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孩子天生就有創造力,6歲前是黃金期,4個方法就能培養

2020-12-17 媽媽沒時間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成功。可是怎樣才能更容易成功呢?

關於這一點,19世紀第一位億萬富翁,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說過一句名言:

「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

言下之意就是說,不要擠破頭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與眾不同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這就好比一條美食街上有10家店都在賣包子,只有2家在賣麵條,那自然是麵店的競爭優勢更明顯一些,也更容易吸引顧客。假如你能夠獨闢蹊徑,成為唯一一家賣披薩的店,相信你的生意會更好。

把這個道理搬到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在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

馬雲曾經說過:

「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如果你像機器一樣思考,那麼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在這個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的時代,想要孩子取得成功,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一定要重視創造力的培養。不然孩子再優秀,也只是一顆隨時會被取代的「螺絲釘」而已。

01 你對創造力可能有個誤會

僅管很多家長都認同創造力的重要性,但大家普遍有一個誤解,就是覺得創造力很難培養。

有的家長認為,「創造力是天生的吧,我家孩子沒那個天賦,培養了也沒用。」

還有的家長覺得,「創造力這個東西這麼玄乎,我們家長不懂,也沒那個閒錢送孩子去機構,還不如踏踏實實地把學習搞好。」

其實,創造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培養起來不難也不貴。

如果我們能把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用心拿出十分之一來,用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上,或者至少不要破壞、磨滅孩子的創造力,他的未來就會很不一樣。

而且,創造力的培養和孩子的學業並不衝突。

超常兒童研究領域的世界權威,中科院的施建農教授就做過不少兒童創造力方面的研究。

他說,「任何一個兒童都具有創造力,而且,人的創造力的發展開始於嬰幼兒時期,幼兒期和學齡期是培養和發展兒童創造力的重要時期。」

美國創造性思維研究專家託倫斯也發現,3-5歲是兒童創造性能力發展的高速時期,5歲以後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這可能是因為學齡前兒童主要從事各種「遊戲」活動,受到的限制較少。

上小學後,遊戲就被「學習」取代了。家長和老師往往更重視孩子是不是守規矩,作業答案是不是正確。受此影響,孩子的創造力也慢慢被磨滅了。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抓住6歲前這段創造力培養的黃金期,不要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過早毀掉他寶貴的創造力。

02 創造力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用新辦法解決問題

在分享具體的方法前,我們先來看看,到底什麼才是創造力。

和很多人以為的不同,創造力不是稀奇古怪、不切實際的想法,而是一種綜合的能力,是人類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

創造力由5個維度構成,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看一看,你家孩子的創造力怎麼樣。

1、新穎性

指一個想法或產品的獨創性,或者說與眾不同的程度。

比如我們問孩子,「電燈可以用來做什麼?」

如果他回答「照明」,就是一個比較普通的答案。但如果他說「可以用來種花」,那就比較新穎了。

2、流暢性

指想法的發散程度。

比如問孩子,「如果給你一筆錢,你準備用來幹什麼?」

A說出了2個答案,「買糖果、買玩具」。

B說出了5個答案,「買糖、蛋糕、玩具,去遊樂場玩,給媽媽買書」。

B的流暢性就比A更好。

3、變通性

變通性也叫靈活性。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方法行不通的時候,孩子是會鑽牛角尖,還是能夠轉換思路想到別的方法。新方法之間的差異越大,變通性就越強。

比如麵粉的用途中,「做蛋糕、做麵包、做饅頭」這3個答案都屬於食物的範疇,變通性就比較差。

但如果答案是「做蛋糕、清潔水果上的農藥」,前一個利用了麵粉的「可食性」,後一個利用了黏性,變通性就比較強。

4、精細性

這是指思維過程中能夠對已有想法做進一步的完善,使之變得更加周密、具體。

比如「旅行時你會帶什麼東西?」

A的回答是「錢和衣服」,B的回答是「錢、衣服、餅乾、火柴、藥品」,B的精細性就比A更好。

5、現實價值

真正的創造力不僅要與眾不同,還要能夠解決問題。

比如我們問孩子,「家裡有老鼠怎麼辦?」

「用捕鼠夾、養一隻貓、把老鼠洞堵起來」都是具有現實價值的答案,但如果孩子說「把房子拆掉」,那就有點不切實際了。

以上就是我們判斷孩子的某個想法、行為是否有創造力的5個標準。

其中,「新穎性」和「現實價值」是兩個很關鍵的指標。既有新意,又能夠解決問題的點子,才是真正有創造力的好點子。

03 培養創造力的4個方法

下面我們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怎麼做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創造力。這些方法並不難,只是有的時候,我們不小心做了相反的事,反而妨礙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一定要注意避免哦。

1、創造一個易感應的環境

所謂的「易感應」,指的是孩子身處其中能夠輕易受到薰陶,激發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環境。

環視一下孩子的四周,他每天面對的、可以輕易接觸到的東西有哪些呢?是爸爸媽媽的手機、電視遙控,還是樂高、顏料、橡皮泥?

很多家長花錢給孩子買了不少玩具,卻因為沒做好2件事,限制了孩子創造力的發展。

第一,是買了太多高級的玩具。

玩具越高檔,功能越繁多,孩子能夠發揮想像力的餘地就越少。

比如很多聲光電的玩具,只需按動某個按鈕,就會有燈光、聲音或動作的特效。但孩子能做的也只有按按鈕這一個動作而已。

相比之下,樂高、橡皮泥、紙箱、舊報紙、水這些材料,孩子能操作的空間就很大,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注入其中,完成一個獨一無二的「作品」。

為了孩子的創造力著想,我們應該多給他準備一些簡單、初級的,孩子可以進一步「加工」的材料和玩具。

比如前面提到的水、沙子、樂高、積木、橡皮泥、畫筆、顏料、紙箱、舊報紙、海綿、樹葉等等。

即使只是簡單的拓印,用不同的蔬菜、水果來做,效果也會完全不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和體驗到的東西,都會進入他的「靈感寶庫」,成為日後發揮創意的原材料。

第二,把玩具收拾地太好,孩子自己拿不到。

你可能會說,這些東西我們家都有啊,孩子不愛玩。

假如每次玩橡皮泥、畫畫,孩子都要請大人幫忙才能拿到工具,每次想玩水的時候,都會被大人「及時」阻止,孩子玩的動力就會變小。

建議爸爸媽媽把這些創意工具整齊擺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並通過練習,幫孩子養成「玩好就歸位」的習慣。

在玩的過程中,多一些鼓勵和啟發,少一些限制和批評,孩子的創造力自然能夠得到鍛鍊。

2、鼓勵孩子完成一件事,並做好記錄

很多人以為,創造力就等於奇思妙想。然而,任何一個想法從萌發到落地,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創造力的5個維度中,會出現變通性和精細性了。

如果孩子想出一個點子後,能夠不斷地完善它,發現行不通後,會努力想出第二個、第三個點子,他的創造力就不會只停留在新穎這個層面上。

為此,我們要鼓勵孩子完成一件事,培養他的責任心。

比如他想用樂高搭一個城堡,中途覺得累了想放棄,我們可以建議他休息一會兒後再繼續搭。

也可以對他說,「等你搭好了,我們用這個城堡玩國王的遊戲吧,媽媽很期待哦。」以此激勵他堅持下去。

等孩子完成後,一定要用照片或者紙筆的方式把這件事記錄下來。

這樣不僅有儀式感,在孩子想放棄時,我們可以借這些事鼓勵他堅持到底,還能幫助我們了解孩子創造力和責任心的成長過程。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們強調的是「完成」和「堅持」,而不是城堡搭得好不好,橡皮泥捏得像不像。

如果我們把焦點都放在評判作品的好壞上,孩子就會因為害怕被說「不好」而拒絕創作,不僅創造力會受到限制,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3、培養孩子,不要怕「浪費時間」

很多家長培養孩子的時候,功利性會比較強,特別怕孩子浪費時間去做一些沒有「結果」的事。

在他們眼裡,認字、背詩、做題才是正事,玩水、玩沙子、追逐打鬧都是浪費時間。就算要培養興趣,比如畫畫、彈琴什麼的,也必須要有個像樣的結果才行。

然而,越是高級的能力,越需要時間去慢慢培養。孩子不是機器,不是上過一節課,給他一隻畫筆,他就能按照程序,立刻畫出一幅創意滿滿的作品來。

培養創造力更像是釀酒。孩子要花時間去觀察、體驗、放空和沉澱,才能在某個時刻把曾經輸入大腦的東西用與眾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

即便是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孩子也需要休息、放空,大腦才能更有效率的運作。

所以,不要把孩子的時間都填滿,給他留點可以自由揮霍,醞釀創意的時間吧。

4、允許孩子自由地表達

這裡的表達有兩層意思。

第一,孩子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要隨意否定,而是要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鼓勵孩子大膽地說。

如果孩子在說第一個想法時就被否定了,第二個、第三個想法就沒有形成的機會了。

第二,孩子用遊戲、作品表達自己時,我們要把關注點放在他想法的獨特性上,而不是用大人的標準去評判作品的好壞、合理與否。

有一次,小樣從幼兒園帶回一幅他的畫,一開始我沒看懂,就請小樣自己說說他畫的是什麼。

小樣告訴我,他畫的是西瓜,左邊是整個的,右邊是切好的,這樣大家就可以直接拿起來吃了。

僅管在別人眼裡,小樣的畫只是混雜在一起的色塊,和那些畫面整潔,一看就知道是什麼的畫比起來有很大的差距。但我知道,通過畫面傳達出來的想法才是最寶貴、最有靈魂的東西。

所以我很真誠地告訴小樣,「媽媽很喜歡你的畫,既有整個的西瓜,又有切開馬上可以吃的,特別有意思,別人都想不到呢,你怎麼想到這麼棒的主意的?」

在我的影響下,小樣特別有自己的想法,總能把生活中遇到的、觀察到的東西融入進他的樂高搭建、圖畫,還有遊戲中去。

只要細心觀察,做孩子最捧場的觀眾,你也能發現孩子閃爍著創意的好點子,讓他越來越與眾不同。

因為篇幅的原因,小樣媽先分享上面這4個方法。

其實,我們只要忍住不隨意否定和限制,讓孩子多接觸不同的事物,允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玩耍和創造,有犯錯和發呆的機會,他的創造力發展就會往前邁進一大步。

下次,小樣媽會再分享一些有趣、方便的創意遊戲,利用家裡的玩具和材料就能陪孩子玩,記得關注哦。

我是小樣媽,喜歡我的文章,就關注、轉發支持我吧。

相關焦點

  • 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3歲前發育60%,6歲之前發育完成成人的90%,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6歲前的階段。可能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智力高低跟遺傳有關,但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我們不要忽略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4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最強大腦」
    經過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在3歲前會發育60%,6歲前發育大約成人的90%,所以,家長們要抓住孩子6歲前的階段,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智商的高低,跟遺傳有關係,但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培養也十分重要,我們不能忽略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不過,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智商高低的認知存在著誤區,認為智商是跟父母遺傳有直接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後天的培養才是開發大腦的關鍵。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 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4個方法助娃養成「超強大腦」
    6歲前發發育得很快,如果你家的孩子還沒有超過6歲的話,家長們要抓住這次機會,合理地去開發孩子的右腦,錯過就可惜了,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也表示過: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4個方法助娃養成「超強大腦」!哈佛大學教授研究證明:孩子從出生到成年,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有3次機會,而3-6歲是最重要的時期,因為這個時候的大腦已經發育到成人的80%左右,正處於最快發展的時候。
  • 李玫瑾: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4個方法助娃養成「超強大腦」
    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大腦3歲前發育60%,6歲之前發育完成成人的90%,所以,家長一定要抓住6歲前的階段。可能家長會認為孩子的智力高低跟遺傳有關,但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後天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我們不要忽略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記憶力發展黃金期是2-4歲,3個方法讓孩子超群,5歲前培養
    導讀:記憶力發展黃金期是2-4歲,3個方法讓孩子超群,5歲前培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記憶力發展黃金期是2-4歲,3個方法讓孩子超群,5歲前培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培養孩子創造力6歲前是關鍵,這些方法很有效,也許你已經在做了
    今天想和媽媽們聊聊「怎麼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問題。創造力有多重要,想必不用小樣媽多說,大家也都很清楚。有創造力的人,比如賈伯斯、馬雲,他們都做出了普通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放在10年前,誰敢相信用手機就能實現視頻通話,看到、聽到遠在千裡的人;誰又敢相信,我們現在出門竟然可以不帶現金,看電影、買東西,只要刷一下手機就行了。
  • 6歲前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3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數學「小天才」
    要說家長最擔心孩子哪個科目,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想到數學,其實,孩子之所以數學不好,多半是家長忽略了孩子數學啟蒙的黃金期!數學啟蒙不只是讓孩子數數,而且你就算讓孩子學會了從1數到100也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孩子可能連4和8哪個大都不知道,更不知道10的左右是什麼數字,教孩子數數僅僅是啟蒙中最小的一部分。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怎麼樣才能讓孩子一心一意寫作業呢?有位寶媽想了個好辦法——用雞蛋將孩子來回亂動的腳圍了起來!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日本腦神經專家、美國邁阿密大學腦神經外科終身教授林成之經過多年的研究,在他的書《兒童專注力培養方法》中提出:10歲前,孩子有3個階段,是專注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分別是0-3歲、4-7歲、8-10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培養方式
  • 3~6歲是發展右腦的黃金期,4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由此可見,右腦的發展是為一系列的智力發展做基礎,孩子的成才之路離不開發展右腦的無限潛能。2、超強大腦的形成右腦還被稱作為「創造腦」、「藝術腦」,掌控著藝術、情感、想像、創意等多個因素。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家長一定不能忽視,這正是孩子在發掘他的右腦創造力,處於萌芽階段,加以培養,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 0-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3個方法,幫助娃養成「超強大腦」
    那麼想要開發孩子的右腦,0-6歲就是一個黃金期。日本研究右腦開發的著名教育專家七田真教授通過大量教學實際經驗表明,人腦在 3 歲前發育完成 60 %,在 6 歲前發育完成 90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發育的不僅僅是大腦的重量,更是有大腦的思維。
  • 孩子專注力培養黃金期,這些好方法,家長牢牢記
    3 歲以前,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黃金期,這時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習慣養成非常快;6 歲以後,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腦容量已經接近成人,再想改就愈發困難啦。即使周圍有很多噪音,他在他的小世界裡一點也不受影響。這時,孩子的專注力會大大提高,家長要注意不要打擾孩子這會對他的思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專注力的發展會隨著大腦的發育而逐漸培養,所以0~6歲是兒童專注力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如何精準抓住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呢?
  • 3-6歲是右腦發育黃金期,學會這幾個方法,給孩子一個「超強大腦」
    老一輩人常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聰不聰明,從小時候就能看出徵兆,這句話簡單地概括了幼兒發展規律:3歲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你就能看到孩子青少年時期形象的雛形;而孩子7歲的時候,你就能看出他中年後的事業和成就。
  • 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但沒有具體的方法,怎麼辦?
    1.孩子的創造力是孩子天生所具備的,而大人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並且保護起來。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有機會表現和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同時父母也要注重觀察並且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這樣會增加孩子展示創造力的機會。
  • 萌娃自製蒼耳子桂冠:想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應從這三點做起
    而製作這樣一頂難得一見的「桂冠」的過程,也體現了孩子有一定的創造力。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但需要家長的有心培養才能變成孩子一種長久的能力。我們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我們都知道,擁有創造力的孩子很討人心,可我們到底知不知道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
  • 十二歲前把握三個黃金期階段,培養高情商
    養好娃並不難,李玫瑾:十二歲前把握三個黃金期階段,培養高情商 前幾天有這樣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被兒子打罵,不得不到派出所去求助,並在派出所給兒子下跪,請求對方的原諒。為什麼這個十五歲的少年要對自己的媽媽拳打腳踢?
  • 孩子大腦發育黃金期有三個年齡段,家長選對方法培養,娃更優秀
    「黃金髮育期」哈佛大學兒科心理學家教授理察通過研究發現,孩子在出生後有三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分別為6個月~3歲,3~6歲,7~10歲。1、黃金髮育期第一階段:6個月~3歲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3歲前大腦的開發程度約為成人的七成,大腦重量為成人九成。在這個階段,寶寶的腦部神經突觸會以每分鐘25萬個的速度在快速增長,而這些突觸的連接就形成了大腦的神經網絡,且3歲前大腦約有五成到六成的神經網絡形成,這個區域主要用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想像力?抓住黃金期3個方面激發孩子無限想像力
    孩子思維活躍,猶如天馬行空。他們喜歡思考,想出新意。3~6歲的孩子思維沒有定型,喜歡想像。如果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問孩子:「這是什麼啊?」他們一定會說出一大堆答案:雞蛋、太陽、月亮、向日葵、蘋果、橘子、西瓜、烙餅、籃球、足球、排球、硬幣等。
  • 6歲前如何培養孩子想像力?抓住黃金期3個方面激發孩子無限想像力
    孩子思維活躍,猶如天馬行空。他們喜歡思考,想出新意。3~6歲的孩子思維沒有定型,喜歡想像。如果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圈,問孩子:「這是什麼啊?」他們一定會說出一大堆答案:雞蛋、太陽、月亮、向日葵、蘋果、橘子、西瓜、烙餅、籃球、足球、排球、硬幣等。可見,這一時期的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令人佩服不已。
  • 3-6歲是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期,父母要幫孩子抓住機會
    研究表明,其實孩子在一歲左右就有了較強而且長久記憶的能力,家長如果能夠注重培養,孩子未來的記憶力會比一般的人強不少。記憶力發展黃金期要想從小培養好子女,就要注重記憶力的培養,而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切不可錯過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