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老蔣「文膽」,一篇譯稿洛陽紙貴,才高八鬥結局令人唏噓

2020-12-27 趣侃文史8

李敖說,他才高八鬥下筆千言著作等身,卻沒有一篇自己的文章傳世,因為他的文章,都跑到別人的文集裡了。

這個人,就是被稱為老蔣文膽的陳布雷。對於他的文才,恩來極為看重,曾經對陳布雷的親屬說,希望布雷先生的大才,不要為一個人所用,要為國家民族所用。

陳布雷確實稱得上才高八鬥,自從他出道之後,在報紙上發表了很多新銳評論,影響很大。當時有這樣一句話甚為流傳:迷津喚不醒,請作布雷鳴。可見陳布雷當時的影響之大。

這樣一位報界奇才,走進圈子裡卻完全是個意外。當時陳布雷堂哥陳屺懷是《天鐸報》社長,陳布雷住在報館跟大哥學習。

戴季陶在這家報社當編輯,那一年他要回去結婚,一時找不到接替的人,就請陳布雷幫忙,暫時代理一下。就這樣,陳布雷走進了報界。

他這一代理不要緊,每天3篇評論,很快走紅報界。戴季陶婚期結束,直接就不來了,因為有陳布雷在那裡,他去了也蓋不過那風頭了。

陳布雷小時候上的是私塾,參加童子試考試,一次倒數第一,一次正數第一。

第一次童子試,他特別不想考,被父親逼著去考了,所以就隨便瞎寫,結果得了個倒數第一,快要被父親罵死了。

他就對父親說,再考一次,給您考個第一如何?父親怎麼可能相信,覺得自己的臉都丟盡了。後來是陳屺懷出面勸說,讓他到寧波府應試,結果真的得了第一。

雖然得了第一,但是陳布雷特別討厭這種八股應試。當時有學校找上門來,他就去做了小學代課教師。

陳布雷在報界出名後,因為他的文筆太犀利,主編怕影響報紙前途,就不讓他當主筆,於是他就辭職了,再次當起了老師,這次是在寧波效實中學,他教出的學生居然有考上了北京大學的,他後來當上了校長。

1912年,孫中山先生寫了篇《告友邦人士書》,是用英文寫就的。當時由外交總長王寵惠親自找人翻譯,以便在國內報紙上發表。

結果是試了好多個人,都不滿意,這些人不少都是海歸。這時候,有人推薦說,可以找陳布雷。王寵惠等人是不怎麼相信的。

陳布雷的確有才,但這可是英文,他又沒留過學。不過苦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來了。

陳布雷匆匆瀏覽一遍文稿,提筆就寫,一氣呵成。王寵惠等人在一旁看得呆了,這人中文那麼厲害,英文也這麼牛叉,是怎麼學的啊?

一篇譯稿,可以說是洛陽紙貴,讓陳布雷名聲更顯。

那麼,陳布雷的英文是怎麼學的呢?其實他沒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也沒有學那麼長時間。

起初,陳布雷學英語是跟著堂哥陳屺懷學的,陳屺懷中過舉人留過學,英文自然不錯。陳布雷學英語,私下堅持用英語跟堂哥對話,開始很蹩腳,但他從不放棄,口語進步很快。

陳布雷當代課教師時,同時也在師範學校讀書,但很快發現,在這裡學不到什麼東西,連英語課都開不齊,他用英語跟老師對話,老師顯得很不自信,都應付不了,他很快就離開了。

堂哥陳屺懷最懂陳布雷,找關係讓他進了浙高,先是預科,很快就轉為正科。在這裡,他遇到了當時很著名的英語老師邵裴子先生。

這個好事可不能辜負,從此,陳布雷就黏上邵裴子了。他總是故意「找茬」,用英文發問,找到一切可以利用的用英語的機會。至於單詞短語語法,私下裡狠下功夫。通過報界的朋友,堂哥的外國朋友,獲得一切可以學英語的資源,獲取好多資料。

所以,他的英語突飛猛進,而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只有邵裴子等英語老師才懂得他的實力。

陳布雷那個時代,學習英語的資源其實是有限的,但他做到了將資源最優化利用,這就是他學習英語的秘訣。

現在的學生,有專門的英語老師,各種學英語資源極為豐富,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學不好,真的不好理解。

現在,除了學校裡的英語老師外,網上更是有海量資源。很多在線教學平臺,集中了很多北大清華畢業的高材生,連哈佛等世界名校的精英都加盟了。

因為,在線教育正是風口,很多學生時代的學霸職場裡的精英,都蜂擁而進,所以,一些品牌培訓機構,名師眾多,實力雄厚。

話扯得有點遠了,陳布雷中文功底深厚,英語水平很高,對於要求很高的孫中山的文稿,確實是最佳人選。有些海歸英語水平很好,但是中文功底不行,肯定是翻譯不了的。

陳布雷先生才高八鬥,但人們對於他,還是遺憾的多。因為,他自從遇到「明主」,跟隨老蔣後,張揚的個性不再,漸漸被磨去了稜角,失去了銳氣,成了一名御用文人。

當他的理想跟現實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時,這位奇才吞服了安眠藥離開了人世。另一位跟他惺惺相惜的天才戴季陶撫棺嚎啕大哭,不久後也步其後塵,追隨他而去。

這是他們的歷史宿命,因為他們選擇的路,早就註定了他們的歸宿。

大家對於老蔣的文膽陳布雷先生,有何看法呢?

相關焦點

  • 洛陽紙貴是因什麼導致的?
    洛陽紙貴是因什麼導致的?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現代成語還在被廣泛的運用。有些成語的含義與字面的上的不一樣,有著很深的寓意,多用來誇人或者是諷刺。成語運用的到位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要是運用失誤會鬧出來不少的笑話。
  • 衝冠一怒只為女友討回公道,結局令人唏噓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對另一半有著自己的要求,但是肯定都希望當自己發生什麼事時,另一半能夠站出來為自己討回公道,這樣才覺得自己是找對了人,很多打架事件以及肢體衝突就由此而來,之前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兩方人馬當街PK,男子衝冠一怒只為女友討回公道,一連擊敗兩人,最終的結局令人唏噓,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百姓視他為英雄,老蔣卻在慶功宴上將他逮捕,罪名令人疑惑不解
    這個罪名實在是令人疑惑不解,餘程萬以8000之眾和數萬日寇在常德血戰了12個晝夜,最後彈盡糧絕,已無再戰之力,此時仍不見援軍的蹤跡,餘程萬迫不得已才率殘部突圍,這怎麼就成了「臨陣脫逃」了呢?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手握數十萬重兵不戰而逃,37天丟了38座城市,也不見蔣介石對他有任何懲處。堅守了12天的餘程萬反倒成了臨陣脫逃?你說老蔣這是什麼邏輯?
  • 洛陽紙貴
    在左思小的時候,左思雖然聰明,但是他卻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父親請人教他書法、彈琴,成績都不太好。
  • 他們的結局令人唏噓
    他們的結局令人唏噓大家也都知道外蒙古曾是中國的領土,那麼獨立之後十幾萬的漢人都去哪裡了?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他們的結局,外蒙古還沒有正式獨立之前,中俄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首富庫倫,也就是現在的烏蘭巴託,當時有500多家的商鋪都是漢人經營,差不多有2萬人,另外還有各行各業的務工人員以及礦工都是漢人高達6萬人,除此以外,在庫倫與恰克圖之間還有三萬左右的漢人在這裡務農,加起來差不多有十萬多人的漢人在內蒙。
  • 看看創始人的兒女,結局令人唏噓
    美國心理學家提出「娃哭不抱」,結局令人唏噓針對「孩子哭」的現象,不少科學家曾嘗試過探究,試圖找出孩子哭鬧的真正原因和解決方式,但收穫甚微。上世紀,美國有一位叫約翰華生的心理學家,他創立了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原本一生功成名就的他,卻敗在了一個理論——「娃哭不抱,不哭才抱」。
  • 《琉璃》原著:若玉到底有多愛他的妹妹?但結局卻令人唏噓
    他是一個反派人物,但是卻讓小不點恨也恨不起來,反而對他產生了心疼和憐憫之情。他的一生,是十分悲劇的一生。在原著中,他曾在幼年時興高採烈的告訴妹妹,自己已經被離澤宮收為弟子,本來他想要好好保護妹妹,但結果,他妹妹被副宮主抓了起來,囚禁起來,以此來威脅若玉,被迫若玉聽他的話,為他辦事。
  • 她稱為螢屏最美女神,去世後墓地卻遭破壞,藍潔瑛的一生令人唏噓
    藍潔瑛曾經一度被稱為熒幕最美女神,然而就是這樣美麗的人,感情上卻飽受打擊,藍潔瑛曾經談過三段感情,但卻都沒有修成正果。在這期間還遭遇過男友和閨蜜的雙重背叛,再加上那段時間母親的離世,讓藍潔瑛一度抑鬱不已,禍不單行。
  • 上海阿婆收養黑人混血兒,費心教養20年後,結局令人唏噓
    中國阿婆養黑人混血兒20年,結局令人唏噓 其實養和自己沒血緣關係的孩子,在生活中也不少見,而這的奶孫倆,在人們看來依舊是很特殊的存在,甚至可以說是罕見了
  • 朱厚照生前留下一絕色美女,可此女子結局卻令人唏噓
    朱厚照是帝王時史上著名的風流成性的皇帝,經常微服私訪民間,但是他此行徑既不是為了體恤民情,也不是為了考察官吏情況,為的只是搜尋民間的美女。這位劉良女原本是大同代王府上的一名歌姬,因為長有一副傾國傾城的容顏並且懷有一身能歌善舞的絕技,因此在當地也是小有名聲。
  • 易錯用的詞:洛陽紙貴、差強人意、笑納、弄璋
    「洛陽紙貴」並不是說紙貴  《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受到當時名流司空張華的讚賞
  • 易錯用的詞:洛陽紙貴、差強人意、笑納、弄璋!
    「洛陽紙貴」並不是說紙貴  《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受到當時名流司空張華的讚賞,
  • 《鶴唳華亭》收官 鮑大志飾「張陸正」結局令人唏噓
    由鮑大志飾演的「張陸正」也隨著《鶴唳華亭》收官迎來了最後的結局,讓人唏噓不已。由鮑大志飾演的張陸正從一上線,「人盡可君」、「牆頭草」的形象,就給公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秉承著「君子不立於危強之下」的原則,遊走於「太子」(羅晉飾)與「齊王」(金瀚飾)之間。成為劇中最大的變數。
  • 「洛陽紙貴」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朋友們有沒有聽過「洛陽紙貴」這個典故呢?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這個典故的由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吧。我們談到漢朝大賦時提到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它們都是描述漢代東西兩京都的長篇巨製。西晉時代就有個山東人,叫左思(約250-305),想改變這種創作上的不良傾向,自己寫了一篇《三都賦》。三都是指蜀都、吳都、魏都。其實寫的不僅是三個都城,而是三個地區,亦即前期的三國。這樣就需要廣博的地理、歷史知識和見聞。除了靠自小勤奮學習得來的知識外,他盡力搜集資料。當時正好他的妹妹左芬由於文筆出眾,被選入宮。他就乘機把家搬到京師洛陽去住,向熟悉四川情況的張載等人請教。
  • 成語典故:洛陽紙貴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 上海百樂門創始人盛七小姐:與宋子文相愛,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盛宣懷是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慈善家、教育家,他的一身充滿的傳奇,有許多不凡的成就,是清末民初的第一代首富。他先後娶了三位夫人和四門側室,養育了十六個兒女。宋子文還主動提出要教盛七小姐英文,在此期間,宋子文經常和她講述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由此展現他的才華。宋子文是實業家宋嘉樹的大兒子,曾經出國留學深造過,獲得了經濟學的博士學位,長相儀表堂堂,一表人才。盛七小姐沒有出過國,十分嚮往國外的風土人情,宋子文是留學海歸,舉止談吐都十分得體,才學長相不凡,因此漸漸的盛七小姐漸漸地對他心生愛慕,而宋子文一早就傾心於盛七小姐。
  • 《大宅門》奇人白景琦的四次不尋常婚姻,四位妻妾結局令人唏噓!
    《大宅門》奇人白景琦的四次不尋常婚姻,四位妻妾結局令人唏噓!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是以同仁堂為背景的故事,寫了白家四代人生活的林林總總,劇中的奇人白景琦聰明絕頂、膽識過人、其性格氣質也非同尋常。他的四次姻緣也讓人頗為感慨。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老蔣在臺灣地區小動作不斷,一直在招募新兵,想著壯大自己的隊伍之後再打回去。看見此情此景美國動了小心思,1962年中印衝突爆發之後,美國暗地裡給印度支持,並且還派人聯繫老蔣,告訴他這是反攻的最好時機,一直在旁慫恿他挑起戰爭,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竟然拒絕了,並且說了一句讓世界震驚的話。
  • 老蔣確實不咋地
    意思是說秘書長太慫,不像劉文典,老蔣打他一巴掌,他踢老蔣一腳。        雖然劉文典這事傳得很廣,不過沒有確切的記載,也沒當事人的說法可以佐證,劉文典到底有沒有踢過這一腳,確實疑點眾多。        當然,這可以理解。就像現在書記的一巴掌,就發生在眼面前的事,除了一巴掌是真的,還有許多事,外人依然不清楚,時間長了或許也成了傳說。
  • 制定學習計劃並不容易:英語二·老蔣每日一句·3-21(含老蔣語音親講)
    隨著國家分數線的公布,很多17的孩子毅然開始了自己的二戰徵程,更有父母請假帶著孩子自駕或坐高鐵奔赴帝都京虎辦公室,找老蔣團隊做私塾諮詢診斷,幫孩子制定新一年的周密複習計劃,以防萬一!這一陣子,老蔣幾乎每天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從辦公室回家,講真,對做醫生有了切實的體會,對他們工作之艱辛有了切身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