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隆、淡水保衛戰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在1884年7月16日劉銘傳抵達基隆以前,全臺灣的防務歸臺灣兵備道劉敖(少一王偏旁)。他是左宗棠一系湘軍的老幕僚,年齡也與左宗棠仿佛。他是1881年(光緒七年)9—10月間被任命為臺灣兵備道的,比劉銘傳早了三年,根據連橫《臺灣通史》劉敖傳的記載,劉敖剛到臺灣時,也頗「勇於任事,不避艱巨,整飭吏治,振作文風。」以臺南為全臺首善之區,修街道,開運河,很下了一番功夫。左宗棠、張之洞、以及後來的閩浙總督楊昌浚對他都十分賞識。這也成為他後來居功自傲,擺老資格的張本。但從總體上看,這個人物並沒有通敵或投降媚外。《臺灣通史》記載:「十一年春二月,孤拔泊安平,介英領事請兵備道會見。敖欲往,左右諫曰:『法人狡,往將不利。』敖曰:『不往,謂我怯也。咄!乃公畏死也。』至安平,戒炮臺守將,曰:『有警,即開炮擊,勿以餘在不中也。』孤拔相見甚歡,置酒饗。語及軍事,敖曰:『今日之見,為友誼也,請毋及其它。』孤拔曰:『以臺南城池之小,兵力之弱,將何以戰?』敖曰:『誠然。然城土也,兵紙也,而民心鐵也。』孤拔默然,盡醉而歸,法艦也去,而臺南得以無害。」這說明,他在面對強敵入侵時,大節還是說得過去的。他的問題主要是在防務的戰略部署上,以及與劉銘傳不管是派系還是個人之間,都充滿著恩怨是非。(臺灣中央研究院許雪姬研究員有一篇《二劉之爭與晚清臺灣政局》的長文,載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第14輯,很客觀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劉銘傳到臺灣後,立刻發現了劉敖在臺灣的布防重南輕北,臺南地區置重兵30營,而在臺北地區只有曹志忠6營、孫開華3營和他隨身帶來的134人。他向劉敖要求調兵,遭到搪塞。不得已,將剛調來已經布置在臺中的章高元部淮軍兩營(也是他的舊部)調到往臺北,因為憑他多年的實戰經驗,他預感到法軍的主攻方向一定是臺北而非臺南。接著,鑑於法軍曾經要求在基隆購煤,他又立即果斷下令封閉煤窯,已斷絕敵軍接濟,這是他剛到臺灣第三天就作出的,為此在7月23日還受到清廷電旨通令嘉獎,並且要求各海口均照此辦理。(電報原文見《李鴻章全集》,電稿〈一〉182頁)

  7月25日,劉銘傳拜發了《恭報到臺日期並籌辦臺北防務折》, 陳述了他所考察到基隆港口和炮臺的情形,炮臺低矮,火炮和兵力俱不足。於是立即下令整修,並且要求調四艘輪船加強運輸和聯繫。基隆初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8月4日,如前所述,利士比率領四艘軍艦抵達基隆洋面,下午,派了一名傳令官上岸,送來一份要求中國軍隊交出所有工事的勸降書,但炮臺守軍置之不理。第二天上午8點,法艦開始炮轟基隆炮臺,滾滾濃煙和爆炸的火光瀰漫在整個作戰區域。由於基隆炮臺配置的火炮射程較短,爆炸力也不足,沒有對法艦造成威脅;而法軍則仗著船堅炮利,經過一個小時炮戰以後,就把炮臺摧毀了大部分。

  接著,從費勒斯號上下來了80名海軍陸戰隊員,在炮艦的火力掩護下搶灘登陸,其他各艘軍艦也陸續派出了增援的隊員,搶上海灘後,清軍退守到附近的山頭。這樣可以避開敵艦海上火炮的轟擊。第二天,敵軍繼續向基隆的街市區推進,遭到了守軍和民團土勇的頑強抗擊,劉銘傳指揮軍民從三面像法軍夾擊,經過數小時的激戰以後,法軍終於丟盔棄甲,撤回軍艦。這就是馬江之戰前的法軍第一次進攻基隆,而且是在中法雙方尚未中斷談判的時候發動的突然襲擊,遭到了清政府的強烈抗議。劉銘傳在這一場初戰中(因為剛剛到臺20天),開始逐步摸索近海防禦戰的經驗教訓。

  8月26日,馬江戰役三天以後,清政府正式對法宣戰。9月1日,孤拔親自率領艦隊駛抵臺灣洋面,他把旗艦移到「凱旋」號上。清政府方面一時不知法艦去向,各地探報不斷(見李鴻章電稿),有說進入長江吳淞口岸、有說要攻打北洋各口岸,還有說要攻打廣東,均不得要領。直到9月3日還沒有得到準確消息。

  這時候,由於宣戰詔書的宣布,京師裡主戰派勢力大盛,猛烈抨擊以李鴻章為首的主和派,並且在一批文學侍臣的奏章裡,把主張辦洋務的人一概痛斥為漢奸。最終使得慈禧太后發布懿旨,把總理衙門周家楣、吳廷芬、昆崗、周德潤、張蔭桓、陳蘭彬等六位大臣全部撤職、只保全了閻敬銘。這是繼軍機處以後的又一次大換班。7日,朝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漕運總督楊昌浚幫辦軍務,這兩個人都是劉敖的老上級。接著先後撤去了何如璋、張佩綸的職務。第二次基隆戰役、也就是撤基保滬戰役,就在這一背景下展開。

  孤拔雖然到了臺灣洋面,他本人仍然向國內多次聯繫,極力主張向華北採取行動,先佔領煙臺,再佔領威海、旅順。但法國海軍部嚴令他攻佔基隆,作為補給基地和「抵押品」,於是法國艦隊開始從各處向基隆洋面集結。

  9月13日劉銘傳正式向朝廷電告,法軍已調兵4千攻打臺灣,臺北形勢危急萬分,請飭令南北洋速派援兵;18日軍機處向李鴻章發去電旨,要他竭力援救,保全臺灣。李鴻章則不斷報告說,法軍隨時可能攻打北洋,不願調軍艦前往支援。直到28日才接準駐德公使李鳳苞電告,法國政府已經命令孤拔全力進攻基隆,並且做長久佔據的打算。這時再救援已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9月29日下午4時,法艦「膽」號、「德拉克」號、「魯汀」號和「巴雅」號接到孤拔的命令,從馬祖向基隆出發;次日,「拉加利桑呢亞」、「德斯丹」和「凱旋」號向淡水出動。30日上午,孤拔率領的分艦隊在基隆洋面與「梭尼」、「雷諾堡」和「杜居士路因」號會合,完成了進攻基隆的部署。

  在基隆初戰以後,劉銘傳估計敵人還將再次進犯,所以決定親自率領主力防守基隆。當時基隆清軍共有9個營,他以曹志忠部6個營(湘軍)防守港灣東岸,以章高元部2個營(淮軍)和陳永隆(本地軍)防守西岸。另以孫開華部(湘軍)兩個多營守衛淡水。枕戈待旦,隨時準備迎擊來犯之敵。他自己的司令部則設在離海灘不遠的一處小山坡上。

  10月1日早上6時,法艦「巴雅」號首先向基隆獅球嶺開炮,接著法軍登陸部隊在艦炮的掩護下,從「尼夫」號換乘小艇向仙洞山海岸發起登陸衝擊。章高元、陳永隆部隊組織火力反擊,雙方激戰4小時,互有傷亡。法軍改從側面山頭迂迴,章高元等部退守山口,繼續抵抗。由於守軍將士已經在溼熱的酷暑中堅守了兩個多月,戰鬥力很受影響;但他們在侵略軍的瘋狂進攻面前,依然鬥志昂揚,一直頑強搏戰到黃昏。戰事處於膠著狀態。

  同一天,利士比也率領拉加利桑呢亞號等三艘軍艦進攻淡水。雖然淡水港口事先也用沉船和巨石填塞了一些障礙;但由於「臺脆兵單」,守軍力量實在薄弱。淡水與基隆分別位於府城臺北的東北和西北角,呈犄角狀態。淡水港有淡水河直通府城,距離臺北府城僅30公裡,如果淡水一失,法軍可以長驅直入,輕取臺北,基隆將不戰自潰。接到淡水前敵營務處官員李彤恩的告急報告,劉銘傳此時手裡已經沒有預備梯隊可以派遣,他立刻果斷地決定:從基隆海灘前沿撤出守軍主力,集中力量增援淡水。於是他命令曹志忠、章高元從基隆拔營,連夜馳援淡水;僅留300人防守獅球嶺,實際上是主動放棄基隆,但是在放棄以前,已經將雞籠煤礦的機械全部拆毀、礦坑灌滿了水,一萬多噸存煤也被毀去。因此,到第二天清早法軍佔領基隆以後,驚訝地發現,他們得到的只是一座毫無價值的空城。孤拔心中暗暗叫苦,對劉銘傳雷厲風行的果斷作風十分佩服;但在表面上,為了掩飾或誇大他的所謂戰功,他們在報紙媒體上,對所謂基隆的奪取大肆報導。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清政府對劉銘傳產生了懷疑,尤其是後來又接到劉敖的小報告後,更是放心不下。(後文「二劉之爭」詳述)

  當時,浴血奮戰在基隆前線的湘淮軍將士,接到撤退的命令以後,也大都思想不通,孫開華、章高元都表示要與敵人血戰到底。章高元是追隨劉銘傳多年的淮軍戰將,他甚至跪下來哭諫,請大帥收回成命。因為按照大清律例,地方官守土有責,失地者斬。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沿海挑釁,所到之處,清地方官由於恪守這一條戒律,株守孤城、束手待斃,不是戰死就是自殺,為敵軍各個擊破。劉銘傳正確地分析了當時敵強我弱、敵人遠道而來,我軍可以以逸待勞的形勢,果斷地提出撤基保滬的戰略決策。應該說這是在當時的危急形勢下,所能選擇的最好決策。敵人佔領了空無一物的基隆,就等於吃了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孤拔本人也就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鑽進了劉銘傳為之設計好的雞籠(基隆舊稱)。所以,他當時在獅球嶺的山坡指揮部冷靜的觀察了雙方作戰的態勢後,果斷地對勸諫的部下將領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並且拔出佩刀砍下桌子的一角說:再有勸阻撤兵的違令者,斬!(這佩刀含有上方寶劍的意思)因為他心裡很清楚,我軍陣地靠沿海過近,在海面敵艦的炮火射程內,容易遭到極大殺傷;退一步海闊天空,只要守住獅球嶺一線要隘,法兵上了岸,缺乏艦炮支援,火力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再加上山地形勢複雜,我軍易守、敵軍難攻。這樣就能把敵軍牢牢的拖在基隆而無法北上,減輕其對渤海灣心臟腹地的進攻壓力,使戰局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這實際上已經含有了反侵略必須進行持久戰思想的萌芽。

  他對部將嚴厲斥責,對百姓卻耐心勸解。據史料記載:「劉爵帥退至板加地方,該地人民怒而圍之,捉爵帥發,由轎中拽出肆毆,並且詬之為漢奸、為懦夫。」(淡水海關稅務司、英國人法萊格向總稅務司赫德遞交的情報)劉銘傳在收到老百姓的辱罵以後,並沒有還以顏色,也沒有叫士兵開槍鎮壓,而是覺得民心可恃、民氣可用,向群眾做了耐心地勸解。並且當場吸收了一批群眾參軍。

  事實也證明了劉銘傳的戰略是正確的。法軍雖然佔領了基隆海灘附近一片,但由於兵力有限、地理不熟,無力再深入一步。中國軍隊很快在獅球嶺一線的基隆周邊山頭上築起了工事。驕兵輕進的法國人很快發現自己上了當。利士比在給孤拔密信裡就哀嘆:「如果我們以現有的軍力想再進一步佔領市街和礦山,乃是一種愚蠢的舉動。」孤拔自己也承認:中國人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構築防禦工事,從而使得我們佔領基隆的戰爭,是一個「時地不宜的戰爭」。對孤拔來說,這確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塊難啃的雞肋。

  再來看淡水一線,清守軍早已在淡水河口沉下一隊滿載巨石的民船,並布設了電發火魚雷,靠海灘的河兩邊,分別設有一紅一白兩座炮臺(法國人分別稱之為「紅堡」和「白堡」),直接封鎖住了沿岸的登陸地點。在得到基隆趕來的清軍主力增援以後,士氣大振。10月2日上午6點35分,紅堡炮臺利用太陽初升、法艦在眩目的光線下無法瞄準海岸目標,而我方炮臺又被晨霧籠罩的有利時機,首先向敵艦發起炮擊。雙方激戰3小時,打破了法國艦隊原定在早上10點發起進攻的計劃(這就是劉銘傳在內戰中學習兵法的所謂「制敵先機」的因地制宜地運用,而且法國艦隊的計劃是由英方駐淡水領事館透露的,也是李彤恩做工作的結果)。利士比陣腳大亂,只好又將進攻計劃改到10月6日,並且向駐在基隆的孤拔求援。孤拔派出「杜居士路因」、「雷諾堡」、和「膽」號運載臨時組建的加強營約5—6百人前去增援,由「拉加利桑呢亞」號副艦長馬丁中校指揮加強營。這樣淡水法軍的戰鬥序列就包括「腹蛇」、「拉加利桑呢亞」、「杜居士路因」、「凱旋」、「膽」、「德斯丹」和「雷諾堡」號共七艘法艦,2000餘名官兵。他們的進攻目標是首先是白堡,以控制設在那裡的水雷引爆裝置;然後再用「凱旋」號的500公斤黑色炸藥,炸開封鎖航道的沉船障礙,打通通往府城臺北的通道。

  但天不作美,從5日晚間起,狂風大作,海浪翻騰,氣候異常惡劣,迫使法軍不得不把進攻日期延至8日,馬丁中校又因病不能參戰,加強營的登陸作戰改由「雷諾堡」號艦長波林奴中校指揮。8日上午9點02分,登陸攻擊開始,載有陸戰隊的小艇離開軍艦向海岸划去,3分鐘以後,7艘軍艦開始向岸上的中國防禦工事猛烈炮擊。法軍登陸部隊共計600人,分為5個連隊。登陸後,他們繞過紅堡直撲白堡。這時候,埋伏在油車口的李定民、範惠意部,埋伏在大炮臺山的章高元部,分別從兩側夾擊,合圍法軍。民軍張李成則率領漢族和高山族民眾組成的部隊從後面包抄攔截(其中有些少數民族戰士,帶著面具或身上塗滿油彩,在煙霧之中,顯得猙獰恐怖,臺灣史書記載,張李成可以說是一戰成名)。雙方短兵相接,展開了激烈的撕殺搏鬥。兩軍相遇勇者勝,勇者相遇智者勝。這兩條,劉銘傳和他率領的部隊都佔上了。由於熟悉地形,加上眾志成城、勇猛頑強,法軍很快就抵擋不住了。

  11點45分,一個法國海軍陸戰隊員走到港口燈臺的石山上,用手勢向艦隊發出信號:「我們被逼後退,沒有軍火,損失慘重。」緊接著,法軍就全線潰退,爭先恐後地爬上海邊的小艇,向海面停泊的軍艦逃去。這就是中國史書上記載的「淡水大捷」(當時在上海出版的《點石齋畫報》還有生動的圖畫描繪)。根據法國方面的數字,陣亡9人,失蹤8人,傷亡49人;根據劉銘傳向朝廷的奏報:斬首25顆,其中兵酋(軍官)兩名,槍斃約300名。雙方懸殊很大(對此,廣西社科院歷史所黃振南研究員有一篇《淡水之役考》,在我們編的論文集裡收了,很說明問題),但不管怎樣,淡水保衛戰是以中方的勝利而告結束的。

  在近代反侵略戰爭中,抗登陸作戰是一種重要的作戰方式,兩次鴉片戰爭,由於守軍呆板不力,幾乎從未能夠有成功的抵抗。這一次,法軍沿襲故伎,在艦炮的支援下,強行登陸,清軍則在劉銘傳的指揮下,先是利用有利的時機主動反擊,而後憑藉和依託炮臺、山林等障礙物,趁敵人立足未穩,夾擊包抄、分割合圍,最後迫使敵人逃回海上。應該說是一次以逸待勞、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之所以能取勝,與劉銘傳撤基保滬的戰略決策分不開,因為處於弱勢和守勢的中國軍隊,只有採取拖延的站術,才能磨掉敵人的銳氣,這應該說是已經把握住了持久戰的精髓。

  在這一段過程裡,可以展開的生動情節很多:一、劉銘傳倉促抵臺,偵察地形遭到當地土著懷疑並扣押;臺北防務空虛,炮臺塌陷、士兵糧餉軍械都嚴重不足,劉敖遠在臺南,虛與委蛇,存心看笑話;劉銘傳夜訪開明紳士林維源,取得支持;張李成雜技班與高山族發生衝突,劉銘傳趕過去勸阻,化幹戈為玉帛,雙方決心攜手共抗強敵;淡水防禦是一薄弱環節,劉銘傳起用李彤恩,並爭取英國領事的中立和同情(可以得到情報和敵方動態)。

  此外,法國、日本的間諜都蠢蠢欲動,也有前往劉敖處煽動挑撥的。二、基隆初戰,利士比氣勢洶洶下戰書,劉銘傳從容應對,並在戰鬥最激烈時親臨前線,觀察敵人虛實,思考破敵之法;為後來撤基保滬戰略的實施,埋下了伏筆;湘淮將士合作抗戰打贏了,在如何對待初次的戰功面前,劉銘傳對老部下和子弟曉以大義,在奏摺裡主動讓功,使得孫開華、曹志忠等湘軍將領都十分服氣,一致表示服從大帥領導,和衷共濟,共抗強敵。三、馬江戰役之後,孤拔挾勝而來。在軍艦上對英法記者的談話不可一世(可以與上海的場面相呼應),認為劉銘傳絕不敢和他正面交鋒(這就埋下了劉銘傳「撤基」使他誤以為是劉銘傳示怯的觀念),他認為不出一周就可以拿下基隆並佔領臺北,隨後就要揮師北上。結果事與願違。劉銘傳在撤基保滬的決心下達之前,面臨著錯綜複雜的形勢和多重矛盾,一是守土有責、失地當問罪,能否突破大清律法的巢臼,是要擔風險的。二是撤軍後,二線守不住怎麼辦?這需要當地民眾紳士的配合,湘淮將士的理解。三是滬尾(即淡水)防禦戰如何打?李彤恩得來的情報是否準確?都需要他自己作出準確的判斷,並且要迅速嚴密地付諸實施。這在前面已經講了很多。

  淡水大捷以後,孤拔惱羞成怒,於10月20下令,自23日起全面封鎖臺灣;這時候,劉敖對於撤基保滬是否正確?淡水大捷有虛報戰功等問題,向朝廷打小報告,劉銘傳的處境更為惡劣。(安徽臺辦)

 

責任編輯:王慧珊

相關焦點

  • 傳說淡水紅毛城有暗道通往基隆 將考古開挖(圖)
    傳說淡水紅毛城有暗道通往基隆 將考古開挖(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11: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外界盛傳臺北縣淡水紅毛城下有可通往基隆的秘密通道,但始終無法證實。
  • 野柳(臺灣基隆)
    此外,臺北縣的鄞山寺、麟山鼻、十八王公廟、漢民祠、承天禪寺、駱駝潭、石門洞、金山溫泉、沙侖、洲子灣、白沙灣、翡翠灣、福隆等海水浴場,都是度假遊覽的勝地。交通:    1.於淡水捷運站前搭往基隆的臺汽客運,於野柳站下車。     2.基隆火車站旁搭往金山、淡水的臺汽客運,或搭往金山的基隆客運,於野柳站下車。 美食:    位在野柳風景區內的「建香四姊妹海產店」,已經在當地成立了二十年的時間,能在競爭激烈的風景區裡長期佔有一席之地,所憑藉的,就是新鮮的食材,親切的服務,以及物超所值的消費。
  • 基隆之戰:首戰告捷,再敗法軍後,劉銘傳卻主動捨棄了基隆
    法國侵略者窺知臺灣布防的這一弱點後,就把攻擊重點放在臺灣北部,計劃攻佔基隆煤礦,奪取臺北,進而吞併全臺灣。於是,基隆之戰的序幕拉開了。一、變劣勢為優勢,首戰告捷。1984年8月4日,法軍艦隊副司令利士比率兵艦五艘,逼近基隆。這時,基隆海口僅有五門固定方向的大炮,只能正面守,無法側向攻。
  • 淮軍悍將劉銘傳的經典之戰——保衛基隆
    在他到達基隆後的第十五天,戰爭就爆發了。中法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越南北部及中越邊境進行;第二階段戰火擴大到福建臺灣沿海,有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尤其是臺灣陸戰最為激烈。可以說,這是近代史上臺灣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戰鬥最激烈的反抗殖民統治的戰爭。
  • 藍軍基隆兵兇戰危 江宜樺啟動「故鄉保衛戰」
    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中)16日陪同國民黨基隆市長候選人謝立功(右)前往南興市場掃街拜票,不少民眾眼見兩人到來,立刻上前打氣喊「加油」,讓兩人笑開懷備感窩心。(曾百村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藍軍在港都兵兇戰危,出身基隆的臺「行政院長」江宜樺,從11月1日起不到3個禮拜,已回基隆4次,進行家鄉保衛戰。    基隆原屬臺北市長郝龍斌責任區,但因江宜樺第一次幫謝立功站臺後,從地方反映發現,基隆人確實對基隆出身的江宜樺有感,因此增加江宜樺訴諸基隆人的頻率,可這麼一來,雨都成敗,就直接掛在江宜樺帳上。
  • 韓國光州電影節將開啟 喬梁攜新片《基隆》參展
    年5月14日正式拉開帷幕,知名導演喬梁執導,北京亞天盛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實力演員任帥、人氣偶像安唯綾領銜主演的影片《基隆》入圍本次電影節,將作為國產優秀電影亮相「Chinese Film Special」單元,而導演喬梁也將受電影節組委會邀約,出席一系列交流活動。
  • 基隆市長來廈推介臺灣遊 2000元臺灣北部玩5天
    廈門網-廈門商報訊 (記者 張婷婷) 昨天下午,臺灣基隆市市長張通榮率領基隆40多名旅遊、餐飲、交通等行業的代表,在華僑大酒店舉行了「基北北」自由行旅遊推介會。「基北北」是基隆市、臺北市和新北市的合稱,在旅遊上泛指臺灣島北部,從淡水到宜蘭沿線的美麗風光帶。
  • 臺今晨扣留一艘大陸漁船 10名船員被帶返基隆偵辦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基隆海巡隊巡防艇,31日凌晨2時在彭佳嶼東北方22.4海裡處海域,發現大陸鐵殼船「浙玉漁11007號」涉嫌「越界」捕魚,非法捕獲100公近漁獲。報導稱,大陸沿海地區5月1日起,長達3個月「海洋禁漁休漁」期間將屆,大陸漁船進入臺灣北方三島海域大肆捕撈,基隆海巡隊近期展開威力掃蕩,加強陸船越界捕魚取締。基隆海巡隊說,「浙玉漁11007號」大陸漁船利用深夜在臺灣限制水域外界線內拖網作業,以為有機可趁,但巡防艇雷達鎖定,登船檢查發現已捕獲約100公斤漁獲。
  • 想遊玩臺灣,不妨先認識基隆,熱門地點驚奇萬分的城鄉風貌
    導語:臺灣北部古稱「雞籠或「淡水,直到清光緒元年,沈森梳奏請添設合北府。才有「臺北之名。至於臺北縣。則是在日殖初期設置的,後來廢縣置廳,到了1920年又廢廳置州,直到光復後,才將「臺北州」改回為「臺北縣。臺北縣圍繞於臺北市四周,兩面臨海。
  • 懶散人的臺北·淡水·基隆·礁溪紀行 | 偷得浮生5日閒
    很多朋友去臺灣,都會首選臺北或臺南,一個好逛,一個好吃,但這次我要和大家推薦的卻不是這兩個地方,而是淡水、基隆、礁溪等臺灣北海岸的小城市。吃逛淡水老街,夜遊基隆魚市第二天上午10點左右,我們就啟程去淡水。
  • 基隆漁船外海沉沒 救起1人7人失蹤
    基隆海巡隊獲報後,調派RB-02、10050,淡水海巡隊3572、3536巡防艇,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宜蘭艦,共1艦4艇,趕往現場搜救,並啟動搜救系統擴大搜尋。     依據調查,失事沉沒船隻,在北緯25度19分、東經121度36分翻覆,基隆漁業電臺轉報「海巡署」二巡防區。
  • 基隆:港市合一的歷史見證臺灣滄桑
    基隆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有漢人移居內港,在蚵殼港、石硬港及田寮港所衝激出的沙洲上過著「耕漁並耦,雞狗相聞」的生活。道光年後,歐美勢力東移,基隆因豐富的煤礦資源及優越的港口條件而成為中外通商史上的重要港口,清朝政府開始認識基隆的重要性,除了將行政層級提升為基隆廳之外,並進行實質上的建設。
  • 臺開放個人遊 基隆野柳地質公園成熱門景點
    1.可從臺北乘捷運出發,出淡水捷運站,在馬路對面搭乘往基隆方向的客運。告訴司機要在野柳站下車就行。這路客運從淡水到野柳要一個多小時,但沿岸風光很是漂亮,可以看到買菜的阿公阿婆上車下車。  2.從臺北火車站坐火車到基隆後搭乘往金山方向的基隆客運,在野柳站下車——這條線路比較節省時間,而且和上一條線路剛好呈環形,可以來回分別乘坐,整體感受一下淡水到野柳到基隆的風貌。
  • 情人節登記結婚 新北基隆送好禮
    於今年熱門日期在基隆戶政事務所完成登記結婚,就能獲得精美的心形相框結婚賀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基隆市民政處表示,熱門結婚日包括情人節、白色情人節(三月十四日)、農曆七夕、中秋節、雙十、有「我愛你諧音」的五月二十日及象徵「愛情久久」的九月九日,過去最高紀錄一天有多達七十對登記,建議新人可提前到戶政事務所預辦結婚登記,再指定結婚生效日期即可,就不用在熱門的好日子當天辛苦排隊,但指定生效日只限三天以內,活動訊息可到基隆市政府民政處網站查詢。
  • 臺灣寫真:淡水訪古-中新網
    中新社臺北9月18日電 題:淡水訪古  中新社記者 徐德金 黃少華  臺北捷運把許多遊客載到古鎮淡水,淡水再往西,就是出海口了。日暮黃昏的時候,太陽漸漸西沉,把水面抹上一層金黃,此時,伴著水波的蕩漾,一幅秋水長天的溫暖畫面躍然紙上。  然而,「淡水夕照」是需要守候的。
  • 淡水紅毛城神秘隧道留謎團
    中新網9月29日電 今年五月,臺灣淡水紅毛城原「英國領事館」官邸前,突然出現四個大凹洞,當時外界懷疑,凹洞的盡頭不但有寶藏,還藏著通往地下城邦的秘密通道。縣政府馬上請來考古學家動手開挖,經過一個多月的探勘,果然找到十七世紀的珍貴寶物,但是秘密隧道之謎,至今還是沒有解開。
  • 陽明山下的臺灣省省會,從雞籠到基隆,臺灣的進出港
    臺北最早的居民是平埔族的凱達格蘭人,明代開始就有成批的大陸移民到達,經過世世代代開墾,慢慢在淡水河邊建立了一個叫艋卿的市鎮。清代中期和臺南、鹿港並稱為「一府、二鹿、三艋胛」。19世紀70年代清朝欽差大臣沈葆楨在這裡建立了臺北府,屬於福建省管轄。直到185年才建立了臺灣省,省會就在這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收復臺灣後,這裡還是省會。
  • 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
    小劉話三農:石斑魚也可以淡水養殖,關於淡水石斑魚產卵孵化的一些知識點相信很多人在飯店點菜的時候都看到過一種價格比較高的魚,它就是石斑魚。它是一種海裡的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海魚。很多人都在想著怎麼用淡水去飼養石斑魚,而且現在其實這種飼養的技術已經在很多地區廣泛應用,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那麼我們就來談一談這種應該生活在海裡的魚,如何用淡水大規模的飼養。
  • 極限挑戰重返童年 展一場關於海洋生物們的生存保衛戰
    極限挑戰重返童年 展一場關於海洋生物們的生存保衛戰時間:2019-05-31 11: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極限挑戰重返童年 展一場關於海洋生物們的生存保衛戰 本周日21點檔,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五季即將播出第四期,黃磊、羅志祥、張藝興、王迅、迪麗熱巴、嶽雲鵬再次集結上海
  • 基隆概況
    基隆市,古名「雞籠」,位於臺灣本島北端,是臺灣地區五個市之一,以深水谷灣之天然良港著名,民間一直都有「北基隆,南臺南」的說法。其港口基隆港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    基隆數百年間的文化碰撞使其成為臺灣歷史上重要的文化港都,歷史遺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