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夜市的「寒與暖」 堅持出攤到凌晨攤主們盼夜市「加溫」

2020-12-23 閃電新聞

2019年12月28日晚,市民在環聯夜市尋找各類小吃美食。 新時報記者陳元昊 攝

入冬以後,天黑得更早了。張林夫妻倆裹上兩件棉衣,逆著下班的人流騎電動三輪趕到雲錦夜市出攤賣砂鍋炒菜。自2019年6月,濟南市出臺發展夜經濟相關政策後,張林夫妻倆在雲錦夜市有了固定攤位。半年多來,他們的生意經歷過夏天的火爆,現在也在熬著冬日的寒冷。近日,新時報記者走訪環聯、柳雲等多個露天夜市,隨著天氣轉涼,夜間經濟的火熱似乎有所減弱,然而,攤主的轉型、市場管理方的舉措也都在為寒冬裡的夜市「升溫」加熱。

夜市有清冷也有火爆

2019年12月28日17點30分,正值周末,雲錦商廈前的夜市區彩燈閃爍,烤魷魚、炸串、小火鍋……各類特色小吃攤上都擺滿了誘人的美食。張林夫妻倆除了有一個做砂鍋的攤位外,還有個設備齊全的餐車可以炒菜,算得上夜市中規模比較大的,但身後四五張小桌上卻鮮有食客。

「天冷了,夜市上來的人也少多了,半個小時只有2人過來點了幾個菜。」張林附近的攤位也都是類似情景,她說,「雲錦夜市剛開業半年多,夏天的時候都是人擠人。現在客流相比夏天少,但是我們還能幹到晚上12點左右。」

此時,濟南最大的環聯夜市,人流量相比夏天也有明顯降低。美食區不少攤位卻依然吸引著年輕人群,尤其是熱乎乎的炸烤串、涮毛肚、炒菜等,算得上比較火爆的區域,大家還需要排隊買。走遍整個夜市,售賣服裝、百貨的攤位相比之下略顯清冷。一些套圈、打槍射擊等娛樂攤位人群數量也大相逕庭,有的擠得滿滿當當,異常火爆,有的則少有市民光顧。

攤主也思考「轉型」

作為夜市上的老商戶,張林對夜市夏季冬季的變化深有體會,談起營業額,張林笑著搖了搖頭,「跟夏天的時候沒法比。那時候一晚上營業額能到2000元,現在只有四五百吧。」季節的變化讓商戶的收入變化特別大,不少商戶也選擇在冬季不出攤,等到暖和的時候再出攤。

張林夫妻倆卻琢磨如何在冬天更吸引人氣。「上個熱乎乎的砂鍋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天冷了來一個,很暖和。」張林說。還有其他攤主也在冬天轉型做烤地瓜、涮小火鍋等冒熱乎氣的小吃,很吸引市民。

晚上七八點,張林夫妻倆忙活了起來,一個人做砂鍋,一個人炒菜。張林還在客人吃飯的地方支起了一個大帳篷,這樣可以避風讓顧客暖和一些。環聯夜市裡也可隨處可見大帳篷。張林夫妻倆的「轉型」不止在這個夜市,通常夜市沒有顧客後,他們還會和市場上其他攤主結伴,「轉戰」其他地方,「這樣我們能幹到凌晨三點多,也增加了一份收入。」

在張林夫婦看來,做生意都有淡季和旺季。「我們現在的堅守也是為夜市積攢人氣,熬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熬過冬天就是春天。」張林笑著說。

「捂暖」冬日夜經濟

不僅夜市攤主在想辦法吸引顧客,市場管理方也在尋找更好的方式讓夜市在冬日「升溫」。2019年12月28日,雲錦夜市前的世紀華聯開業,不少夜市攤主對超市充滿了期待,「希望超市開業可以幫我們多拉一拉人氣。」

據市場管理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超市開業是市場管理方對提升夜市經濟的一針強心劑,「我們通過招商引資,在這裡引進華聯超市,也是希望通過超市來吸引帶動周邊的市民,讓大家在逛完超市後,也可以繼續在夜市裡逛一逛。」當天晚上,夜市的人氣一直在上漲。

同時,為了方便開車來夜市遊玩的市民,市場還特別規劃了兩個停車場,共150餘個車位。此外,市場重新布置了攤位格局,使分散的攤位更為集中。

記者在環聯夜市探訪中發現,該處還有室內夜市,裡面不乏美食區和遊玩區。「半個月前,這裡剛開業的減壓館很吸引年輕人。」一業內人士認為,夜市需要多元化定位,打造適合不同消費群體與消費水平的特色夜市,這樣才會吸引更多消費者。 (新時報記者丁國彬 見習記者陳元昊)

新老攤主

新手夜入百元補貼家用老攤靠回頭客夜入千元

越夜越精彩。當記者結束環聯夜市採訪已是2019年12月28日21點30分,瞅著隔壁小吳的麻辣燙攤已排起長隊,老馬搖搖頭:「交學費了,先練攤吧。」

老馬加盟的是內弟創建於河北的米線品牌,室內夜市開業後他以年租3.5萬元拿下20平方米,「說實話,咱不會弄虛作假。你看我這米線,水裡泡久了粘成團,加添加劑的泡多久都沒事。」

對於收入,老馬和小吳都不滿意。因是新手新攤位,沒有老顧客,6點出攤守到下半夜,淨收入100多元,「冬天先維持著。」對於新的一年他們都有打算,老馬說:「先上外賣,夏天租個露天攤,每晚賣400碗到500碗,再僱個小工。」小吳則說:「夏天到室外去,每晚至少賣1000塊錢,達不到不幹了!」老馬和小吳都有自己的生意經。「顧客不傻,你一糊弄,他下次就不來了,我要一直保持料足價低的特色。還有,你看進來的人上40歲就是逛,不吃不喝,還是掙年輕人的錢。但年輕人坐不住,我明年上小吃快食,能邊吃邊逛。」老馬說。

晚上10點,守著清河北路夜市的腦花攤,還沒賣出10碗的小劉滿臉是笑,「夏天能賣2000多塊錢,冬天差點兒很正常。」小劉是河南信陽人,4年前來濟南,先在佛山街守攤3年,去年以1平方米1萬的價格,租下這裡3平方米。

所有腦花都是鮮的,水裡泡透,把數十條血管抽出來,「不抽會很腥。」小劉自製的腦花調料滋味足,湯水鮮美。「我老公在別的地方,一晚賣1000多塊,靠回頭客。」小劉給記者煮好兩碗腦花,油紅湯汁上漂著小菜,下面臥著潔白鮮嫩的腦花,舀上一勺入口即化,唇齒留香。小劉靠獨家調味手藝賣腦花,在老家買了住宅樓,父母和孩子都搬出了農村。

(新時報記者昀勍 劉玉樂)

特殊攤主

希望對參與夜經濟的殘疾人出臺優惠政策

王女士的服裝攤和楊先生的鞋攤挨著,都在環聯夜市。20多年前,他們同在濟南市聾啞學校畢業。不同的是,王女士5年前才在夜市擺攤,主要受楊先生和妻子的影響,「至少10年前,楊先生和妻子獨特的賣鞋方式在北園夜市就小有名氣。」一名專程來楊先生鞋攤買鞋的市民說。

受限於聽力和語言障礙,楊先生和妻子賣鞋全靠即擦即寫的手寫板與顧客交流,這也讓逛夜市的顧客一見難忘。那名專程來買鞋的市民說:「早認識他們,這是第一次來買鞋。同樣的鞋,他們賣得便宜,我也不忍心砍價。」

通過王女士女兒做手語翻譯得知,原來,楊先生和妻子婚後沒有合適的工作,孩子出生日子變得更艱難了,「就借了1萬多塊錢到夜市擺攤」,選擇只做潮鞋,是因為競爭者少,「掙十塊二十塊,夠本兒就賣,積攢了很多回頭客。」

王女士的新年願望在生意上,「希望能租下一個門頭賣衣服。夜市擺攤,夏天還好,冬天太冷。」夏天王女士收攤,凌晨四五點回家,冬天早點兒,回家也要午夜一兩點。

對於夜市小生意的經營,王女士和楊先生有自己的看法:要靠時間,靠到最後一個收攤;不能賣高價,人們到夜市就是買便宜的;重要的是保證質量,假貨差貨不會長久。對於搞活夜經濟,他們說:「市裡出臺了政策,我們心裡更有數了,也有信心。有個小請求,希望通過記者傳遞一下,就是對於參與夜經濟的殘疾人,是不是可以有個優惠……」

原標題:冬天夜市的「寒與暖」

相關焦點

  • 瀋陽地標建築下有一處夜市,天寒地凍仍堅持營業,攤主比客人還多
    最近,我來到瀋陽旅遊,住在瀋陽市中心的青年公園附近,無意間我發現在這裡有一處夜市,就在瀋陽的地標建築之一「彩電塔」的腳下。「彩電塔」實際上就是「遼寧廣播電視塔」,只不過被大家俗稱為「彩電塔」,而這個夜市就是著名的「彩電塔夜市」。
  • 陸客不來臺夜市「觀光」變「關光」 蔡英文假善意攤主盼兩岸破冰
    我是嘴上喊著減肥體重卻一直飆升的大侃子~對於吃貨們來說,走到哪兒就要吃到哪兒,若是出去旅個遊,一定要有的一趴就是:逛當地夜市、吃特色美食!  這一說起逛夜市吃美食,侃爺腦子裡就閃出了一個地方——臺灣!  韓國瑜一路逛一路聽攤主們的哀聲哉道,最後也是直感嘆:原來沒有陸客人潮帶來的商機,臺灣夜市的攤商都無力經營只得紛紛歇業啊,就算留下來的也都在嗷嗷待哺……
  • 振興路夜市「開街啦」
    「從2016年5月開始我就一直在夜市擺攤賣豬蹄,每天下午4點多到凌晨1點,很少休息,晚上8點到10點的高峰時期更是忙得不得空。」李婉君說,自己老家是新疆的,往年都是過年的時候會回去休息一段時間。在農曆新年之前,聽其他攤主說過年期間的生意也挺好的,所以早就決定了今年留在東陽不回家過年,打算照常出攤,卻沒想到因為疫情的原因整整休息了兩個月。
  • ...夜市 排檔 攤販 盧漢龍 攤主 士林 上海市 臺北 臺灣 寧夏-上海...
    小小一個夜市背後,牽涉到攤主、居民、食客、政府各方面利益的博弈。在晨報記者對夜市樣本的調查中,已充分證明了市民對夜市的需求與情感,以及攤主迫切期盼被納入管理的意願。把夜市管起來,顯然需要更多的智慧、手段與成本,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轉型的時代,怎麼用創新的手法管夜市,是城市管理者面臨的一道考題。   夜市文化能帶動旅遊   一輛小推車、一個大炒鍋、幾張小桌凳……一邊,夜排檔周圍居民譴責著夜排檔帶來的汙染和喧囂,一邊,夜間出來「覓食」的人又享受著這樣的輕鬆與隨意。
  • 合肥版「士林夜市」新鮮出爐 小吃攤主須持健康證
    夜市上忙活的攤主。本報訊   不用再豔羨臺北的士林夜市,合肥市民將也有機會享受同樣繽紛的夜生活了。探訪:吃喝購物這兒都有7月21日晚9點半左右,記者來到蒙城路上的華孚城隍廟時,發現門前的廣場已經一字排開了近百個小吃攤,燒烤、龍蝦、炒菜一應俱全,每一家攤位上都掛出了健康證、攤位證,攤主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地面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廣場另一側,工工整整地布置了具有海灘風情的木凳木椅,坐滿了的市民。
  • 海口新景:夜市海口新景:夜市
    B 從無到有 硬體全新升級  目前,海口規劃改造的10處特色夜市已完成了6個。記者走訪發現,臺灣夜市的建設理念已點滴融入到海口夜市的改造中。  海大南門夜市學習臺灣士林夜市,每天17時至次日零時30分實行封路經營,機動車從非機動車道通行。每天下午,攤主們出攤後,會立刻在地面鋪上防油汙地毯。
  • 海墾花園夜市成為海口首家復工夜市
    2月28日晚,位於海口龍華區南海大道和海墾路交叉口的海墾花園夜市開門迎客,成為海口市首家復工的夜市。該夜市在龍華區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並參照「社區防控」模式管理,分區域陸續恢復營業,市民需憑海南健康碼掃碼並測量體溫後進入,鼓勵採取打包方式就餐。 在海墾花園夜市,夜市周邊裝有隔離網予以封閉,僅保留2個出入口,其中一個為車輛進出口,一個為行人進出口。
  • 海大南門夜市「滿血復活」,海口街巷又現煙火味
    待餐車都進入夜市路段開始為營業做著準備,夜市管理人員用長封條將夜市街圍了起來,行人需在夜市街的兩頭入口處接受體溫測量方可進入夜市街。長沙臭豆腐攤前,攤主正有條有序地用消毒水擦洗著餐車,對餐具的洗滌更是一絲不苟,「好多天前我就每天都擦洗餐車了,一直期待著能早日開市營業,今天終於盼來了。」
  • 一條夜市街,幾多奮鬥夢 記者探訪淮河路步行街夜市裡的人間百味
    【摘要】 ○一聲哨響,攤主們爭先恐後地進入攤點○市民一家三口逛夜市簡單的一張桌板、一席方巾上面,一邊是攤主賴以生計的奮鬥,一邊是繁忙都市人難得的休...
  • 2020年深圳春繭奇妙夜市擺攤攤主招募指南
    2020年6月13日18:00-21:00深圳灣體育中心南商業街將開展春繭「奇妙夜市」活動,目前該活動正在徵集攤主,具體報名信息詳見本文。請自備地墊或小桌子、凳子、小檯燈、手電筒一家庭,一攤位報名截止時間:6月13日14點前(攤位有限,報滿提前截止)春繭「奇妙夜市」攤主報名流程
  • 瀋陽的這處夜市火了,天雖冷可攤主卻熱情似火,比客人都多
    最近去瀋陽旅遊,住在瀋陽市中心的青年公園附近,偶然間我在這裡發現了一個夜市,就在瀋陽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彩色電視塔」的腳下。「彩色電視塔」其實是「遼寧廣播電視塔」,但俗稱「彩色電視塔」,這個夜市就是著名的「彩色電視塔夜市」。
  • 開封書店街夜市復工 開街瞬間攤主推車爭先進場
    開封書店街夜市復工,開街瞬間攤主推車爭先進場) 6月4日,河南開封,書店街夜市復工,晚上6點40分準時開街。攤主們早早守在街口,等待入場,時間一到,眾人推著攤車魚貫而入。一位做手機貼膜的攤主稱,之前封閉太久了,復工後顧客挺多,最多一天營業額能達兩千多。
  • 夜市「手機貼膜指數」回歸!杭州的夜生活因「市」而鬧忙
    每日商報「五一期間,夜市人氣很旺,我店鋪的貼膜生意達到20張以上,這說明吳山夜市恢復了往日的熱鬧。」面對著來來往往的遊客,牛膜王貼膜的老闆歐陽錫志說道。作為夜市裡的老攤主,歐陽錫志十年前就在此設攤,多年的經驗下來,他也琢磨出了一套和吳山夜市人氣相關的手機貼膜指數。
  • 士林夜市來滬火爆調查:上海需要新天地 也需要平民夜市
    許多網友期待:上海什麼時候能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士林夜市」呢?    「攤主會集資買垃圾筒然後一起收垃圾」  臺北攤主簡麗華在錦江樂園的士林嘉年華經營著兩家店面。一家賣明太子洋芋燒,另一家賣臺灣金雞鹽水雞,和兩家店毗鄰的正是整個夜市中,人氣最旺的小吃攤之一「鮮蝦棒」。
  • 臺東夜市:客流量已恢復到「六七成」,李村夜市:顧客排長隊,商家忙...
    劉棟 攝每到下午三點多,臺東和興路步行街就逐漸熱鬧起來,攤主們推著車子從四面八方趕來,張羅著鋪排面兒,等待著華燈璀璨的繁榮景象。「一般晚上六七點的時候,逛街的人會慢慢多起來,這幾天的人氣比上個月旺了不少。」68歲的孫永利是臺東夜市的「老攤主」,自2000年夜市開市以來,就一直在這裡練攤兒。
  • 不用去臺北士林夜市,大陸這6個夜市攤位絕對滿足你的所有好奇!
    大排檔,最早起於廣州夜市;夜宵,被廣州人稱為「第四頓飯」,而「粥粉面」三個字則幾乎陪伴了老廣州人的一生,最能勾起老廣州人的情懷。「酒友易尋,粥友難求。」如果有人凌晨12點,喊你吃夜宵,那定是豬雜粥了。凌晨宰殺的活豬,新鮮帶著熱氣運到店裡,24:00點新鮮豬雜開搶,這是一場食客之間的較量,手快有,手慢無。精選的大米,用猛火生滾,粥水濃稠適中,與豬雜互吸精華,粥裡有肉味,肉裡有粥味,撒點蔥花,鮮美無比,喝過一次之後就瘋狂愛上。
  • 以書換書、閒置圖書折價售賣,「小攤主」們扮靚夜市讀書會
    /a/20200819/909fdf55740b4fa687a5e67f847b4ee8.shtml   8月18日晚,宿遷市宿豫區築夢小鎮夜市集上人頭攢動
  • 師大夜市的進階之路
    這裡是師大夜市,目前已成為外地遊客來哈的重要打卡地。400多米的文興街帶動並撐起了2300人的生計,也成就著那些在街頭打拼草根們的財富夢……這裡每晚人潮湧動,卻秩序井然;這裡每天產生大量餐飲垃圾,但卻依舊整潔乾淨。  透過師大夜市蝶變進程,我們能感受到冰城夜經濟崛起的步伐,也能看到冰城攤區管理前行的一個樣本。
  • "滬版士林夜市"吃貨湧入嚇壞臺灣攤主 食材幾乎產自本地
    「滬版士林夜市」開幕5天,每天保持上萬人的流量,「吃貨」的熱情遠超主辦方的預期,也讓臺灣主廚們驚呼「被嚇到了」。   臺灣攤主「嚇壞了」   下午4時剛過,錦江樂園門前排隊的人流就把售票廣場堵得滿滿當當,保安們忙著闢出一條條通道,出入停車場的車輛小心翼翼地在人堆中穿行。類似場面上次出現,還是在十多年前軌交1號線錦江樂園站開通時。
  • 濟南最新「夜市地圖」出爐:多街區近期推夜市,延長營業時間
    (濟南街拍拍攝丨Vic)從馬路到園區兩年,濟南環聯夜市如今「一攤難求」 2017年5月26日,洪樓夜市一夜之間被取締,為了解決數百攤主的生計問題,相關部門在祝舜路環聯東方商貿城騰出了近千個攤位。兩年過去了,環聯夜市已經成為濟南目前規劃最大的夜市,在這裡做生意的近千個攤主已經很少去回想洪樓夜市的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