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廣告語「Bigger Than Bigger」的中文譯法在大陸和港臺掀起了一場全民大討論,到底是大陸版的「比大更大」更直白,還是港臺版的「豈止於大」更婉約?從結果上看來,港臺版的「豈止於大」似乎更勝一籌,因為港臺版的譯法不僅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而且也凸顯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含蓄而不失氣勢,威嚴中透著幾分親近,這豈能是「比大更大」這種完全平面化的翻譯所能比得上的?無獨有偶,在葡萄酒界裡,「Cru Bourgeois」的中文譯法也歷來深受人們的詬病,有的翻譯成「明星莊」,有的翻譯成「中級莊」,現在又來了一個「士族莊」,到底哪個更好呢?在小編看來,「中級莊」應該是比較貼切的譯法,原因請待我細細道來。
一、生不逢時的中級莊
在法語的葡萄酒詞彙中,「Cru」專指「名酒莊」或「名葡萄園」,而「Bourgeois」則是「資產階級」或「中產階級」之意。法國中世紀崛起的一批商人就是中產階級的代表,而他們所擁有的酒莊也被統稱為「Crus des Bourgeois」,後簡化為「Cru Bourgeois」,意為「中產階級的酒莊」。
然而,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讓中產階級的財富都化為烏有。在隨後的幾百年間,這些「中產階級的酒莊」掙扎著恢復元氣。到19世紀早期,波爾多擁有約300家屬於中產階級的酒莊,其酒價比精品小酒莊酒(Cru Artisans)的價格更高。不過,這些中產階級酒莊最終還是沒能趕上「1855年梅多克酒莊分級」的末班車。而在1855年後,波爾多當局也對波爾多列級酒莊之外的酒莊進行了一次評級,其中248家被列入到「Cru Bourgeois」的名單之中。也正是從那時起,「Cru Bourgeois」開始慢慢地脫離了其最初的本義「中產階級的酒莊」,成為獨立於列級酒莊之外的名莊,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波爾多葡萄酒分級制度的一部分。
在經歷了一戰和經濟大蕭條的雙重打擊後,中級莊數量劇減。1932年,在波爾多工商業聯盟(Bordeaux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和吉隆特農業聯盟(Gironde Chamber of Agriculture)的支持下,波爾多葡萄酒經紀人聯盟從眾多酒莊中遴選出444家組成了「中級莊聯盟」。儘管這份名單並未提交到相關部門審核通過,但這一評級被廣泛認為是中級莊的第一次官方認證。
2003年,梅多克中級莊終於通過了政府的審核,並進行了首次官方評選。在參選的490家酒莊中,有247家獲得了「中級莊」稱號。然而,這一評級卻在2007年被波爾多行政上訴法院(Administrative Court of Appeal of Bordeaux)宣布無效。
2009年,中級莊憑藉其全新的質量保證計劃最終得到了法國當局的肯定。2009年10月20日生效的法令以及2009年11月16日生效的行政法令授權批准梅多克中級酒莊的定性評選程序。從2010年開始,梅多克中級莊每年都進行一次官方評選。2013年9月17日,梅多克中級莊聯盟揭曉2011年中級酒莊官方名單,共有256家酒莊入選。
二、令人捉急的中級莊
今年8月29日於廣州聖索菲特酒莊舉行的梅多克士族名莊品酒會著實讓眾多業內人士吃驚了一把。
當與幾位業內人士一同走進品酒會大廳時,一酒友錯愕地問道:「你確定我們來對地方了?」「沒錯呀,就是梅多克中級莊品酒會呀,就這裡。」「這不是土族莊麼?」說句實話,當聽到「土族」這兩個字的時候,眾人皆捧腹大笑,然而這大笑背後卻不免流露出幾分困惑,爾後是幾分感傷,還有幾分遲疑。大家困惑的是,為何當初的「中級莊」或「明星莊」一下變成了現在「士族莊」;感傷的是,中級莊或明星莊或士族莊前途一片迷漫,似乎看不到頭;而遲疑的是,在中國市場,到底是「中級莊」這個名字合適,還是「士族莊」這個翻譯更好。
1. 難以統一的中文名
從明星莊到中級莊再到士族莊,Cru Bourgeois走過了一段艱辛的路程,其一直試圖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站穩腳跟,找到屬於自己的客戶群,然而從其糾結的中文名來看,Cru Bourgeois仍在摸索前進中。
在中國這個新興的葡萄酒消費大國,進口商林立,尤其是2005年之後,電商異軍突起,葡萄酒進口商們都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什麼名字好聽就使用什麼名字,而法國相關的協會或聯盟又沒能跟上中國迅猛發展的步伐,這就導致了目前國內市場上不同譯名的亂用濫用。而現在,梅多克中級莊聯盟又推出「士族莊」的譯名,這要讓中國的酒商們都自動認可它、接受它,其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這個「士族莊」是不是最佳選擇還眾說紛紜。
從目前國內市場的情況來看,「士族莊」的譯法主要還是Cru Bourgeois聯盟的一廂情願而已,要讓已用慣了「中級莊」或「明星莊」的酒商們改口可能還尚需時日,而且在中國尤其是在大陸地區,「士族」這個詞並不顯得高大上,給人一種高人一等、高攀不起的感覺不說,還可能會勾起人們「打土豪、鬥地主」那段不悅的回憶;「明星莊」的說法則完全脫離了Cru Bourgeois的本義,無法讓消費者建立起相對應的概念,這對Cru Bourgeois本身及消費者來說都是不利的;而「中級莊」這一稱呼雖然顯得不那麼高端,但非常切合其身份與地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級莊葡萄酒的地位與價格,這不僅能讓消費者對中級莊葡萄酒建立起準確良好的形象,而且也不會損壞列級莊的名聲,於整個波爾多分級體系都是有益無害的。
2. 先天不足的分級制度
中級莊的評選制度就連聯盟內部都出現了異議,尤其是在一下就評出幾百家酒莊這一點上更加難以讓人信服。這不,在2014年9月19日公布完267家酒莊入選2012年中級莊名單後,聯盟就對「細分分級制度」這一提議進行了投票表決,而約78%的酒莊代表都支持這一議案。聯盟管理層認為,入選的酒莊數量過於龐大,因此有必要將優秀單位列為更高的等級。不過,儘管這一提案得到了多數代表的贊同,但到底能不能通過還得另說,因為這涉及到各大利益攸關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
目前,根據聯盟相關法案的規定,中級莊葡萄酒「只代表品質,不代表級別」,也就是說在梅多克區所有滿足規定生產方法的葡萄酒都可申請成為中級莊,而其資格認定則由獨立機構進行,每年進行評選一次。
3. 參差不齊的品質
根據目前的規定,能被冠以「Cru Bourgeois」的葡萄酒都是符合相應酒法生產的,並得到了一個獨立評審小組品評的年份酒。也就是說,中級莊葡萄酒更多地體現的是某個酒莊某個年份酒的品質,而不特指某個酒莊,入選名單的酒莊也並不一定每個年份酒都能貼上「Cru Bourgeois」的標識。由於酒法規定的是入選名單的一個最低品質標識,因此對於中級莊葡萄酒來說,其中的品質差別各異,出現一些可媲美列級莊葡萄酒品質的酒也不足為奇。
三、令人憧憬的中級莊
1. 高性價比,親民價格大眾風
儘管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利因素,但中級莊葡萄酒也有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就是其最大的特點。因為在入選中級莊的評選過程中,酒價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入選的中級莊葡萄酒大多價格親民,走大眾消費路線。此外,許多中級莊葡萄酒都受到了各大酒評機構或酒評家的熱捧,很多酒都曾獲得高分評價。因此,相對於相同售價區間的葡萄酒來說,這樣價格的中級莊葡萄酒可謂是「性價比之王」了。帕洛美(Paloumey)和斯薩克(Cissac)都是高性價比中級莊葡萄酒。
2. 風土多樣,對列級莊風土的補充
眾所周知,波爾多列級莊多位於梅多克的四大村莊:波雅克(Pauillac)、瑪歌(Margaux)、聖埃斯泰夫(Saint-Estephe)以及聖朱利安(Saint-Julien);而中級莊則分布廣泛,它們不僅位於這四個村莊,與各名莊相鄰,而且在其他產酒村如裡斯特哈克(Listrac)、穆利斯(Moulis)等大量湧現,為人們展現波爾多葡萄酒的各個方面。從穆利斯到裡斯特哈克,從上梅多克到梅多克,中級莊不僅是列級莊的重要補充,而且還豐富了波爾多酒的固有形象。從這裡,你既能領略梅多克的多彩,又能探秘裡斯特哈克的神奇,還能體味穆利斯的魅力......
3.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絲毫不輸於列級莊
儘管中級莊最初是屬於新興中產階級的資產,然而它們的歷史底蘊遠不止於此,一些中級莊還具有名莊背景,比如古河堡(Chateau Griviere)就曾是拉菲古堡旗下資產。而像老爺車酒莊(Chateau Patache d』Aux)以及貝塔酒莊(Chateau Tour de Pez)等都曾是波爾多名門望族旗下資產,它們的歷史底蘊、文化背景都絲毫不輸於任何列級莊。
你想領略中級莊的無限魅力嗎?那就跟隨紅酒世界網嘗遍主題商城的腳步,來一步步認識中級莊,盡享中級莊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