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用此詩感嘆唐朝式微,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以為是辛棄疾寫的

2020-12-13 平兒聊歷史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對於李商隱,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愛情詩,什麼"相見時難別亦難",什麼"此情可待成追憶",什麼"心有靈犀一點通"……

但是,其實他也創作了很多詠史詩,也關心著家國的興衰榮辱,其中最著名的應當是七絕《賈生》了,"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跟漢文帝秉燭夜談,但是漢文帝根本不問百姓民生,只是跟他聊一些鬼神祭祀之事,可憐賈誼滿腹的治國之策得不到漢文帝的用心傾聽與理解。

(註:其實"最"這個字現在很敏感,不能隨便用,我也沒有在任何權威文章中看到,李商隱最著名的詠史詩是《賈生》,但是,我還是讀過不少古詩詞的,感覺李商隱的這首《賈生》確實是他詠史詩中的佳作,且名句"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也算是他詠史詩中流傳最廣的了,因此,《賈生》就是我心目中李商隱最著名的詠史詩。)

此外,他的詠史詩還有《隋宮》"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北齊二首》"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籌筆驛》"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詠史二首·其二》,因為這首詩的第一句"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讀起來還挺順口的,跟韓愈的名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句式感覺挺像,成功引起了我的興趣。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之前賢明的朝代,都是成功於勤儉,破敗於奢靡。

這句話是本詩的總覽,接下來,李商隱一一舉例,用歷史上的事件,來證明這句話中的道理。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哪裡一定要琥珀做的枕頭才能睡,一定要珍珠裝飾的車子才能乘坐呢?

頷聯用了兩個歷史典故,前半句涉及的歷史人物是南朝宋武帝劉裕,後半句涉及的歷史人物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

劉裕的小名叫寄奴,沒錯,就是辛棄疾名篇《永遇樂·江口北固亭懷古》"人道寄奴曾住"裡的那個"寄奴"。

《南史·本紀·卷一》就是寫的劉裕的傳記,其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寧州嘗獻虎魄枕,光色甚麗, 價盈百金。時將北伐,以虎魄療金創,大悅,命碎分賜諸將。"這句話中的"虎魄枕"就是"琥珀枕","上"是"皇上、皇帝"的意思,指劉裕,他把琥珀枕打碎,用來為將士療傷,而不是用來供自己使用享受。

了解這段歷史後,"何須琥珀方為枕"的內涵就很好理解了,李商隱很認同劉裕的這種做法,在生活上勤儉,將資源都用在對於朝廷重要的事上面,比如軍事,比如人才。

齊桓公同樣認為人才更加重要,他覺得車輛上有大珍珠沒有什麼了不起,真正的珍寶是自己身邊的人才。我想,齊桓公身邊最重要的人才,應該就是一代名相管仲吧,連諸葛亮都拿管仲自比。

"遠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想要遠去卻沒遇到駿馬,力氣窮盡難以拔出蜀山蛇。

從《隋書》的記載可以看出,青海馬能日行千裡,是難得的良馬。韓愈的名篇《馬說》中也有"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之句,可見,好馬經常用來比喻人才。因此,李商隱這裡的"青海馬"應該也是指人才。

從這段記載來看,"蜀山蛇"指的是敵人,"拔蜀山蛇"也就是打敗敵人。

有了這番分析,頸聯就很好理解了。李商隱表面詠史,實則懷今,唐文宗像頷聯裡說的那樣勤儉惜才、勵精圖治,奈何時運不濟,最終還是只能像頸聯裡說的那樣,無可奈何,宦官奪權,文宗想要奪回政權卻以失敗告終,最後自己也鬱鬱而終。這樣看來的話,蜀山蛇可能就是指的當時的宦官勢力吧。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幾個人曾經聽過舜帝的《南風歌》,一唱而天下太平,最後還是只有舜帝墳冢前的蒼梧樹,對著皇帝儀仗哭泣。

尾聯的意思就是堯舜之治如今已不再,恐怕天下將亂,對此,李商隱應該是十分痛心的。

這首詩跟李商隱最著名的朦朧柔婉的詩風不像,而且用典特別多,如果不是知道是李商隱寫的,我還以為是辛棄疾的作品呢(辛棄疾是個用典高手,往往一篇詞作中包含很多歷史典故,我的老粉應該都懂的)。

看來,人都是多面的呢。

希望讀完本詩後,大家對李商隱的認識不再那麼單一,他不是只會寫愛情。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猜你還想看:

長孫皇后:李淵的貼心兒媳,李世民的高情商髮妻

狄仁傑:我不是神探,這才是我的真實面目

看高陽公主實力演繹,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乾隆皇帝對她說:如果你是男孩兒,就沒嘉慶那小子什麼事兒了

李商隱的「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是什麼意思?

相關焦點

  • 辛棄疾感嘆筆窮時候,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卻沒想到更顯得他有才!
    就連著名的詞人辛棄疾都有筆窮時候,可想李白、杜甫之輩皆會如此,不然天天有靈感寫詩,那他們的流傳詩作,也不至於只有現在這麼多。而寫詩的人,也不是天天都在寫詩,寫詩的人,多半都是消遣自己,陶冶性情,發表一些感想。所以讀詩人的詩,能讀出一種心情,一種心境。
  • 李商隱的「無題詩」有什麼特點?
    他的詩歌獨樹一幟,其中的「無題詩」對後代影響頗大。李商隱的「無題詩」,指的是那些由於不便或難於標題,於是就以「無題」二字為題,或以篇首二字為題的詩。這類詩有幾十首。李商隱的「元題詩」寫什麼呢?千多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 李商隱和他的無題詩,有著怎樣的情懷?
    研究者們對李商隱 無題詩爭論的焦點在於,這種悽豔渾融的無題詩在 言情之中,是否還另有寄託。 詩評家們通過對每一首詩的考證分析,現在已 經有了比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李商隱的無題詩 中,有一部分確實是寫男女戀情而別無寄託的,如 他贈別歌妓們的一些豔情詩,像「近知名阿侯」、「長 眉畫了繡簾開」,語淺意明,一望可知。
  • 如何用四句詩,寫盡賈誼的一生
    對賈誼的才華教員一直都很欽慕,1918年在寫給老鄉羅章龍的詩中他就曾寫過: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鍾此。建國後,他還寫過七律詩,感念賈誼的才華,其中寫道賈誼的才華是: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梁王墜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教員這首詩,首句:賈生才調世無倫,一般認為化用自李商隱的詩《賈生》的第一句。李商隱這首詩也是寫賈誼的。
  • 李商隱三類詩詳解
    甘露事變中,宦官殺死宰相王涯等名臣,他因此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詩,後詩尤為悲憤痛切:玉帳牙旗得上遊,安危須共主君憂。竇融表已開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擊高秋!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 寫詩最忌重字,為何李商隱的這首詩,用了2次巴山夜雨,何用意?
    比如詩詞中十分忌諱重複的字詞,當然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作了同字詩,但是在數量上都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被認可。而李商隱的這首巴山夜雨,全詩有二十八個字,發重複出現了兩次巴山夜雨。不說重複的次數不夠,兩次出現的位置也不一致。著名詩人李商隱難道不懂得作詩的規則嗎?還是另有隱情?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這首詩。
  • 一詩人與戀人離別,模仿《無題》寫了首情詩,竟和李商隱不相上下
    愛情,是詩詞永恆的主題,在唐風宋雨之中,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一生去書寫自己刻骨銘心的愛戀。這其中,有「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誓言;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悼念,還有「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無奈。論及愛情詩,恐怕沒有哪位詩人能夠似李商隱一般寫得那樣纏綿悱惻、悽婉動人的了。
  • 李商隱詠史詩的特點
    (《南朝》[玄武湖中])  這首詠史詩展現了幾位南朝君王,尤其是陳後主荒淫誤國的場景,寄寓了作者對昏君的憤懣和哀嘆。詩的首句,用「玄武湖」的形象寫宋事。因為玄武湖命名於宋文帝元嘉年間,所以作者在此加之以計時的「玉漏」,表明宋朝盛況匆匆。第二句用雞鳴埭口的錦繡短襖寫齊事。因齊武帝常攜宮女遊幸琅琊域,一行人早晨出發,到湖北埭時雞始鳴,所以稱為「雞鳴埭」。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表面上寫荷花,實際是在表達愛情
    古往今來,膾炙人口的愛情詩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無論是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元稹《離思》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千百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心弦。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贈荷花》,來感受一下愛情詩的藝術魅力。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這位作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而且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寫得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但如果我們只讀過李商隱那些優美動人的愛情詩、無題詩以及一些隱晦難解的詩歌的話,是無法完全讀懂李商隱這個人的。
  • 秋日讀詩:一杯春露冷於冰,是李商隱晚年的虛無還是執著?
    而這首詩正是寫在李商隱滄桑的秋天和暮年。雖然他的一生,只活了短短的46歲。這首詩名叫《謁山》,這是在哪座山呢?是華山還是泰山?其實華山還是泰山,在山頂是看不到海的。但是可以看到海一樣的雲天。在這種登頂的獨立當中,李商隱獨對落日,寫下了這首千古名句。「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雲回恨不生。」
  • 李商隱很有意思的一首詩,短短4句點到為止,最後7字勝萬語千言
    【臨其詩境】今天來看看李商隱是怎麼寫賈誼的。賈誼被貶到長沙三年,這三年已經成為了詩人們用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之情永恆的題材。這3年在詩人的心目中,抵得上千年萬年。寫得多了,就容易落入俗套,千篇一律的感情,也就慢慢的變俗了。
  • 李商隱用錦瑟寫了一首詩,王安石大讚:要學杜甫,先從李商隱入門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李商隱,字義山,晚唐人。少時喪父。唐朝節度使令狐楚欣賞他的文才,請他到幕府去做巡官並教他今體文,李商隱應考數次未中,過了一段隱居學道的生活。
  • 李商隱6首無題詩,說盡了世間愛情最美的模樣
    魯迅曾說:「我以為一切的好詩,到唐已經被做完了。」那麼情詩的這部分,肯定是李商隱甲天下了。他用六首無題詩,寫盡了世間最悽美的愛情。失戀的李商隱,帶著這首詩去拜訪了文壇領袖白居易。白居易問了他兩個問題:「是你寫的麼?」「是寫給我的麼?」 李商隱還沒來得及回答,白居易卻自己有了答案:「好詩好詩,自比女子,志氣可嘉,我一定會舉薦你入仕的。」有了白居易的引薦,李商隱的無題詩傳閱了整個大唐,詩也終於寄到了收信人的手上。
  • 夏日讀詩:洛陽花雪夢隨君,李商隱真摯的友誼
    唐朝李商隱《送王十三校書分司》詩文漫讀:能有多少人去洛陽掌管皇家書籍?那洛陽的春花冬雪,都會繚繞在你的身邊。我知道你和何遜一樣,每到聯詩做對的時候,一定會記得像範雲一樣的我曾經和你把酒成詩。兩個人的因為互相的仰慕,而有真摯的發乎心靈的友情。在流傳下來的詩裡,有何遜和範雲的互相酬答。李商隱寫這首詩,一來是惜別同事感情,畢竟他們同在長安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另外一方面可能這個王校書,對於調到洛陽去,還是心有戚戚。畢竟在當時長安是主要的都城靠天子最近。李商隱的這首詩裡其實含有著鼓勵的溫暖。
  • 仕途不順的李商隱,寫了情詩無數,尤其是給妻子的這首,名傳千古
    唐朝盛產詩人,在那個人才輩出的時期,有很多我們印象深刻的詩人,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詳的詩篇。在這些人才中要說愛情詩寫的最好的當屬李商隱了,他的很多首無題都是愛情詩的高峰,像是那句「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論何時讀起來都叫人心上一暖。
  • 李商隱用荷花作比喻給妻子寫了首詩,把自己的遭遇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詩中描寫花朵的並不少,畢竟田園詩佔據了古代文壇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菊花、桃花、梅花,都曾被寫到詩文中,千百年被吟誦。但是將愛情寄於荷花中的應該很少,因為在人們眼裡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節操的象徵,可是李商隱就能夠將愛情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七月裡盛開的荷花上,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情詩呢?而他又是寫給誰的呢?
  • 李商隱一首簡單《無題》詩,竟有三種解讀,足見其無窮魅力
    提及李商隱的《無題》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那首《錦瑟》,但是本期【宣宣】給大家帶來的是另外一首,全詩語言樸實,邏輯簡單,甚至可以用「流水帳」稱之。但是,正是這首看似簡單明了的《無題》詩,竟和《錦瑟》一樣有多重解讀方法,趕緊來看看吧!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擅長創作「無題」詩,內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流傳六百餘年來,一直爭議不斷。詩中到底寫的是李商隱的「愛情」還是政治「寄情」?詩評者各執一詞。當中牽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
  •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的奇幻絢麗,引得紀曉嵐大讚
    別易會難,所以,送別詩多寫得情緒低沉,詞採黯淡。不過,今天我要推薦一首李商隱的送別詩,它寫的奇幻絢麗,可以說是開了送別詩的新境界。板橋曉別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