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達人」田精耘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田精耘讀小學三年級時,新華字典剛剛出版。好奇的他想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那時他不會使用字典,也沒有向父母求助。他選擇了最直接的辦法:一頁一頁翻。他一個人埋頭翻了整整一個下午,終於翻到那三個字。

幾十年後,他依然記得那個場景。他覺得,從那時起,自己就表現出一點執著、或者說偏執的性格。

他認為,這有助於他後來從事的發明事業。

「我篤信新華字典中一定會有我的名字,就像我篤信我做的研究、我的發明一定會對學生有用,對促進英語教學有益一樣。認準的事,再艱辛我都願意付出。」他說。

成都市西北中學外國語學校校長田精耘,手握11項國家專利,其中的英語撲克、英語魔方、英語麻將、英語圍棋等4件發明產品,被人們稱作「英語四魔」。

在成都市基礎教育界,他憑此赫赫有名。人們將他稱為「機投愛迪生」(西北中學外國語學校原名機投中學)。

    突發奇想,「英語撲克」橫空出世

和許多發明家一樣,田精耘的發明也源自日常生活中的一次靈光乍現。

2000年,37歲的田精耘已經是成都市一所中學的英語骨幹教師。他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教學進修機會——赴美國西雅圖學習培訓一年。

很快,田精耘就被美國特別的課堂教學驚住了。有一次,他去聽一節文學課,老師講的是一本小說,學生卻沒有拿任何教材。他好奇地問:「沒有課本嗎?」老師說沒有。「那為什麼選這本書呢?」田精耘得到一個令他驚訝的回答:「因為我喜歡。」

這位美國的文學老師解釋,正因為他喜歡這本小說,才會對內容鑽研更深,更有心得體會,由此,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把這本小說的情感、思想展現出來。

漸漸地,「以人為本」「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田精耘心中紮下了根。「為何我們的課堂總是那麼嚴肅刻板呢?」田精耘反思。教育遊戲的種子第一次在他腦中播下。一天,他突發奇想:「有沒有一種好玩的東西,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就把單詞記住了呢?」

他想到了撲克牌。「因為撲克牌簡單、方便攜帶,老少皆宜。」他立即買了20副撲克牌回家。最開始,他想得很簡單,一副牌54張,英語字母就26個,他就給每個字母分配兩張牌,卻發現根本玩不起來。

原來,「ABC」各字母所出現的頻率是不同的,但究竟哪個字母多,哪個字母少,各自概率多少,他一頭霧水。

田精耘陷入了苦苦地思索。他每天晚上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對著一大堆撲克牌,嘗試不同的字母組合。這種狀態持續了差不多兩年,原本性格外向、喜歡結交朋友的他幾乎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

2004年夏天的一個晚上,被字母排練組合「折磨」得快要崩潰的田精耘參加了一位朋友的聚會。幾杯酒下肚,田精耘把苦苦尋求字母概率而不得的沮喪和盤託出。沒想到,這位學計算機的朋友聽後哈哈大笑:「這太簡單了,包在我身上!」

兩周後,朋友就設計出了一個概率統計程序。田精耘把所有小學、中學、大學的課標詞彙一一輸入,程序自動就得到了每個字母出現的概率。按照這個概率設計撲克牌,一下子就通了。

那個晚上,田精耘壓抑良久的情緒一下爆發。他痛哭失聲,為自己的堅持感動,更為最後的成果高興。他像一個小孩一樣手舞足蹈,捧著設計成功的撲克牌玩了個通宵。

當田精耘的「英語撲克」展示在師生面前,立即在學校引起了轟動。他從自己的班上開始實驗,逐漸擴大到更多班級和學校。使用過的學生愛不釋手,興致極高。

    一鼓作氣,十餘年獲得11項國家專利

2005年,「英語撲克」成功申請到了國家專利。這給了田精耘莫大的信心和繼續鑽研的勇氣。

有一次,他在成都一所小學推廣「英語撲克」,孩子們玩得特別開心。下課後,一名孩子走了過來:「田老師,你發明的英語撲克很好玩,記單詞很有用,但就是要叫上同學、父母一起才能玩,要是自己一個人也能玩就好了!」

田精耘開始思索學生可以「獨自玩」的東西,他想到了魔方。此前從未玩過魔方的他,一口氣買了50個各種類型的魔方回家,把魔方一個一個拆解開,琢磨它的結構。

和撲克牌相比,魔方的難度更大。魔方有6個界面,每個界面9個字母,朋友設計的概率程序已不管用,田精耘只好用最「笨」的辦法,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嘗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達兩年多的「閉關修煉」,田精耘成功發明「英語魔方」。學生在初始狀態下就能觀察到110多個單詞,稍微擰動一下,至少又能找到五六十個新單詞。

田精耘再接再厲,又把目光瞄準了麻將。

在成都生活,田精耘自然也對麻將情有獨鍾。很多人一提到麻將,就想到娛樂和賭博,但在田精耘看來,打麻將是一種經典的益智遊戲。

剛開始設計「英語麻將」,田精耘總覺得麻將必須得有「筒、條、萬」三種花色,一直找不到出口。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觀察友人打麻將,那副牌剛好缺了一個子兒,朋友就用白板代替。田精耘頓時茅塞頓開:「何必非要拘泥於麻將固有花色,直接找來白板在上面刻上字母不就行了嗎?」

這一招果然奏效,按照「英語撲克」得出的概率,田精耘將26個字母刻在108張麻將牌面上,字母上標著的數字,表明該字母在字母表上的排序;字母旁邊的小點,表示該字母在整副牌中的數量。

在打法上,「英語麻將」有點類似成都麻將中的「血戰到底」。摸足十三張牌後,上家先出一張牌,下家接過牌後,與自己手中牌面上的字母進行隨機組合,拼成英語單詞。如果下家無法拼出,則再傳給下面一家,一直到上家的牌都打完。在計分時,拼出英語單詞最多、單詞最長的一方獲勝。

「英語麻將」很快問世。今年,在新媒體的助推下,田精耘再次成為「網絡紅人」。距離中考不到半個月,成都市機投中學初三學生打「英語麻將」減壓的消息引人注目。畫面上,學生們每四人圍成一桌,摸牌、打出,熟練而自然。

不久前,田精耘自主研發的「英語圍棋」又獲得了國家專利。自此,潛心鑽研十餘年的他共計獲得了11項國家專利,英語撲克、英語魔方、英語麻將、英語圍棋4件發明產品也被人們稱作「英語四魔」。田精耘本人,也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普通中學教師,變成了成都基礎教育界赫赫有名的發明家。

    半路出家,矢志提高英語學習興趣

可能誰都不會相信,這樣一位英語界的發明「牛人」,學習英語卻是「半路出家」。

田精耘出生在重慶墊江縣。1979年,高考恢復後的第三年,他和眾多同齡人一樣為自己的大學夢而精心準備著。恰在這時,有一個可以直接去當老師的機會出現了。與家人商討後,田精耘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那一年,16歲的田精耘獨自來到一座經寺廟改建而成的偏遠村小。下午兩點半,村小就放學了,學生一走,家住得近的老師也回家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人。

「自己也還是個孩子,守著空蕩蕩的寺廟,一個人就哭起來,哭得厲害。」年過五旬的田精耘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當時孤單的樣子。老百姓心疼他,就為他請願,讓他去條件好一點的鎮上教書。一個月後,田精耘調到了鎮上一所小學。

上世紀80年代初,正是全國開展英語教學改革的時候。教育部門要求中小學校開設英語課。但在當時,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異常難找。怎麼辦?墊江縣決定自己培訓英語教師,而年輕的田精耘接受新事物能力快,成為首先考慮的人選。

在接受了半個月小學英語課程、5個月初中英語課程培訓後,田精耘憑藉著年輕人的頭腦敏捷、好學好問,很快在英語教學方面上手。由此,他生命的一扇門也打開了,與英語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能學好英語,就是因為我對英語特別好奇,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田精耘說。改革開放初期,在中國的外國人很少,在街上要是看到一個外國人,人們都會咋咋呼呼半天。有一次,他在重慶解放碑遇到一名外國人,就一路追著與他進行英語對話,回到學校到處「炫耀」,興奮勁兒持續了好幾天。

從那時起,田精耘就意識到興趣對一個人學好英語的重要性。

而從自身學習英語的過程以及多年的教學經歷出發,田精耘認為,讓學生喪失興趣的「罪魁禍首」就是詞彙。

為了讓學生記住單詞,老師普遍採取死記硬背的辦法,有時候還讓學生抄寫幾十遍。在田精耘看來,正是這種大量重複的機械勞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徹底厭煩,失去了興趣。

「這也是觸動我發明英語撲克、英語魔方、英語麻將、英語圍棋的直接原因。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玩耍中就記住了許多詞彙,還訓練了分析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田精耘認為,他的發明能提高學生的許多非智力因素,恰恰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才能夠形成閱讀能力。就好比學習中文,首先要解決生詞,才能看書讀報。」在田精耘看來,詞彙才是學好英語的關鍵,而如今的英語教學是存在問題的。從教材板塊化的編排來看,最注重的是語法,此外,英文閱讀基本是考卷上讀完就要做題的短文,沒有讓學生真正意義的閱讀,學生學到的是考試技巧而非語言應用……他說,中國的孩子學英語缺乏學習興趣,也缺乏必要的學習環境和氛圍。

對此,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力非常認可。「英語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門徹徹底底的外語,而在不少國家卻是作為第二語言在運用,這就導致我們缺乏實際的語言運用環境。」他說,這也就是為什麼剛接觸英語學生很有興趣,漸漸地就沒有了動力,因為「不能用」。

在李力看來,田精耘的發明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缺陷有著重要的彌補作用。「學生玩的過程,就是一種輸出和運用,學生玩得越好,學會的詞彙就越多,興趣就會越高。」李力尤其推崇「英語麻將」,認為其真正做到了教育和娛樂的完美結合,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精心耕耘,熱愛與執著成就教育夢想

2013年,田精耘主動申請從成都武侯區教育局的崗位調到地處城郊的西北中學外國語學校做校長。

他還是喜歡在教學一線,最願意聽到的稱呼還是「田老師」。

田精耘的父母都是重慶墊江縣有名的教師,桃李滿天下。每當逢年過節,教過的學生就會登門拜訪、絡繹不絕。這給年幼的他的心靈帶來極大震撼,他看到了人們對教師職業的尊重,也體會到了父母作為教師的幸福。

在把教師比喻為園丁的年代,當了老師就意味著需要辛勤付出。「精耘精耘,意思就是精心耕耘,父母給我取的名字,就註定了我要當老師。」田精耘打趣。

回望這十幾年搞發明研究的歷程,他認為自己當得起「精耘」這兩個字,「那真是一個孤獨、痛苦又夾雜著絲絲興奮的過程」。然而一旦開始研究,田精耘整個身心都沉浸其中,幾乎斷絕了與身邊朋友的一切聯繫、應酬,對家人的關心也少了許多。

因為搞發明,老婆沒少和他吵架。以前在家,田精耘非常勤快,洗衣做飯樣樣都幹。自從搞了發明,他就什麼都不顧了,老婆孩子跟他說話,他可能根本沒聽進去,因為腦子裡整天想的都是發明的事。

但隨著發明成果的應用效果得到驗證,很多人開始對田精耘的這股執著勁兒直豎大拇指。最早將「英語撲克」引入學校進行實驗的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校長邱華注意到,孩子們特別喜歡「英語撲克」,有的還帶回家和家長一起玩,英語學習興趣和效果都顯著提升。據他統計,使用「英語撲克」的實驗班的學生,詞彙量比其他班級至少翻了一倍。

最讓邱華感佩的是田精耘對教育事業的這份熱愛和使命擔當,「他只有非常熱愛教育,才願意花這麼多精力去搞研究。他看到了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選擇了一種獨特的方法尋求解決之道,讓學生受益」。

「像他這樣,因自身熱愛而安靜地專注於教學研究的老師不多了!」成都市武侯區教科院新教育辦公室主任李鎮西說。

外語教育專家張正東、劉道義看到他的發明,讚賞有加。曾任教育部教材審定委員會專家組組長、中小學英語教材主編的劉道義為他的「英語撲克」寫到:英語撲克牌,學習功能多,助你記詞彙,幫你練對話,學中求快樂,樂中效率來。

專業學者的鼓勵給了田精耘精神上莫大的鼓舞,也堅定了他繼續走下去的決心。他發明的「英語麻將」已經入選由中國教育科學院組織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初中學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活動,並正在申請成都市級教育課題。田精耘希望有更多一線教師參與其中,以研究論證其對學生學習上的作用。

田精耘表示,未來,他將進一步完善系列發明產品,並推廣給更多的農村學校,幫助提高廣大農村學子的英語水平。(特約撰稿 劉磊 陳志敏)

《中國教育報》2016年09月22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發明「達人」田精耘 撲克、魔方成英語學習工具
    突發奇想,「英語撲克」橫空出世 和許多發明家一樣,田精耘的發明也源自日常生活中的一次靈光乍現。 2000年,37歲的田精耘已經是成都市一所中學的英語骨幹教師。他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教學進修機會——赴美國西雅圖學習培訓一年。 很快,田精耘就被美國特別的課堂教學驚住了。
  • 英語麻將發明者田精耘 獲評「感動武侯十大人物」
    學生為田精耘頒獎。2017年12月27日,成都市武侯區「感動武侯十大人物」名單揭曉,頒獎儀式上,獲獎嘉賓田精耘說:「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他的獲獎感言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田精耘校長也是此次入選「感動武侯十大人物」中唯一一名從事基礎教育工作者。此外,田精耘還入選了四川省精神文明辦評選的「四川好人」。工作的快樂讓他忘記身體的疼痛從2016年夏天開始,熟悉田精耘的朋友發現,他走路時有些遲緩,甚至動作有些變形。
  • 成都一中學校長發明「英語麻將」 用以記單詞
    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田精耘多次表示,「英語麻將」是一種教學用具,與用於娛樂的普通麻將有著「本質區別」。  田精耘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從事英語教學超過三十年,其間發明過不少教學用具,除了「英語麻將」外,還有「英語圍棋」、「英語撲克」等。在他看來,上述發明只是借用了娛樂工具的外形,其目的在於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內核仍然是「教學用具」。
  • 成都一中學校長發明英語麻將 回應噱頭大於實質
    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田精耘多次表示,「英語麻將」是一種教學用具,與用於娛樂的普通麻將有著「本質區別」。  田精耘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從事英語教學超過三十年,其間發明過不少教學用具,除了「英語麻將」外,還有「英語圍棋」、「英語撲克」等。在他看來,上述發明只是借用了娛樂工具的外形,其目的在於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內核仍然是「教學用具」。
  • 成都一中學校長發明「英語三魔」 吸引學生背單詞
    田精耘教學生們使用自己發明的「英語魔方」。  由成都市教育局和華西都市報聯合舉辦的「師德楷模」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很多讀者打來熱線,積極推薦他們心中的楷模。  「我想推薦機投中學校長田精耘,他的英語教學方式非常特別。」
  • 成都老師發明英語麻將 學生們組詞造句才能胡牌
    成都老師發明英語麻將 學生們組詞造句才能胡牌 【寓教於樂!成都一#成都老師發明英語麻將#:組詞造句才能胡牌】成都市機投中學,學生在校園裡玩起「英語麻將」。麻將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學生們用牌組詞,將糊牌詞語組成句子和故事,牌局才算完。對此,也有人提出質疑。
  • 校長發明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英語越好!
    校長發明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英語越好!網羅天下趣事 縱觀世界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打麻將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一種休閒娛樂的方式,作為一種益智類的博弈遊戲,距今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而我們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5位校長就發明了一種新型麻將,上課教學生玩,結果學生越玩學習越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位中國好校長名叫田精耘,是成都外國語學校的校長,手握11項國家專利,其中最令人讚嘆的就是他發明的英語麻將。他剛剛來到這個學校就發現,這裡的很多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而且對於英語的學習有著很大的抗拒心理。
  • ——《田哥內傳》之「成長的傳奇」
    今天想寫寫田哥在國內的故事,寫寫他在教育領域以內的形狀。所以叫《田哥內傳》。因為這篇「內傳」太長,共一萬五千字,故分期推出。敬請關注。我寫的田哥的故事,不會讓你失望的。稿子寫好後,請新疆三位老師幫忙校對,他們說,校對《田哥內傳》時,全哭了!親愛的讀者,您讀後會有什麼感受呢?
  • 雲南昭通發明達人範春潮!
    原創 昭通日報 昭通日報 收錄於話題#範春潮1#發明達人1在鮮花上列印圖案喝印有自己頭像的咖啡用燃燒空氣的桌爐做飯乘無人駕駛的電動飛機……從外表來看,很難將他與「發明達人」「科學專家」「技術怪才」這樣的詞彙聯繫在一起。
  • 「任性」科技達人:手工刷膠不易 發明個機器人來幹活
    「任性」科技達人:手工刷膠不易 發明個機器人來幹活 原標題: 裡面都是些「任性」的科技達人——對研發和創新幾近痴迷,「就是半夜睡著,想到點子也會馬上起身記下。」  正是他們,為長徵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等為代表的200多個型號配套火工品進行了裝配加工作業,為我國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的成功交會對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個國家級的「大師工作室」是如何煉成的?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了一番探訪。
  • 浙江金職院老師變身發明達人 9年獲得117個專利
    浙江金職院老師變身發明達人 9年獲得117個專利 2015-12-19 11:01: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愛手工會用縫紉機 熱心交警變身「發明達人」
    其實,做「布書」只是郭斌的一個小手工,愛手工會用縫紉機、名校畢業還有高級電工證的他,其實早就是個「發明達人」。老舊的日光燈管   摸下床頭就能開關很多獨居的年輕人,都有下班回家先跟智能家電聊個天的習慣。雖說已在西安成家立業,但做了交警,需要值班的日子裡,郭斌和另外5名同事,就住在單位7樓宿舍。
  • 目田是什麼?揭秘目田的意思及形成原因
    網路遊戲《魔獸世界》的玩家,這兩天發明了新詞「目田」。「目田」的全身(前身)是「自由」。在「巫妖王之怒」中,「自由」、「性感」、「激情」等詞在遊戲內無法正常顯示,註冊帳戶名中含有這些詞的玩家,會被要求強制改名。遂有玩家砍了「自由」的「頭」,變成了「目田」。
  • 當初被達人秀淘汰的科學達人現在怎麼樣了?網友:比非主流還辣眼
    當初被中國達人秀淘汰的那位科學達人現在怎麼樣了?網友:比非主流還辣眼大家還記得2013年中國達人秀上的科學達人嗎?他就是「閃電俠」盧馭龍。當初小編看完盧馭龍的表演真的是被他震撼到了,第一感覺就是特別的神奇,人竟然還可以控制電。
  • 「95後科學狂人」盧馭龍:深圳科技達人推出新發明—電焰灶
    「青年發明家」「95後科學狂人」「中國達人秀16強」「發射國內首枚私人大型液體火箭」……一直以來,在深圳馭龍電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龍電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盧馭龍身上有著許多光環。近期,他又主導研發了等離子技術電焰灶,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可用來烹飪的等離子火焰,並且已經將產品投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