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2020-12-23 文史明月

南宋湧現許多忠臣名將,先後出現了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孟珙、王堅等人。有些人能徵善戰,為宋朝江山的穩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有些人則一戰成名,名噪一時,深受大宋百姓的擁戴。最讓人覺得可惜的,卻是這其中很多良將幫助南宋皇帝,立下了赫赫戰功,最終卻落得個悲慘的下場,讓人唏噓不已。

嶽飛畫像

相比於這些武官出身的人,出生在金國的辛棄疾從小就對嶽飛、韓世忠這些人名耳熟能詳。辛棄疾3歲的時候,嶽飛去世,在祖父辛贊教誨下,辛棄疾立志將「嶽飛」作為自己的楷模。

等自己將來長大了,一定要「光復中原、報國雪恥」。隨後,辛棄疾一方面研習武藝,加強自身體能訓練;另一方面也不斷學習各種兵法計謀,韜光養晦,時刻等待著機遇。

少年辛棄疾

「擒賊先擒王,英勇士無雙」

終於,公元1161年,金國完顏亮不顧民眾死活,大肆壓榨百姓為南下的金國軍隊,提供後方補給。21歲的辛棄疾奮起反抗,加入了當時耿京領導的起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的職務。

金國內部爆發起義不斷,前線補給無法得到保障,最終金國國君完顏亮被部下擊殺。起義軍在辛棄疾的牽頭下,很快就與南宋朝廷取得了聯繫,辛棄疾圓滿完成了耿京交辦的任務。

但正當辛棄疾準備回軍復命的時候,在路上卻聽到了耿京被張安國殺害的消息。一時間「群龍無首」,起義軍四處潰散。英勇果斷的辛棄疾當機立斷,率領部下50多人突襲張安國幾萬人的兵營,並生擒活捉張安國,送交南宋朝廷處理。宋高宗敬佩辛棄疾的勇氣,便下令讓他做江陰籤判,25歲的辛棄疾此刻正式踏上仕途。

壯年辛棄疾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初入仕途的辛棄疾,對南宋朝廷的意圖並不了解。本以為自己受到宋高宗大加讚揚以後,朝廷會聽從自己的建議和主張,大肆進攻中原、收復失地。尤其是宋孝宗繼位以後哦,一度給辛棄疾製造了「假象」。孝宗整天口中都是想要早日「恢復失地、入主中原」的說法。

此時,辛棄疾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美芹十論》、《九議》等如何收復中原的軍事著作相繼誕生。甚至流傳到民間以後,這些觀點大受歡迎,甚至掀起一股對辛棄疾本人的「狂熱」追捧。可唯獨朝廷一直按兵不動,覺得辛棄疾非常有才華,就先讓他去兩湖、江西整頓一下政務,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的職務。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對飽含愛國熱情、渴望早日收復中原的辛棄疾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後來才知道原來朝廷之上還有眾多官僚質疑他「歸正人」的身份,在保守派的眼中,主戰派的辛棄疾自然格格不入。

宦海浮沉的辛棄疾早已看破朝廷意圖,41歲時身心俱疲的他出任江西安撫使,在上饒建了一所「稼軒」莊園,從此自號「稼軒居士」。後被朝中權貴彈劾,開始了長達20年的隱居生活。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公元1203年,64歲的辛棄疾拖著一把老骨頭被宋寧宗召回,擔任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在鎮江任職的辛棄疾,登上北固亭寫下了這首名篇《永遇樂·江口北固亭懷古》。詞中充滿對孫權、劉裕當年金戈鐵馬為國建立立下汗馬功勞時推崇,後半段則借廉頗感嘆自己身世遭遇,鬱郁平生不得志。後來遭到諫官攻擊,再次降職。

年邁辛棄疾

隨著戰事的吃緊,朝廷多次徵召辛棄疾返崗就職,還曾以「兵部侍郎」的名義徵召這位良才。但身體越來越差的辛棄疾都一一推辭了,直到68歲那年,重病不起的辛棄疾含淚離開了人世。臨別之際口中還振振有詞:「殺賊!殺賊!」。

一代本可以建功立業在沙場的良將,最後卻只能發出一陣憂憤之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抱鬱而終,這不僅是時代的悲哀,更是人物的悲劇。但他那愛國的熱情,報效國家的信念一直時刻激勵著後人,勇往直前,為祖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繁榮昌盛貢獻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覺得辛棄疾為何抑鬱不得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期待你的真知灼見!

相關焦點

  • 【詩詞賞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
    為紀念王步高教授,華道人文特將此欄目的精華部分再次編發,供廣大讀者學習賞鑑。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本來詞分上下兩片,五代、宋代的小令詞,多半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有一個層次感,上下兩片自然分為兩段。但這首詞不是,前後十句,前面九句都是憶舊,回憶戰場的生活,回憶過去那個叱吒風雲的歲月,但是到最後,「可憐白髮生」,一下子跌落到現實、跌落到眼前、跌落到現在,自己老了卻一事無成。詞這樣來安排結構,是辛棄疾詞的一個獨創的特點。
  • 古風歌: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曾勵志了卻君王天下事,後來白了頭《狂浪生》,一顆小蔥與李宗南演唱,對於他們演唱的這首原唱歌曲。更是了不得了,所以特別值得一提。光評論就有一萬多,收藏多的更是100萬多。一首受歡迎的歌曲,能做到如此程度,也是實屬不易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少年,曾經執劍天涯,年少輕狂,狂浪不羈。滿腔熱血,時時刻刻想著衝鋒陷陣。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這是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裡的經典詞句,也說出古代文臣武將的心聲。
  • 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想表達什麼樣的心境
    在賦閒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大量的類似唐邊塞詩一樣的詞,這闕《破陣子》就是其中之一,全詞看起來慷慨激昂、意境深遠、豪邁悲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辛棄疾這首最熱血的豪邁詞作,我們都曾經學過!
    比如辛棄疾。愛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是一個猛人,這個人有多猛?我們來看:他曾經率領幾十人的小分隊夜襲幾萬人的大營,找到叛徒並且帶回!如果宋代的將士們和朝廷都有如此肝膽的話,也不至於會有靖康之恥,南宋也不至於偏安一隅。與他軍事才華相對應的,對於他的詩詞,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
  • 【詩詞賞析】唐宋詞:辛棄疾《破陣子》
    本欄目近期內容選自其國家級精品課程「唐宋詩詞鑑賞」中的精華部分。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本來詞分上下兩片,五代、宋代的小令詞,多半是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有一個層次感,上下兩片自然分為兩段。但這首詞不是,前後十句,前面九句都是憶舊,回憶戰場的生活,回憶過去那個叱吒風雲的歲月,但是到最後,「可憐白髮生」,一下子跌落到現實、跌落到眼前、跌落到現在,自己老了卻一事無成。詞這樣來安排結構,是辛棄疾詞的一個獨創的特點。
  • 辛棄疾氣勢磅礴的詞作,全文筆墨酣暢,筆掃千軍,流芳萬古
    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當年他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但昏庸無能的南宋王朝,非但不願收復失地,解民倒懸,反而打擊和迫害愛國志士。詞人壯志未酬,黯然神傷地終了一生。他曾悲痛地追往事、嘆今吾,只恨「春風不染白髭鬚。
  • 文言文閱讀: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辛棄疾
    乞依福建左翼例,別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為名,止撥屬三牙,密院,專聽帥臣節制調度,庶使夷獠知有軍威,望風懾服。」詔委以規畫。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度費鉅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柵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詞人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今天我們繼續賞讀辛棄疾的名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是辛棄疾抒發殺敵報國、收復河山之情的代表作之一。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800多年前的一個冬夜,翻來覆去睡不著的辛棄疾寫下了此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最後5字令人肝腸寸斷,流傳了千年。《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殺天下該殺之人,扶天下可扶之人。人家小兩口又沒惹我,我在其中瞎扯什麼老婆舌?即便我100%肯定這人配偶出軌我都得慎言。命主如果聽了你的話如果亂猜忌配偶了,這樣的感情也快走到頭了。一定要和諧。命主們也須謹記:不要聽信術家之言,隨便猜忌配偶。你苦心經營那麼多年的感情不如神棍一句話,可悲不?
  • 辛棄疾最有氣勢的一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震古爍今!
    它出自於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眾所周知,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但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故詞中飽含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寫得慷慨激昂,氣勢恢宏。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積極主張抗戰而遭到投降派打擊的陳亮陳同甫,來到了江西鉛山瓢泉拜訪正在閒居的辛棄疾。《古今詞話》記載,兩人相見後,縱談天下事。
  • 宋詞裡的俠客夢:4首詞從書劍飄零到劍嘯長虹,贏得生前身後名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北宋建立以來,就奉行文人統兵的策略,為的是避免軍隊成為將領的私人財產,再鬧出新的「黃袍加身」的鬧劇來。在對抗遼和西夏的戰場上,雖然也出了楊家將這樣的武將世家,但應該不難看出統帥一定都還是文官。
  • 辛棄疾最悲壯的一首詞,句句豪情萬丈,最後一句大反轉令人斷腸
    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詞作的作者--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南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心心念念為君上了卻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贏得生前的讚譽和身後的美名。只是可嘆人已經是滿頭白髮!辛棄疾生長在那個南宋和金國戰亂不斷的年代,當時的當權者是主和派,而他是主戰一派,所以早年間被人彈劾無奈選擇歸隱山林。不過在開禧北伐的時候他又被啟用,先後曾任多職。不過卻是在六十八歲就早早病逝。
  • 辛棄疾《破陣子》是千古名篇,因其中七字,家長建議將其移除教材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這首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初中語文課本上這是必備的詩詞,不論是從音律音律、鍊字、造境、抒情上都是上上乘之作,所以被收錄到了我們的教科書中,第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就道出了時間、空間、狀態和場景氛圍。
  • 一生戎馬的辛棄疾和嶽飛,各寫下一首豪氣沖天的經典,高下立見
    能文能武的確實沒有幾個,而南北宋就各出了一位這樣的人,一位是北宋嶽飛將軍,一位是南宋辛棄疾。嶽飛比辛棄疾年長了37歲,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這些標籤自是不必多說,但在他身上有一個多少文人可望不可即的標籤——民族英雄!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詞,相信讀過中學的人,甚至小學生都耳熟能詳。只因文中有「了卻君王天下事」這7個字,認為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這首詞真的能對 中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