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要…」:你愛孩子的捷徑,是否正在扼殺孩子的未來?

2020-08-12 小小聊教育

為了孩子,父母經常會叮囑他們:

現在壞人可多了,放學後你不要到處亂跑!

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太多了,你不要一個人過馬路!

一定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不要和學習差的孩子交朋友……

不要吃冷食!

不要爬高……

為了孩子,我們喋喋不休地重複著「不要…不要…」。可是,有些看似愛孩子的捷徑,有些卻可能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扼殺孩子的未來。


孩子,大膽去想像


一. 過度保護的孩子,可能成長為巨嬰

日本家庭情感劇《過保護的加穗子》中的加穗子就是個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

她20歲了,早晨起床仍然需要媽媽叫醒,穿什麼衣服出門需要媽媽準備,甚至沒給自己買過衣服,沒單獨坐過公交車,和朋友出去玩沒給別人拍過照……

她在父母的愛中長大,像個小孩子一樣,很多事情都沒想過要去嘗試。

直到該參加工作了,需要面試了,需要自己面對很多事情了,她才發現自己像個巨嬰。

巨嬰最典型的特徵就是由於父母過度的保護和溺愛,導致自身不能脫離父母完全獨立,脫離父母就難以生活,養成了依賴的思想。

也許有人覺得這樣的事只發現在電視劇中,現實中不可能發生。

天才少年魏永康17歲時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20歲時卻因生活無法自理被迫退學。

幸運的是,後來他在親朋好友及父母的幫助上努力適應生活,補上了這一課,才真正長大,像正常人一樣結婚生子,還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

孩子的成長需要陽光,也不能缺少風雨。讓孩子面對風雨有那麼可怕嗎?

也許,我們可以更多地說「你試試……」。


孩子,你可以去試試


二.讓孩子去試一試,對他很重要。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習得性等待」,到了飯點,習慣性地等待媽媽準備好一切;朋友過生日,習慣性地等待父母幫他準備好禮物;高考報志願,習慣性地等待父母幫他做好安排……

如果孩子的價值就是等待,是一個絕對聽話的孩子,但他根本沒享受過選擇帶來的樂趣,沒享受過自己做決定帶來的挑戰,他的成長就是不健康的,直到後來失去的選擇的能力和勇氣。

的確,從小讓孩子試一試,對他很重要。下面的這些不是故事,因為它真的就發現在我們身邊。

1. 孩子的好奇心會給生活塗上五彩顏色

貝貝想要學溜冰,可媽媽說「不要在冰上玩,摔倒會受傷的。」

溜冰究竟會有怎樣的感受?摔倒的疼痛和在冰上飛是怎樣的感覺?別的孩子能玩為什麼自己就不能玩?

後來,爸爸帶她去玩,還讓溜冰場上的大哥哥帶他玩,她對冰場充滿了好奇,不停地問著問哪。

貝貝想去遊泳,可媽媽說「遊泳池裡什麼人都有,可髒了,會傳染上病的。」

還好,爸爸帶她去遊泳了,告訴她遊泳池裡會定期消毒,還會換水清潔,都是經過檢測的,可以放心。看到她在水中開心的樣子,鼓勵給她報了遊泳班。

鼓勵孩子不斷嘗試,讓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他的世界就是豐富多彩的,生活也會五彩繽紛的,這樣的孩子才是健康充滿活力的。

2. 孩子的興趣會幫助他養成陪伴一生的好習慣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就要從小抓起,如何抓呢?鼓勵孩子多去嘗試。

有的孩子喜歡鋼琴,有的孩子喜歡薩克斯,可小鬧偏喜歡吉他,這也是他媽媽帶他去多聽多看多嘗試之後發現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鬧從學習吉他中養成了自律的好習慣,學習上也幾乎不讓媽媽操心。


試一試,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孩子


3. 孩子的創造力會助他插上創造的翅膀

小凱從小就好奇心很強,他不明白為什麼電燈會亮,那個開關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為什麼按一下電燈便會亮?

爸爸讓他嘗試著把開關打開,發現了裡面連接的電線,好奇心更濃了。

後來爸爸給他買回了電路儀器,讓他嘗試做實驗,感覺動手操作的神奇。

初二時,他製作的帶小電扇的筆獲得了市裡小發明比賽的一等獎,他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提升。

4. 受挫力會給他的未來之路增添力量

嘗試就會有失敗,可是發明大王愛迪生這樣看待失敗:我沒有失敗,不過是向成功又邁近了一步,因為我知道了一條行不通的路。

蕭伯納說:一個嘗試錯誤的人生,不但比無所事事的人生更榮耀,並且更有意義。

是啊,所有的嘗試都會變成一種經歷,豐富著孩子的未來之路,給他們增添力量。

孩子的成長之路就好比穿衣吃飯一樣,別人無法代勞,不斷鼓勵孩子去嘗試,對他們十分重要。


嘗試,成長


三.鼓勵孩子不斷嘗試,父母做對了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最後小馬順利地過了河,原來河水既沒有水牛說的那麼淺,也沒有松鼠說的那麼深,只有自己試了才知道河水有多深啊。

任何事情只有嘗試過了才知道,那麼,在孩子嘗試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 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去試錯

盲童張樂剛剛轉學時,媽媽為了鍛鍊她放學能夠一個人回家。從校門到家門一路跟蹤,看著她走了好些彎路,實在沒辦法時甚至請路人去幫忙給孩子指路。

整整一個星期,媽媽始終無聲無息地跟著她,確保她的安全,幫助她但不讓她知道,為的是不讓她過分依賴媽媽。

一周以後,她終於能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上下學了。

這個嘗試,鍛鍊的是孩子的自理能力,更是告訴孩子:別人能做到的你也能行。



2. 對嘗試的事情完成的不好時,多去鼓勵

兒子五歲時去學畫畫,他總因為畫不好而發脾氣。然而,我把他的畫都貼到了陽臺上,並且幫他發現每幅畫中的優點。

比如:太陽不圓,是有雲把它遮住了?還是因為畫中樹葉擋住了小兔子的眼睛呢?

漸漸的,他明白了,不是畫得像就是好畫,每幅畫都可以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喜怒哀樂啊。

後來,他對畫畫更感興趣了,還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解讀自己的畫,同時,也越來越自信了。

3. 關注孩子的情緒,在說「不要……」時,多考慮一下他的感受

朋友曾談起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她7歲的女兒站在19層樓的窗戶上,披著床單,口裡念念有詞,想要在空中飛起來,幸好她奶奶及時發現,告訴她床單的力量太小,不能幫助他飛起來。

同時,她帶孩子去飛機上參觀,還請了解說員講解飛機是如何在空中飛翔的,才真正避免了悲劇的發現。

參觀結束後,孩子說她長大要當飛行員,真正享受在空中飛行的感覺。

不簡單粗暴地說「不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四.讓孩子在嘗試中成長,是對他最負責任的愛

電視裡有什麼?我可以拆開看看嗎?

墨汁和醋有什麼不一樣?我可以嘗嘗嗎?

握住方向盤汽車就會往前走,我可以試試嗎?

告訴孩子「不要……」似乎是保護孩子的捷徑,但不妨讓孩子在嘗試中成長,才是真正最負責任的愛。

相關焦點

  • 「媽媽,我不想學習」:這些做法你可能正在扼殺孩子的天賦
    ,很多時候你正在扼殺寶寶贏在起跑線的機會。當孩子說「媽媽,我不想學習」時,先不要慌,也不要馬上制止。因為你制止的很多是事情,可能就是在扼殺孩子的天賦。此階段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請允許他們的活蹦亂跳,不妨提供些安全係數高的兒童用三輪腳踏車 小滑板車 電池驅動的小汽車等。可以讓身體的運動協調力和靈敏性再上一個臺階,為後期的運動智能培養打好基礎,或許未來你的寶寶可以成為專業的運動員。
  • 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
    導讀: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讓你的管教方式,扼殺孩子的未來!聰明父母必知5大要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以為的延遲滿足,正在扼殺孩子的自控力
    前段時間有個鄰居的孩子,真的是刷新了我對培養孩子自控力的認識。這個小女孩在幼兒園上中班,和我們家波波非常玩的來。有一次,我帶著波波剛從超市回來,買了一排酸奶,看到這個小女孩也和媽媽一起在下面玩兒,我就順手給了小女孩一個酸奶,也給波波拿了一個,讓兩個小女孩一起坐著喝。小女孩的媽媽倒是沒太推辭接過去了,但就是沒給孩子喝,一直跟孩子說,你得學會等待。
  • 別讓你的吼聲扼殺孩子的自信心
    只是不知道她有沒有發現自己孩子的膽怯。有沒有發現她的這種教育方式或許不適合孩子呢。有沒有想過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壞的影響呢?每個媽媽都在用生命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媽媽的愛是否純粹呢?《哈爾的移動城堡》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 以愛為名的「遙控器」,正在摧毀你的孩子
    我把所有希望放在你身上,你不要讓我失望。你現在恨我沒關係,未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這些話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它們是很多家庭裡父母的口頭禪。在臺灣親子題材單元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是《媽媽的遙控器》,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 你給孩子的,是否是孩子想要的?
    無論你置身都市還是鄉村,是貧窮還是富有,是高官還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給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的有用的人,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的財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饋贈。尹老師以自己女兒愛畫畫為例,專門在家給孩子設置了「一面塗鴉牆」,給孩子無限想像,自由繪畫的領地。她告訴我們:不要阻止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奇心,想像力不需要刻意培養,不限制就是培養。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得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源泉。愛畫,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畫,藏著孩子的世界。
  • 是誰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慾?
    從家裡的角角落落,到路邊的小洞洞,小石子,高山大河,孩子都充滿好奇。可是,有多少家長會保護孩子的求知慾,會呵護孩子成長呢?現實是孩子的求知慾和自我成長都被父母扼殺了不信?想想,1.當孩子還拿不穩勺子,但想練習自己吃飯時,你是否能忍受孩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吃得滿臉滿身都是飯粒?2. 當孩子對細小事務感興趣時,你是否能忍受孩子捏著路邊的小石子玩兒?3. 當孩子看到父母掃地,自己也想試一試時,你能否忍受孩子把垃圾掃的滿屋子都是?4. 當孩子寫作業時,你有沒有在旁邊指手畫腳,甚至撕掉孩子的作業?5.
  • 父母必讀:扼殺孩子積極性的10句話,父母不要再說了
    你已經盡力了。中國人出場救火把事情完美解決。大家一看:哇塞你這麼有能力,為什麼一開始你要騙我們呢?原本的鮮花掌聲就變成了不解和埋怨。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時候家長出于謙虛或者別的原因會對孩子說一些話,殊不知這些話無意中會扼殺了孩子本該樂觀的心態。不妨回想一下,你有沒有說過下面的話呢?
  • 開學季 | 學校扼殺孩子的創造力了嗎?TED最火演講給你答案
    問題是,長大後,藝術靈感是否還能保留。英國教育家Ken Robinson曾在演講臺上發表過TED史上最受歡迎的演講之一:《學校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嗎》,目前全球超過5000萬人看過。Ken Robinson堅信: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喪失了創造力,甚至可以說,是人們所受的教育讓我們喪失了創造力。
  • 你的這些做法,正在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本能,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不斷學習,探索和前進的動力。孩子在0-3歲,是好奇心特別強烈的階段,他們對周圍大部分事情都很感興趣,總是提出很多問題「為什麼星星會閃?為什麼汽車會跑?為什麼天是藍的?」這些好奇寶寶的問題很多,有些問題讓父母都無法回答,有些父母不屑於回答這些問題,或者覺得很煩,覺得在孩子面前沒有面子,於是就不耐煩的叫孩子不要問那麼多。
  • 你所謂的愛,正在把孩子推向絕境
    原標題:17歲孩子跳橋自殺:你所謂的愛,正在把孩子推向絕境文丨呂靜賢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所有的關係中02你自以為的正確的愛,正在把孩子推向絕境一直以來,我們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崇尚棍棒教育。於是指責、打罵與否定,就成了我們大多數父母對待子女的常態。反而父母對孩子應有的愛與鼓勵、支持,在孩子眼裡成了奢侈品,甚至終生無緣體驗。
  • 不要抑制孩子畫畫的欲望,愛畫畫的孩子都有這些優點,你知道嗎?
    我們不能保證保護孩子一輩子不接受任何來自社會的惡意,但是只要孩子保持著一顆發現美麗的眼睛,就可以心存希望感恩和愛,這才是留給孩子一生最好的財富。而繪畫是培養孩子想像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愛畫畫的孩子天生就會具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力,而且還會有更加強大的學習能力,所以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一定不要扼殺他的興趣喲!
  • 帶娃哪有省心省力的捷徑: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父母雙全的「孤兒」
    而他的媽媽正在不遠處,埋著頭專心刷手機。路人都忍不住側目,表情或關切或詫異,唯獨那位媽媽卻一直未注意到自己寶寶的窘境,雖然她看似陪伴在孩子身邊,實際心思全然不在孩子身上。為圖省事,有多少父母在帶孩子時,人在心不在,不願意花心思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及時反饋孩子的需求。孩子感覺父母離自己明明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步步緊逼自己的孩子
    中國式父母在孩子上學階段過度注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對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高考是一個學生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但絕不是唯一機會。許多家長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自己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報了許多補習班,這對一個天真孩子真的很好嗎?從孩子幼兒園就培養各種知識,無異於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 孩子愛玩水如何是好?這是孩子的一種「天賦」,請不要扼殺!
    孩子愛玩水,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制止孩子玩水他就會大哭大鬧,不制止就會把全身弄溼、家裡弄亂,現場就會變得慘不忍睹。前陣子天氣比較熱,我家兩個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在院子裡玩水了。起初的時候孩子玩水總是把衣服和鞋子弄溼,渾身也都是髒兮兮的。
  • 孩子被幼兒園勸退:警醒家長,不要扼殺孩子立足社會的能力
    最近看了新一期的《媽媽是超人》,其中馬雅舒的育兒方式驚到了我,看完之後,特別擔憂她的女兒米雅的未來。馬雅舒是中國演員,曾出演過《西遊記後傳》、《寧為女人》、《天龍八部》等影視作品,她的丈夫羅伯特是美國人,他們的女兒叫米雅。馬舒雅對女兒的愛和呵護超乎想像!
  • 為什麼孩子不懂得心疼你?要想讓孩子學會愛你,你需要這樣做
    盧梭在《埃米爾》中指出:「你知道什麼會讓你的孩子痛苦嗎?也就是說,讓他得到他想要的。他得到的越多,他想要的就越多。遲早你會拒絕他的。這種出乎意料的拒絕對他造成的傷害將比他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大。」我們總是說我們應該好好愛我們的孩子。但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想給什麼,不求原則是非。
  • 父母四種行為,正在扼殺孩子想像力
    但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的不正常行為都被視為不良習慣,要改掉。 殊不知,這正在一步一步扼殺孩子的想像力。但通常父母沒有意識,對自己的行為不自知,下面是常見的幾種: 1、知識比想像力重要。只要孩子好好上學,掌握了學校所學的知識,取得好成績,考一所好大學,再找一份好工作,將會有一個美好的前程。 所以,當孩子提出某個問題時,父母馬上會告訴孩子所謂的「標準答案,」要求孩子記下來。不給孩子思考、發揮想像力的機會。
  • 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就不要拒絕孩子對你的愛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雖然哭著來世上,但隨後孩子的世界都是純真簡單的,對他好的人,嬰兒期知道用咯咯笑聲讓親人倍感幸福,當逐漸大時他會用自己的行動去表示他對你的關心,比如說跟你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有東西會分些給你,去超市看到喜歡的東西會諮詢你的意見……說這些,也許有些家長會發覺自己的孩子沒這種意識,甚至感嘆自己養了只白眼狼!
  • 寫給刻薄而不懂欣賞的父母:你的語言暴力,正在扼殺孩子的生命力
    讓孩子避開,是為了避免孩子聽到家長當面批評自己感到難堪,破壞親子關係。但這位媽媽卻很不在意的說:「沒關係,他早就聽慣了。要想不要大人說,就要做好。」說完,厭煩地看了一眼一旁的孩子,孩子尷尬的低下了頭。緊接著,這位媽媽看見孩子低下頭,還「補一刀」:「你知道丟人,怎麼不自覺做好該做的事,能讓人省點心嗎?」孩子因為尷尬,眼神飄向遠處,小聲回應一聲:「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