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的科學打開方式:你見過又皮又萌的中科院物理所嗎?

2020-12-14 荔枝新聞

提起科研、科普,大家想到都很嚴肅。比如黑洞啊,量子啊,雖然聽不懂,但仍然「不明覺厲」。而提起科研人員,尤其是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人員,大家的印象中又都是不苟言笑的、悶著頭搞大事情的高大上人士。但是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一起認識的這群中科院物理所的科研人員,你可以問他們——往颱風眼裡扔個原子彈颱風會不會停下來?雲朵為什麼不會掉在地上?為什麼活人會被尿憋死?他們的神奇之處是,把嚴肅的科學做成了爆款,讓聽上去離我們很遠的科研成了網紅。你見過又皮又萌的中科院物理所嗎?

網絡上,中科院物理所的超導磁懸浮實驗視頻,彈幕幾乎要把畫面遮住。超導體不只能在上方懸浮,它還可以在磁鐵軌道的下方懸浮,側邊懸浮都可以,其他的材料沒有這樣的。它未來有可能去實現軌道交通的懸浮。不明覺厲地展示,就讓網友看到了物理的炫酷。

29歲的李治林,是直播團隊裡主播年齡最大的一個,網友給他送了個叫「大師兄」。

成蒙給團隊的定位是,有點二有點皮,但是實際上內容很硬核的一個科普團隊。想讓大家感覺到,科學是很美很酷也是很有用的東西,會去講那些老師不教、爸媽不會,不問憋得慌的問題 。還有人叫他們現代版的十萬個為什麼。

自從直播團隊開播以來,中科院物理所收到過網友們各種各樣的問題。你想知道太陽為什麼沒有蒸發掉嗎?往颱風眼裡扔一顆原子彈會怎樣呢?如果穿越到秦朝,我們能不能發電?為什麼下雪後會感覺很安靜?……面對網友們這些腦洞大開的問題,與我們以往所接觸到的物理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同,物理所的主播們都會用生動直觀的實驗和有趣直白的講解盡力解答。

光的全反射實驗

除了科普科學知識之外,主播們還會從科學的角度去解答日常生活中一些問題,例如明星為什麼臉上會塗粉、吃了桑葚舌頭變紫怎麼辦等等。有時候大師兄還會在直播中和網友一起做題,偶爾遇到做錯的「翻車」情況也不會尷尬,反倒成了一種「反差萌」的體現。

不斷解鎖新方式,把科普做成爆款

從無到有地建立和組織一支直播團隊,並且將直播做大做好,並不是一件易事。道具、選題、平臺、效果,每一個細節都需要他們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李治林說,初創階段是比較費勁的,連道具都沒有。他們花了大概一年的時間,搞了80多個道具。比如為了給小朋友展示記憶合金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形的特性,他們做了一朵記憶合金的花,買個浴霸在上面,然後這個浴霸就像太陽一樣,照著這個花,這個花自己就盛開了,這招吸引了很多小「粉絲」。

從2014年11月份開始,中科院物理所就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到了2018年,他們開始做短視頻。今年年初,他們又開始嘗試用直播的方式去做科普內容。

幾經嘗試,這個「又皮又硬核」的科普團隊的方向越來越明確,人氣也越來越高。據統計,目前他們一共發表科普文章5900多篇,直播超過50小時回答網友1300多個腦洞問題。直播最高峰時,在線觀看人數高達148萬。

堅守科學初心,讓未來可以被看見

科學的神秘性導致了它與普通大眾之間不可避免的距離感。大眾對於科學以及科研人員都存在著某種刻板印象,這也將這種距離再次拉大。如何讓大家對那些與生活交集很少的科學概念、科學進展以及科研最前沿的內容感興趣,對於這支科普團隊來說是一個關鍵的難點。但他們也從未放棄探尋,而是一直在嘗試拉近科學與大眾之間的距離。

比方說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或者高能量密度的一種清潔能源設備。你會覺得,這玩意好像跟我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麼關係。然後中科院物理所起的一個名字叫做國產超大號充電寶。這種問題屬於,你不知道也並不影響你的生活,你知道了之後哈哈一笑,不小心就掉到物理的坑裡。

「不小心掉進物理的坑」,聽起來似乎是一種戲謔,但對成蒙、李治林來說,卻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科學初心。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科普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人渴望知識、看到未來。

談及初衷,李治林說:「好奇心本身它是一種既珍貴又脆弱的東西,我們其實是希望能夠保護好它,甚至培養它,然後讓大家一直保持這種求知慾。」

而對於成蒙,他希望給網友帶去一種新的視角:「人們總要去仰望星空,總要去思考未來。我們這個東西,也是讓大家看到未來的一種方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姜超楠 編輯/貝茜)

相關焦點

  • 「奇異博士」成網紅:又皮又萌的中科院物理所了解一下?
    說到科研機構,你會想到什麼?應該是一群不苟言笑的人躲在屋子裡邊,搗鼓著一些讓人「不明覺厲」的東西,然後指不定哪天突然蹦出個大新聞。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中科院物理所裡,有一群又皮又萌的「奇異博士」。你可以問他們「往颱風眼裡扔個原子彈,颱風會不會停?」「雲朵為什麼不會掉在地上?」
  • 成為網紅的科學辦法: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
    因為「中科院物理所」的名字被搶註了,他們給自己的帳號取了個有B站特色的名字「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網友戲稱他們為「中二所」。屏幕那頭,他們面對的是和前輩不同的時代。科普的場景不再局限於學校、科技館,只要有一部手機,人人都能接觸科學。科普的隊伍裡也有了更多年輕人,他們堅信,科學也可以很有趣,很性感。
  • 中科院物理所:把科普做成「爆款」
    夜晚廚房發出的「藍色鬼火」到底是什麼……近日,一批「中科院博士直播做科普」的視頻在網絡走紅。這群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年輕人,通過直播實驗解答有趣的科學問題,激起了一大批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記者日前採訪了這個「網紅」科普團隊,尋訪讓科學走近尋常百姓家的秘密。
  • 又皮又萌!中科院「奇異博士」這樣直播做科普
    你會想到什麼?別看名頭高大上,活人會被尿憋死?颱風會不會停下來?....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在網上他們直播超50小時把嚴肅的科學做成爆款,又皮又萌的中科院物理所超導磁懸浮實驗液氮低溫實驗這些硬核刺激的實驗內容
  • 和網紅科學家曹則賢一起,科學跨年!
    和網紅科學家曹則賢一起,科學跨年!中科院物理所物理所科研動態和綜合新聞;物理學前沿和科學傳播。2020 年的歲末,我們邀請網紅科學家,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帶大家滿載知識地跨年~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中科院物理所綜合處副處長、《1分鐘物理》副主編成蒙將書的優點與數碼產品的特點相對照,用「超強CPU極致處理器」形容主創一分鐘講明白一個物理知識點的極速科普;用「5G速度」形容讀者從書中獲取知識點的效率;將《1分鐘物理》比作持久續航的「大腦充電寶」,稱其可以「充電1分鐘,回味兩小時」。在這一環節中,物理所將其多年的科普網紅經驗和網感展現出來,不到1小時,收穫了嗶哩嗶哩平臺上近4萬的流量。
  • 中科院物理所首次舉辦線上公眾科學日 數百萬網友在線觀看
    來源:經濟日報5月23日,由中科院物理所主辦的「中二所的奇妙冒險」——中科院物理所第17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在北京順利舉行。硬核科普講座,通俗原理解說,專家院士、青年學者的科學盛宴,粉絲總數2000萬的B站UP主陣容傾情加盟,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盛會。「集智腦風暴」匯集了院士專家、青年學者和「網紅」博士,帶來了一場既燒腦又深入淺出的科學智力風暴。在報告《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方?》
  • 中科院物理所:再做「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5年前,當習近平總書記對中科院提出「四個率先」的要求和期望時,這個曾經孕育出我國第一臺氫液化器、第一臺氦液化器、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的研究所,再次走在中國科研體制改革的最前沿——5年間,這裡接連誕生了包括鐵基超導、拓撲絕緣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外爾費米子等在內的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引起國內外物理學界轟動。
  • 中科院物理所2020年新年致辭
    70年來,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物理所始終與祖國共進,堅持與科學同行。超導、拓撲、納米、表面、極端條件等多個學科走在了世界科技最前沿;磁學、光學、先進材料、清潔能源等諸多領域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科技強國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2019年,物理所成果湧現,拓域前行。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躍動的「生物大分子」
    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生物物理所可謂實力雄厚。比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承魯(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梁棟材,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愉都是生物物理所在蛋白質科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我國第一批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單位也是生物物理所,30年來積累了良好的研究基礎。  「可以說,在這個領域,生物物理所是全國的排頭兵。」
  • 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揭牌
    本報訊 昨天,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舉行。市長丁純和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黨委書記文亞等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儀式前,丁純會見了前來參加活動的相關院士專家一行,希望他們對常州發展給予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 中科院物理所迎來80華誕 與臺灣"中研院"物理所籤署合作協議
    9日上午,中科院物理所會議廳內大家雲集,周光召、楊振寧、冼鼎昌、陳難先、李蔭遠等物理學界泰鬥與中科院物理所師生齊集一堂,共慶物理所成立80周年慶典。    物理所所長王玉鵬在慶祝大會上說,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以來,物理所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以「建成國際一流物質科學研究基地」為戰略目標,綜合實力穩步提高,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高技術產業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慶祝大會上,王玉鵬與臺灣「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吳茂昆代表雙方籤署了合作協議。
  • 李克強視察中科院物理所引起熱烈反響
    堅守 為科技強國不辱使命 領跑 為中國夢圓率先行動  ——李克強視察中科院物理所引起熱烈反響  5月7日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往常的安靜氛圍有所不同。  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王玉鵬全程陪同了李克強的視察工作,他感到,總理對物理所的科研工作非常關注。一路上,總理向王玉鵬等人了解了很多細節,也問了很多關鍵問題。當了解到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微納加工實驗室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實驗室時,李克強表示非常欣慰。  「總理能夠到物理所視察工作,表明了國家對中科院及物理所過去所作的努力的肯定,也表明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基礎研究的重視和期待。」
  • 2020思政實踐課 | 探物尋理,學而化思——物理學院赴中科院物理所...
    實踐團隊採用主題報告分享、線上實踐地參觀、線上主題教育等方式,讓學生面對面感受老一輩科學家的榜樣力量,探究物理前沿的奧秘,感受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堅定練就過硬本領、勇擔時代責任的理想信念。走近科物理所,在參訪中知往鑑今首日,實踐團一行參觀中科院物理所。
  • 中科院物理所首次舉辦線上公眾科學日 吸引數百萬網友觀看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主辦的「中二所的奇妙冒險」——中科院物理所第17屆公眾科學日活動5月23日舉行。本次公眾科學日首次採用全程線上直播的方式,給公眾帶來一次關於物理、關於科學的「雲上盛宴」。據介紹,本次公眾科學日的主題是「中二所的奇妙冒險」,以線上第一人稱視角,呈現妙趣橫生的科學冒險故事。全天11小時不間斷的直播分為五大版塊:集智腦風暴、神器大揭秘、午間茶話會、科學真下飯和奇妙隊隊碰。圖為中科院院士於淥帶領大家領略《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方?》
  • 中科院物理所的井蓋上畫了這些經典公式,你能認出幾個?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不少井蓋近日換了「新裝」,每個卡通圖案對應著一個在人類歷史上地位卓著的物理學公式,科學與藝術在24個井蓋上碰撞出有趣的火花。、綜合處處長魏紅祥介紹,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中科院物理所90周年所慶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眾科學日,物理所特別組織策劃了這場井蓋塗鴉活動。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理論物理所慶祝成立40周年
    6月2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中關村校區S101大樓,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40周年所慶大會上詼諧地說。  「下次再來時,希望能看到你們蓋起了大樓。」1980年,楊振寧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訪問時曾在留言本上寫道。「經歷40年的發展,我們的辦公用房也從借用、到木板房、到簡易磚房、到樓房,可以說從無到有,傾注了全所職工的心血。」
  • 這些「網紅動物」你都見過嗎?國慶長假來動物園~帶你玩轉雙節!
    這些「網紅動物」你都見過嗎?國慶長假來動物園~帶你玩轉雙節!當飛揚的國旗遇上飄香的月餅國泰民安遇上闔家團圓國與家便撞了個滿懷走「國"道,陪"家"人~才是雙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 在中科院物理所玩科普的年輕人
    ……你偶爾管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開始「胡思亂想」,又無法從《十萬個為什麼》和百度搜索中找到確切答案,你像處理不成型的文案一樣,把零碎的疑問丟到電腦的廢紙簍/回收站裡,甚至提不起勁去清空它們。在網際網路的信息洪流中,一群年輕人把這堆看似無聊的問題一個個撿回來,以科學之名尋找答案,復原好奇的記憶碎片,直到你腦海中的問號再次噴湧而出。
  • 專治各種不明白的物理學霸們 趣味科普成「網紅」[圖]
    ……這些好奇心驅使下的小問題隨處可見,看似簡單卻沒那麼容易回答,因為它們背後還藏著各種科學知識。 在信息流鋪天蓋地的網際網路上,一群平均年齡僅僅25歲的年輕人把那些千奇百怪的問題收集起來,用科學手段尋找答案,最後通過最流行的新媒體傳播方式,公布在網上。 他們是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幕後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