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

2021-02-19 精選成語故事

洛陽紙貴

luò yáng zhǐ guì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晉書·左思傳》: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有餘,久而更新。」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譯文:

司空張華見到此賦,感嘆說:「左思是班固、張衡之流的人物,(此賦)能使誦讀的人感覺文已盡而意有餘,歷時越久,越有新意。」於是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

近義詞 :
風靡一時 有口皆碑 有目共賞

反義詞 :

敬而遠之

     在西晉太康年間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學家叫左思。 在左思小的時候,左思雖然聰明,但是他卻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父親左雍從一個小官吏慢慢做到御史,他見兒子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說話結巴,倒顯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樣子,常常對外人說後悔生了這個兒子。他父親請人教他書法、彈琴,成績都不太好。及至左思成年,左雍還對朋友們說:「左思雖然成年了,可是他掌握的知識和道理,還不如我小時呢。」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為寫《三都賦》,使得筆筆有著落有根據,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大量的書、資料、堆滿了屋子。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苦寫。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裡晝夜冥思苦想,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著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大家的好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時。 

他的文筆極佳,人們紛紛傳閱,一時間洛陽紙貴,大家紛紛讚不絕口。

這部小說情節迷人,出版後必然能洛陽紙貴,廣受好評。

相關焦點

  • 洛陽紙貴是因什麼導致的?
    洛陽紙貴是因什麼導致的?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現代成語還在被廣泛的運用。有些成語的含義與字面的上的不一樣,有著很深的寓意,多用來誇人或者是諷刺。成語運用的到位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程度,要是運用失誤會鬧出來不少的笑話。
  • 成語典故:洛陽紙貴
    後來人們就用「洛陽紙貴」稱風行一時、受到普遍歡迎的好文章。一個人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一部好書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左思寫出《三都賦》讓洛陽出現紙貴的現象,與他之前勤奮讀書,積累下紮實的文學知識,以及收集了大量民情資料,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是分不開的。
  • 洛陽紙貴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有口皆碑、交口稱譽、有目共賞,洛陽紙貴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洛陽紙貴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洛陽紙貴(luò yáng zhǐ guì) 成語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 易錯用的詞:洛陽紙貴、差強人意、笑納、弄璋!
    「洛陽紙貴」並不是說紙貴  《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受到當時名流司空張華的讚賞,
  • 「章丘無鍋」與「洛陽紙貴」(河洛談)
    饒有意味的是,在各大媒體熱議「章丘無鍋」現象時,往往會同時用到另一個成語:「洛陽紙貴」。西晉左思出身寒門,自幼其貌不揚卻才華出眾,可惜在當時的門閥制度下屢不得志,後耗費十年心血寫成《三都賦》,在名人作序推薦下,很快風靡京都洛陽,人們競相傳抄,一下子使紙價貴了幾倍,後來竟銷售一空,不少人只好到外地買紙,來抄寫這篇千古名賦。
  • 易錯用的詞:洛陽紙貴、差強人意、笑納、弄璋
    「洛陽紙貴」並不是說紙貴  《晉書·左思傳》記載,左思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受到當時名流司空張華的讚賞
  • 「洛陽紙貴」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朋友們有沒有聽過「洛陽紙貴」這個典故呢?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這個典故的由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吧。我們談到漢朝大賦時提到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它們都是描述漢代東西兩京都的長篇巨製。「洛陽紙貴」的典故就是這樣傳出來的,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呢?左思的十年如一日終完成了自己的《三都賦》。小編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典故讓大家了解到凡事都需堅持,堅定信念為自己的夢想前行吧,不邁出去永遠不知道前面等待我們的是怎樣一番景象。努力的人最可愛,小編期待你的留言。
  • 丁家發:政務服務窗口列印何以「洛陽紙貴」?
    然而,內蒙古和林縣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列印複印材料不僅收費,還「洛陽紙貴」,貴得離譜,確實令人感到憤慨。群眾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辦事,往往需要列印和複印一些材料,由於辦理時間有限,一般情況下,他們不可能為了省幾塊錢,還專門跑到外面列印或複印好材料,再來排隊辦事。窗口列印複印的費用再貴,辦事群眾儘管有不滿情緒,也只能掏錢。
  • 洛陽紙貴的歷史典故
    洛陽紙貴的典故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小左思的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就是不肯好好學習。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都羨慕左思的父親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可是左思的父親卻嘆氣說到:「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十分頑皮,不好好學習知識,他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長大了沒有多大的出息。」
  • 「洛陽紙貴」是什麼含義?出自什麼典故?檢驗學識的時候到了
    說起「洛陽紙貴」不得不先說一個人物: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西晉詩人,字太衝。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出身儒學世家。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前後,以妹左棻被選入宮,舉家移居洛陽,官秘書郎,列入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
  • 趣味學成語|洛陽紙貴
    古代西晉時期,有一位叫做左思的人。
  • E時代「洛陽紙貴」:紙業股牛市靜悄悄
    原標題:E時代「洛陽紙貴」:紙業股牛市靜悄悄 摘要 在無紙化辦公越來越盛行的「E」時代,「洛陽紙貴」現象再現江湖,原紙供應商話語權陡增,下遊企業甚至出現一貨難求的窘境
  • 「洛陽紙貴」引申義是形容文章寫得出彩 你知道它的由來嗎?
    「洛陽紙貴」引申義是形容文章寫得出彩。你知道它的由來嗎?下面我們要講的「洛陽紙貴」這個成語故事,說的就是因為寫的作品太出名了,受到了大家的一致歡迎,人們爭相借過來抄寫,以至於紙張的價格大幅度提升。我們在講這個故事之前,還是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主人公吧。左思是齊國的臨淄人,他是西晉時期非常有名的文學家,他這一生寫出了非常多優秀的作品。
  • 我們常說的「洛陽紙貴」,有什麼深刻含義,其實和這個典故有關
    今天為大家分享2個成語,分別是「結駟連騎」和「洛陽紙貴」,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讀懂背後的典故,才會豁然開朗,當然也就不會亂用成語以至於鬧出笑話了。結駟連騎這句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 《清平樂》宋版「洛陽紙貴」,王凱喜吃蜜餞梅子,卻害了梁家五口
    我們都聽說過「洛陽紙貴」的故事,西晉文學家左思耗時十年完成文學巨著《三都賦》,《三都賦》一問世就被人爭相追捧傳閱,因為抄書的太多了,導致洛陽的紙張都供不應求,一時間紙價飛漲,這個成語是形容作品風行一時,廣為流傳。 「蜜餞梅子」和「洛陽紙貴」的經歷有些相似,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物品稀缺價格上漲。
  • 章丘鐵鍋爆紅後的喜與憂:洛陽紙貴 章丘無鍋
    中新網濟南3月1日電 (趙曉 李欣)「歷經十二道工序,再過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溫錘鍊,經受三萬六千次鍛打……」山東章丘鐵鍋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爆紅,成為農曆新年備受追捧的「高級貨」,「搶鍋」蔚然成風,一時間「洛陽紙貴章丘無鍋」。
  • 他被稱為老蔣「文膽」,一篇譯稿洛陽紙貴,才高八鬥結局令人唏噓
    一篇譯稿,可以說是洛陽紙貴,讓陳布雷名聲更顯。那麼,陳布雷的英文是怎麼學的呢?其實他沒有我們今天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條件,也沒有學那麼長時間。起初,陳布雷學英語是跟著堂哥陳屺懷學的,陳屺懷中過舉人留過學,英文自然不錯。
  • 「洛陽紙貴」年末再現:紙價飛漲 企業抱團應對原材料漲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洛陽紙貴」年末再現 企業抱團應對原材料漲價進入12月,東莞市成益紙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曉婭不得不再次面臨紙價上漲的壓力。「下半年以來,每個月都會收到上遊紙企的提價單。這幾天,造紙廠的提價通知單又要發過來了。」對於紙價的上漲,王曉婭已經司空見慣。
  • 「洛陽紙貴」背後的數據
  • 成語故事:洛陽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