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與臺灣第二批契約養殖蝨目魚開始捕撈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大陸與臺灣第二批契約養殖蝨目魚開始捕撈

2014年08月04日 11:21:37  來源:新華網

  9月3日,臺南市學甲區的養殖戶在捕魚。當日,作為大陸與臺灣第二批契約養殖的蝨目魚開始捕撈。根據契約,上海水產集團將以每臺斤(1臺斤合600克)45元新臺幣(1臺幣合0.2119人民幣元)的保證價,收購當地120家養殖戶的360噸蝨目魚。蝨目魚又名「狀元魚」,因營養價值較高,又稱「牛奶魚」,有「臺灣第一魚」之稱,在臺灣南部地區,蝨目魚是當地民眾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美食。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責任編輯:段方君]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twwtougao@163.com

聯繫電話:010-83998731

相關焦點

  • 臺灣蝨目魚「遊」進大陸 期待養殖分工合作(圖)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遊」進大陸臺灣漁民撒網捕撈蝨目魚    臺灣漁業發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四面環海的臺灣島,周邊洋流交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帶來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在島內,漁業不僅滿足臺灣人消費需求並提供就業機會,也成為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     在臺灣所有漁業產品中,蝨目魚是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有「臺灣第一魚」之稱。尤其在南臺灣地區,蝨目魚更是臺灣民眾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
  • 大陸老百姓十月份有口福吃到大陸產的蝨目魚
    大陸老百姓十月份有口福吃到大陸產的蝨目魚 2012-05-17 08:05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     編輯:王思羽蝨目魚苗到達蕭山機場提貨處   蝨目魚屬於廣鹽性熱帶、亞熱帶魚類,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七十年代臺灣人從印尼引進蝨目魚
  • 蝨目魚「遊」進大陸 價格不再是「貴」字當頭
    大陸首度對臺「訂單」養殖的蝨目魚,由臺南學甲食品公司與上海水產集團代表共同主持裝箱起運儀式,第一個載運24噸冷凍蝨目魚全魚貨櫃,正式運往上海。蝨目魚就此「遊」入大陸市場。  這是一種兩岸經濟往來的創新模式,大陸下訂單,臺灣漁民供貨源,不僅擴大了臺灣南部地區消費需求並提供就業機會,也成為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在臺南學甲地區的捕撈作業,保價收購、現場結清貨款的方式深受當地漁民歡迎,有關協會也希望藉助學甲地區的成功經驗,明年能擴大訂單範圍,讓更多當地漁民受惠。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登陸蘇州
    來源: 新華網蘇州頻道  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正式「遊進」華東地區。昨天下午,在首站蘇州舉行的「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美食發布會」上,蝨目魚在大陸地區被正式命名為「狀元魚」。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專程趕來祝賀。一個美食發布會,為何會引起國臺辦領導的興趣?
  • 大陸首度在臺契作養殖蝨目魚?成效各方矚目
    大陸首度在臺灣契作養殖蝨目魚,成效受各方矚目。今年主要產季接近尾聲,臺南蝨目魚養殖業者陳若彭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大陸首度對臺契作,在臺南地區發揮了魚價穩定作用,「今年養蝨目魚的,應該都可以安全過關!」
  • 臺灣蝨目魚之「殤」
    資料圖片:2011年,大陸首度與臺南契約養殖蝨目魚,首批24噸魚貨,昨天裝箱運上貨櫃,準備銷往上海。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正式「遊進」華東市場
    &nbsp  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正式「遊進」華東地區。昨天下午,在首站蘇州舉行的「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美食發布會」上,蝨目魚在大陸地區被正式命名為「狀元魚」。國臺辦副主任鄭立中專程趕來祝賀。一個美食發布會,為何會引起國臺辦領導的興趣?原來,這背後有一則故事,而鄭立中恰恰就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臺南蝨目魚價格上漲 大陸契作起穩定作用
    4月2日電臺灣西南沿海養殖特產蝨目魚,近來價格持續看漲。臺灣漁政官員表示,月前的寒害、日本核災都是主要因素。至於大陸在臺南的蝨目魚契作採購,對市場影響還待觀察,若能發揮穩定市場價格作用,樂觀其成。 臺南蝨目魚產地價格,每臺斤(600公克)過去從新臺幣20幾元到40幾元不等,今年農曆春節過後已有連續幾波調漲,近日價格還衝到61元,甚至70元。
  • 臺灣「第一魚」蝨目魚「登陸」大陸後改名為「狀元魚」
    會議透露,今年開始列入ECFA早收清單的蝨目魚,關稅稅率降為零,這意味著臺灣蝨目魚將在大陸獲得更多商機。而就在不久前,關於蝨目魚是否改名也曾引發了一陣不小的「風波」。為了消除大陸消費者對這一名稱的不良聯想,在這次會議上也正式公布,此次蝨目魚進軍大陸市場,將定名「狀元魚」。蝨目魚的名字從何而來,改名又會對業者產生怎樣的影響?
  • 海關「零關稅」 臺灣蝨目魚「登陸」受歡迎
    海關「零關稅」 臺灣蝨目魚「登陸」受歡迎2014-05-06 10:06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孟雅詩  你好臺灣網廈門5月6日消息 (記者 郭婕妤 通訊員 張冬鋒)「你們看,生產線上的這些蝨目魚非常新鮮,多虧了海關提供的關稅優惠和通關便利,讓蝨目魚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加工,極大保證了我們產品的品質
  • 臺灣蝨目魚登「陸」定名「狀元魚」
    新華網南京3月8日電(記者 秦華江)「臺灣第一魚 蝨目魚美食發布會」8日下午在蘇州舉行。會上,上海水產集團、禎祥食品、學甲食品三家主辦企業推介了臺灣蝨目魚系列產品。同時,為更好地推介蝨目魚,其在大陸市場正式定名為「狀元魚」。
  • 零關稅臺灣蝨目魚 在東山深加工後來廈門
    廈門晚報訊(文/圖 翁華鴻 張冬鋒 劉歡歡)「你們看,生產線上的這些蝨目魚非常新鮮。如今,蝨目魚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加工。」「雖然大陸也有一些蝨目魚收購點,卻沒有專業化的深加工流水線。加上這種魚肉橫刺較多,市場一直很難打開。」陳振魁董事長介紹說,2013年他們就開始探索上馬蝨目魚深加工項目,力爭填補這一空缺。
  • 兩岸企業合作開發臺灣蝨目魚
    原標題:兩岸企業合作開發臺灣蝨目魚  近日,在東山檢驗檢疫局和東山海關工作人員的現場監管下,6個貨櫃、132噸的臺灣蝨目魚順利運抵東海岸公共保稅庫。這是素有「臺灣第一魚」之稱的蝨目魚,首次大批量「登陸」海峽西岸。   蝨目魚俗稱「臺灣第一魚」,屬於ECFA清單內品種。
  • 赴大陸受阻 臺南蝨目魚抗爭協會決議一波又一波
    華夏經緯網9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原準備與觀光產業12日一起上凱道抗議,該協會理事長王文宗說,漁民只是很單純希望能與大陸契作,擔心抗議活動會失焦,協會不參加12日活動,但會發動抗議一波接著一波,直至農業局行文與大陸契作行為是合法的為止
  • 全身有260根刺,吃起來又麻煩的蝨目魚為何成為臺灣第一魚?
    在我國的寶島臺灣有一種最具代表性的魚種叫蝨目魚,當地人把它譽為「臺灣家魚」或「臺灣第一魚」,大陸俗稱「狀元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養殖歷史,它並非是臺灣土著,而是由臺灣從印尼引進,後來在廣東汕頭地區也試養成功。在臺灣南部,是很多漁民多年來的主要生計來源之一。
  • 臺灣蝨目魚的「池魚之殃」 蔡當局從中作梗島內「漁」不聊生
    為幫助臺灣漁業發展,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早在2011年,大陸方面與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籤訂契作合約,除第一年300萬臺斤(1臺斤=600克)外,其餘每年臺灣向大陸輸出約360萬臺斤蝨目魚。而隨著臺灣政黨輪替,兩岸關係逐漸轉冷,臺南蝨目魚與大陸契作已於去年喊停。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臺南市蝨目魚養殖協會理事長王文宗公開表示,在蔡英文執政的一年半中,約有1億多元(新臺幣,下同)的蝨目魚銷售額憑空蒸發,漁民們欲哭無淚。  那麼問題來了:那個選舉之前喊著「綠色執政,質量保證」的蔡英文難道又要「神隱」?
  • 臺南市長賴清德:蝨目魚打開大陸市場 對養殖戶幫助大
    據中評社報導,大陸在臺灣契作蝨目魚今年屆滿3年,臺南市長賴清德29日在養殖戶年終聯誼餐會上首度對契作蝨目魚拓銷中國(大陸)市場、照顧漁民表示肯定。綠營「立委」陳亭妃也表示要督促「行政院農委會」,以蝨目魚產業為重點發展指標,給了地方必要協助。&nbsp  大陸在臺灣契作養殖蝨目魚,3年前上路,但臺當局及地方行政部門都持觀望態度,並沒有介入契作的相關作業。民進黨籍的臺南市長賴清德也不曾對契作公開談話,或參與相關活動。
  • 原深綠臺漁民訴苦:沒有大陸蝨目魚合同 我們很可憐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8月22日報導,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今南下為黨提名的臺南市長參選人高思博助選,有自稱原深綠的臺灣漁民向他訴苦,稱沒有大陸的蝨目魚合同,「漁民尚可憐!」,只希望早日恢復大陸的蝨目魚合同。
  • 李娜:太陽花一周年| 臺南蝨目魚在大陸怎麼了?
    蝨目魚又名國姓魚,據說當年鄭成功在安平建魚塘養殖,蝨目魚從此成為三百年來南部人便宜而穩定的蛋白質來源。 比起暴利,漁戶更關心的是:契作後,臺南市場上的蝨目魚價格「穩定」上升兩倍;魚苗、飼料的價格跟著上漲。擴大了養殖規模的漁戶害怕:遊過海峽的多刺的蝨目魚,能為大陸人青睞嗎,契作能持續嗎? 一個在大陸工作的臺灣青年,和大陸網民掐架:不要講你們來買東西就是恩惠……我臺南人啊,吃個蝨目魚變這麼貴,我還不爽呢。
  • 大公報:「臺灣一寶」蝨目魚不妨改名可雙贏
    香港《大公報》2日刊文說,物美價廉的蝨目魚在臺灣島內被視為一寶,但倘若因名字之故而得不到消費者的青睞,未免可惜。臺灣漁民不妨考慮改名的建議,既有助於開拓銷路,又可加深大陸消費者對島內漁產的認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漢字是一種有趣的文字,看到字形就可大概猜到字義:以「山」為偏旁的字多與山相關,如峰、峽;以「蟲」以偏旁的字則讓人聯想到昆蟲一類的小動物,如蝶、蠅。因此,漢字被稱為象形文字,但「以形衍義」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鬧出笑話和產生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