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與村裡的老「紀」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故事|天柱...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吳小江,是天柱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幹部,2019年1月積極響應召,主動報名投身到脫貧攻堅第一線,開始了我和網格區「老紀們」的故事。

「小吳,我和你上去。」天柱縣甕洞鎮紅星村原老支部書記老紀走到我身邊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倆相視一笑。他叫紀必生,時擔任村總支部副書記。剛到村裡我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進寨收取群眾的農村合作醫療,我的網格區長衝寨子離村委最遠,還要爬到山頂,老紀把外面羽絨服拉鏈一拉,便和我同伴而行。我倆停停走走大約走了一個小時,來到長衝寨。

一進家門,鄉親們熱親招呼著我們:「老紀,你這麼把年紀了,身子骨也不好,你打個電話我們來村委交就行了。」「莫要緊,今年提高了繳費標準,怕大家不理解,加上小吳是才來的扶貧駐村網格幹部,我也需要帶他來認認路,混個臉熟。」老紀一邊拍打著身上的雨水,一邊搓著手說道。花了半天的功夫,老紀幫我完成了任務,在家的群眾都交了合醫,我首戰告捷,高興得像個孩子。   在回村委的路上,我問老紀,他們不是不願意交嗎,你一來就解決問題了,這有啥秘訣。「有啥秘訣,就是一句話,你要把群眾的冷暖記在心頭,用真感情和腳步去丈量,不要擺架子。」

不久,老紀住院去了,村長老張告訴我,老紀這個肺心病有幾年了,那天他是帶病陪你去的。住院期間我和老紀通了幾次電話後,我們就再也沒能見面。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老紀的話常常浮現在腦海,他的這句話也成了我和群眾交流為群眾辦事的準則。   「不坐一坐,我不認識你」。一臉怒氣的喊著,一邊推著我們出門。紀必清,一個倔強的老頭,我和歐陽第一次走訪就吃了一個閉門羹,後來才曉得他是一個熱情好客的倔老頭。

一次、兩次、三次....,我硬著頭皮又去了幾次,老頭的氣才消,現在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返回單位再去走訪,我都要去他那裡混個「連心飯」。記得還是去年的四月份,我們村接到了朝天椒種植任務,我的網格區分到了4畝。我帶著1畝的任務來到了老紀家裡,向老紀講解產業政策,政府出肥料,幫扶單位出苗錢,你看能不能試種1畝。

「國家政策這麼好,沒有理由不種」。年近七旬的老紀十分爽快的答應了,我的開頭炮一炮打響。我還擔心老百姓不願意種,心裡沒有底,老紀的爽快讓我信心倍增,後來經過發動,我網格區有4戶種植勝利完成了辣椒任務。在收穫季節,老百姓手捧火紅的朝天椒,滿臉笑容。  群眾告訴我說,只要政府有政策,老天照顧,種朝天椒比種包穀好,我們每畝也有兩千多的收入。  下一個老紀,我要講講我們村的「紀」助理。他叫紀恭洞,五十出頭,有著一個「魯迅式」的平頭,倔強而執著,話不多,做事仔細認真。2017年紅星村出列,「紀」助理臨擔重任,依然辭工回家擔任村支部書記、村長助理。「紀」助理的故事還得從朝天椒說起。面對村裡下達的30畝任務,經過十多天的入戶宣傳,老百姓種了20畝,還有10畝。  「天不等人。」在村委會上老紀一拍桌子,就是開荒我也要完成任務。說幹就幹,買來割草機,老紀帶著老婆一頭扎進荒山,十天硬是把十畝的辣椒地平整出來,我們再看老紀時,鬍子都鋪滿了臉頰。每當我和老紀談起朝天椒,老紀告訴我,搞產業就得村幹帶頭,你幹了群眾才肯幹。我的十畝,不僅我倆老口掙得了活路錢,關鍵是還帶動了群眾有務工,多多少少他們也有幾百塊收入。   在駐村的500多個日子了,我認識了更多的老「紀」們,他們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個在脫貧路上的故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潘德玉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楊儀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的1460多個日日夜夜丨劍河縣岑松鎮脫貧攻堅...
    我叫楊蒸,是劍河縣岑松鎮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脫貧攻堅期間,任岑松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我經歷的扶貧故事,和眾多奮戰在一線的戰友們的故事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些拋家棄子、廢寢忘食、日以繼夜之類的東西,寫得人多了,也就不免落入俗套。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韭菜花迎著朝陽訴說她歷年的夢想  路上走來了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風塵僕僕,不辭辛勞>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披星戴月,扶貧路上的那些事|長順縣四寨村脫貧...
    我叫陳昌榮,是四寨村會副主任,也是一名四寨村攻堅隊隊員。幾年過去了,現在作為一名攻堅隊隊員,沉澱下來回憶自己的脫貧攻堅路程,內心很充實,也很自豪,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農村工作,更與村民們結下了濃厚的情誼,今天我把我在脫貧工作中的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第一書記是駐村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繁雜,而我慶幸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有兩個好隊員扶持相助。我們沒有上下級之分,只有同志般的互相理解和為完成工作的同心協力。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他們的盡心盡力,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脫貧攻堅收官時繁重的任務。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隊,戰友們身上的好品質,讓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了許久,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楊禹:與聯心村的連心之路 2020-11-06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攻堅故事:忠孝難兩全,盡職履責不留憾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動員大會精神,更好地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做法,講好扶貧故事,激發廣大群眾幹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奪取荔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即日起,荔波縣委宣傳部和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我的脫貧攻堅故事》系列報導,邀請一線扶貧幹部為您講述和分享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感人至深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丨村裡老人的兒子 ——林永茂
    我所經歷的脫貧攻堅故事丨村裡老人的兒子 ——林永茂 2020-09-28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   2016年,趕上國家的好政策,花場村修建易地扶貧安置房,花場村決戰隊隊員和我多次上門做工作,郭貴祥因個人原因就是願意搬遷,中途也放棄過,但是我沒放棄,我一次又一來到他家,用心和真誠打動了郭貴祥一家人,2016年8月郭太良一家4口從破舊的老瓦房搬遷到現在嶄新的易扶搬遷安置房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羅鳳:扶貧路艱辛更暖心||文興智:從...
    「故事」,因此我的扶貧同事笑說:「耶,你扶貧還混得個『姑媽』當呢!」 以前,村裡路沒有修好,上學路上布滿荊棘,坎坷不平,穿越田地,深一腳淺一腳…… 那時候上學的學費和生活費一直是壓在父親身上的難題,每次遇上開學季,父親就會去文叔叔家借200元,去張舅舅家借500元,艱難渡過開學季。有時候在深夜時,我看見父親孤獨坐在角落,為我們的學費發愁,我心酸不已,卻無能為力。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多壯志 兵哥支書走在前|息烽縣石硐鎮石...
    自退伍以來,我回歸了社會開始工作,一切都好像回歸了正軌,但是我總覺得差點什麼,2008年我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情況並不樂觀,村裡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貧窮。我便暗下決心留在村裡,為民做事、為民服務、為民謀幸福,帶領村民奔小康,隨即便在家鄉擔任石硐村支部書記一職。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劉昌權:在其位謀其政 任其職盡其責 2020-12-21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文繼芳:「小蚊子」的脫貧攻堅記
    我叫文繼芳,95後小女生,因為眼睛小、年齡小、個子小,被脫貧攻堅的戰友們「愛稱」為「小蚊子」,今天,距我到村決戰脫貧攻堅已有16個月,雖然「兵齡」不長,但經歷的「戰事」卻很多。2019年8月,初秋,剛參加工作4個月的我很榮幸作為縣裡的第三批網格員被選派到平舟鎮苗攀村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組織有號召,我就必定響應。就這樣,我成為了一名光榮的網格員,衝鋒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從軍:脫貧路上的平凡人生 2020-12-11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2021-01-0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拓寬增收渠道︱長順縣桐筍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班國豔是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幹部。2019年3月18日,我跟著脫貧攻堅大部隊的步伐來到黔南州長順縣桐筍村,負責該村墳山、花魚井、以頭衝三個組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通過逐戶走訪,摸清網格三個組50戶175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同事們都說我是一個「老駐村」。2014年2月起,我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舍小家顧大家,先後在普安縣龍吟鎮石古村、興仁市回龍鎮三妹孔村駐村,這一駐就是5個年頭,直到2018年8月三妹孔村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後,才輪換回單位工作。
  • 「脫貧攻堅在一線」扶貧路上「姐妹花」
    「仰望天空,腳踏實地」是金城辦城古社區第一書記胡文婷和工作隊員任偉妮寫在工作紀實本扉頁的一句話,扶貧路上,這對「姐妹花」用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內涵。以實幹託起信心近年來,城古社區脫貧攻堅工作有序推進,兩姐妹注重激發群眾的發展動力,記錄各項幫扶措施和落實情況,增強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