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撒過謊嗎?
90%的家長都會給肯定的回答,而且大部分家長發現以後都會火冒三丈,暴起捶孩子一頓的也不在少數。
畢竟,一想到他們從此就撒謊成性,學壞了,沒有父母會不焦慮。
其實說謊這事兒,我們在生活中為了各種目的都或多或少幹過(之前看過一個調查說英國人平均每天撒謊4次)。所以,作為一個「過來人」,發現孩子撒謊了,不必著急上火,別慌穩住了,我們能贏。
01.撒謊這件事,誰沒幹過呢?
撒謊這件事,我們小時候其實都幹過 :
拒不承認偷看電視,最後被電視機熱乎乎的後蓋出賣了;
和同學打架,臉上掛著傷回家,爸媽問就說是自己摔跤了;
考試不及格,就把卷子扔了或者是自己籤字;
想讓我媽抱我,但是不好意思說,只能說肚子疼;
……
(這些事要說完估計這篇文也就結束了,點到為止吧)
我們這麼拼了老命地撒謊,絞盡腦汁地想理由,無非是怕說了真相,等著自己的不是一頓臭罵就是我媽用竹條子抽我跟抽陀螺一樣。
但是,那樣走過來的我們跑偏了嗎?變壞了嗎?犯罪了嗎?沒有。所以孩子撒謊了,我們也別太慌張,他不會因為一次撒謊就變壞的。
撒謊這件事,其實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這不是我說的,這都是專家說的,專家還說撒謊可以分類,我們應該分類對待解決呢。
02.專家說,每個孩子都會撒謊
專注研究孩子撒謊20年,多倫多大學發展心理學家李康教授的研究發現:撒謊是正常成長的一部分,表明孩子正在發現「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怎麼還有種奉旨撒謊的高大上的感覺???)
李康教授團隊發現,2歲孩子中,已有30%會撒謊,到了3歲,撒謊率達到50%,4歲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撒謊了。
換句話說,全天下孩子都會撒謊。(心裡是不是平衡點了?)
孩子早期撒謊不撒謊和年齡有關係,和家庭教育、生長環境沒有絕對的聯繫。當然哦,如果家長滿嘴跑火車,就別指望孩子不撒謊了哈。
這隻說明孩子自我意識在開始萌芽,心智思維在發展。他們不再是不經思索地「實話實說」,慢慢學會了「先想一想」再說,還學會了「趨利避害」,他們正在一步步升級換代。
但是,專家也說了,撒謊應該分類對待,不同的撒謊有不同的解決方式,不能太過放任其發展。
03.撒謊真的能分類,還能分出三種
小孩子撒謊的理由和藉口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出沒有他想不到的。但是這些理由和藉口是可以大致分成3類的:
1、撒謊只是他新學會的一種表達方式
有時候,我家孩子會說:
媽媽,我從來沒有吃過冰淇淋。
媽媽,我們班上小朋友都買蜘蛛俠的衣服了,就我沒有了。
媽媽,我肚子太疼了,沒有辦法去上英語課。
他這種撒謊,都有背後的潛臺詞:
第一個就是他嘴饞而已,哪怕他經常吃冰激凌。
第二個他就是想要件超人的衣服,因為他覺得穿著去學校很拉風。
第三個更簡單,他就是想玩,剛轉身,他就在小區花園跟鄰居小夥伴瘋跑了一圈又一圈。
這種撒謊,其實是他學會了一種叫「撒謊」的表達方式,其實是他在委婉地向你表達一種願望、提出某種需求,他們認為這樣更容易被大人所理解。
可以跟孩子聊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他如果只是想得到特殊的照顧和關注,不必撒謊也能得到想要的。
2、幻想和現實他真的傻傻分不清楚
2~3 歲的孩子,還無法區分什麼是真實發生的,什麼是想像。你可能經常發現孩子滿嘴跑火車,比如:爸爸吃掉了我的巧克力、我的好朋友是個外星人等。
甚至更大一點的孩子,也會沉醉於自己的「假想世界」,跟你說寫天馬行空的故事,就像是這些事情真的發生過一樣,你也不用太在意事情的真假。
就像《孩子與惡》裡的柳田說的:「孩子不當心撒謊的時候,馬上就訓斥的話,是很有害的。但是,也不能做出一副完全相信的樣子,擺出一張不感興趣的臉也不大好。還是讓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該笑就笑好了。這樣,孩子慢慢就體會到愉悅別人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情,將來沒準兒能長成一個開朗、活潑、想像力豐富的寫文章的人。」
3、為了推卸責任、保護自己
還有一種謊言就是通過有意的謊言來推卸責任、保護自己。
什麼「沙發上的畫,不是我畫的,是姥姥畫的」,「彩筆不是我弄壞的,是隔壁的大寶」基本都可以劃分到這類。
這種事我家孩子也幹過,4歲的時候,他突然迷上了用大蜡棒畫畫,A3的紙都嫌小,不能揮灑他的才情,
然後,有一天午睡的時候,他終於畢卡索附體,在自己房間的牆上盡情揮灑了一番。我推開門的時候,他正穿著內褲撅著個屁股趴在牆上忙的不亦樂乎。
那滿牆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不要問我畫得好不好,我只記得我控制住不抽他有多難。
也可能是我的目光太過慈愛,他看見我瞬間脫口而出:「媽媽,這是老師讓做的家庭作業。」
老師讓做的是不可能了,但是打他一頓也不可能,這樣只能讓孩子下次再撒謊時,變得更縝密更高水平更難對付。
什麼?你不怕,因為你了解你的孩子?
很遺憾年輕人,研究表明,我們分辨孩子是否撒謊的正確率是50%,換句話說猜對和猜錯的機率一樣。雖然我們比孩子多吃了那麼多年的飯,仍然不能很準確地看出他們是不是在說謊。所以不要盲目自信,還是跟我一起用愛發電,科學育兒吧。
冷靜下來以後,我去客廳給自己泡了杯茶,等孩子出來了我問他的第一句話是:「你畫的是什麼呀?好漂亮。」孩子的情緒慢慢從怕挨揍,變成了開心地跟我講他的傑作。
等我倆聊完以後,我知道了他在牆上畫畫,一是因為他構思的那副畫實在太大了,紙上都畫不下;二是他看過老師在校園的牆上畫版畫,他也想知道在牆上畫畫是什麼感覺;三是他覺得畫那麼大幅的畫好帥好酷!
看,孩子的理由總是這麼單(qian)純(chou)。至於牆上,看習慣了其實也還挺好看的(才怪)。
孩子的心事,只會對一個不審判他的人袒露。他的誠實,也只會給予一個理解他的人。你的責罵和暴力,只會讓他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再也不敢向你傾訴。
04.小人撒謊了,大人還請多海涵
一個人什麼時候會不撒謊?
答案很簡單:在用不著撒謊的時候。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自己會被寬容,代價不會太大,他會選擇誠實。
如果一個孩子預見到父母的不寬容和挨打挨罵的代價,撒謊,就成了一種自我防衛。
你要足夠理解,他要自由長大。當你因他的謊言憤怒時,請一定要問問自己:如果他誠實,你會給他的誠實以活路嗎?
如果沒有,那麼,請你尊重和理解這個小人兒吧,這樣他才能選擇誠實,對過錯完全負責,成長為一個有自我力量的人。
發現了嗎,面對撒謊這件事,父母比孩子難多了。
要尊重、接受他的「虛擬朋友」,保護他彌足珍貴的想像力,要冷靜理智,了解他真實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怕的不是孩子撒謊,而是那種對孩子失去控制的失明感,對嗎?
有時候我也有點羨慕我家孩子,
你看,他有這麼通情達理的父母,
會各種理解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選擇,
我們那時候只有竹條子炒肉這一種理解方式。
所以,現在我都佩服我自己,怎麼就那麼善解孩意。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善解人意,
你家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在留言裡跟我們分享吧
它不僅僅是故事,
也是媽媽們可以借鑑的育兒大招呢。
關注一度甄選頭條號,我們在做在線教育用戶真實體驗報告、親子閱讀實踐、學科啟蒙、資源分享,一個超有用的育兒頭條號,只有乾貨,沒有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