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入「禮」!寶龍大田木作博物館親子教育出新招

2020-12-12 騰訊網

學茶藝,知禮儀,懂孝道……日前,寶龍街道大田木作博物館舉行親子教育活動,從「人在草木間」出發,將「傳統木作文化」與「茶禮孝道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充分利用大田世居、大田木作博物館中的古代建築文化、木作展覽資源,演繹了一場既能體現該館特色,又具有深度的文化教育體驗活動,獲家長紛紛點讚。

據了解,該活動基於「人在草木間」的理念,深刻挖掘木作與茶禮之間的內在聯繫,將「茶」字拆解為草、人、木,對其各自的內涵進行了升華,並藉助博物館展覽中與茶相關的元素,用知識小問卷的形式,引領小朋友們從「茶」入手,尋找「茶」與「木」的更多聯繫,從而在大田木作博物館中領略更多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將「禮」的學習引進家庭教育,結合孝道文化,提供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機會。

活動中,每10組家庭為一組,跟著茶藝技師的講解,孩子們邊聽邊學泡茶禮儀以及如何通過向父母奉茶來表達孝心與敬意。「這個活動不僅讓我們學到了茶藝知識,還喝到了孩子泡的第一杯茶,內心倍感溫暖。」不少家長說道。同時,不少小朋友們都答對了問題,獲得了大田木作博物館的文創獎品。

博物館的教育活動不僅可以聯合學校,同時也應該從『家庭』這一最基本的社會單位入手,讓博物館資源不僅能走進學校,還能深入家庭,從而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整個社會教育的一部分。「今後,我們將不斷優化『人在草木間』——親子茶禮活動,並讓這一教育活動面向更多的家庭與兒童。」該活動負責人表示。

【見習記者】金永勝

【通訊員】吳丹妍 李天雲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深圳龍崗區大田木作博物館遊玩指引
    深圳龍崗區大田木作博物館遊玩指引地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號大田匠作文化村內門票:免費,需要預約(預約入口見文末提示)景點簡介:大田匠作文化村地處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號,其核心部分為一座充滿嶺南古韻、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客家圍龍屋——大田世居。
  • 把博物館建在古建築裡
    打造動態博物館設計原創卡通IP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深圳首個政府主導型文物古建築保護與活化利用示範項目、首個匠作文化產業聚集高地/孵化器、首個農工研學一站式親子體驗園區……如今的大田世居更多地被貼上了現代化的標籤。
  • 深圳大田匠作文化村跨年元旦節活動(時間+門票+內容+交通)
    全國首個創新型體驗式木作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將上演博物館「奇妙夜」?在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龍崗大田匠作文化村主辦的「與愛跨年·大田嘉年華」主題活動上,你都能找到答案。 「愛」就是跟TA一起,從繁華古街,走到靜謐的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3日 在妙趣橫生的深圳首個創新型木作體驗博物館——大田木作博物館,通過看、聞、摸、聽的方式,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深深地體會到木頭的生命
  • 2021年元旦假期深圳大田匠作文化村活動內容
    深圳龍崗區大田匠作文化村將於12月31日至1月3日開展《與愛跨年·大田嘉年華》活動。詳細信息:2020年深圳大田匠作文化村燈光秀(時間+地點+門票)「愛」就是一直相伴,走到兩人白頭——大田雪花秀活動時間: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3日2021年大田的第一場「雪」下在了大田匠作文化村裡,一座古宅與雪的初遇註定會是一場浪漫的愛情故事
  • 2020年深圳大田匠作文化村燈光秀(時間+地點+門票)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龍崗大田匠作文化村將主辦「與愛跨年·大田嘉年華」主題活動。其中就會有燈光秀哦。 「愛」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大田浪漫愛情燈光秀 活動時間: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4日, 燈光展(戶內+戶外)開始時間18:00 活動地址:龍崗區寶龍街道龍東社區源盛路6號大田匠作文化村
  • 微遊上海|藏在奉賢的木作博物館,緣何登上谷歌藝術典藏?
    合作名單上不乏舉世聞名的故宮、蘇州博物館,但還有一些可能許多人都不熟悉的「小地方」,比如,位於上海奉賢南橋鎮的真靜木作博物館。之後又經歷了選址、設計、裝修及審批等流程,2020年6月,上海真靜傳統木作博物館成為政府的合法認定的民營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它位於南橋鎮上的「奉工源」創意產業園,質樸的建築保留著原先工廠廠房的模樣。
  • 中國茶葉博物館入藏來自雲南的七十公斤大金瓜茶
    12月9日上午,在中國茶葉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樣入藏儀式,這次中茶博入藏的就是廣大市民茶友平時鮮見的「大金瓜茶」。那麼,到底什麼是「金瓜茶」?「金瓜茶」和「瓜」具體有什麼關聯嗎?這些問題在中茶博都得到一一揭秘。金瓜茶,其實是以「圓南瓜」造型為原型的一款緊壓茶。
  • 奇卡教育深圳寶龍中心店生激情上線 品質與優惠齊飛
    奇卡教育深圳寶龍中心店生激情上線 品質與優惠齊飛2018-10-17 14:18:5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近日,紮根我國早期教育事業十數年的奇卡國際早教又成立一家新門店——奇卡深圳寶龍中心店。結合十幾年的實際教學經驗,融合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蒙泰梭利、奧爾夫音樂等國際先進早教理論體系,奇卡國際早教研發出了以活動為載體、科學的奇卡式教育課程體系。包括《感覺統合》、《育樂親子》、《多元智能託育》、《育樂音樂》、蒙氏等課程利器。
  • 寶龍美術館舉辦徐悲鴻、葉淺予藝術作品大展
    展覽名稱: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主辦:上海寶龍文化發展基金會 寶龍美術館 保利藝術博物館協辦:徐悲鴻藝術委員會 悲鴻教育開幕時間:)寶龍美術館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10:00~21:002018年5月15日至5月31日期間,由上海寶龍文化發展基金會、寶龍美術館、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徐悲鴻藝術委員會、悲鴻教育協辦的「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在寶龍美術館展出。
  • 2日內21大商業項目開業 萬達、寶龍等大鱷混戰
    其中23日共開業9大項目,24日共開業12大項目,在這場聖誕「爭奪戰」中,萬達、寶龍、新華聯、王府井等大鱷均有亮眼表現。重點項目解讀:花樣百出 體驗全面升級高手過招,可謂亮點諸多,各大項目扎堆聖誕前開業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紛紛押寶體驗業態,以期在混戰中脫穎而出。
  • 招募小茶人嘍—少兒儒家茶禮體驗課
    其實我們古人更講究為孩子營造出一種輕鬆薰染、浸泡式的日常生活教育,像琴、棋、書、畫、茶這些藝的學習不但可以怡養性情,還可以行而下的走進生活,當我們的生活充滿了這些美好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我們的性情,然而性情決定命運。
  • 通州區「利用區域資源、開發勞動教育課程」社會大課堂走進木作...
    為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積極引導全區各校教師充分利用區內優質的社會大課堂資源,開發勞動教育課程,今天上午,北京育才學校通州分校百名師生開展的「利用區域資源,開發勞動教育課程」區域交流展示活動在位於臺湖鎮東下營南開發區的北京文旺閣木作博物館舉辦,育才分校二至六年級學生代表以
  • 5L新裝+飲水機 農夫山泉為殺入家庭用水市場出新招
    5L新裝+飲水機 農夫山泉為殺入家庭用水市場出新招    慧聰淨水網   去年,一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全面開發了會議用水    今年,G20峰會這一盛事直接打造了「生活用水」,農夫山泉藉助G20峰會的熱度,另闢市場,直接殺入做飯用水大市場!
  • 從識茶具到習茶禮,從布茶席到品茶香……本周五來赴一場冬日親子茶會
    將再現南宋風雅茶文化結合親子元素呈現給您與孩子一場難忘的茶文化之旅一招一式,一抬一放,舉手投足間去學習中國傳統茶文化不僅有理論傳授專業的老師還將帶領小朋友完成一整套的茶事流程從認識茶器具到學習茶事禮儀從動手製作茶點到親自布置茶席從碗泡茶到奉茶禮……
  • 【國慶活動】No.1— (3天2晚親子營)古韻徽州研學親子營,行水墨丹青,悟徽州之韻
    南湖人自己的親子平臺——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和親子團購;整合各類教育培訓機構資源,方便家長查詢;分享親子DIY創意手工、DIY創意美食、創意親子遊戲信息等
  • 最美的風景需要慢品—— 臺灣環島親子深度遊學
    3、全程專業師資團隊——安排當地兒童啟發教育專家、美食達人、農業講師等各行業專家達人讓孩子們的旅程寓教於樂,學遊合一。全部老師都有多次親子授課經驗。餐廳分為開放空間跟室內兩種,店家在門口用這樣的窯烤雞,用的木頭是龍眼木,烤出來的雞會有一種獨特的香氣。桃城茶樣子▼
  • 木作課程—手工木匙班(第一期) 五月·木作 WUYUE WoodWork
    [送上製作過程] [最後上橄欖油 | Bingo] 木匙課程信息課程時間2016年8月13-14號(周六日)10:00-18:00(課程時長四個小時) 地點[曲刀 | 黃金銼 | 什錦銼 | G型夾 | 曲線板 | 木工尺 | 圓規 | 木工筆 | 臺鉗 | 曲線鋸 | 口罩 | 木工砂紙 | 橄欖油 | 木料]工作室提供 加拿大櫸木 | 美國櫻桃木 | 美國黑胡桃 三種木料供選擇
  • 木忘初心 | 在他心裡有座木作的城
    「魯班學堂」創始人黃俊傑先生心中的城,從公東高工築基,以木為材,以「善工、頂新、傳承、匠德」為向,以傳統師徒制木作教習方式為模,從1973年開始著手,於今,已逾44年。從承教於師到桃李天下,他還是如初般,沉醉於一事。
  • 「珺臨錢塘 藝創未來」杭州寶龍藝術中心盛大開幕
    寶龍地產(HK.1238)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兼寶龍酒店集團執行董事肖清平、寶龍文化執行董事許華琳、寶龍酒店集團總經理夏國躍、寶龍文化總經理裴今梅、藝術界人士、合作單位及新聞媒體等200餘人蒞臨現場,見證這一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