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不僅詩寫得好,也很會打仗,努力安定百姓民生
我們只知辛棄疾是一代詩人,他的作品很多都得到了廣泛都得傳誦。他的詞在中學課本就開始出現,剛開始聽到老師的講解,只知他的詩詞寫得大氣豪放,氣勢萬千,卻不知他有著強烈的家國抱負。
辛棄疾在出生的時候,他的家鄉就已經被金兵佔領。他從小是在金人中長大的,他的祖父當時在金兵的軍營裡就職。但私下裡他卻非常希望能拿起兵器跟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家族和金兵有著血海深仇。他的祖父常常帶著他去爬上很高的山,站在山頂給他描畫原本屬於漢人的河山。
辛棄疾從小就親眼看見被俘虜的漢人,天天受到金兵的打罵羞辱,他因此非常痛恨。在這種環境的辛棄疾,從小就立志要報仇雪恨,為國收回失地,讓同袍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這樣長大的辛棄疾身上自帶一股俠士的風度。
終於,在辛棄疾二十一歲時,金人已經不滿足只佔據北方的土地,他們開始大舉入侵中部地區。而辛棄疾看到了機會,他集結了二千多人的隊伍,和後方漢民大軍發起了起義。前線的金兵起了內部矛盾,金人首領被刺殺,準備撤退。
辛棄疾趁機輕裝南下和朝廷的人馬取得聯繫,正當他準備回來時,漢人起義軍的首領被叛徒殺害。辛棄疾氣憤不已連夜帶了五十人,闖入敵軍幾萬人的大營,把叛徒帶了回來交給了南宋朝廷。
辛棄疾的勇敢與果斷,受到南宋朝廷的讚賞。在他年僅二十五歲就給他封了官。辛棄疾雖然回來了,但是一心想要為國家收回失地,報效國家一雪前恥。他給皇帝寫了很多建議書,但是都沒被採納。反而是他的文採被高度重視,朝廷相繼把他派到不同的地方擔任重要的職位,想讓他用自己的才幹治理政務,整頓一下治安方面的問題。
但是辛棄疾的志向並不在於此,他連做夢都是在吹角連營,在沙場點兵。他努力安定百姓民生,一心想著去北伐報仇,因此在朝中受到非常多的擠壓排斥。再到後來朝廷已經不再任用他,辛棄疾悠閒了近二十年,滿腔的抱負化作一篇篇詩詞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雖然他的將才沒有得到展現,但是他的詩詞卻把他推到文學的巔峰,讓後世都知道他不僅會寫詩詞,還是一名被埋沒的將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