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會幫助大人減少尷尬,也會讓寶寶更親近你

2020-08-02 心格育兒部落

銘銘是一個兩歲半的小男孩,長得乖巧可愛,可是發起脾氣來也是挺讓人惱火的,媽媽也是個急性子,因此,小銘銘挨了不少打。


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會幫助大人減少尷尬,也會讓寶寶更親近你


上周,銘銘姑姑一家從外省回來了,相約了幾家人一起聚聚。姑姑看到銘銘了,蹲下來張開手臂想抱銘銘,銘銘臉上看上去不太高興,一雙小手背到身後,不肯往姑姑那邊去。

銘銘媽媽看到後叫命令銘銘:「姑姑想抱抱你呢,這麼久都沒見了,快去親親姑姑呀!」

銘銘就是不去,銘銘媽氣衝衝地拽過銘銘,銘銘被媽媽的暴力嚇哭了,這把姑姑和媽媽弄得都很尷尬。

其實,如果銘銘媽媽讀懂了銘銘的肢體語言的話,這種尷尬是可以避免的。


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會幫助大人減少尷尬,也會讓寶寶更親近你


開始的時候,銘銘已經把小手背到身後了。這個小動作說明孩子不想被姑姑抱,雖然姑姑是很親的親人,但是對於兩歲多的孩子來講,不常見到會感到陌生的。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這種情感。

但是銘銘媽媽不僅沒有去幫助銘銘解圍,反而還命令他去做他不願意的事情,換作誰也不會高興。

如果在開始的時候,銘銘媽站出來說:「銘銘,這是姑姑呀,怎麼?很久沒見姑姑感到陌生了呀,姑姑很喜歡你的喲。」


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會幫助大人減少尷尬,也會讓寶寶更親近你


孩子的語言表達是有限的,但是家長懂了孩子的肢體語言並幫助他解釋出來的話,孩子和大人就會有心理預熱的感覺了,就不會硬性地發生後來的不愉快了。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語言能力達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些低齡寶寶,他們的肢體語言是要多於口頭語言的。所以,我們家長要善於觀察寶寶的肢體語言,理解他肢體動作的內心,這樣才能更懂他,和他更親近。

相關焦點

  • 新生兒也會「說話」?讀懂幾個常見嬰兒肢體語言,帶娃無壓力
    其實,新生寶寶也有自己的想法,例如:拍手咧嘴笑,皺著眉頭,撅著小嘴,捏緊小拳頭,雖然不能開口說話,但是寶寶也會通過一些肢體語言告訴我們他的想法~身為父母,如何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呢?嬰幼兒也會說話?父母能讀懂寶寶的這些肢體語言,帶孩子沒壓力。我們首先來看看寶寶一般都有哪些身體語言,以下這些是寶寶常用的肢體的語言,寶媽可以通過這些肢體語言,來讀懂寶寶的意願。
  • 寶寶握拳頭、揮手是為何?這五種「暗語」需了解,幫助寶媽讀懂娃
    明白寶寶的正確意圖才能更輕鬆懷孕的時候,關玲就在幻想自己生完寶寶之後也是一位時尚辣媽,可事與願違,當了媽之後才發現整天照顧寶寶都忙不過來,哪來的時間收拾自己。帶孩子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看著忙裡忙外照顧孩子的關玲,丈夫也幫不上什麼忙,於是把老家的媽媽叫過來搭把手。
  • 十大肢體語言:破解寶寶身體密碼
    當寶寶還不會說話時,作為父母,可通過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去破解寶寶身體的「密碼」。 懶洋洋 當寶寶把奶頭或奶瓶推開,將頭轉向一邊,這多半表明他已經吃飽了。 喊叫 不到1歲大的寶寶,很容易被周圍嘈雜的聲音打擾,當他煩惱時,就會用尖叫、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出現這種情況時,大人可以帶孩子去安靜的地方散步,或是給他點好吃好玩的東西,讓他安靜下來。 表情嚴肅 寶寶變得不愛笑了,總是顯出一副嚴肅、呆板的表情時,這多半是由於他的體內缺鐵造成的。
  • 寶寶哭鬧很難安撫?媽媽別慌,心理學家:肢體動作比語言更有力量
    媽媽很有耐心的說:寶寶媽媽知道你很無聊,但是媽媽要付過錢再走,你能陪陪媽媽嗎?教科書般的溝通後,小男孩並沒有停止哭泣,反而哭的更兇了。很快媽媽也失去了耐心不再理他,任他扯著衣角嗚嗚哭泣。為什麼我們已經用了幫孩子命名情緒、表示理解、尋求幫助這樣的方式,孩子依然不配合。
  • 孩子的肢體語言比說話信息更多,背後大有學問,你讀懂了嗎?
    作為寶媽,肯定都會好奇孩子的肢體語言代表什麼意思,因為初生嬰兒不會說話,一般只能透過表情和動作來表達,但孩子到底在表達什麼呢?今天一起來解析一下新生兒的表情所代表的意思吧!華盛頓大學教授KathrynBarrnard所倡導,寶寶肢體語言可能會透漏以下幾種信息:1.
  • 抓耳朵、踢腿、拱背,寶寶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寶媽要讀懂
    文\好孕姐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還不會說話,不能把心裡的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就會出現各種小動作。比如,抓耳朵、踢腿、拱背等等,但是寶媽知道這些肢體語言背後的潛臺詞是什麼嗎?據我觀察,寶寶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的含義,有的寶媽真的完全不知道。
  • 寶寶有下列舉動,是在向媽媽傳遞「我愛你」的信號,你讀懂了嗎?
    這種情況下寶寶基本都是想睡覺了,又或者是剛睡醒,這時寶寶揉眼睛的時間會比較短。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長時間揉眼睛,揉到眼睛發紅還不停手,這時媽媽就應該細細檢查寶寶的眼睛是否存在異常和發炎的情況。4、吐氣泡。
  • 會讓人覺得你不夠自信的11個肢體語言
    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會讓人覺得你不夠自信的11個肢體語言。1、將手藏在口袋裡有的人可能覺得將手放在口袋裡是一種非常酷的行為,但事實上是,某些情況下,這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自我封閉和不自信的肢體語言。
  • 寶寶會走路但還喜歡讓大人抱著走,不是孩子懶,可能是這些原因
    孩子的走路敏感期已經得到了滿足小寶寶從出生到長大會經歷很多個敏感期,例如:口腔敏感期、語言敏感期等。小孩子學走路也是有敏感期的,到了走路敏感期,就會很喜歡練習走路,哪怕走得不穩,晃晃悠悠的,每天也喜歡自己走,大人怕他摔倒,用手拽著也阻擋不了他熱愛走步的熱情。
  • 寶寶一歲前會發生這些變化,父母可從幾個方面努力,幫助提升智商
    ,在身體機能、語言、智力等方面的發育十分迅速,家長可對照著看,你家孩子是否全部達標。到了8、9個月左右,能用簡單的發音和肢體語言與父母溝通,並且在藉助大人外力的條件下可以扶站。會坐,藉助家長的支撐可以扶站,手指能伸手抓東西,且手指能緊握,聽到大人的呼喊可以做出反應。
  • 對你有感覺的人,見面後會有這三種「肢體語言」,掩飾不了
    其實一個人對你有感覺,在面對你時,你也可以感受到。有的人靦腆不善於表達,而有的人掩飾不了卻不承認,對於這樣的人雖然嘴上咬得緊,但是身體卻很誠實。在相處過程中,對方的肢體語言便會表達出對你的態度。有時候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會傳達愛意,漫不經心的動作則是真實的情感,所以對你有感覺的人,會有這三種「肢體語言」,掩飾不了。目光停留在你身上愛一個人,首先在看喜歡的人時,目光一定是溫柔而感動的。一般朋友交流時,目光眼神會比較隨意,有時可以低頭不看你,相處也會非常融洽。
  • 寶寶的肢體語言你了解多少?寶媽們看過來
    寶寶雖然在出生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開口說話,但是寶寶也有自己的肢體語言。有時候,寶寶的肢體語言就可能會反映出寶寶當時的需求。 寶寶的肢體語言有哪些?4、寶寶想和你說話在寶寶想和自己媽媽進行互動的時候,寶寶的表情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比如寶寶會面帶微笑,或者是肢體動作增多,這時候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來玩一些玩具,促進寶寶的協調性。此外,寶寶對能夠活動的物體注意力比不活動的物體要集中很多,媽媽在和寶寶說話的時候,最好能夠配合肢體語言。
  • 讀懂狗狗的肢體語言,狗狗高興是什麼樣的表現?
    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他很重要表現,讓我們來讀懂它們的肢體語言吧!狗狗在開心的時候會用全身來表達,眼神明亮、搖尾巴,有些狗狗甚至在主人回家時用全身扭來扭去或跳來跳去以表達欣喜之情!但有時候這行為太過熱情可能導致進門的人或是狗狗本身受傷,因此基本的服從訓練能夠減少暴衝所造成的傷害!
  • 善於偽裝,很會撒謊?但最終還是被你的肢體語言出賣了
    其實是別人讀懂了你的身體語言。一、什麼是身體語言?身體語言簡稱體語,又稱為肢體語言,指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它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姿勢與外貌、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當你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也可以憑藉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人內心的秘密,而對方當然也同樣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了解到你的真實想法。人們雖然可以在語言上偽裝自己,但是其身體語言卻經常會「背叛」他們,破譯了人們的身體語言,就可以為你判斷他人的舉止和想法提供準確的依據。
  • 寶寶的這些嬰語,你能讀懂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測試一下,看看你是否能讀懂這些瘋狂「嬰語」。當發現寶寶的睡眠信號時,家長們可以放慢自己的動作、放低自己的聲音,給寶寶換一個更為安靜的環境,及時減少外界刺激,幫助寶寶放鬆下來。接著我們就可以布置好睡眠環境、安排睡前程序、安排寶寶入睡。
  • 當寶寶吃飽時,會用肢體語言提醒媽媽,可不要再繼續餵了
    文|文兒網上有一句話流傳度很廣:有一種餓,叫做你媽覺得你餓。之前,我覺得這只是一句玩笑話,直到身邊的女性朋友陸陸續續當了媽媽,才知道這其中蘊含的濃濃愛意。很多新手媽媽擔心寶寶餓著,或者營養不夠,所以餵養孩子的原則就是「寧要撐著,也不能餓著」。
  • 5歲女孩被問親近奶奶還是外婆,孩子的回答,讓在場大人無地自容
    導讀:5歲女孩被問親近奶奶還是外婆,孩子的回答,讓在場大人無地自容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5歲女孩被問親近奶奶還是外婆,孩子的回答,讓在場大人無地自容!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與寶寶交流有什麼好處?新手爸媽讀懂他們,照顧寶寶會很輕鬆
    雖然嬰兒時期的寶寶還不能說話,但是各位寶媽絕對不能忽略和寶寶的交流,不僅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寶媽以後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加和睦,那麼注重母嬰交流究竟有什麼好處呢?①加強親子關係母嬰交流不僅僅是媽媽和寶貝之間的而語言交流,而且還包括了肢體接觸,視覺交流,觸覺交流等多種形式。從之前曉霞的故事中,我們也能知道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 一個人有多愛你,他的肢體語言會告訴你,難以掩飾
    人的嘴是可以騙人的,但是人的肢體語言卻騙不了人,一個人到底愛不愛你,或者是有多愛你,通過這個人的肢體語言就可以判斷出來。如果說人的語言都是經過人深思熟慮的,那麼人的肢體語言就是隨機應變的,或者是發自內心的。肢體語言難以掩飾,你也可以從肢體語言裡面判斷出來對方究竟有多愛你。
  • 寶寶的開口時間,代表他的智商?你信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如「天空是什麼」;對大人和孩子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開始思考使用詞彙的準確性,會更慎重地選擇詞彙,如3歲的孩子會說:「冰冷的街上,他為什麼不戴帽子?」,因為聽起來很親切,跟孩子交流起來也會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