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護保險制度"——日本社會養老的緩兵之計

2020-12-19 中國青年網

  隨著科學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大地延長了。日本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當前面臨老齡化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方面,日本國民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另一方面,長期與老齡化相伴的少子化所導致年輕人口驟減、女性就業率提高所造成的以全職家庭主婦作為服侍家中老人之主力的傳統家庭結構解體,都使得照看和護理老年人的人手日益短缺。同時,政府用於養老方面的財政負擔已經過於沉重,「寅吃卯糧」式的高福利養老政策顯然難以為繼。因此,如何在基本國策的層面做出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既照顧和陪伴好老年人安度晚年,又不讓老齡化問題拖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後腿,就成了日本政府和全社會必須考慮的重要課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其他老齡化國家關注的所謂「介護保險」制度,就是日本業已實施的一項頗有成效的養老保險制度。

  「介護」是介於「照顧」和「護理」之間的一種服務。日本政府於1997年制定了《介護保險法》,並於2000年4月正式實施。

  根據該法律的條文,所謂「需要介護的狀態」,主要是指入浴、排便、飲食等需要照顧,需要機能訓練和護理,需要療養及其他醫療,以及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醫療服務和福祉服務,才能使其能夠有尊嚴地度過與其具有的能力相適應的自立生活。

  40歲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國人都是介護保險的籌資對象。通常65歲以後可以享受介護服務。此外,40歲至65歲之間的參保人若罹患早期痴呆、腦血管疾患等疾病並被鑑定為需要接受介護服務時,即使未滿65歲也可享受介護服務。

  由於這一制度在設計原理上是以保費和稅金各50%的比例作為保險的財源,而「介護保險」又與「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保險」等全民性保險一樣,是以國家頒布法律形式來實施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因此,其社會性和法律權威性正是日本「介護保險」制度的重要特徵。

  介護保險的繳納額度根據每個人的收入不同而異。需要介護服務的人可向政府部門申請,相關部門和專業醫生會根據調查認定製度,為其確定需要介護服務的等級。介護等級從最低的「需要援助1(能夠獨立如廁、進食)」到最高的「需要介護5(臥床不起)」,一共被分為7個等級。針對每一等級,都設有由介護保險支付費用的上限。在上限範圍內的部分,由個人支付10%,國家承擔90%;超過上限的部分,由個人全額承擔。

  介護服務的類型大體上分為居家介護服務和設施介護服務兩種。居家服務包括上門護理、上門康複診療、居家療養指導、日間介護護理、日間康複診療等多種形式。設施介護服務是指老年人入住以下專門的介護保險設施來接受介護服務。

  介護保險制度實施十餘年來,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社會養老模式由家庭化向社會化的轉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度老齡化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然而,說到底,該制度不過是把過去的「年輕人養老年人」,轉變成了「年輕人和不需要介護的老年人共同來養需要介護的老年人」。面對老齡化這一歷史性難題,介護保險制度顯然只是緩兵之計而非制勝之道。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也許還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進入老齡化的所有國家來繼續探索。

相關焦點

  • 日本老年介護保險制度研究及借鑑
    因此,實際上,在日本介護保險是由國家所實施的一種強制的社會保險,把介護問題從家庭或者個人轉化成為整個社會保障行為。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處於鼎盛時期,隨之社會醫療水平提升,人均壽命也在延長,由於女性就業率提升、結婚年齡的推遲以及生育率的降低,日本就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岌岌可危。
  • 日本養老面面觀丨剖析日本五大老年生活保障制度
    本文將解讀日本社會保障制度,剖析日本養老金制度、醫療保險制度、高齡者住宅、介護保險制度和老年人就業制度五大老年生活保障制度。,包括養老金制度改革、介護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和稅收一體化改革等措施,還出臺了關於老年人就業、老年住宅、養老事業等一系列政策。
  • 日本養老制度發展歷程:從「國家福利」到「社會福利」
    日本在養老保障上的成功,得益於養老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相關政策的完善,通過國民年金、醫療保險和介護保險支撐和保障養老,催生和保障養老產業的發展。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法的重要內容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尤其是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國家都以養老保險制度的法律制定和修正為先導。日本是世界上具備完善養老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國家之一。
  • 介護保險:老齡化社會的重要保障
    1970年的日本成為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之一,當時其高齡化人口(65歲以上)超7%,人均GDP約為2037美元,日本實行高齡老人醫療費全額免費保險制度,但在養老機構被照護的費用需要自理,造成大量老年人長期住院不出,形成 「社會性住院」,造成醫療費劇增,使醫療保險瀕於崩潰。
  • 智能養老在日本
    原標題:智能養老在日本 日本被稱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最成熟的國家,其養老制度和養老產業的成熟體現在哪些方面?其在推行智能養老方面有哪些可借鑑之處?在日多年從事智能養老產品研發的郭士傑為您帶來真實的體驗和介紹。
  • 綜述: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保障「老有所養」
    新華社東京6月21日電 綜述:日本介護保險制度保障「老有所養」新華社記者華義日本是一個極端老齡化的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超過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約20年前日本就建立了介護保險制度,如今日趨完善。在日本,介護保險是與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年金保險等並列的一種獨立的社會保障制度。
  • 安裡和晃:日本人如何養老
    為了應對超級老齡化,日本從2000年開始實施長期介護保險,其資金的一半來自個人繳納的保費,另一半由政府稅收負擔。在養老機構的介護費用,介護保險理賠90%,個人承擔10%。幾乎免費的服務,把很多老人吸引到各類養老機構。早晨八點多,馬路上開始穿梭著各個養老機構的麵包車。
  • 觀察:日本養老的問題和對策,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些老年人在日本東京玩木製啞鈴慶祝「敬老日」日本是全球最早進入老齡化,也是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按照聯合國的標準,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7%,即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早於1970年就突破7%。2012年起,日本成人尿不溼的消費量超過嬰兒尿不溼。2019年,該國65歲以上人口達3588萬,佔比28.4%。
  • 養老保險制度與日本女性
    日本的養老金制度也被稱為年金制度,是日本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的年金制度分「公的年金」(即公共年金)和「私的年金」兩種,公共年金制度又分為國民年金、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三部分。  理論上講,養老保險制度應該是一種建立在性別平等基礎上的福利政策,但日本傳統文化、思想觀念、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潛移默化地融於養老保險制度之中,使其帶有深刻的性別色彩。目前,日本依然沒有擺脫一種政策和制度上的悖論:即一方面提出實現男女共同參與社會的目標,另一方面又體現了對專職主婦家庭在稅收、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優待。
  • 遊志斌:日本的養老保險金制度
    原標題:日本的養老保險金制度 目前,公共養老金在日本養老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是政府強制性的養老計劃。隨著日本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在全國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社會負擔越來越重。上世紀 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被迫多次實施養老制度改革。
  • 養老產業解讀:日本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由於日本醫療服務行業私有化進程較早,1950年時,其私立醫院比重即達到了72%的水平,至2010年,私立醫院佔比為82%。此外,日本醫院病床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醫療服務整體體系運營效率較高。  我們認為,與日本的「養老金+介護保險」模式所不同,中國或將根據國情建立經濟實用型養老體系。從制度上,日本養老與國內最大的不同在於日本有介護保險制度。
  • 從「楢山節考」到「社會5.0」,日本百年養老的能學與決不能學
    1950年日本制定出臺了《生活保護法》,它和1947年制定的《兒童福利法》、1949年制定的《殘疾人福利法》一起,針對老人、兒童和殘疾人,確立了福利法的三法體制,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並逐步建立起了養老保險制度(即年金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和介護保險制度三項針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制度,並對養老模式進行探索創新,形成了「年金-醫療-護理」為核心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家庭-社會型」養老模式。
  • 30年跟蹤,揭露日本養老產業真相!緊缺境外服務人員!
    要說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日本無疑首當其衝。20世紀70年代,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直到2018年,65歲以上人口數量已高達3561.1萬,人口佔比28.2%。這意味著,在日本,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
  • 日本養老保險制度:國家立法 政府主導 民間參與
    戰後,日本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截止2011年10月,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23.3%。日本目前已是世界發達國家中老年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日本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一些對策措施對於我國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 日本養老金制度或引發社會分化
    在少子老齡化的日本,養老金制度是全社會關注的最大課題,甚至影響到了日本的政治選舉。今年7月份,日本公布了5年一次的財政研究報告,但由於7月底面臨參議院改選,這份研究報告被拖到最近才終於亮相,結論是未來30年日本國民領取的養老金將持續減少。
  • 我國老年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構建的幾點思考——以照護需求評估為焦點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時強調,要著力完善老齡政策制度,建立與福利及救助相銜接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2016年6月,人社部下發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人社廳發〔2016〕80號),指出要在全國15個省市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
  • 日本養老行業為留住留學生人才,推出高額獎學金制度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導,隨著日本少子高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日本各地養老設施老人多、員工少的情況愈演愈烈。日本養老設施留學生人才爭奪戰陷入白熱化。據日本經濟產業省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養老設施人才缺口將在2035年達到79萬人。而日本養老院勞動介紹中心,對全日本4000餘所養老設施所做的問卷調查顯示,有66%的設施嚴重人員不足。這預示著,為「夕陽紅」們服務的養老行業,或將成為日本下一個「朝陽「行業。
  • 中國養老事業蘊含無限商機,中國大學生遠赴東瀛探尋先進介護經驗
    曾幾何時,」少子高齡化「這個形容日本社會的日語詞彙,也開始被套用在中國身上,我國已經進入低出生率以及人口高速老齡化的新階段。結束持續了30餘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全面放開二孩,就是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少子化;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養老制度和養老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也成為普通百姓關注的焦點。
  • 真能解決養老問題?還是會增加繳費負擔?
    日德美中的老齡化進程對比 1、日本的介護保險制度 日本是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1970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為了應對社會老齡化危機,日本很早就開始探索養老問題,研究出了極具特色的介護保險制度。 所謂"介護",是"身體照護"和"家庭服務"的雙重概念,包括身體清潔、協助飲食起居以及家務服務等。
  • 日本老年人赴中國旅居養老五年規劃》啟動會在日本岐阜市召開
    ——將於2021年正式運行健康中國觀察網消息:2020年12月5日,《日本老年人赴中國旅居養老五年規劃(2021-2025)》(下文簡稱《五年規劃》) 發布會在日本岐阜正式召開,未來將有數十萬日本老年人來華旅居康養,開啟了日本老年人跨境旅居和介護保險跨境結算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