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16歲的小老師為什麼成了在破廟裡哭的小「和尚」?——《田哥內傳》之「成長的傳奇」

2021-02-18 鎮西茶館

說明:五年前我曾寫過一篇《田哥外傳》。因為所寫田哥的這些故事都發生在國外,而且都在教育以外。故曰「外傳」。今天想寫寫田哥在國內的故事,寫寫他在教育領域以內的形狀。所以叫《田哥內傳》。

因為這篇「內傳」太長,共一萬五千字,故分期推出。敬請關注。我寫的田哥的故事,不會讓你失望的。

稿子寫好後,請新疆三位老師幫忙校對,他們說,校對《田哥內傳》時,全哭了!

親愛的讀者,您讀後會有什麼感受呢?

(一)成長的傳奇

  1

從美利堅合眾國回來後,我和田哥投入了各自的緊張工作中,不可能朝夕相處了。但時不時——比如十天半月——會接到他的電話:「西哥,你寫的《田哥外傳》讓我出名了,我要感謝西哥,我請你吃飯!」言語中充滿「討好」的味道。

是的,的確是「討好」(本來我是想說「諂媚」的)。對我來說,美國之行最大的收穫,就是顛倒了我和田精耘同志的關係,說得直白些,俘虜了田精耘的精神,把他牢牢地攥在了我的手裡,他已經心甘情願地拜倒在了我的石榴……哦,不對,我也沒有石榴裙,那應該說是拜倒在我腳上穿的耐克運動鞋的尖尖下。如果說,去美國前,我對「田主任」是敬而遠之兼仰之;那麼在美國期間,我倆漸漸平起平坐,互相稱兄道弟;而回國後他對我則仰視起來,用他的話說,他很「崇拜」我,是我的「粉絲」。

所以,他給我說話,會情不自禁地有激動緊張的顫音,便很自然了。

於是,我倆常常在飯桌上神吹海聊,插科打諢,逗得同桌的楊尚薇、魏虹、段紅等美女(這裡的「美女」是準確用詞而不僅指性別)咯咯咯笑個不停。順便解釋一下,每次吃飯,田哥都會叫上這幾位我倆共同的攝影模特兒——其實她們本來是我的攝影模特兒,輿論稱之為「西女郎」,但田哥非要摻和進來。

(寫到這裡,想到段紅回國後兩年便因突發疾病而香消玉殞。不禁悲從心來。願段紅在天堂依然美麗!)

閒聊中,田哥把我當成什麼話都願意說的親人,或者說,把我當成什麼都不敢隱瞞的「組織」,給我展示「我的前半生」。於是,我的腦海中漸漸浮現出比較清晰的田哥成長脈絡。

 

2

公元1963年,在中國西南某小縣城一對教師夫婦家裡,誕生一個嬰兒。小兩口一看是「帶把的」,喜不自勝。年輕的父母給孩子取名為「精耘」,其望子成龍之意不言而喻。

「我父母當了一輩子老師,有祖孫三代都是我母親的學生。」田哥曾經很自豪地給我說,好像他也是這祖孫三代學生的長輩。

受父母影響,小田(那時他還只能叫做「小田」)高中畢業就接父母的班當了小學老師,獨自一人前往一所偏遠的村小,一路形影相弔,很是悽苦。

到了學校,小田心更涼了。說是「村小」,其實就是一座破廟。每天下午兩點左右,學生就放學了,另外兩個住附近的同事也回家了。只剩下孤零零的田哥在廟子裡——未出家的小田卻成了標準的和尚。

那時我們可憐的小田剛滿16歲。「我是二月的生日,四月上班,你說我是不是剛滿16歲嘛!」講到這裡,田哥還認真地給我推算,怕我不相信。

「是夠可憐的,學生走了,你一個人在廟裡做啥子呢?」我的鼻子都有些發酸了。

「做啥子?哭!」田哥說,「自己也還是個娃兒,守著空蕩蕩的寺廟,一個人就哭起來,哭得厲害。想媽媽,想爸爸。整整哭了兩三周啊!」

本來很想「精耘」一番,沒想到一個破廟。英雄無用武之地。難怪他不哭哦!

可憐的苦孩子!我在心裡心疼當年的田哥。

夜深人靜,破廟裡傳來斷斷續續若有似無的哭聲。估計現在的恐怖大片裡才會有這樣的橋段。想想也瘮人。

嗚嗚的哭聲漸漸驚動了過路的老鄉,人們都知道這裡有一個小娃兒,是個老師。教書倒是認真,就是太小了,動不動就哭。「造孽哦,造孽!(四川方言:可憐。)」不少老鄉一邊搖頭一邊嘆息。

 

3

「這娃兒天天哭,這樣下去,要出人命的啊!——不跳河也要瘋。」老百姓心疼他,擔心他。雖然他們的孩子需要老師,但誰教不是教呀,何必讓這個小娃兒來吃苦受罪呢?善良的老鄉們就為他請願,讓他去條件好一點的鎮上教書。一個月後——後來田哥給我說:「實際上這一個月基本上都是哭過來的。」田精耘被調到了鎮上一所中心小學。

聽聽,「中心小學」,多神氣啊!果然,這所小學學生多,老師也多。小田不再孤獨,也不再哭哭啼啼的了,他很聽校長的話。魯迅寫阿Q勤勞時這樣寫道:「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我們的小田也是這樣,上課便上課,帶班便帶班,打雜便打雜。上的課也很雜,總之聽校長的,校長讓他教語文便教語文,讓他教數學便教數學,讓他教英語便教英語……

其實一開始田哥也沒有教英語,他能夠教英語,緣於他人生中一段可能比較勵志的插曲。

最開始,小田是教語文和數學,主要是教數學,因為他的英語水平叫「毫無水平」,那年月高中生基本上不學英語,即使學也是「郎裡屋切爾門毛「(毛主席萬歲)之類,高中畢業參加高考英語才考21分。這樣的水平自然落榜,居然還要去教英語,這豈不和男人懷孕一樣荒唐?

但是,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各學校都缺乏英語教師,小田所在的小學其實是一所「帶帽初中」,初中英語教師奇缺。雖然小田的英語底子差,但他有一個在學校無與倫比的優勢,就是年輕,所以當縣教師進修學校決定自己培訓英語教師時,我們的小田成為校長首先考慮的人選,列入重點培養對象。

 

4

英明的校長決定「破格提拔」小田當英語教師。就這樣,在接受了半個月小學英語課程、5個月初中英語課程培訓後,小田憑藉著年輕人的頭腦敏捷、好學好問,主要是膽子大、臉皮厚,不怕笑,便人五人六地走上了英語教學的講臺,煞有介事地給學生教起了「英國女婿」(English)。再後來,小田「學然後知不足」,又考上了地區師專英語專業,拿下了專科文憑,好歹也算是大學畢業了,因而被調到了縣城中學,這下他才算成了一名堂堂正正的英語教師。

       再後來,教了幾年書,他依然「知不足」,便考上了四川省教育學院,一個偏遠縣城的土包子一下來到省城成都,頓時暈頭轉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宛如來到電影中的巴黎、紐約。當時他想,這一輩子如果能在這裡生活,哪怕一天後就死,也不枉來這世上活一回啊!

當他給一幫兄弟夥說出他的這番「中國夢」的時候,譏笑四起。小田不屑,斜著眼睛對他們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俗話說:「有志者,誓進城(省城)。」所以,在四川省教育學院拿下本科文憑回到縣城教了幾年書後,小田憑著他一大摞證明其教育教學能力和成績的各種證書,走進了成都府,任教於成都十六中。再後來,田精耘(這時再叫他「小田」已經名不副實)一邊教學,一邊業餘備考英語碩士,居然考上了四川師範大學的教育碩士。那年他46歲。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幾年後田哥不是以英語名師嶄露頭角,而是靠著另一樣本事引人注目,在中國的麻將屆、圍棋界佔有一席之地。

究竟是什麼本事呢?

且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

                                                      

曾經引起強烈反響的文章,歡迎回訪

01 直言不諱答網友:我不會接受任何道德綁架

02  也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03  關於「李鎮西研究會」更名為「愛心與教育研究會」的一封信

04 我是這樣轉化「後進生」的(上)

05 我是這樣轉化「後進生」的(下)

06 我們的教育,就應該有這種淚流滿面的時刻

07 教育家的翅膀呼喚自由的天空

08 關於教師隊伍建設,我提三條建議

09 不必用堆疊的榮譽來證明教師的成功

10 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這個世界,我只希望這個世界不要改變我

相關焦點

  • 西哥
    西哥 魏虹所謂「西哥」,就是教育名人李鎮西。最早知道李鎮西大名時,還是我小時候。
  • 李鎮西:王老師和吳老師
    (後排右起第四人為王必成老師,第三人為吳玉明老師,我嘛,大家自己辨認。)我當然也沒有特意準備給他們聽的課,自然就按我本來的想法上課。說實話,他們推門進來的一瞬間,我心裡有過一絲緊張,但很快就放鬆了,我告誡自己,反正是隨堂聽課,就算對我的課不滿意,也不可能扣我獎金,怕什麼!真沒想到,課後兩位老師對我的評價非常高,王老師說我的課「非常有新意」,「真正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還向校長問我的情況。
  • 破廟的日子——憶滄縣中學
    59年前,它卻是誕生在滄縣城東一個村邊的破廟裡。1951年,我小學畢業,暑假前到滄縣城裡去考中學。當時縣裡只有一所中學,就是河北省立滄縣中學(今滄州市一中),簡稱「省中」。結果沒有考取。我很沮喪。我們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宿舍裡沒有床鋪,就在地下鋪麥秸,麥秸上鋪葦席。睡上去倒也柔軟,缺點是地下潮溼,跳蚤太多,咬得睡不好。
  • 一休和尚本是天皇之子,與女子共宿寺廟,76歲戀上小40歲的女人
    一休和尚這位日本的和尚,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我們對於一休和尚的認識,主要是來源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部動畫片《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是根據童年一休和尚的原型改編而來,在動畫片中一休小和尚聰明伶俐,向大眾展示一個又一個富有哲理的故事,被廣大粉絲稱之為一休哥。
  • 小可愛原來「五毒俱全」,帶你還原真實的一休哥
    小可愛原來「五毒俱全」,帶你還原真實的一休哥相信很多70、80後都忘不了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一休哥!」「哎……」,「休息,休息一下!」圓圓的小腦袋、清脆甜美的童音,那個來自東瀛的小和尚,通過動畫片的演繹,成了很多人心目中聰明、善良、機智勇敢的代名詞。但日本歷史上真實的一休形象,或許或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顛覆童年時期對那位小可愛的所有美好回憶。
  • 教育專家李鎮西:為什麼要讓孩子都出類拔萃?要找到適合的路
    教育專家李鎮西:為什麼要讓孩子都出類拔萃?李鎮西新書籤售會現場。李鎮西很認同一位教育家的名言:千萬不要讓分數成為一個人精神領域的全部內容。他認為如果一個人只能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可以認為他根本沒有表現自己。「為什麼現在很多家長都要讓孩子非常拔尖,出人頭地呢?」李鎮西表示,每個人的天賦、經歷、成長環境不同,適合其人生規劃也不盡相同,家長和老師需要主動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的路。
  • 民間傳奇故事:小和尚、妖怪與散仙的一段奇緣
    從前有座寺廟叫白雲寺,坐落在青山幽谷之間,寺裡大約有二十幾名出家弟子,其中有一個少年和尚,名叫慧遠,有著一副慈悲心腸。這天,慧遠在山中砍柴,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了呼救聲,他抬頭望去,只見一隻野狼正在攻擊一個男子。
  • 李鎮西:想念我的三位老師
    應該說,所有教過我的老師,都曾給過我心靈的滋養,並影響著我的成長。對此,我永遠銘記並感恩。今天,我想著重說說我的小學楊顯英老師、高中張新儀老師和大學(讀博期間)朱永新老師對我的愛和教誨。 一楊顯英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
  • 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作者不見經傳,卻是妙手偶得讓蘇軾心癢的這首詩《題梵天寺》,是北宋一個名為守詮的小和尚所作,小和尚並無名氣,只是梵天寺內的一名普通僧人。既是普通,除了這首詩以外,並沒有留下其他任何作品。這首詩是守詮夜歸時看到山寺相依的美景,妙手偶得之作。
  • 趙華榮:午汲小和尚
    與您分享趙華榮的文章:午汲小和尚。相傳,明朝初年,午汲村有一個財主善經營會賺錢,然而年近半百卻沒有子嗣,於是他就東拜佛西求神,終於在晚年生得一兒。為了好成人就給他起了一個乳名叫小和尚。關於小和尚的故事也就從裡展開了。小和尚自然一出生就嬌生慣養,生怕他受一點委屈,作為父親愛子之心更加濃烈。因為自己年齡不饒人,他一心想創造更多的財富,總想讓兒孫今後生活無憂。
  • 王者榮耀裡的趣味臺詞,曜:和尚有八個男人,個個都是傳奇
    提起王者榮耀中那些令人困惑的臺詞,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妲己那句:羈絆,是什麼意思……網友的大腦洞+小耳洞,催生了很多惡趣味金句: 曜:和尚有八個男人,個個都是傳奇
  • 《一禪小和尚》我是一禪一個呆萌小和尚,給你一碗毒雞湯,請喝下
    《一禪小和尚》我是一禪一個呆萌小和尚,給你一碗毒雞湯,請喝下OK,NICE,我又來推番了。今天同樣是一部國漫。(不得不說,最近幾年有的國漫還是不錯的)昨天,我整理我的收藏夾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今天我即將要推得這一部漫畫——《一禪小和尚》。
  • 李鎮西:王紹華,一位我終身感念的校長!
    李老師也堅持愛心付出,結合閱讀,寫作,實踐,反思提升成長,做班主任影響了一班班學生和家長,做校長看老師優點感動了一位位新老師。 @滿河星: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來自一線,是行家裡手,又懂得老師的酸辣苦甜;為師生搭建平臺,立足當下,又著眼未來。重實幹,有胸懷,懂教研,搞創新。學校有這樣的校長,想想都讓人神往!
  • 李鎮西:這個「優生」除了打班主任的耳光,還打了誰的臉?
    是校長,也是父親!李鎮西、劉長銘、葉翠微、程紅兵、張哲人這些名校長也有教子「煩心事」李鎮西:「我做的只是教育本來的樣子!」——與範家小學張平原校長一席談李鎮西: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出類拔萃」呢?李鎮西:真實有效的教育,往往發生在教師的不聲不響和學生的不知不覺之間……李鎮西:究竟能不能用「差生」這個詞?李鎮西:「我沒有『逆流而行』,我只是覺得教育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 小和尚巧妙回懟4字,不料卻成千古名篇
    蘇軾不僅豁達,平時還非常有趣,一天東坡閒來無事便去金山寺拜訪佛印禪師,不曾料到佛印並不在寺中,而是一個小沙彌來開的門,蘇軾為呈口舌之快,便傲聲對寺中大喊:「禿驢何在?」,小沙彌不慌不忘,淡定地指向遠方,道:「東坡吃草!」
  • 一禪小和尚語錄勵志,一禪小和尚做奶茶很治癒!
    這是《一禪小和尚》中,阿鬥老和尚對一禪說的話,人生不管如何,始終有它的風景,需要報以一顆赤誠之心對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做到談何容易?其必將歷經了風浪,就像動漫中的阿鬥老和尚,他的闊達,是歷經千帆後得來的人生感悟與超然物外。因而,每一次看一禪似懂非懂之時,網友們都和阿鬥老和尚一樣,既希望他懂,也不希望他懂。
  • 小和尚只回了4個字,被奉為千古絕對
    有一次,蘇軾去金山寺中找佛印,但是當時佛印並不在寺廟中,給他開門的是一個小和尚,蘇軾見此,心想今天沒法調侃老和尚了,就拿你這個小和尚調侃一下吧。隨即,蘇軾衝著小和尚喊道:禿驢何在?說完後他心想看這個小和尚怎麼回答。
  • 給我來個小和尚:五味子的離間計!小和尚機智拆破
    給我來個小和尚:五味子的離間計!小和尚機智拆破五味子偶然知道小和尚喜歡看書,就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她自言自語道:「嘿嘿!我要給小和尚寫一本書,讓他知道,和尚跟狐狸是不可能有結果的,那樣,他就能回頭看看我了,哈哈哈!」五味子想到辦法就開始行動了,她來到了說書先生的家,兇殘地打了說書先生一頓,把自己的要求告訴了說書先生,先生膽子小,被五味子嚇得馬上寫了起來。
  • 民間故事:破廟躲雨,稚童對著石像吐了三口口水,一家人因此獲救
    接下來請看傳奇的民間故事。這是一個有些離奇的民間故事,在唐朝晚期,有這麼一家子,出來郊遊。祖孫三代人,八歲的稚童,父親是個商人,頗有些錢財,母親也是大家閨秀,爺爺奶奶五十多歲,也不見老態。不過可惜的是,家中沒有讀書人。爺爺之前也是商人,父親也是商人,只是認識字,沒有什麼學問。
  • 發明「達人」田精耘 撲克、魔方成英語學習工具
    有一次,他去聽一節文學課,老師講的是一本小說,學生卻沒有拿任何教材。他好奇地問:「沒有課本嗎?」老師說沒有。「那為什麼選這本書呢?」田精耘得到一個令他驚訝的回答:「因為我喜歡。」 這位美國的文學老師解釋,正因為他喜歡這本小說,才會對內容鑽研更深,更有心得體會,由此,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把這本小說的情感、思想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