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會打仗,努力安定百姓民生

2020-12-25 鬼谷歷史故事

辛棄疾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會打仗,努力安定百姓民生

我們只知辛棄疾是一代詩人,他的作品很多都得到了廣泛都得傳誦。他的詞在中學課本就開始出現,剛開始聽到老師的講解,只知他的詩詞寫得大氣豪放,氣勢萬千,卻不知他有著強烈的家國抱負。

辛棄疾在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就已經被金兵佔領。他從小是在金人中長大的,他的祖父當時在金兵的軍營裡就職。但私下裡他卻非常希望能拿起兵器跟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家族和金兵有著血海深仇。他的祖父常常帶著他去爬上很高的山,站在山頂給他描畫原本屬於漢人的河山。

辛棄疾從小就親眼看見被俘虜的漢人,天天受到金兵的打罵羞辱,他因此非常痛恨。在這種環境的辛棄疾,從小就立志要報仇雪恨,為國收回失地,讓同袍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這樣長大的辛棄疾身上自帶一股俠士的風度。

終於,在辛棄疾二十一歲時,金人已經不滿足只佔據北方的土地,他們開始大舉入侵中部地區。而辛棄疾看到了機會,他集結了二千多人的隊伍,和後方漢民大軍發起了起義。前線的金兵起了內部矛盾,金人首領被刺殺,準備撤退。

辛棄疾趁機輕裝南下和朝廷的人馬取得聯繫,正當他準備回來時,漢人起義軍的首領被叛徒殺害。辛棄疾氣憤不已連夜帶了五十人,闖入敵軍幾萬人的大營,把叛徒帶了回來交給了南宋朝廷。

辛棄疾的勇敢與果斷,受到南宋朝廷的讚賞。在他年僅二十五歲就給他封了官。辛棄疾雖然回來了,但是一心想要為國家收回失地,報效國家一雪前恥。他給皇帝寫了很多建議書,但是都沒被採納。反而是他的文採被高度重視,朝廷相繼把他派到不同的地方擔任重要的職位,想讓他用自己的才幹治理政務,整頓一下治安方面的問題。

但是辛棄疾的志向並不在於此,他連做夢都是在吹角連營,在沙場點兵。他努力安定百姓民生,一心想著去北伐報仇,因此在朝中受到非常多的擠壓排斥。再到後來朝廷已經不再任用他,辛棄疾悠閒了近二十年,滿腔的抱負化作一篇篇詩詞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雖然他的將才沒有得到展現,但是他的詩詞卻把他推到文學的巔峰,讓後世都知道他不僅會寫詩詞,還是一名被埋沒的將帥之才。

相關焦點

  • 《辛棄疾1162》——寫詞只是副業,打仗才是主業的辛棄疾
    和李白一樣,辛棄疾是一個被詩詞才華耽誤的武俠。我們在記住了南宋豪放派詩人辛棄疾,卻忘記了手持長劍的將軍辛棄疾。對於辛棄疾來說,打仗、抗擊金人才是主業,而寫詞僅是壯志難酬後獨飲孤寂酒的抒懷之作。1月2日,網絡電影《辛棄疾1162》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對於了解那個「不一樣」的辛棄疾有很大幫助。
  • 李商隱用此詩感嘆唐朝式微,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以為是辛棄疾寫的
    >,賈誼跟漢文帝秉燭夜談,但是漢文帝根本不問百姓民生,只是跟他聊一些鬼神祭祀之事,可憐賈誼滿腹的治國之策得不到漢文帝的用心傾聽與理解。劉裕的小名叫寄奴,沒錯,就是辛棄疾名篇《永遇樂·江口北固亭懷古》"人道寄奴曾住"裡的那個"寄奴"。《南史·本紀·卷一》就是寫的劉裕的傳記,其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寧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 價盈百金。時將北伐,以虎魄療金創,上大悅,命碎分賜諸將。"
  • 辛棄疾的這首詩,寫盡一個人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讀到落淚
    例如在盛唐時期最具代表的詩人就是李白,「詩仙」李白浪漫飄逸的詩句更是引得許多年輕人學習,他豪放的性格,在開心的時候「會須一飲三百杯」,再有朋友聚會的酒桌上哪怕「天子呼來不上船「更是讓人佩服其偉岸的胸襟。而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則是和詩仙李白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
  •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
    辛棄疾偉大的愛國詩人,一生捍衛故土,奈何不被重用提到詩,我們幾乎條件反射般的會想到李白和杜甫,提到詞,我們腦海中同樣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兩個豪放派詞人,這兩個人就是蘇軾和辛棄疾,兩人詞風都相對大氣磅礴,意境也是引人入勝,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殺人才是主業?
    時至今日,這首詩已經成為了撩妹必備的經典愛情詞,能夠寫出這樣的詩詞,那麼這個作者肯定是文鄒鄒的。 他經常跟朋友聊天時,會仰著頭摸杯嘆息,時人多已疲憊,然辛棄疾卻一心懷揣著自己的夢想,亟待有朝一日能夠施展自己的真正抱負,因此他經常登高望遠、指畫山河。
  • 辛棄疾很自戀的一首詩,一改往裡的錚錚鐵骨,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南宋的辛棄疾可是位文物雙全的傳奇人物,不僅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很高,帶兵打仗這方面的才能也很卓越。"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便是他憂國憂民且英勇無畏的重要見證。歷史上的詩仙李白雖然詩詞風格豪放不羈,但是他也曾寫過讓人一讀就感覺歲月靜好的詩句;李煜雖然詩中滿懷悽涼和物是人非的感慨,卻也曾寫過歡快的詩句;李清照雖然後期詩詞多表達自己對命運坎坷的感慨,但前期也有曲調愉快、活潑的詩句;辛棄疾也不例外,雖然大多數詩詞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但也會有一小部分詩作表達其他的情感。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的那首《賀新郎》吧。
  • 辛棄疾是這首詞是真狂,男兒到死心如鐵,寫得比李白還要更加張狂
    少年時代的辛棄疾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而且以詩文名聞天下,當時他就有了立志報效祖國的願望,於是他偷偷地跑到南方,無非是為了實現兒時的夢想,希望可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剛開始的時候辛棄疾去到戰場,還打造出了一支強悍的部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辛棄疾一定可以收復北方的失地,實現兒時的夢想,但是他的努力最終還是白費了。
  • 辛棄疾的這首詞才有意思,桃李漫山過眼空,他寫的是什麼?
    南宋辛棄疾《鷓鴣天》初衣解詩:辛棄疾的這首詩寫得極有意思,此時桃李爭春,但是詩人踏馬即行,卻意不在此。詞風極其的曠達,卻意在言外。「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勞損杜陵翁。」原來杜甫曾經在四川草堂手種桃李,雖然離他的家鄉很遠,但是熱愛植物的杜甫,在中年以後難得安定,在草堂的四周種滿了桃李,開花的季節,狂風大作,讓杜甫奉外的煩惱。因為被風吹,折了數枝花。辛棄疾此番看見漫山的桃李,雖然志不在此,但是熟知歷史的他,也知道,各花入各眼。「若將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
  • 辛棄疾:如果將軍不能打仗,不能報效國家,那麼他還能做什麼?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優秀的古典文化多如燦爛星辰,在這眾多的文化盛宴中,我唯獨喜歡唐代的詩和宋代的詞,這兩種文學表現形式在文學史上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特殊成就。詞經過從唐代到宋代的發展,使得詩歌園地繼唐詩之後,又一次地出現了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
  • 趙翼最經典的一首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清代一位詩人有一首最經典的詩,曾經讓無數人感動!題遺山詩清代:趙翼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字雲崧,號甌北,乾隆年間進士。他長於史學,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他從小孤苦伶仃,15歲就開始掙錢養育弟弟妹妹。當了秀才後依然教書養家,考取舉人後做了幕府,境況終於有所好轉。這期間他努力學習,詩文水平也大進,終於成為清代著名的學者。
  • 辛棄疾寫的很平淡的一首詞,雖感情歡快,卻講出生活流離之樂!
    辛棄疾寫的很平淡的一首詞,雖感情歡快,卻講出生活流離之樂!文|何處落塵埃宋朝最熟悉的兩大詞人蘇軾和辛棄疾,二人的名氣都很大,在詩海長河中他們都有很多名篇只是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所以詞的風格略有不同,一個是豪放派的鼻祖,一個是處於婉約和豪放交界處。不過相比蘇軾的詞風,我還是比較喜歡辛棄疾的篇目。
  • 辛棄疾寫的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慷慨,抒寫英雄氣概!
    辛棄疾寫的很霸氣的一首詞,句句慷慨,抒寫英雄氣概! 文|常聞君言對辛棄疾的記憶,大部分人的腦海裡「豪放派詞人,稼軒先生,豪放鼻祖」。這位宋詞領域創作精髓的名人,不僅在軍旅詩,邊塞詩,豪放詞上有作品,還是個善於舞文弄筆的。他的一生是光彩的,前半生榮耀,熱血歸來,後半生卻在遺憾和悔恨中度過,他的稼軒詞享有美名,很多都驚世而傳,稱他為熱血墨客毫無疑問,他的大部分詩詞都有一種英雄氣概,有的講述了戰場戰士打仗的情景,有的論述了那個時代的不容易和艱難。
  • 辛棄疾感嘆筆窮時候,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卻沒想到更顯得他有才!
    就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都有筆窮時候,可想李白、杜甫之輩皆會如此,不然天天有靈感寫詩,那他們的流傳詩作,也不至於只有現在這麼多。而寫詩的人,也不是天天都在寫詩,寫詩的人,多半都是消遣自己,陶冶性情,發表一些感想。所以讀詩人的詩,能讀出一種心情,一種心境。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這就得從宋代人們的娛樂生活開始說起,當時宋代人特別熱愛音樂,有錢人就喜歡花錢請樂隊來家裡,常駐演唱;唱歌唱歌,光有曲不夠,也得有詞,因此填詞人成了當時熱門的職業。以來蘇軾和辛棄疾為例。一個來自富得流油的北宋,另外一個來自內憂外患,保命要緊的南宋。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文學略述》中,王教授認為豪放派詞人寫的詞,有個特點,那就是不屑拿女子來自比,他們覺得這樣娘兮兮。其次,他們特別喜歡炫耀知識量,就是引經據典,拿古人古事或者用典故來引出自己想說的主題。
  • 惡意賣萌辛棄疾
    這篇文章的質量很高,不過辛棄疾這個寫詞的軍人用「賣萌」二字來描述,還是覺得未免有些太輕。今後等時機成熟,我再寫寫我眼中的辛棄疾吧。若要了解原作者的更多信息,請點擊頁面結尾的「閱讀原文」。本文原載自《知乎日報》辛棄疾文武全才,天下皆知。有宋一朝,人填詞,基本苦在四件事:一是相思不得,二是年華空老,三是朝廷不用,四是打不了仗。
  • 辛棄疾《驀山溪》: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
    辛棄疾隱居上饒,後移居瓢泉,他在瓢泉建築了一座「停雲亭」,在這裡欣賞山水,聽鳥語花香。「停雲亭」建成之初,辛棄疾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驀山溪》。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小橋下的流水,潺潺向前,流到前溪中去。邀請故人來陪我遊玩,竹杖芒鞋,向竹徑出發。穿過曲折的林間道路,越過起伏的山丘,來到停雲竹徑。它斜繞著溪水,遮住了半個山頭,道路的兩旁翠竹已經長成,栽出一條幽徑。舉杯暢飲,只剩陶淵明的隱逸的情趣。
  • 辛棄疾新婚後給妻子寫的詞,96個字用了25種藥材名,太肉麻了
    辛棄疾雖被後世歸為豪放派詩人,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詞風格迥異,變化多端:生氣了就"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抒情時則"眾裡尋他千百度";想念戰場寫"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想安定下來便"稻花香裡說豐年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60歲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幽默詼諧,卻罵盡滿朝小人,很解氣
    辛棄疾掉牙後寫了首詩,讀來幽默詼諧,其實罵盡滿朝小人,很解氣!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卜算子·齒落》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
  • 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受詩人沉重悲憤的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於六十六歲那年寫下的。那是辛棄疾正在擔任鎮江知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辛棄疾的詞多為豪放不羈,開拓了對詞的思想境界,曾經對辛棄疾來說的那些難熬的苦難日子,都成了他筆下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