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的詞人與特別的詞:品讀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2020-12-17 俗人俗語俗評

今天和大家講一位特別的詞人。他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因而被合稱「蘇辛」;由於他和李清照是同鄉,又有相似的名號,因而又被合稱為「二安」。他就是南宋著名的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濟南人。他可是一位高產的作家,現存600多首詞作,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其中有一首很特別,既有蘇詞的豪放開闊,也有易安詞的綺麗婉約,在今天仍然廣為流傳。

這首詞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一個燈火輝煌、煙花絢爛的元宵節之夜,街市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到處是歡歌笑語。穿著華美服飾的女子們,也難得在這一晚結伴出門遊玩。但是在街頭,有位男子在孤獨而執著地尋覓著意中人。就在他覺得無望的時候,不經意回頭一看,竟然意外發現,他心怡的女子,也和他一樣孤獨地佇立在那燈火黯淡的地方。

這就是辛棄疾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境賞析

從古到今,歌詠元宵節的文學作品有很多,這首《青玉案》是後世傳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辛棄疾究竟用了什麼樣的創作手法,讓人們對這首詞如此青睞呢?

《青玉案》分為上下兩片,上片寫景狀物,渲染氣氛;下片寫人敘事,寄寓情感,是一首層次分明而且內容豐富的佳作。上片起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東風在古詩詞中常常指溫暖的春風,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所以東風吹過,帶來鮮花綻放的美景。作者化用唐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意境,同樣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把滿天燦爛奪目的煙花,比作一望無際的萬千花樹。

煙花易逝,很快就變成點點焰火,詞人由此聯想到繁星,落下時就像密集的雨點一樣。詞人用「東風」串起煙花燃放的過程,一「放」一「吹」,極富動感和生命力。節日裡的煙花氣勢盛大,景觀壯美,綻放的花有千樹之多,落下的星似大雨之密。一開場,這首詞就塑造了繁華熱鬧的氣勢,也體現出豪放派詞人的胸襟。

隨著煙花的落下,詞人的視角也從天上切換到地面,展現慶賀元宵節的歡快場面。「寶馬雕車香滿路」,說的是達官貴人乘坐豪華的馬車出行,留下滿路芳香。「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描寫的是大街上樂聲悠揚、燈火輝煌的情景。鳳簫,是簫的美稱;鳳簫聲動,是指笙簫等樂器合奏出動聽的樂曲。玉壺,比喻明月;玉壺光轉,就是說月光漸漸西斜,表示時間的流逝。一夜魚龍舞,指魚和龍形狀的彩燈徹夜通明。

這個元宵佳節,有聲有色有味,詞人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勾勒出歌舞昇平、絢麗多姿的迷人夜景。不過這首詞的精華之處,還在下片。元宵節之所以熱鬧,是因為有人在活動,因而下片自然過渡表現人物。蛾兒、雪柳、黃金縷,是古代女子在元宵節配戴的各種飾品,這裡代指華服盛裝出遊的女子。「笑語盈盈暗香去」,說的是女子們結伴遊玩時,有說有笑,飄灑香氣的嬌美儀態。

詞人為什麼以女子為主要描寫對象呢?

宋朝女子在這一天,難得走出家門,結伴出行,享受這個普天同慶的節日。正所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所以這一天也是古人約會的日子,元宵節也有了情人節之說。因為有這個習俗,便引出了詞人尋覓意中人的故事。

「眾裡尋他千百度」,詞人身處充滿歡樂的街道,望著形形色色的路人,但是沒有一個是他心中的佳人。到了這裡,詞的情感色彩從極樂轉向傷感。整個夜晚,詞人與歡鬧的元宵節是無關的,他心心念念的是一位知音,為她尋尋覓覓千百次,都不肯放棄。詞人痴情一片,卻始終找不到那個人,在快樂背景的襯託下,更顯得孤立無依。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詞人猛然一回頭,卻發現他的意中人,正站在燈火零落的地方等他。結尾這句是全詞的轉折和升華。他尋找的「那人」,自甘孤寂,獨立於熱鬧的節日氣氛之外,等待著有緣人的相會。這樣的佳人,才是和詞人心靈相通的知音。整首詞從壯闊的場景開端,再到詞人求而不得的孤獨以及意外相逢的驚喜,可說是一波三折,盪氣迴腸。

詞人背後的故事

從字面上看,辛棄疾寫了一首愛情詞,但它背後還有更深沉的內涵。辛棄疾是歷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從文的方面來說,他是南宋享譽盛名的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的美稱。與蘇軾相比,雖然他們都以境界雄闊著稱,但是蘇詞的豪是樂觀曠達、超邁軒朗的風格,辛詞則偏向於悲壯激烈、氣象縱橫。辛棄疾也偶然作婉約語,卻同樣流露出一代英豪的悲情與胸懷,《青玉案》就是這類婉約詞中的代表。

這種獨特的詞風,與辛棄疾的性格與生平有關。辛棄疾是北方人,他出生時,南宋的這片半壁江山早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而他又是一位豪爽尚氣節的俠義之人,所以很早就以功業自許,確立了克定中原、報國雪恥的宏願。

他也是一位真正的武將,用盡畢生心力,為抗金事業而努力不懈。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南下侵宋,21歲的辛棄疾也在家鄉聚集兩千多人,加入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期間,有的將領偷走帥印私自叛逃,他在情急之下,正確判斷出叛將逃跑的方向,一舉擒獲並將他處斬。得知首領被降金的叛將暗殺,辛棄疾也勇闖敵營,於萬人之中擒拿真兇,又一騎絕塵衝出重圍,金人都不能阻攔他。之後,他把叛將送至南宋朝廷問斬。

此舉大快人心,也表現出辛棄疾的武藝高強和膽略過人,當時的宋高宗非常讚許,就授予他新的官職,辛棄疾也開始了在南宋的坎坷仕途。因在朝廷有了一席之地,辛棄疾更加積極地推行抗金救國的理想。文採飛揚的他,洋洋灑灑寫下萬言書,名為《美芹十論》呈現給皇帝,全面分析宋金形勢,並提出統一中原的大計。這十論是辛棄疾嘔心瀝血之作,也是一部極具研究價值的軍事論著。

這部著作為什麼叫做「美芹」呢?

《列子》記載了一個小故事,說有人向富豪誇讚芹菜好吃,結果富豪吃了反而鬧肚子,後來人們就用「獻芹」謙稱禮物菲薄。這說明,辛棄疾面對自己的作品,態度也是非常謙卑的。不過從辛棄疾以後,「美芹」又具有特殊的含義,成為憂國憂民的代名詞。

然而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無意北伐,而他本人也被多次調任外地做地方官。雖然辛棄疾很有才幹,但他的才能和理想,就這樣被蹉跎了。為官二十年後,他因為耿直的性格和抗金的主張,不被朝廷所容,被彈劾罷官,又過了近二十年的閒居生活。等到朝廷重用主戰派人士,並再次起用辛棄疾時,他也成了日薄西山的老人了。相傳,他在臨終時,帶著未竟的理想,高呼著「殺賊,殺賊!」而病逝,享年六十八歲。

所以辛棄疾在朝廷做官時,因為政見與主和派不合,時常感受到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憂憤。淳熙初年,也就是他做官大約十年之際,他懷著孤獨而堅定的心緒,創作了《青玉案·元夕》。藉由知音難覓的主題,他在詞中表達志向難伸、大業難成的哀怨與痛心,同時展現出不與苟安者同流合汙、堅守初心的清高品質。正如梁啓超所品評的:「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

人生三境界的最高處

優秀的作品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挖掘不盡的寶藏。到了近代,《青玉案》一詞也有了新的內涵。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用宋詞名句總結出人生的三個境界。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因此,《青玉案》的最後一句,也可以解讀成做事業或者學問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要做成一件大事,肯定會經過許多波折、考驗。如果能堅定信念,在困境中持之以恆地努力,你就會在某一瞬間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那麼朋友們,您在品讀這首特別的《青玉案》時,有沒有與眾不同的收穫呢?

相關焦點

  • 青玉案的案是讀àn還是ān,辛棄疾是詞人還是將軍,你知道嗎?
    在此背景下,辛棄疾不能戰場殺敵,只能揮毫潑墨,寫下了千古名詞《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向心內求,方得真知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 詩詞朗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元夕:夏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玉壺: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
  • 元宵節詩詞英譯賞析:《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詞膾炙人口。英文翻譯有很多。最著名的非許淵衝老先生翻譯的版本莫屬了。許淵衝----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來將中國歷代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通篇更是充滿哲理,最後幾句令人恍然大悟
    辛棄疾的詞除了表達內心的理想之外,還有就是充滿了哲理,譬如他的這首《青玉案·元夕》,便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宋詞裡的千古名篇,這首詩不僅描寫得很抒情,更是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最後幾句更是令人恍然大悟。那這首詞也是被王國維極為推崇,更是把這最後的幾句引用到人生第三重境界,所以如此經典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辛棄疾最美的詞,少年可用來表白,中年可用來自勉,老年用來回憶
    哪怕是800年後的今天,再讀「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等名句,依稀間我們仍能看到那個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似乎那個闖入幾萬人敵營的少年一直都不曾離我們而去。但若只憑豪放詞,辛棄疾還不能算是頂級的詞作,他的婉約詞一樣精彩。當他寫起婉約詞來,一出手便寫成了無人能模仿的經典《青玉案。元夕》。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人會背,卻常常理解錯這兩字!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談論「古今大學問者」所經歷的「三種境界」時,說到「第三境界」,就引用了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話:「眾裡尋他千百度由此也可見,辛棄疾的這首詞有在古詩文壇有多重要的地位了。不過,《青玉案·元夕》雖歷來備受文人推崇,普通人幾乎也都能背誦,但並不是所有人能完全讀透這首詞,甚至連詩詞中的一些字也會理解錯。比如名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闌珊」二字,就曾難倒了不少的讀詞人。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辛棄疾人氣最高的一首詞,構思精妙,語言精緻,讀來餘味無窮!
    元宵節,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節日,一直是詩人們偏愛的創作題材,也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如唐代蘇味道的「燈樹千光照,明月遂人來」等等,但要給古代元宵詞排座次的話,辛棄疾這一首《青玉案·元夕》當之無愧第一。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800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句句是千古名言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引用了宋朝三位詞人的名句,也被稱為是人生三重境界,引用的第一重境界是北宋詞人晏殊的名作《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最後幾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三重境界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名作《青玉案.元夕》,裡面最後幾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歐陽修和辛棄疾的都寫了元夕詞,一樣的愛情,不一樣的感受
    宋代兩兩首著名的元夕詞,都是愛情的模樣從古至今,我們都在愛情裡尋找滋養。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和南宋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和都是寫元夕的詞, 一寫不遇,一寫相逢;一寫細細思量,一寫苦苦尋找;一酸楚,一甜蜜;一是「淚溼春衫袖」,一是「人在燈火闌珊處」。但不管如何,都寫出了愛情應有的模樣。
  • 《詩經》裡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本期話題《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小詞中,辛棄疾所描寫的那個驚喜的愛情故事很可能暗含著某種深刻的寓意,而這種寓意又與《詩經》裡邊兒一首名為《摽有梅》的小詩有關。究竟辛棄疾的寓意是什麼,它又是怎麼和《詩經》扯上關係的呢?
  • 《詩經》裡的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本期話題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小詞中,辛棄疾所描寫的那個驚喜的愛情故事很可能暗含著某種深刻的寓意,而這種寓意又與
  • 辛棄疾的一首詞:清新委婉,意味深長,寫出了人生最高境界
    辛棄疾這個名字,對於喜愛詩詞的人並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人稱「詞中之龍」。他的詞風視野開闊,氣勢渾厚,代表了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都是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這些作品大多表達了他渴望恢復大宋江山的愛國情懷和英雄氣概。
  • 辛棄疾的這首詩,寫盡一個人的一生,從少年到老年,讀到落淚
    而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則是和詩仙李白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畢竟李白在盛唐時期,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給了他們這個時代無限的創作條件。作為民族英雄的辛棄疾出生於南宋,處於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的一生坎坷崎嶇,自幼就顛沛流離中年時候抗金也不成,心中憤懣有家不能回,就是到了晚年也沒能夠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所以辛棄疾的一生可是充滿傳奇的,他的詩詞更多的表達了民族興旺和鬱郁不得志!
  • 辛棄疾向偶像李清照致敬的詞,越往後畫風越不對勁,李清照沒你皮
    但學生們的理由倒也簡單:一個是易安居士,一個是幼安居士;一個是詞中皇后,一個是詞中之龍;再加上數首詞中,辛棄疾都曾模仿和引用過李清照的經典。最後我不得不拿出史料證明了自己的觀點,卻仍有學生表示:原來這是一場暗戀!對此,我當真是反駁不了。辛棄疾確實曾在不少場合,不少詩詞中表達過對李清照的欣賞,這一點在本期的這首詞中就可見一斑。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原因有二:首先,闌珊這個詞看上去確實挺美的,特別是這個「珊」字怎麼看都像是個明快美麗的詞,問題就出在這個「闌」字上,這個字一直就有殘和盡的意思。其次,就是辛棄疾這個寫法確實不太符合很多人的常規思維。原詞的下闋是這樣的: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 這首《青玉案》詞顯然有所寄託,不過在此詞中,作者沒有直抒懷抱
    《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梁啓超說「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見《藝莓館詞選》),接觸到這首詞的真正內涵。這首詠元宵燈節的詞,場面熱鬧,色彩綺豔;結處峰迴路轉,別開一種境界。它似缺乏辛詞那種慣有的慷慨激昂的愛國基調;也與辛詞那些婉約風格的詞有異,但卻別具藝術特色。
  • 辛棄疾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什麼叫狂出境界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篇狂人狂語,詞名《賀新郎》。這首詞你可以不背,但定要讀一次,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狂出了境界:《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最美元宵節宋詞,千古流傳,辛棄疾唯美古詩詞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賞析】詞題「元夕」,即舊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佳節,在唐宋時期非常盛行,而且留下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優美篇章。辛棄疾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又有不同,全詞通過燈火之夜的景象描寫,顯示出婉約情深的獨特風採。
  • 硬漢柔情 辛棄疾那些柔情和小清新的詩詞
    談起辛棄疾,我想不用過多介紹,著名豪放派詞人、南宋將領,有「詞中之龍」的美稱。他出生於金國,但是和金國有深仇大恨的他少年便抗金歸宋,高舉抗金大旗。儘管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一生以恢復為志,始終沒有改變抗金之志。於是他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