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1162》——寫詞只是副業,打仗才是主業的辛棄疾

2020-12-14 百家號

和李白一樣,辛棄疾是一個被詩詞才華耽誤的武俠。

我們在記住了南宋豪放派詩人辛棄疾,卻忘記了手持長劍的將軍辛棄疾。

對於辛棄疾來說,打仗、抗擊金人才是主業,而寫詞僅是壯志難酬後獨飲孤寂酒的抒懷之作

1月2日,網絡電影《辛棄疾1162》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對於了解那個「不一樣」的辛棄疾有很大幫助。

公元1162年,大宋國土幅裂,已經佔領淮河以北中原地區的金主完顏亮,企圖繼續南侵。中原百姓不堪嚴苛壓榨,奮起抗金。

電影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的,年方二十一歲的辛棄疾在四風寨聚集鄉眾起義抗金,經過和金兵鬥爭後又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起義軍。

在逐漸裝大了山東起義軍根據地後,力主驅逐侵虜、收復失土、實現統一的辛棄疾,奉命南下說服南宋朝廷北伐。當他完成使命歸來,卻發現主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義軍處於潰散的亂狀。在俠義、激憤和愛國之情的驅使下,辛棄疾率五十多騎突襲數萬人金軍大營,生擒叛徒南歸,寫就了一段悲壯的崢嶸歷史。

看完整部片子Wake瞬間感覺充滿陽剛之氣,格外熱血激情。其實,電影的故事線很簡單,但也正是這種簡單,讓劇情更加緊湊,故事更加連貫。我們已經有太多大製作,場面華麗卻劇情紊亂的商業片。

影片的武打戲特別出彩,真實激烈,讓人熱血沸騰,沒有多餘胡亂的安排,一切如稼軒詞般轟轟烈烈,收放自如。

影片最大亮點,將詩詞畫面與英雄事跡完美融合,書生並非百無一用,而是意氣風發、傲骨凌霜。訴之筆端,慷慨激昂;上馬迎敵,金剛怒目。九州歸一,山河一統,至今仍是中華民族最深刻的集體記憶,也會隨著歷史的長河延續後世。

作為深度還原英雄人物IP之作,《辛棄疾1162》打破了大眾對辛棄疾「文人身份」的固有認知,展現了辛棄疾鮮為人知的「將帥身份」。不但注重故事性,對歷史事件和人物本身都做了非常細的考究,並沒有「糟蹋」歷史名人,甚至於可以說是最近幾個月來非常優秀的國產古裝戰爭片了。

最後,與歷史史實不同的是,電影劇情中虛構了一位「紅顏」——李霜花。雖然是虛構,但也是符合史實和邏輯,國讎家恨與兒女情長的結合也讓辛棄疾的人物更加豐滿。

比較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最後結局,只表現了辛棄疾的勇猛,沒能表現出他的謀略。史書上稱這次生擒叛徒的舉動是「奇襲」,肯定是來如電,去如風,但編劇為了給反派安排「合理」的結局,強行讓這次奇襲拖泥帶水,最後變成犧牲了其他兄弟和霜花姑娘,只有辛棄疾一人逃脫敵營,讓人感覺代價太慘重,有勇無謀。實際歷史上辛棄疾不但帶領五十輕騎全身而退,生擒張安國,還號召了許多耿京舊部反正,最後度過淮河,將叛徒押回了臨安。

最後,Wake也期待以後有更多的影視創作者挖掘辛棄疾的題材,讓更多人了解辛棄疾,不只是個詞人,更是偉大的民族英雄。

-END-

相關焦點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力透紙背文採斐然,但是也能帶兵打仗。時至今日,這首詩已經成為了撩妹必備的經典愛情詞,能夠寫出這樣的詩詞,那麼這個作者肯定是文鄒鄒的。
  • 辛棄疾作為一名愛國將領,寫詞只是他的副業,沒想到因此流芳千古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提起辛棄疾,眾人都知道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詞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寫詩詞只是他的副業。辛棄疾是一位少年將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追求是領兵作戰。他有謀有略驍勇善戰,但因為他寫的詩詞太精彩,所以遮擋了他軍事才能的光輝。辛棄疾,祖籍山東,濟南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人。
  • 辛棄疾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會打仗,努力安定百姓民生
    辛棄疾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會打仗,努力安定百姓民生我們只知辛棄疾是一代詩人,他的作品很多都得到了廣泛都得傳誦。他的詞在中學課本就開始出現,剛開始聽到老師的講解,只知他的詩詞寫得大氣豪放,氣勢萬千,卻不知他有著強烈的家國抱負。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握刀」才是常態
    1162年,中原北方大部分地區已被金軍的鐵蹄踏平,廣大漢人淪為俘虜,長期受到迫害與壓榨。一支農民起義軍在山東揭竿而起,由耿京帶領,聚眾二十多萬,一時將金兵殺得連連避讓。二十歲出頭的窮酸秀才辛棄疾帶著花和尚義端前來投奔耿京。耿京讓辛棄疾做了個不起眼的文官,又給義端封了個小頭目的名號。
  • 閒居的辛棄疾,喝醉酒後,寫了一首詞,第一句霸氣外露
    在打仗時,「號角聲」象徵著進攻、衝刺、佔領、勝利,在這裡,更是表達出號角聲讓人擁有勇往直前的力量。這也烘託出詞人的雄偉壯志,帶領著軍隊收復失地,一統江山的志氣。下面兩句,重點表達了強大雄偉的軍容,表現出士兵們鬥志昂揚,準備好衝鋒陷陣的戰鬥情緒。
  • 辛棄疾寫的很平淡的一首詞,雖感情歡快,卻講出生活流離之樂!
    辛棄疾寫的很平淡的一首詞,雖感情歡快,卻講出生活流離之樂!文|何處落塵埃宋朝最熟悉的兩大詞人蘇軾和辛棄疾,二人的名氣都很大,在詩海長河中他們都有很多名篇只是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所以詞的風格略有不同,一個是豪放派的鼻祖,一個是處於婉約和豪放交界處。不過相比蘇軾的詞風,我還是比較喜歡辛棄疾的篇目。
  • 「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另一張面孔——徵戰沙場的少年將軍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錢暘 美晨作為愛奇藝電影2020開年大片,《辛棄疾1162》昨日在愛奇藝平臺獨家上線,愛奇藝熱度指數迅速超過4950,超越《中國機長》、《被光抓走的人》、《雙子殺手》等近期熱播電影,登上熱播榜第
  • 從軍隊裡走出的偉大詞人——辛棄疾
    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辛棄疾。提到詩人、詞人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大文豪,還是像白居易、範仲淹那樣憂國憂民的文學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裡,有著數不清的文人墨客,但只有一人,是從軍隊裡走出來的,那就是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辛棄疾生於1140年,出生地在山東省濟南市。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遺憾,在南宋四十餘載,官位從未超過三品,聞之讓人悲嘆。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始終無法實現,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
  • 辛棄疾閒來無事,模仿李清照,寫了一首婉約詞,描寫閒暇時光
    之後先後定居於臨安和金華兩地,在這段時間之中,人生悽苦,多是獨居於此;但是通過李清照的詞我們能夠了解到。更多的時候李清照的悽苦是精神上的,其實在那段時間她還是有人照顧的,生活並不是太差。反觀辛棄疾,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在金人侵佔之地長大的,直到1165年才來到了南宋。
  • 念吾家風月:歸正人辛棄疾的思鄉情
    公元1162年,23歲的辛棄疾離開濟南南下,開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遺憾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等複雜原因,南下後的辛棄疾畢生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濟南。在流傳至今的詩詞中,辛棄疾也曾表達了思念故鄉的情愫,如「家何在,煙波隔」「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晚年的辛棄疾結廬瓢泉,更是讓人想到他是因念家鄉泉城。
  • 第19天:詞中之龍----辛棄疾
    今天第19天,先看看這個大英雄----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早年經歷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 惡意賣萌辛棄疾
    說陸遊一輩子寫了三萬首詩,按比率算,他連詩帶詞,嗷傲嚷著要打仗的怎麼也得幾千首。辛棄疾底氣足,是因為真打過仗,萬軍縱橫,渡江南來。他聊兵戈戰事,和範仲淹複讀機的「塞下秋來風景異」,是有第一手材料的。好比別的作家寫非洲叢林純屬意淫,海明威寫非洲叢林打獵比較有底氣。蘇辛並稱豪邁,但蘇大鬍子是空曠灑脫,辛棄疾就古拙雄奇。這倆一個浮遊半空找跟 UFO 聊天,一個劈裡啪啦拍欄杆,不是一路。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今天我們主要來了解下辛棄疾,他是中國文學史上詞詩柔和的能人,可以以景喻情,以物喻志。讀他的詩,你可以體會到淡淡的哀涼,也會有感情細膩的一面,雖說他在詞上成就獨樹一幟,在其他方面也很厲害。從宋史了解到,他作為抗金名將,常常因不滿寫下憤慨,罵盡官場人員的心。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長大了之後常常懷念過去,這大概也是許多人的通病,少年時無憂無慮,不會有任何的煩惱,其實也不知道煩惱,更加不知道憂愁,只是長大了之後,出到了社會,才突然發現其實自己很憂愁,每天都過得很孤獨,面對生活時會迷茫,會有一種無力之感。
  • 辛棄疾寫的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慷慨,抒寫英雄氣概!
    辛棄疾寫的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慷慨,抒寫英雄氣概! 文|常聞君言對辛棄疾的記憶,大部分人的腦海裡「豪放派詞人,稼軒先生,豪放鼻祖」。他的一生是光彩的,前半生榮耀,熱血歸來,後半生卻在遺憾和悔恨中度過,他的稼軒詞享有美名,很多都驚世而傳,稱他為熱血墨客毫無疑問,他的大部分詩詞都有一種英雄氣概,有的講述了戰場戰士打仗的情景,有的論述了那個時代的不容易和艱難。今天我為大家分享的詞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懷著一腔熱血,悲憤和憤滿寫下此詩。
  • 辛棄疾一首像出徵時檄文的詞,大氣磅礴,不可不讀
    所以音樂背後的雄心壯志,辛棄疾這首詞表現的淋漓盡致。我都能看見疆場上八百裡營帳之景,刁鬥習習,吹角連營。醉裡挑燈看劍,這一句看起來太稀鬆平常。但辛棄疾的看劍不只是一般人拿著端詳,其實辛棄疾是非常喜歡看劍的,你看他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裡說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裡這個吳鉤它就是一種刀,但後來也泛指所有的刀劍。
  • 辛棄疾搬家不成,心生感慨,寫了一首詞,充滿了自嘲和無奈
    像辛棄疾,他的一生生活得比較坎坷,自己一生都在追尋的目標也沒有完成。但是他還是能夠在朝廷做官,想必他的生活雖然不如意,但一定不會為吃穿發愁。辛棄疾寫過一首詞《水調歌頭·我亦卜居者》,這首詞中都是辛棄疾表達自己家徒四壁的情況。
  • 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據鎮江的地方文獻記載,曾經登上北固樓,而且留下了佳作的名人還不少,在這些人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辛棄疾,辛棄疾在北固樓上面留下了兩個作品。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辛棄疾的這兩首詞北固樓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名聲,北固樓是和辛棄疾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
  • 中秋夜辛棄疾通宵喝酒寫調皮詞,境界超一般中秋詞,王國維:神悟
    說起辛棄疾,相信對於喜歡詩詞的朋友來說早已是熟得不能再熟。畢竟宋代詞壇雖然高手如雲,但是唯一能和「宋詞一哥」蘇軾比肩爭輝的也就只有這位「詞中之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