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詩八首,中華古典詩平水韻律規範作品,詩文化藝術誦讀欣賞

2020-12-20 網易新聞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不辱一格降底羅》
張大河原作品
詩意美絕成壁畫,有聲有色動深陀。
詩譜看遍尋無處,不辱一格降底羅。
2020年12月15日17點52分。

《自食惡果》
魔性色狼絕後代,有多少險惡迷狂?
今生欠下累累罪,地獄無門債債嘗。
2020年12月15日17點25分。


《血燕辛苦》
絲燕銜成巢狀盞, 一年三吐口中窩。
人行峭壁摘心血,苦了金絲後代婆。
2020年12月15日16點25分。

《生命浪花》
平淡一生皆素雅,沉香已久落年華。
千山不改神仙韻,萬水長流海浪花。
2020年12月15日14點17分。


《詩侖》
精品詩侖千載定,弄情作雅厭虛名。
言之有物乾坤畫,字句形如萬舞情。
2020年12月15日14點19分。


《和旋淚》
不遠秋天金色意,心光閃現淚情疲。
風波浪靜清湖水,亞岸和旋海內知?
2020年12月15日10點59分。

《梅花淚》
融雪梅花滴落淚,不爭春色也增輝。
蜂蝶懼怕嚴寒冷,任百鮮花妒忌微。
2020年12月14日20點34分。


《持久》
苦去甘來磨難久,業隨哀願必重修。
撰的一首詩文美,持久學習萬卷求。
2020年12月14日20點55分。

七絕詩原創,中華古典詩詞韻律規範作品,詩詞文化藝術誦讀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七絕七首·福建天竺山,古典詩詞平水韻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七絕詩原創,中華古典詩詞平水韻律規範作品。文化欣賞誦讀。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我國傳統詩歌體裁,源於南北朝樂府民歌,成熟於唐代。由於篇幅短小,所以語句多精煉含蓄,聲律抑揚頓挫,非常適合誦讀吟詠。 從軍行 說起七絕詩,就不能不提王昌齡,這位盛唐時代的七絕聖手。
  • 改革古韻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
    《改革古典詩詞韻律中、字韻地方方言錯誤、統一中華詩詞精準韻律勢在必行文化》曉宇宙論文作品平仄格律是中華詩詞先祖們留給後人的經典文化。是根據中國文字的平聲仄聲而形成的文化底蘊。這可是先人們的經驗總結,一首詩歌的每一句都昂揚頓挫,生生不息,旋律不止。
  • 皛玊說詩詞:掌握四個標準格式,快速學會七絕詩
    個人認為,只有熟練掌握七絕的四個標準格式,才能快速學會作七絕詩。下面,古典君整理分享一些心得體會,並加以例詩說明,簡作剖析,希望對初學詩詞的古典文學愛好者有所幫助。本人才疏學淺,有不妥之處,還望多多指教。——皛玊題記
  • 吳麗躍:詩三首
    唐風漫捲詩斟酒。 宋雨一杯曲和吟, 浪子更幡新建鄴。 八旗萬驥滿燕京。 02 七絕·詠婺源廊橋 遺夢滋情舉世同,
  • 紅袖教你學詩:漫談七絕創作《從兩首詠寧波地方詩說起》
    鑑賞前,了解一首詩的創作背景和作者履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一首詩。而在鑑賞的過程中,重溫一下我們曾經學過的一些詩詞知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課《漫談七絕創作---從兩首詠寧波地方詩說起》就將在此基礎上帶著大家鑑賞、學習兩首優美的七絕。
  • 欣賞永書草書書法,品味古典詩詞之美(七絕3)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主要體裁,全詩四句,每句七言。與律詩不同的是七絕可以不拘對偶,相對來說構思寫作較為自由,而且七絕篇幅短小,所以詩句通常都會高度凝鍊含蓄,頗具弦外之音。另外,七絕講究聲律,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非常適合低吟高誦,廣受世人喜愛。
  • 滿庭詩景——千黛詩畫藝術欣賞
    千黛自幼習染詩書畫藝,對色彩與韻律,翰墨與書寫,哲思與妙悟時有會心。就讀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師承碩學,醉心傳統文化,日修夜讀,手不釋卷。北大師友評點其詩文博雅而醇厚,嚴縝而靈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著名學者程鬱綴先生說:「千黛的詩作源於勤奮和真誠的愛。聞一多先生曾說詩人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 中國第一首詩出自勞動人民之口,只有八個字
    詩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加上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作詩的格式要求,最終呈現出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韻律之美的短小詩篇。而詩的主要作用就是抒發思想情感的載體。既然是一種承載感情的載體,那只要帶有感情色彩的文字都可以算作是詩。
  • 兒童誦讀教學之童詩如何教?
    高年級,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文大意,想像詩文描述的情境,並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相信通過一段時間的課程學習,大家對童詩教學也有了一些了解。例如,童詩教學有「四步法」——複習導入、初讀文本、深入誦讀、背誦拓展。在此,我就不過多贅述,直接以一首童詩《需要什麼》為例,和大家說說我是如何教學的。
  • 誦讀經典詩文 傳承中華文化——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成功舉辦經典誦讀...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汲取精華,吸取智慧,大力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獲得經典古詩文的薰陶和修養,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於2020年12
  • 古典敘事詩的文體特徵與審美教學
    即使是同類型的敘事詩,不同作品也各自具有敘事個性美。換言之,不同作品除了類型的共性歸屬,還有支撐其獨立存在的體現創作者個性的敘事秘妙。因為敘事詩的「敘」對「事」的藝術幹擾體現在它對故事進行的增刪組合等處理,以及敘述者、敘述視角、敘事結構等敘事技巧的運用等方面,而這正是不同創作者戴著鐐銬跳舞,體現其藝術個性美的地方。
  • 偉人的兩首七絕,筆力鏗鏘,措辭激昂,讓人過目難忘
    作者認為,魯迅的這些作品不僅極其振奮人心,而且配上音樂也非常悅耳動聽。詩人非常喜愛魯迅的詩作,經常在閒暇時拜讀,極其欣賞這些激情昂揚的詩句。偉人的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卻句句體現了魯迅的不屈精神。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 (其二)鑑湖越臺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各大媒體平臺,之所以能把朋友們不符合規範的詩詞發表。就是給每一個作者、修改更正再學習的機會。如果每一個詩詞愛好者,都有一個不能讓不規範的詩詞影響到別人的責任心,慢慢的所有的詩詞愛好者,就會在很短的時間裡,同步到規範的詩詞文化中來。在漫長的歲月中,普通老百姓都願意誦讀詩人的詩啊!這不僅僅是一種興趣愛好和娛樂。
  • 七律·仙鶴野鴨聞遠近,天鵝萬鳥靜如鳧·座下巒蓮花底處,文化誦讀
    七律詩原創,中華古典詩詞韻律規範作品誦讀欣賞。
  • 關於中國是否放棄英語學科,而全面開設中華詩詞學科的文化誦讀
    再說中學到高中學的課程以開設了中華詩詞的基礎平仄格律的規範寫作。科學的分類學科,是莘莘學子們的必經之路哇!五絕,七絕,七律五律。包括一千多種的詞牌其所有的平仄規則韻律並不難,難的是有源源不斷的寫作源泉的靈感。創作意境的深刻畫面。言之有物,活靈活現,立體感應強烈的創作欲望,讓讀者誦讀作品就能身臨其境,這樣的要求就比較難啦。
  • 泰安一中《疫情下的三行詩》獲省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三等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侯海燕通訊員王麗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0年6月,山東省教育廳主辦了山東省中華經典誦讀系列活動。
  • 數學課裡也有「詩文化」
    在執教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數》時,教師可以用鄭板橋的《詠雪詩》和邵康節的《山村詠懷》導入,這兩首詩分別是「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充分說明「數數」也能成詩。教師接著出示有關「數數」的圖片,以奇妙的數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用詩歌描述數學問題。
  • 童聲誦讀:《木蘭詩》
    《木蘭詩》最早著錄於陳光大二年(568)僧智匠撰的《古今樂錄》,故知是北朝的作品而非唐代的作品。一般選本稱《木蘭辭》,但最早收錄此歌的《文苑英華》和《樂府詩集》稱《木蘭詩》。《樂府詩集》把《木蘭詩》歸為《梁鼓角橫吹曲》,收入《橫吹曲辭》中。詩存二首,內容相同。此為第一首,是北朝樂府民歌中僅有的長篇敘事歌辭,歌頌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 史上最美專輯《詩の歌》橫空出世
    從高中開始,他就致力於創作三種「詩」:古典詩詞,現代詩詞,新史詩;實現三種「合」:古典詩詞與現代詩詞的結合,詩與樂的複合,詩歌與生活的融合。因此,他的作品充滿了跨時空、跨界限的張力。  這次推出《詩の歌》,最大的意義是重新明確了「詩歌」的定義,同時豐富了「詩詞」的定義。我們常說的「詩歌」二字,其實並不準確。古人講得清清楚楚:詩是詩,歌是歌,其區別主要在於合不合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