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用「部編本」教材之後,小學語文考試有哪些關鍵變化?

2020-09-10 C計劃PlanC


​這次小學期末考試,讓不少北京家長明顯感覺到:語文的難度,上了一個大臺階。特別是閱讀和寫作部分。我們聽到不少家長的感嘆:

「很多題我都不會做,別說娃了。聽說有孩子沒做完。」

「花了大量時間複習課本,感覺基本沒啥用。」

「課外學了好多文學常識,也都沒用。看來學語文,死記硬背是不行了。」

……


這是全國中小學統一使用「部編本」教材之後的第一次大型測試。試題的創新,顯示著教育改革的方向。簡單說,這次語文考試的難度和命題方式,將會在全國中小學進一步推廣開來。

這些試題為什麼難?難在哪裡?


家長們發現:其中最大的難點在閱讀理解——題量大,與課內學習內容相關性不強,話題涉及面廣。


更重要的是,開放性問題多,需要孩子有自己的深度思考,甚至展現出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些本次考試閱讀理解的真題。


西城區五年級


題目給出的場景是:五年級要舉辦「動物世界」交流會,小剛想製作小報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動物,搜集了一些描述貓特性的資料。


除了梳理資料內容、分析說明方法,題目包括一些開放性的問題:

資料一和資料二中,同樣是說明貓睡眠的特點,表達上有所不同,你喜歡哪個資料的語言表達,結合資料中的具體語句,寫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而且,還對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理解、評論這些閱讀材料,還要從中找到想繼續探究的新問題。

請你幫助小剛完成小報的另一部分內容:

我閱讀了資料( )後,對貓有了新的了解是_____,我想繼續探究的新問題是_____。


東城區五年級


與西城區的題目類似,閱讀材料也是非虛構文章,介紹了學習金字塔、營養金字塔和生態金字塔三種概念。除了常規梳理文章內容外,還要求學生回答:

1. 「生態金字塔」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自然法則?

2. 在語文課上,李老師經常讓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理解的內容教給其他同學。你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好嗎?為什麼?

3. 小明的媽媽為了減肥,每頓飯只吃蔬菜,她這樣做很不健康。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樣勸媽媽呢?


西城區六年級


閱讀理解第一篇是記敘文,講一位名為赫師傅的大廚的故事。

除了常規的分析語句外,還要求梳理情節,並提出需要孩子自己深度思考的開放性問題:

1.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起因、經過、結果。

2. 讀劃線語句,推測大廚心裡會想什麼,寫下來。

3. 小說中寫赫師傅親自為客人重做芙蓉雞片,聯繫全文想一想,他為什麼這樣做?請寫出兩個角度的理由。


另一篇材料是非虛構文章,背景是:學校組織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關於北京中軸線的展覽,同學們整理了四段材料。


題目同樣包括開放性問題:

1. 很多人對「讀城——探秘北京中軸線」這個主題很感興趣,請你結合材料,寫出人們感興趣的兩點理由。

2. 你打算帶他們重點參觀材料四中提到的哪一處遺產點?請具體寫出為他們講解的內容。


「部編本」教材總主編:語文考試要檢驗邏輯思辨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


要求閱讀量大、面廣,並且著重考察思維深度,這是這次北京小學期末語文試卷與之前的最大不同,也是今後各階段語文考試的變化趨勢。


「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提出,現代工作生活中要面對海量的信息,分析、判斷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他希望語文考試可以作為「指揮棒」,督促學生適應社會的需求


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介紹了近幾年中高考命題的變化:「逐漸往理性靠攏,通過考非連續文本、考全文閱讀來檢驗學生的邏輯思辨能力和信息檢索能力。其實國外許多入學考試的命題思路也是如此。」


他還提到高考要求閱讀範圍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高考命題上的特點,一定會影響到基礎教育。這次北京的小學期末考試,就反映了這一點。


怎樣通過閱讀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怎樣通過閱讀提高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怎樣通過閱讀反思書本中的大問題,改善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怎樣通過閱讀打開視野,了解多元文化?


這些,才是應對今後語文考試應該關心的真正問題。一句話概括,就是怎樣提高底層思維能力。


對這種變化,學生應該怎樣應對?我們從溫儒敏教授近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表述中,摘取了重點語句,整理如下:


重視課外深度閱讀,重視整本書閱讀


溫儒敏:

從語文學習的方向來看,閱讀是第一位的,而且要強調高質量閱讀,讀整本書,涉及面也要廣。

過去的語文教學比較注重一篇篇課文的精讀,花大量時間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掌握生詞等等。這很必要,但不夠,而且不足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除了精讀,還有泛讀、跳讀、拆讀,這些閱讀方法都是必備的,新教材裡都有涉及。

讀整本書、不同類型的書


溫儒敏:

是讓學生靜下心來把一本書讀完,是養性,培養他們做事有始有終的態度。我之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講「讀書養性」,提到無論是網絡閱讀,還是紙質書的閱讀,都是要營造一個「自己的園地」,從而讓大腦更清晰、更有深度、更有創意,在精神氣質上超越庸常的環境。

雖然都是「整本書閱讀」,但讀小說跟讀童話不一樣,讀社科類的跟讀科技類的不一樣,讀散文和讀詩歌不一樣。對老師來說,應該把不同類型書的一般性讀法教給學生


寫作注重思維訓練


溫儒敏:


相當一部分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的時候,常常關注的是篇章結構、字詞句的優美,讓學生花心思把文章寫「漂亮」,忽視了寫作文究竟是為了什麼。

社會上不會人人都以文字為生,所以一篇文章的評判標準不應該是「漂亮」。寫作其實是一種思維訓練的過程,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要接受這樣的訓練

我以前出過的作文題,有讓孩子們寫一棵樹、寫一個人的。有人不理解,認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長大之後再也不會遇到這樣的作文題,考試肯定也不考,為什麼還要寫呢?我說,關鍵是在寫這篇作文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觀察、審美和表達,通過寫作,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得到了訓練。通俗地講,就是腦子變「活」了


/ 以上溫儒敏教授的話,摘自「上觀新聞」2018年1月15日的報導,原題為《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閱讀、寫作的思維和方法人人需要,中小學為什麼不教?》/



思維固化,也是許多語文老師自己亟待解決的問題


不過,對正在進行的語文教育改革來說,師資是個大問題。

思維固化,也是許多語文老師自己亟待解決的問題。溫儒敏教授曾提到:在一次作文比賽中,有300位老師和學生同題競賽,而結果是學生寫得更好。他認為,這是因為老師們照搬套路、帶著固化的思維去寫作造成的。


「我們一直在推動語文課程改革,就是希望能夠從引導老師開始,引導廣大學生轉變思路。」他說。


如何轉變思路,培養學生深度閱讀、深度思考的能力,對傳統語文課堂和課外大語文培訓機構來說,是個新的課題。對C計劃來說,卻正是打磨已久的專長


2016年以來,C計劃推出了多個針對成年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深度思維課程,並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開設了以提升學生思維為目標的系列講座。此外,我們還在北大附中、北京育民小學、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等銳意創新的知名中小學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教學生深度思考的具體方法


在這些沉澱的基礎上,C計劃研發出兒童思辨讀寫課,系統培訓孩子的深度閱讀和思維能力。


我們挑選經典的整本書作為主要閱讀材料,教孩子泛讀、跳讀、拆讀。我們設計有趣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文本背後的「大問題」。同時,我們還精心挑選了同話題的短篇文章作為補充,這些補充材料涵蓋古今中外(甚至包括文言文),能拓寬孩子視野、通過對比激發進一步思考


我們有在課堂上的引導,還有給孩子的課前課後作業,正與教育改革推進的語文測試命題方向一致:拓展性、開放性,引導孩子深度思考,並且清晰、有邏輯地表達。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課上,C計劃導師團隊和孩子一起讀了7本書。以其中一本《少年讀史記·帝王之路》為例,這是臺灣著名作家張嘉驊精選《史記》中的人物故事編寫而成的系列叢書中的一本。我們在介紹史書、記史傳統、司馬遷和史記的故事等等以外,還教孩子如何辨別史書的真實性:



我們還帶孩子梳理了文本,學習了人物寫作的方式:



我們給孩子的閱讀作業,與改革後的語文閱讀理解題類似,除了梳理文本內容外,主要是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的開放式問題。


以《少年讀史記·帝王之路》的配套練習為例,孩子需要自己回答的問題包括(以下只是一部分):


1. 什麼是史料,有哪些種類?課上有沒有你覺得很有趣的史料?

2. 課上我們談到了一些歷史故事,你的爸爸媽媽了解這些故事嗎?可以問他們知不知道某某故事,他們聽說的這個故事是怎麼講的?爸爸媽媽聽說的故事是:______我認為這個故事很可能是______(真的/假的)因為:
(1)這個故事______(有/沒有)邏輯錯誤。
(2)支持這個故事真實性的史料有______。
(3)反對這個故事真實性的史料有______。

3. 楚漢相爭中,楚軍的領袖是______,漢軍的領袖是______。他有沒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呢?比如___________。失敗的一方是________。你認為他失敗的原因有________。他有沒有一些做得好或者讓人欽佩的地方呢?比如________。


在課上,我們會和孩子分享一些分析框架和思路,提出需要進一步思考的關鍵問題,逐步引導孩子自己搭建出作文的框架。這也正是溫儒敏教授提出的寫作訓練方法:重在思維訓練。


我們有七名真正懂深度閱讀、懂思維能力、更懂如何教育孩子的老師,陪著孩子學習、成長。



我們今年的兒童思辨讀寫寒假課正在招生期的最後幾天。本周日(1月19日)24:00,報名通道即將關閉

如果將寒假課與春季課打包下單,你還能領到兩個福利總學費減30元;獲得價值99元的成人思維課程《結構化思考術》(讓你工作更高效、思考更清晰)。


掃碼立即報名

相關焦點

  •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新教材」新在哪兒?
    新教材傳達哪些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理念?使用中有什麼建議?且聽「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怎麼說。  「部編本」的總體特色——  有這4個特色,或者說編寫努力的方向,值得老師們關注,也有助於把握教材的基本理念。  1、注意立德樹人,同時努力做到潤物無聲,淡化「說教」。
  • 教育部推行「部編本」教材,語文教材改革,得語文者得天下!
    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對於部編本教材文本的解讀,新教材增加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解月悅老師說,語文備課組已經開始探討如何提高挖掘文本的能力,對孩子們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古詩古文學習有一個整體規劃。
  • 中小學舊版教材,統一改版為「部編本」,增加語文重要性
    19年初,教育部有通知,我國中小學生的歷史、語文、道德和法治統一編寫了「部編本」是指教育部直接組織製作的教材,這是對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從之前的教科書「一綱多冊」轉變為現在的統一編著,在發揮模範作用的同時,可以統一教材的質量,不會因為教科書的不同而使學生的學習重點不同,進一步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
  • 2019年中小學舊版教材,統一改版為「部編本」,增加語文重要性
    1、「部編本」是否能替代「舊教材」首先「部編本」的編寫都是由教育部組織的非常優秀的教育人才,為了使「部編本」容納各種質量高的知識,前後參加的編寫組人員都有60人,可見「部編本」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匯集了多名優秀者的知識與力量。
  • 「部編本」教材2019年將全覆蓋 小學生先識字後拼音
    和耳熟能詳的人教版、蘇教版相比,新出的「部編本」教材有哪些變化?低年級有了科學課,孩子們學習能跟得上嗎?交匯點記者對此作了一番了解。 「部編本」教材將在2019年全覆蓋 「部編本」教材究竟從何而來?記者了解到,所謂「部編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 小學語文難在哪裡?部編本教材「考」什麼?
    部編本的教材變化比較大,例如: 1.課文的插圖比之前的版本要漂亮多了。 2.每一單元的劃分更明確,單元學習目標更清晰,以散文、記敘文、議論文、文言文等劃分單元,教和學的目標更清晰。
  • 淮師大文學院部編本語文教材課堂深度教學微課比賽斬獲佳績
    淮師大文學院部編本語文教材課堂深度教學微課比賽斬獲佳績 2019-12-04 16:51:35   來源:淮北新聞網
  •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劇透」高考語文改革方向
    「高中語文特別是高中作文教學,全線崩潰!」「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話乍一聽有些聳人聽聞。2018第五屆「北大培文杯」全國青少年創意寫作大賽啟動儀式現場,100多名對文學充滿理想的名牌大學中文教授和各地著名中學的語文特級教師,擠在北京大學的會議現場。
  • 新學期廈門小學生先識字再學拼音 教材「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佘崢)新學期,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學生的三科教材將「變臉」:首次使用「部編本」,其中,政治課連名字都改了。  昨天,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開始組織老師培訓新教材。從下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的歷史,都將使用「部編本」。 「道德與法治」就是之前的「思想品德」課,即俗稱的「政治課」。  今年,全國的小學約有50%,初中約有60%,使用「部編本」。  部編本,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 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閱讀能力不好,就等著被淘汰吧
    自教育部統編教材走入中小學課堂已有三年時間,如今三年過渡期已滿,從2019年9月1日起,「部編本」語文教材將覆蓋全國各個省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之前的「人教版」、「北師大版」、「蘇教版」等各種版本教材將被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 9月1日起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三科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其中,以語文的變化最大,我們以語文為例,進行分析。本文文字較多,請您耐心閱讀!
  • 部編本初三語文教材文言文《陳涉世家》刪除了?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帖稱,「部編本」語文教材將初三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刪除。網傳圖片內容顯示,該網友稱,「《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經典課文都在……沒有放到其他年級,而是整個初中課本都沒有《陳涉世家》了。」
  • 聽總主編談「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大變化及其意義!
    有家長就追問:「部編版」教材編寫規格這麼高,到底編成啥樣了?課文篇目與之前相比有什麼新變化?全書框架如何設計的?這些變化能解決我們孩子語文學習的難題嗎?   其實,老師和大家一樣對此十分關注,於是找到樣書如饑似渴地翻閱了一段時間,漸漸有了自己的心得體會。為了驗證自己對這套教材的認識是否科學,老師去搜集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相關報導和解讀,欣喜地發現和「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的解讀基本吻合!所以青松也就有了信心和大家聊一聊溫儒敏教授的權威解讀。
  • 優秀傳統文化嵌入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部編本教材的創新教學
    小編理解的"從教材和課程入手",就是挖掘教材與課程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以此為載體,引領學生感受傳統文化,讓課堂成為學生走近、走進、走入傳統文化的主陣地!也就是說,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把中華優秀文化基因嵌入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之中。今年九月份,部編本教材的使用將全面鋪開!
  • 『新教材』部編本語文「專治少讀書、不讀書」,會閱讀的孩子毫無壓力!
    有哪些變化呢?一、先學一部分常用字,再開始學拼音。先認「天、地、人」,再認「a、o、e」如此累積起來的識字量,才是有質量的。從新教材的變化來看,識字量、課文數量等學習內容的「減負」,正是為了給語言的應用實踐、廣泛閱讀留出更大的空間。同時也提醒家長:孩子上了學,還是要堅持親子閱讀的哦!
  • 確切的消息來了,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後,「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那現在,確切的消息來了,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後,「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都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目前的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為你解答。
  • 「小學語文教材拼音出錯」被闢謠!近年教材變化多
    chua和ne,有音也有字。 近日,「小學語文教材拼音出錯」一事在網上熱傳,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榜。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稱,教育部統編版本小學語文教材中chua和ne拼不出對應的字,是「誤人子弟」。對此,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發博回應:這兩字都存在。 chua和ne有對應字,藍天是文學性表達 對於網傳質疑,溫儒敏昨日通過微博對「誤人子弟說」闢謠—— (1)這兩課是學音節,會拼就行,不必一一對應字詞。學生此時認字還少,也不能要求一一對應。 (2)但是chua和ne還是有對應的字詞的。
  • 該拿怎樣的文章培養學生——對部編本語文教材選文的一點管見
    筆者是一名農村小學教書匠,教齡不長,參加工作以來經歷了語文教材從老的人教版換到新的部編本。在兩版教材的教學中,對語文教材的選文有了一點管見,不當之處,煩請不吝賜教部編本語文教材已在全國中小學中全面使用你看,從小學到大學,從小孩到成人,我們幾無長進,&34;&34;,也一點不覺得這種文體有問題。我們習慣了憑藉此劣等文體去思考去表達,不是我們擁有文字和語言,是我們被這些文字語言圈養住,是它們擁有我們。
  • 新版部編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彩色高清電子版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生和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目前消息是從起始年級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為你解答。
  • 部編本語文教材刪除《陳涉世家》?總主編:沒任何背景考慮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帖稱,「部編本」語文教材將初三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刪除。網傳圖片內容顯示,該網友稱,「《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唐雎不辱使命》等經典課文都在……沒有放到其他年級,而是整個初中課本都沒有《陳涉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