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今天,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專題詢問現場,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回應委員提問時表示,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增幅放緩的情況下,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只增不減,2018年全國財政預算安排醫療衛生支出15291億元,佔全國財政支出的7.3%,比去年增加840億元,增幅高於全國財政支出2.5個百分點。
此前的24日,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了國務院關於財政醫療衛生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27日,分組審議了該報告。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聯組會議,就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委員呂薇第一個提問,「我的問題是,如何判斷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效果?為實現2020年人人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下一步國務院還需要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孫春蘭回應提問時表示,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面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仍然突出。
「我國藥價虛高的問題比較突出,不少藥品比周邊國家和地區都貴。解決看病貴問題,首先要把虛高的藥價降下來」,孫春蘭說,「我們先是對抗癌藥降稅降價,又選擇4個直轄市和7個副省級城市開展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帶量採購、以量換價,中選的25種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52%。目前,社會各界的反響總體是好的,但這項改革涉及多方利益調整,必然會遇到一些阻力。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下去,解決好可能出現的藥品質量、供應、使用以及企業兼併重組等問題。下一步,要總結完善藥品集中採購機制,逐步擴大區域和品種,使藥品和耗材的價格大幅降下來,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務人員薪酬改革等騰出空間、創造條件」。
孫春蘭表示,「關於看病難的問題,客觀上是因為我國的醫療資源總體供給不足、配置不均衡,東部11省份集中了全國近一半的三級醫院,綜合實力強的醫院大多集中在北上廣等大城市。解決看病難,關鍵是要推進分級診療。目前,基層服務能力難以讓群眾信任,家庭醫生籤約服務還沒有落到實處」。
孫春蘭說,「下一步,要繼續強基層,培養更多的全科醫生,通過醫保差異化報銷引導群眾首診到基層,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為了解決跨省跨地區異地就醫問題,我們對重點疾病的流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分病種建立區域醫療中心的方案。要推動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通過醫聯體、遠程醫療、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將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好,努力使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均衡。同時,也要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通過醫聯體等形式加強協作,實現小病在基層、大病疑難症到醫院、康復回社區,把各種醫療資源充分利用好」。
孫春蘭強調,將從2019年開始,對公立醫院的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進行監測考核,倒逼醫院加強管理、良性發展。
新京報記者 王姝 見習編輯 賈文程 校對 陸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