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著推進自讀課專題研究,促進工作室學員專業素養提升,加強成員間教學交流的目的,6月9日,「王玉芳名師工作室」在方埠初級中學開展了部編教材自讀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工作室的王玉芳老師和五名學員以及方埠初中的部分語文老師參加了活動。
本次活動由工作室的包徐音老師和張家強老師帶來兩節自讀課的教學。第一節課由包徐音老師執教八下第五單元《一滴水經過麗江》的自讀課。包老師立足自讀課「用方法」的理念,以「理清『一滴水』的蹤跡」「聆聽『一滴水』的心願」「感受『一滴水』的情懷」為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感知作者阿來獨特的切入視角。教學中,包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情感飽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第二堂課,張家強老師為我們帶來的是七下第六單元《帶上她的眼睛》。作為一篇科幻小說,在教學上,它為師生雙方都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張老師找準切入點,搭準支架,引導學生層層推進,突破科幻小說「懸念」「伏筆」的重難點;巧用拓展材料,助力學生理解科幻小說「科學」「幻想」的藝術特點。課堂上的張老師激情迸發,學生們也受到張老師的影響,思維活躍,活動參與度高。
課畢,大家齊聚會議室,對兩位教師的課進行交流點評。方埠初中黨委書記李軍老師不僅從宏觀層面出發,告訴年輕教師,課堂不要只有「文」,一定要有「人」,關注目標背後的「人」。同時,李書記也為年輕教師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課堂技巧,如:學生回答時,要與他有眼神的交流,可以站得遠一點,能統觀課堂全局,也能讓學生回答的聲音更大些;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一定要有所反饋,不能忽略任何一個。隨後,方埠初中九年級語文教師楊玲燕老師,結合自己的論文《旁批——部編自讀課文自讀助力系統的支架與運用策略》,向工作室的老師們分享了自己藉助語文教材自讀課文設計的「旁批」進行自讀課教學的實踐。李書記的真摯提醒和楊老師的大方分享,為以後成員們進行自讀課教學提供了思路。
活動的最後,工作室王玉芳老師作了總結。她告訴幾位教師,「自讀課」對年輕教師來說是一個機遇,對學生素養來說是一個擴大、提升的過程。自讀課不能沿用教讀課的模式,要體現它的自主性,教學過程要以任務活動型為主,還要注重它的實踐性。
左:王玉芳老師與學生親切交談
右:王玉芳老師與學員促膝溝通
這次自讀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為工作室接下來的自讀課專題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實踐依據和思考,也為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適時促進教師們的專業成長。路漫修遠,學員們將在名師的帶領下,繼續求索。
(通訊員:任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