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假髮村」:頭髮「搬運工」背後的生意

2020-12-22 新京報

現在村裡最多有一半人還在堅持做,「做頭髮的九成是女性,她們的年紀都在40歲以上。」

文5007字,閱讀約需10分鐘

▲一名做頭髮加工的大爺。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新京報記者 付松 編輯 胡杰 校對 王心

屋內的大媽戴上一頂金色假髮,滿是皺紋的手將乳白色發套皺褶的邊角拉直。放學的兒子跑進來,「媽媽,你戴這個好看。」

這是一家位於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小宮村的假髮加工作坊。屋內的床上和沙發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假髮。

在許昌靈井鎮,跑計程車的師傅,路邊打牌的大爺,地裡幹活的大媽,他們都驕傲地說,全世界的假髮有一半是許昌人生產的,「米歇爾你知道吧,就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她戴的假髮就是我們這裡的。」

放眼望去,小宮村並沒有什麼特別,青蔥的麥苗,不高的樓房,但推開鐵門卻又是另一番模樣,裝滿頭髮的編織袋佔據院壩,上了歲數的女人們忙著做假髮。

━━━━━

50多道工序製作假髮

楊小靜是小宮人,在她的印象裡,小時候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做假髮生意,每家房前屋後,甚至馬路邊都堆滿了頭髮,每天村子裡都像趕集一樣熱鬧,還能看到不同膚色的人進出,說著聽不懂的話。

小宮村村主任陸寶山說,鼎盛時期,小宮全村900多戶村民,有80%的家庭從事頭發生意。

楊小靜從小就跟長輩學習假髮製作,出嫁後,楊小靜和丈夫王少鎖也做起了假髮生意。她家一樓院壩上,塞滿了裝滿頭髮的編織袋。

▲路邊的編織袋裡裝滿了頭髮。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3月22日上午,她把編織袋裡的頭髮倒在地上,這些混合著灰塵、泥土的長短不一的頭髮散發出洗髮水的味道。三名男工給地上的頭髮灑水,然後放入機器打散。兩名60多歲的女工,把打散後的頭髮按顏色分揀好,然後一層層放到拉床的底篦上壓實,用鑷子把頭髮一根根拉齊綑紮,再用木拍將頭髮拍打整齊,按長度進行分檔,4英寸長的用2道白線綑紮,稱2檔;6英寸的用3道白線綑紮,稱3檔。

81歲的王發合坐在一張篦子前給頭髮拉檔,分好檔的頭髮被稱為檔發。老人說,他從小跟父母學習做檔發,直到現在還靠做檔發營生。

拉檔講究快和準,稍不留意手就會被篦刃刮破,王發合的手指手背留下多處疤痕,五根手指已經無法伸直,「早些年就這樣了,都是拉檔造成的。」

和小宮村類似,周邊的張橋、尊莊、唐莊、魏莊等村莊也遍布著假髮作坊。村民們利用自家屋子,或者搭一間簡易棚。把收來的頭髮按顏色分揀,然後初加工。

▲村民正在分揀頭髮。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初加工後的頭髮,將被送到位於許昌市的假髮企業進行深加工。在魏都區,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假髮一條街,匯集了10多家假髮企業。

與村裡的小作坊不同,工廠車間寬敞明亮,有各種先進的設備。在一間密閉的車間,於志光不停地用白紙將頭髮卷在一根細小的鋁管上,然後用透明膠布固定。同一個動作每天他要重複數百次,換來每月5000多元的收入。

鋁管直徑最小的6毫米,最大的100毫米,於志光根據設計圖紙,使用不同鋁管捲髮,並將其放入定型櫃,經過100多度蒸氣高壓後,就能得到想要的諸如波浪型、捲髮、爆炸式等各種髮型。

女工張豔霞負責的工序是織發。她把乳白色網帽放在假頭模型上,左手將頭髮放在網帽的細縫上面,右手指握住一根筆芯大小的鋼針,極輕極輕地一毫米一毫米將黑色的頭髮鉤在網帽上。

手工織發對織工要求極高,不能少,也不能多,更不能錯,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推倒重來。「我鉤得最多的一頂假髮,有3萬多針,織了21天才織完。」張豔霞說,這頂假髮最後賣了4萬多元。

一頂假髮從分揀到成品,需要50多道工序。這些由一根根頭髮通過層層加工製成的假髮,從許昌出發,經陸路、水路、空中等運輸方式,抵達全球各地。

在某跨境電商零售平臺,每2秒鐘就有一頂假髮被買走,平均每天全球銷量4萬套,年成交額15億元,在海外成交商品中排名第一。

▲女工手中的假髮網帽。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

頭髮「搬運工」

許昌的假髮作坊延續了傳統的家庭模式:男主外,女主內。楊小靜在家做假髮,老公王少鎖外出收頭髮。

小宮村收頭髮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據當地老人說,假髮最早是給一些京劇班子做戲服、鬍子這些道具。20世紀初,許昌縣靈井鎮泉店村的白錫和,與外國來華商人合開了發莊「德興義」,開始收購國內的頭髮,賣給德國商人銷往海外,這些頭髮被加工成為假髮,大受歡迎。

小宮村87歲的徐奶奶從10幾歲就學做假髮,直到現在還在做。徐奶奶說,村裡的人最初只是收頭髮,後來德國商人提供木梳、叉子、篦子等工具,並向村裡人傳授頭髮加工技藝,把泡發、髮辮一絲絲扯開、理順,再按不同尺寸分檔扎把,裝箱出口,漸漸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檔發集散地,經泉店人加工的假髮,色澤光亮,手感柔軟,耐蝕耐磨,在國際市場上暢銷,被譽為「許泉發」。

▲兩位女工坐在一堆頭髮前。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泉店村的李會傑,高中畢業後就騎自行車收頭髮,李會傑說,那個時候人們的頭髮不漂不染,又黑又亮,依照發質的好壞和長短,價格每斤從十幾塊到上千元不等。最值錢的是未成年少女的頭髮,柔軟順滑,用這種頭髮加工成假髮最受歡迎,一斤能賣幾千元。

李會傑說,最早頭發生意集散地就在泉店村,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山東、安徽的頭髮販子把收來的頭髮運到村子上,但後來從事這行的人多了,好的頭髮越來越難見到,染髮的人也越來越多,「頭髮越來越難收了」,於是本地人只得到全國各地去收,他晚上趕火車,白天收頭髮,有時出門一個月都回不到家。

再後來,國內的頭髮也不好收了,許昌人就把收頭髮版圖延伸到世界各地,「只要有長頭髮的國家,我們都會去收。」李會傑說,和國內相比,國外的頭髮普遍便宜3-5元。

許昌人的到來,讓國外的很多人嗅到了商機,一批批頭髮販子應運而生。因為宗教信仰,很多國家的女性不能隨意剪髮,知道頭髮能賣錢,她們就用盒子將平日掉落的頭髮從梳子上、地上收集起來,賣給走街串巷的頭髮販子。李會傑去緬甸收頭髮,不用出門,販子就會把收來的頭髮送到酒店來給他。

在最高峰的時候,許昌有2萬人的頭髮收購大軍,他們就像搬運工,每年把世界各地上千噸的頭髮匯聚到許昌的不同村落,加工成假髮賣到世界各地。

▲工人正在打散頭髮。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

黑人女性的「頭頂時裝」

到了1980年,靠做假髮生意的26歲小宮村青年鄭有全,已經成為人人豔羨的「萬元戶」。但他的傳奇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創辦毛髮廠,掌握了從檔發、色發到工藝發的一整套工藝技術,實現了中國人做真正假髮成品的夢想。2003年7月,他的公司在上海證交所上市,成為「假髮第一股」。

在鄭有全帶動下,村裡很多人紛紛辦廠生產假髮。丁仁河是當地某知名發製品企業總經理,在他看來,許昌的假髮起初並沒有自己的牌子,大家都是靠接美、韓、日等國的訂單,生產出的假髮被他們貼上自己的牌子直接賣給消費者。

▲藏於村民家中的小作坊。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為了有屬於自己的品牌,許昌人開始琢磨,他們請來設計師,但具體怎麼做,做什麼款型,大家全然不知,只能靠之前接訂單的圖紙進行模仿。經過幾十年摸索,現在,許昌生產的假髮早已成為時尚潮流。許昌某發製品公司的假髮設計師袁小麗說,現在的生活節奏快,假髮的款型也必須經常更新,而她的靈感,主要依靠國內外各大時尚品牌雜誌、T臺走秀和明星髮型。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還有歌壇天后碧昂絲、美國前國務卿賴斯都曾佩戴來自許昌的假髮。

許昌人從米歇爾身上感受到這種影響力,丁仁河說,當時歐巴馬剛當選美國總統,他們試著推出了一款米歇爾的同款髮型,沒想到,這款被命名為「米歇爾」的假髮出人意料地大賣,連續幾個月都是斷貨狀態,後來他們在非洲註冊了第一夫人(FirstLady)這個品牌,銷量一直也不錯。

在許昌一家規模較大的發製品公司電商部,員工李想發現,海外假髮的款式流行也高度依賴明星,「比如蕾哈娜開一個演唱會,她的同款髮型可能瞬間就會銷售一空。」現在,他們不少產品都是直接以明星來命名,比如蕾哈娜、碧昂絲、LADYGAGA。有時,還要和一些時尚博主籤約,爭取提高自家產品的曝光度。

袁小麗喜歡上網,前段時間,她發現韓國影視女演員宋慧喬的波波頭很火,就根據宋慧喬的髮型設計出多種顏色的假髮。車間的工人們正開足馬力生產,幾天後,這些新款髮型就會出現在國際市場上,成為別人的「頭頂時裝」。

小宮村的楊丹7年前到非洲拓展市場,他說,對於非洲女性來說,假髮象徵著美好,非洲女性喜歡黑長直、大波浪的髮型,但她們天生的自然發,細碎捲曲蓬鬆,根本梳不直,而且還容易脫落。黑人女性若想在造型上有更多的嘗試,假髮就成了首選。

「非洲那邊的女性喜歡假髮,就像我們女孩子喜歡換衣服一樣,遇見什麼新款式,省吃儉用也要買。」楊丹說,「在非洲的很多國家,戀人之間不是送花,而是送假髮」。

瑞塔(Rita)是奈及利亞人,15歲那年,媽媽為她買了來自中國許昌大媽們生產的假髮,她到理髮店將自然發剪到僅剩5釐米長,理髮師再利用鋼針,將假髮編織到自然發上,形成假髮髮辮,整個過程,耗時3個多小時,去參加聚會,朋友們都喜歡她的新髮型。

▲戴著假髮辮子的瑞塔和孩子們在一起。受訪者供圖

楊丹說,假髮被視為「頭頂時裝」,黑人女性人均擁有3——5頂假髮。新華社曾報導,一位長在貧民窟的女孩,每月大概會花4美元在髮辮上,白領黑人女性每月在頭髮上的花銷大概為15至30美元,有錢人,一個月的假髮花費可以達到500美元。

而瑞塔每個月花在假髮上的錢是2000奈拉(折合人民幣30多元),她喜歡中國的假髮,因為款式新穎時尚,戴著舒服。另外,化纖類的假髮因價格較為便宜,也受到大家歡迎,在舞會、cosplay等現場,經常會看到大家戴著化纖發片和化纖大辮子出現。

許昌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辦公室主任梁金成說,現在,許昌有240多家企業、30多萬人從事假髮生意,生產品種由最初的一大類十幾種規格,發展到包括人發、化纖發兩大系列,分為直發、曲發、發塊、發套、公仔頭等3000多個,產品遠銷北美、歐盟、非洲、東南亞等地。2018年,以人發、纖發為主的發製品,出口67.29億元。

━━━━━

把工廠「搬」到非洲市場

3月22日,許昌市假髮一條街上,大大小小的制發廠門口都貼著紅色的招工啟事。做了20多年頭發生意的李會傑說,因為缺乏工人,他已經連續幾個月沒接訂單了。雖然市場需求每年都在增長,但假髮這一行現在卻越來越不好做,用工成本和五年前翻了一倍,但還是招不到人,「尤其是年輕人,沒人願意學這門既髒又無趣的工作」。

小宮村村主任陸寶山說,以前村裡可以生產出假髮,生意最好的時候全村900多戶有80%的人都做頭發生意,假髮生產需要過酸處理,後來因為環保問題,家庭作坊現在只能做簡單的初加工,現在村裡最多有一半人還在堅持做,「做頭髮的九成是女性,她們的年紀都在40歲以上。」

劉新龍和妻子做了20年假髮生意,最近去陝西安康收了500公斤頭髮,他請來10名工人,每天整理出20公斤頭髮,這些頭髮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加工完,賣給加工廠最多能賺5000元。他感嘆說,做頭髮已經賺不到錢了,工人工資翻了十倍多,10年前請一名工人每天只需要8塊錢,現在最少也得100元。

▲魏莊村的一個頭髮加工點。新京報記者付松 攝

劉新龍想讓兒子跟自己一起做頭發生意,兒子卻說:「不做,過兩天我就出門打工了。」在他看來,留在家做頭髮看不到希望,大城市才是他們年輕人嚮往的地方。

原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斷上漲,頭髮越來越難收,「以前一個人一天可以收200公斤,現在只能收20公斤。」李會傑說,頭髮質量也沒以前好,收一斤才能賺一兩毛錢,利潤很低,如果收購時不留意,不但賺不到錢,還會連本錢也賠進去。

國內頭髮難收,而國外的頭髮收購則被直接叫停。2018年12月31日,新版《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正式施行,進口頭髮被視為「洋垃圾」,「因為缺乏原材料,很多人已經幹不下去了。」李會傑說。

許昌市商務局電子商務辦公室主任梁金成說,假髮市場始終有限,而且現在基本觸碰到天花板了,所以近年來政府在積極引導發製品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已有多家假髮生產企業不再靠一條腿走路,而是跨行業從事房地產開發、汙水處理、旅遊、酒店等。

已經有許昌的假髮企業把工廠「搬」到非洲市場,「把工廠建在國外,可以減少不少生產成本,還能實現地產地銷。」李會傑說,非洲工人的工資僅為國內五分之一,原材料每斤頭髮也要便宜3到5元。新京報記者了解到,許昌某假髮生產企業因在非洲建立工廠,並把銷售網絡覆蓋到西非、南非、東非、中非等市場,2017年這家公司在非洲市場實現營業收入8.84億元,為5年來最好。

丁仁河的想法是要利用大數據,通過雲服務與國內理髮店合作,通過龐大的理髮店,拓展國內假髮市場。丁仁河說,國內假髮市場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可以說目前國內市場還是一片處女地。他還提議將假髮一詞改成發妝,「假髮總覺得不好,假的東西嘛,發妝就不一樣了,是一個人頭髮上的裝飾品。」

李會傑則想通過影視明星、網紅等傳統營銷模式,打開國內市場。「這是一個無法估量的市場,不說多,如果每人一年消費一頂假髮,那就是13億頂假髮。」

按照許昌市對發製品產業的振興規劃,未來目標是將許昌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發製品產業基地,到2020年,許昌假髮將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利稅40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

但對於楊小靜來說,只要做假髮還有得賺,她和丈夫都會堅守,因為除了做假髮,他們也沒有別的手藝了。

值班編輯 吾彥祖

相關焦點

  • 揭秘「假髮村」 全世界一半假髮的生產基地
    50多道工序製作假髮楊小靜是小宮人,在她的印象裡,小時候村子裡幾乎家家戶戶都做假髮生意,每家房前屋後,甚至馬路邊都堆滿了頭髮,每天村子裡都像趕集一樣熱鬧,還能看到不同膚色的人進出,說著聽不懂的話。小宮村村主任陸寶山說,鼎盛時期,小宮全村900多戶村民,有80%的家庭從事頭發生意。
  • 為什麼額頭兩邊頭髮少 揭秘男生額頭兩側頭髮少怎麼辦
    為什麼額頭兩邊頭髮少揭秘男生額頭兩側頭髮少怎麼辦為什麼額頭兩邊頭髮少?為什麼額頭兩邊頭髮少揭秘男生額頭兩側頭髮少怎麼辦第四:使用專業的藥物進行治療雖然市面上治療脫髮的產品眾多,但是真正得到市場強烈認可的生發產品並不多,相比於其他防脫生發方法
  • 美媒揭秘背後產業鏈
    中國搜索訊緬甸是僅次於印度和突尼西亞的世界第三大頭髮出口國,滿足全球對假髮、編發和接發的需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16日發表題為《揭秘緬甸頭髮貿易》的文章,對此進行了報導,現編譯如下:55歲的埃埃登(Aye Aye Thein)以剪髮為生,她的攤位位於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北部的永盛市場。
  • 揭秘老掉頭髮吃什麼食物好
    揭秘老掉頭髮吃什麼食物好  對於本身頭髮就不多的女性來說,掉頭髮是件很讓人心痛的事,每次梳頭看到地上縷縷青絲而自己的頭髮卻逐漸稀疏,這時候你要引起重視。對於掉頭髮這件事兒來說,多少才算是嚴重呢?在翻看的大多數報導文章中都認為,一般情況下,只要每天掉頭髮不超過100根,都是正常的。如果每天脫髮超過100根,且持續超過兩個月以上,基本可以確診脫髮。
  • 孩子頭髮上粘了膠水 老師剪了一撮頭髮 家長索賠2萬:影響做生意
    小孩在學校磕了碰了,或者少了一根頭髮,家長要理性對待,不能動不動以此為依據無理取鬧,索賠漫天要價。近日在杭州某教訓培訓機構,一名小女孩在玩耍的過程中,頭髮上粘了起泡膠,老師擔心會對小孩有影響,於是剪了一小撮頭髮,小女孩的父親要求退學費,額外2萬賠償,或者把頭髮一根一根接上。該培訓機構的王老師提起這件事她也很委屈。
  • 哪裡可以找搬運工日結的工作?搬運工日結一般多少錢一天
    搬運工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在倉庫、碼頭等地方經常會看到搬運工的聲影,他們背負著重物,臉上掛著汗珠,用肩膀扛起一片天下,主要負責貨物的裝卸及其擺放。通常要求年齡28~45之間,身高170cm以上,身體強壯,吃苦耐勞,做事有積極性,不偷奸耍滑,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 揭秘2018口碑最好的生發產品
    揭秘2018口碑最好的生發產品2018-04-17 17:48:5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在市場上生發產品五花八門,有些無良商家為騙取消費者揭秘2018口碑最好的生發產品  自從我出現了脫髮之後,我的工作及生活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的整個人開始變得敏感多疑起來,做起事情來缺乏自信,脾氣越來越暴躁。記得那是兩年前,在一次洗頭髮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掉的頭髮特別多,是平常的好幾倍。從那以後,我就注意到我的頭髮掉得很厲害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前額幾乎就掉光了。
  • 51歲孫濤現狀罕曝光,綜藝揭秘春晚背後故事,催生閆學晶太搞笑!
    介紹完畢後,孫濤還調侃正是因為自己愛梳頭,所以十分能證明一頭茂密頭髮是真的,引得現場觀眾哄堂大笑。在這檔節目中,孫濤不僅自曝了養生秘訣,更是充當春晚爆料人員,大方揭秘春晚舞臺背後的故事。孫濤還在節目中分享了代表作經典小品《你攤上事兒了》的創作過程,更是揭秘了春晚導演組的審核小技巧。從準備這個作品到等待審核過程中,導演組多次"挑刺"表示對這個小品不滿意,導演組不斷地給演員們施壓提醒如果不努力節目就會被斃掉,以此來激勵小品演員們拿出最好的狀態。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經濟」我猜,很多人應該都和智叔一樣,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為啥喜歡買盲盒。在智叔看來,這背後隱藏的是一門「成癮性經濟」。所謂成癮,也就是對一件事產生強烈的精神或物質依賴,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黃賭毒。黃賭毒當然是違法的,社會危害也極大。前幾年有條社會新聞,飯店老闆為了吸引回頭客,偷偷往滷料裡加罌粟殼,食客說,「他家的飯菜有種特殊的香味,總勾引我想再去吃。」當然,後來老闆被判刑了。
  • 寶付揭秘手機支付扣款背後的事實
    寶付揭秘手機支付扣款背後的事實,我們在生活中手機上經常下載很多的APP軟體,包含很多視頻、音樂等APP都有會員自動充值功能,只要有第一次開通成功後,後期就會自動扣費續費,而關閉入口隱藏的又比較深,以至於不少人被莫名被扣費,又不知道如何關閉,一定存在很多踩過坑的網友,寶付今天給大家普及下
  • 90後男生VS90後女生,揭秘網文背後的世界
    90後男生VS90後女生,揭秘網文背後的世界 2021-01-11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大學生暑期靠當搬運工養自己 3個暑假沒回家(圖)
    記者 李少文 實習生 張智  打工養自己,他3年暑假沒回家不缺錢,也要體驗父母的艱辛大學生搬運工,也不是沒有優勢  從7月1日開始,一幫來自省內部分地區的大學生,在武漢「螞蟻搬家」公司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搬運工生活。他們中,大多數人來自貧困家庭,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也有一部分,家中並不缺錢,只是為了提前感受掙錢的艱辛。
  • 孩子頭髮粘上膠水,老師幫忙剪掉,家長:耽誤做生意,索賠兩萬
    我查了一下,這件事情發生在前不久,事發一家培訓機構,一個小女孩因為玩發泡膠,導致發泡膠粘到了頭髮上。培訓機構的老師經過跟小女孩奶奶溝通之後,把小女孩粘到發泡膠的頭髮剪了下來。這個老師萬萬沒想到,這麼一件小事,居然給自己惹來大麻煩。孩子的父母知道之後,要求老師要麼賠償兩萬塊,要麼把剪掉的頭髮接上,再不然就要當事老師把自己的頭髮剪掉。
  • 孩子頭髮粘上膠水,老師幫忙剪掉,家長:耽誤做生意,索賠兩萬
    我查了一下,這件事情發生在前不久,事發一家培訓機構,一個小女孩因為玩發泡膠,導致發泡膠粘到了頭髮上。培訓機構的老師經過跟小女孩奶奶溝通之後,把小女孩粘到發泡膠的頭髮剪了下來。這個老師萬萬沒想到,這麼一件小事,居然給自己惹來大麻煩。孩子的父母知道之後,要求老師要麼賠償兩萬塊,要麼把剪掉的頭髮接上,再不然就要當事老師把自己的頭髮剪掉。
  • 「最美搬運工」化身城市英雄 欲在快狗打車實現港漂夢想
    「最美搬運工」朱芊佩,本可靠臉吃飯,卻選擇腳踏實地》《從一夜爆紅到被瘋狂質疑,香港「最美搬運工」港版羅拉後來怎麼樣了?》兩篇文章,持續追蹤報導一位走紅網絡的女搬運工——「港版蘿拉」朱芊佩。她面容神似張栢芝,看似瘦弱,卻能輕輕鬆鬆扛起幾十斤重的貨物,被譽為香港「最美搬運工」。自走紅之後,「『港版蘿拉』後來怎麼樣了」的話題,便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 揭秘護髮誤區,戴森科技從源頭保護頭髮健康
    雙十一之際,消費者更需要讀懂頭髮科學的奧秘,正確護髮幹發養發的同時,選擇能為生活帶來真切改變,解決真實問題的科技。 以頭髮科學揭秘頭髮美護誤區 自戴森進入美發護髮領域後,以顛覆性科技和產品為多年未曾變化的行業注入全新活力。
  • 頭髮剛洗一天就發癢?頭皮屑增多?可能是這種原因,今天我來揭秘
    頭髮剛洗一天就發癢?頭皮屑增多?可能是這種原因,今天我來揭秘如果是剛洗完頭一天,就出現了頭皮屑和頭皮發癢的情況,那麼可能是蟎蟲在你的頭上「安了家」,一說到蟎蟲,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頭皮發麻,因為蟎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蟎蟲進入頭髮裡可能會進入我們頭皮的毛孔中。
  • 薇婭背後的男人是誰?揭秘千億帶貨女王養成法則
    但在動動嘴皮就日賺億元的風光背後,支持薇婭的是如機器般緊密運轉的創業團隊,而這個團隊的主心骨就是薇婭戀愛9年,結婚8年的老公董海峰,也有人笑稱他是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
  • 長髮妹子睡覺頭髮擺放姿勢大揭秘!你的女朋友中招了嗎?
    長髮妹子睡覺頭髮擺放姿勢大揭秘!你的女朋友中招了嗎?給單身狗普及知識的時候到了!相信對於很多有女票且「靈肉合一」女票是長頭髮的小夥伴來說,女票長發雖然好看又漂亮,可是晚上幹壞事的時候,就會一步不小心扯到妹子們的頭髮啦~那麼相信很多單身狗都會好奇,長頭髮妹子睡覺,頭髮是怎麼擺?
  • 他從搬運工做到百億資產,成中國民營航企老大
    山東漢子逆襲從搬運工做到副處長,為公司挽回十幾萬1959年,楊紹鵬出生於山東青島,是一位正宗的山東漢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楊紹鵬從青島附近農村插隊歸來,便在山東外運公司做起碼頭搬運工的工作,以此勉強餬口。那時的青島港8號碼頭,還是個遍地垃圾、滿天蒼蠅令人作嘔的地方。而離開惡劣的工作環境,成為碼頭理貨員或者汽車司機,是楊紹鵬當時最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