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詞人

2020-12-13 青年讀物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圖片源於網絡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圖片來源於網絡

辛棄疾的詞以豪放為主,但又不拘一格,明快、激勵、嫵媚,兼而有之。

相關焦點

  • 辛棄疾 偉大的生態詞人
    辛棄疾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及其生態觀  ◆ 辛棄疾忘情的勞作,讓帶湖一域遍是松竹,在這為山水增綠的過程中,他也逐漸擺脫了受侮罷官的鬱悶,尋得了新的快樂。  ◆ 辛棄疾特愛梅花的「孤標」,盛讚梅花繼菊花之後,鬥霜傲雪,為天地增色,高揚起清峻之氣,凜然之概。  ◆ 辛棄疾經常踏雪尋梅,不是為賞花,而是專為探尋一種精神,一種情操。
  • 辛棄疾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寫出了詞人偉大的愛國情懷
    提起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相信每個人都不會忽略掉他,他的詞飽含愛國之情,他與蘇軾並稱「蘇辛」,後人稱之為「人中之傑,詞中之龍」,他的《破陣子》中「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他的《青玉案辛棄疾以他豪邁的詞風,壯懷激烈的文字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最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全詞如下: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漸翠谷、群仙東下,珮環聲急。誰信天峰飛墮地,傍湖千丈開青壁。是當年、玉斧削方壺,無人誤。
  • 從軍隊裡走出的偉大詞人——辛棄疾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辛棄疾。提到詩人、詞人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文豪,還是像白居易、範仲淹那樣憂國憂民的文學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裡,有著數不清的文人墨客,但只有一人,是從軍隊裡走出來的,那就是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辛棄疾生於1140年,出生地在山東省濟南市。
  • 【走近詩人】豪放派愛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將領,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一生屢遭挫折,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他的詞作多豪放,抒寫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傾訴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
  • 名人趣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個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戶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著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
  •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提到詩,我們幾乎條件反射般的會想到李白和杜甫,提到詞,我們腦海中同樣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兩個豪放派詞人,這兩個人就是蘇軾和辛棄疾,兩人詞風都相對大氣磅礴,意境也是引人入勝,
  • 辛棄疾不僅是偉大的詞人,更是身懷絕技的俠客
    在人們的印象裡,辛棄疾只是一名偉大的詞人。殊不知,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他還是一名有膽有識的俠客,是一位大英雄。且聽我慢慢道來。與辛棄疾一塊加入耿京義軍的還有一名叫作義端的僧人,是辛棄疾的朋友。但這個義端突然叛變,「竊印以逃」,這事拖累了辛棄疾,耿京「大怒,欲殺棄疾」。辛棄疾淡定地說:「給我三天時間。」果然不到三天,追上義端的,砍下了他腦袋劍,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後來,起義軍張安國叛變,殺害了耿京。
  • 青玉案的案是讀àn還是ān,辛棄疾是詞人還是將軍,你知道嗎?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又稱稼軒居士。他本應是一個叱吒風雲、縱橫沙場的將軍,奈何生不逢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沉迷歌舞享樂。第二個問題,辛棄疾是詞人呢還是將軍呢?在我們後來人看,辛棄疾以詞留名於後世,和蘇軾合稱「蘇辛」,扛起來豪放派的大旗。其實,辛棄疾內心裡更願意做一個運籌帷幄、收復國土的將軍。
  • 南宋愛國詞人的一首詠梅月,後人評價: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很多詞作,都表達了一種堅定不移的愛國熱情,和收復中原的豪情壯志。在他的詞作中,有個人曾多次出現,他就是和辛棄疾一樣力主抗金,自稱「人中之龍,文中之虎」的陳亮,陳同甫(也作陳同父)。
  •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
    辛棄疾寫的很著名的一首《滿江紅》,句句哀傷,卻道出了愛國情懷文|常聞君言說到愛國詞人,大家比較熟悉的就是南宋時期的一些像辛棄疾,蘇軾,陸遊,嶽飛。這些人中很多的名篇都是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比如《破陣子》,《永遇樂》,《青玉案》。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其實作為一位偉大的詞作家,他對於宋詞的發展,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是時常的表現的很憂愁,這也正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努力,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重。
  • 特別的詞人與特別的詞:品讀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今天和大家講一位特別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因而被合稱「蘇辛」;由於他和李清照是同鄉,又有相似的名號,因而又被合稱為「二安」。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濟南人。他可是一位高產的作家,現存600多首詞作,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
  • 辛棄疾最傷感的一首詞,為悲苦的一生做總結,字裡行間儘是悲傷!
    辛棄疾應當說是南宋時期最偉大的詞人,他在文學上的才華唯一能夠和蘇軾相媲美,而他的每一首詞,那都是描寫的極為悲痛,也無比的傷感,字裡行間儘是悲傷。辛棄疾作為詞中之龍,他的很多作品都描寫的極為生動,也無比的傷感,儘管當時的南宋整體在走下坡,但是以辛棄疾為首的這些文人,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則是同樣的很強盛,也是誕生了很多經典的名篇佳作,其中成就最高的當屬辛棄疾,他以除了描寫自身的悲痛之外,更多的還是表達出了一種愛國情懷,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愛國情懷,也使得他最終成為了南宋時期最偉大的愛國詞人。
  • 辛棄疾氣勢磅礴的詞作,全文筆墨酣暢,筆掃千軍,流芳萬古
    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詞人,當年他曾「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但昏庸無能的南宋王朝,非但不願收復失地,解民倒懸,反而打擊和迫害愛國志士。詞人壯志未酬,黯然神傷地終了一生。他曾悲痛地追往事、嘆今吾,只恨「春風不染白髭鬚。
  • 中流以北即天涯〈外一篇〉--楊萬裡 陸遊 辛棄疾
    ----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長 楚水楊萬裡比陸遊小兩歲,又比陸遊早去世四年,詞人辛棄疾則比楊萬裡小13歲,三人都生活在距今900年以前的南宋,應該彼此相互聞名。南宋時期如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有曰:南宋之後無中國,明滅之後無華夏,儘管論點偏激,卻反映出這一時期特殊的歷史特點。
  • 辛棄疾的這首詞寫得極有意思,把鄉村頑童描繪的活靈活現!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一代偉大的詞人,同時他也是抗金名將,帶領過軍隊真正的上過戰場,這一點他與陸遊和嶽飛是很像,都是屬於那種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作為一位愛國的文人,辛棄疾完全可與眾多人相媲美,例如他的才華,那在南宋也是首屈一指,他寫過很多非常優美的詞作,並且還在自己的詞作中,
  • 古代文學——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中興」詞人群:一、12c下半葉,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姜夔等為代表。三、辛派詞人:(一)以辛棄疾、陸遊、張孝祥、陳亮、劉過等為代表。(二)將詞體表現功能發揮到最大限度:不僅可抒情言志,而且可議論說理。
  • 同為豪放派詞人,但悲壯雄大辛棄疾更勝蘇軾,這首詞中可見分曉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課本選錄了他不少作品,都曾要求理解並背誦的,其中有一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令我印象尤為深刻: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以豪放詞著稱的辛棄疾,他的《清平樂·村居》為什麼描寫田園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辛棄疾的一首詞作,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詞人。《清平樂·村居》原詞如下: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辛棄疾1162》——寫詞只是副業,打仗才是主業的辛棄疾
    和李白一樣,辛棄疾是一個被詩詞才華耽誤的武俠。我們在記住了南宋豪放派詩人辛棄疾,卻忘記了手持長劍的將軍辛棄疾。對於辛棄疾來說,打仗、抗擊金人才是主業,而寫詞僅是壯志難酬後獨飲孤寂酒的抒懷之作。1月2日,網絡電影《辛棄疾1162》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對於了解那個「不一樣」的辛棄疾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