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研、科普,大家想到都很嚴肅。比如黑洞啊,量子啊,雖然聽不懂,但仍然「不明覺厲」。而提起科研人員,尤其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大家的印象中又都是不苟言笑的、悶著頭搞大事情的高大上人士。但是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一起認識的這群中科院物理所的科研人員,你可以問他們——往颱風眼裡扔個原子彈颱風會不會停下來?雲朵為什麼不會掉在地上?為什麼活人會被尿憋死?他們的神奇之處是,把嚴肅的科學做成了爆款,讓聽上去離我們很遠的科研成了網紅。你見過又皮又萌的中科院物理所嗎?
網絡上,中科院物理所的超導磁懸浮實驗視頻,彈幕幾乎要把畫面遮住。超導體不只能在上方懸浮,它還可以在磁鐵軌道的下方懸浮,側邊懸浮都可以,其他的材料沒有這樣的。它未來有可能去實現軌道交通的懸浮。不明覺厲地展示,就讓網友看到了物理的炫酷。
29歲的李治林,是直播團隊裡主播年齡最大的一個,網友給他送了個叫「大師兄」。
成蒙給團隊的定位是,有點二有點皮,但是實際上內容很硬核的一個科普團隊。想讓大家感覺到,科學是很美很酷也是很有用的東西,會去講那些老師不教、爸媽不會,不問憋得慌的問題 。還有人叫他們現代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自從直播團隊開播以來,中科院物理所收到過網友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你想知道太陽為什麼沒有蒸發掉嗎?往颱風眼裡扔一顆原子彈會怎樣呢?如果穿越到秦朝,我們能不能發電?為什麼下雪後會感覺很安靜?……面對網友們這些腦洞大開的問題,與我們以往所接觸到的物理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同,物理所的主播們都會用生動直觀的實驗和有趣直白的講解盡力解答。
光的全反射實驗
除了科普科學知識之外,主播們還會從科學的角度去解答日常生活中一些問題,例如明星為什麼臉上會塗粉、吃了桑葚舌頭變紫怎麼辦等等。有時候大師兄還會在直播中和網友一起做題,偶爾遇到做錯的「翻車」情況也不會尷尬,反倒成了一種「反差萌」的體現。
【不斷解鎖新方式,把科普做成爆款】
從無到有地建立和組織一支直播團隊,並且將直播做大做好,並不是一件易事。道具、選題、平臺、效果,每一個細節都需要他們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李治林說,初創階段是比較費勁的,連道具都沒有。他們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搞了80多個道具。比如為了給小朋友展示記憶合金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形的特性,他們做了一朵記憶合金的花,買個浴霸在上面,然後這個浴霸就像太陽一樣,照著這個花,這個花自己就盛開了,這招吸引了很多小「粉絲」。
從2014年11月份開始,中科院物理所就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到了2018年,他們開始做短視頻。今年年初,他們又開始嘗試用直播的方式去做科普內容。
幾經嘗試,這個「又皮又硬核」的科普團隊的方向越來越明確,人氣也越來越高。據統計,目前他們一共發表科普文章5900多篇,直播超過50小時回答網友1300多個腦洞問題。直播最高峰時,在線觀看人數高達148萬。
【堅守科學初心,讓未來可以被看見】
科學的神秘性導致了它與普通大眾之間不可避免的距離感。大眾對於科學以及科研人員都存在著某種刻板印象,這也將這種距離再次拉大。如何讓大家對那些與生活交集很少的科學概念、科學進展以及科研最前沿的內容感興趣,對於這支科普團隊來說是一個關鍵的難點。但他們也從未放棄探尋,而是一直在嘗試拉近科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比方說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或者高能量密度的一種清潔能源設備。你會覺得,這玩意好像跟我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麼關係。然後中科院物理所起的一個名字叫做國產超大號充電寶。這種問題屬於,你不知道也並不影響你的生活,你知道了之後哈哈一笑,不小心就掉到物理的坑裡。
「不小心掉進物理的坑」,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戲謔,但對成蒙、李治林來說,卻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科學初心。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科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知識、看到未來。
談及初衷,李治林說:「好奇心本身它是一種既珍貴又脆弱的東西,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夠保護好它,甚至培養它,然後讓大家一直保持這種求知慾。」
而對於成蒙,他希望給網友帶去一種新的視角:「人們總要去仰望星空,總要去思考未來。我們這個東西,也是讓大家看到未來的一種方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超楠 編輯/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