠。那麼他用奶嘴其實是代替依戀了,有的媽媽覺得奶嘴對牙齒生長有影響,其實只要過了一歲,找時機把奶嘴拿掉就行了。如果現在就強行戒掉的話,第一你不給他安撫。而你拿走了他的代替物。他很有可能把自己的需求轉向去吃手,或者是吸下嘴唇,那嘴唇跟手是他隨手可得的東西,你戒不掉,那麼這個習慣就更難處理了。
三、親子遊戲
(一)360度旋轉
遊戲目的:鍛鍊寶寶的翻身技能,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遊戲準備:一件寶寶喜歡的玩具
遊戲步驟:
1、爸爸抱著寶寶在床上或墊子上翻滾一圈,讓寶寶感到連續翻身很好玩。
2、用玩具誘導寶寶由仰臥翻到俯臥,再由俯臥翻回仰臥,體驗翻滾的樂趣。
溫馨提示:
不可將寶寶單獨留在床上,避免跌落受傷。
(二)毛絨球倒手
遊戲目的:鍛鍊寶寶學會雙手互相協同做不同的動作。
遊戲準備:兩個不超過寶寶拳頭大小,重量輕的毛線球
遊戲步驟:
1、媽媽坐在寶寶的對面,左手拿著毛線球,將毛線球由左手遞到右手,再從右手傳到左手,先讓寶寶模仿,鼓勵寶寶跟著媽媽學。
2、在讓寶寶左手倒右手的練習時,可以先輔助寶寶做,直到寶寶能夠獨立傳球為止。
溫馨提示:也可換成其他物品,但選擇的物品不能太光滑,不能太大,要易於寶寶掌控。
(三)撕麵條
遊戲目的:鍛鍊手指的肌肉,促進手指的靈活性。
遊戲步驟:
1、父母用彩色紙示範撕成長條,邊撕邊說:「撕麵條、撕麵條,麵條撕的長又長。」
2、給寶寶容易撕的彩色皺紋紙或衛生紙,鼓勵寶寶自由隨意的用手撕、拉、扯、捏等。
3、給寶寶邊長10釐米左右、四邊剪好口子的彩色紙,鼓勵寶寶撕成長條的筷子、油條、麵條等等。讚揚寶寶:「好能幹,做了好多好東西。 」
4、結束時,要讓寶寶收拾好廢紙,放在紙簍裡。
(四)拉手絹
遊戲目的:鍛鍊寶寶手臂肌肉力量。
遊戲準備:彩色皺紋紙(或衛生紙)、邊長10釐米左右、四邊剪好口子的彩色紙、乾淨的垃圾簍
遊戲準備:一張圖案鮮豔的手絹
遊戲步驟
1、把手絹放在寶寶手裡,鼓勵寶寶使勁地抓住手絹。
2、媽媽也用力地抓緊手絹,並且說:「嘿喲,嘿喲,小手用力抓呀抓。」
溫馨提示:手絹也可以替換成其他玩具。
(五) 手電筒遊戲
遊戲目的:鍛鍊寶寶在較暗環境中視物的能力,刺激視覺的發展。
遊戲準備:一隻手電筒、幾個寶寶喜歡的小玩具、幾個不同形狀、顏色的彩色紙片
遊戲步驟
1、關上燈,和寶寶一起躺在床上,用手電筒照向天花板,讓寶寶看看手電筒發出的光點。
2、用手電筒照亮寶寶的玩具,讓寶寶感受下在黑暗的環境中玩具的樣子是否有所不同。
3、把彩色紙片蓋在手電筒上方,讓寶寶看透過紙片映射在空中的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光點。
溫馨提示:避免用手電筒直接照射寶寶的眼睛。
參考文獻:
《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II(PDMS-II)》,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美)福利奧,(美)菲威爾,2006
《嬰幼兒運動能力測試(TIMP)》
《Alberta嬰兒運動量表(AIMS)》,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美國) 派珀 (Piper.M.C.) (美國) 達拉 (Darrah.J.),2009
《全身運動評估(GMs)》,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保健康復科,奧地利Graz醫科大學
《語言發育遲緩檢查法(S-S法)》
《視知覺測試量表(MVPT)》
《視覺-運動發育整合測驗(VMI)》,視覺—運動整合發育測驗的修訂[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995(2):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