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提醒:「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兩個人施恩

2020-12-20 勳章

縱觀古今,有心之人都會發現,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做對決策的成功人士都熟讀一本書,比如古代的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再比如現在的李政道、楊振寧、馬雲。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因此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最後發現卻是超科學。

《易經》也是一本關於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出生、上學、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

第一種人:得寸進尺的遠親。

俗話說:「鄰裡好,賽金寶」,一個好的鄰居,能夠成為我們真正朋友,我們要懂得和他們好好來往。而我們的一些遠親,有時候,還真的不如我們的這些近鄰啊,老百姓常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我們的生活圈裡,對於那些得寸進尺的遠親,我們一定要注意提防啊。

也許,在我們風光的時候,我們的這些遠親,會常常來我們家裡做客,並多次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讓我們去幫助他們。而我們對他們的幫助,他們也是很難有感恩之心的,相反,一旦對他們的幫助我們無法執行,那麼,這些得寸進尺的遠親,必然就會對我們頗有微詞,有的甚至會在我們的背後大放厥詞,說我們做人沒有親情之類的。這樣一來,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反而成為了他們對我們攻擊的工具。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對那些得寸進尺的遠親施加恩惠,真的不值得啊。

請點擊輸入

第二種人:唯利是圖的小人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只肯為自己的利益站臺,如果我們對他們施加恩惠,他們也許會一時感激,但是一旦他們的利益受損,他們就會把我們當成了他們的仇人,對我們橫加指責,甚至會給我們背後一腳,讓我們吃盡苦頭。既然我們對這些唯利是圖的小人施加恩惠後,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升米恩,鬥米仇」的遺憾,那我們不如對他們避而遠之。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不要對唯利是圖的小人施加恩惠,一旦施加,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想不到的隱患。

所以說,做人不能沒有原則的善良,而是又有一點鋒芒,善良要給懂感恩的人。升米恩養鬥米仇:再善良,也不要對這三種人施以大恩。由此看來,《易經》中的智慧,高深莫測,卻對我們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人生一世,真該好好學習下《易經》。

易經教給你如何成功

易經認為,成功的前提就是悟透天規,一個人拼到最後,不是靠運氣和小聰明,而是跟著天規做事情,這個天規就是你的選擇。

一個人若是選擇正確了,那人生自然是順風順水,若是選擇做了錯事或者是說了錯事,那人生自然是要遭受懲罰!

易經已經告訴了你成功的準則和定律,也告訴了你如何去做。

易經64卦裡面就藏著成功定律,因為64卦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排列出不同的人生密碼,每一個都對應著不同的選擇,每一個選擇背後就是不同的人生,易經早就告訴你哪個選擇是正確的了,你只要按照易經的選擇做,成功離你就不遠了!

身邊很多人跟我說,自己想要學習易經,但是原版的內容全是文言文,自己根本就不讀不懂,每當遇到這種情況,老顧我推薦大家看一看我每天都在看的《圖解易經》

這個版本的易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有著詳細的白話文還有注釋,全書配有幾百張的彩圖,將易經64卦背後的智慧還有道理用圖解的方式講解給你,這樣即使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讀懂了!

裡面還有上百種人生的實際問題,結合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講解,這樣我們很容易就能將學到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變成對自己的人生真正有用的智慧!

人的一生,三分運氣,七分運作。時運有高低,人生有浮沉,若悟性通達,運作通透,時運必然好運, 運勢自然亨通。

易經運用易學的方法,通過風水、八字的調整,結合奇門佔卜預測,讓你運勢亨通,飛黃騰達!

一本圖解易經,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逆風翻盤!對自己以及家人都是最好的,能讓你們的日子越過越順想看的朋友,點擊上面圖片連結即可帶回家!

相關焦點

  • 「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有道理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也是屢見不鮮。是啊,一個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對方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對我們產生了憤恨。所以,爺爺常常告誡我:「升米恩,鬥米仇」,做人再有本事,也別對這三個人施恩,要牢記。那麼,我爺爺所說的這三個人,究竟是指誰呢?
  •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怎樣的心理狀態?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並不是再說某一個人的心理變化,而是在描述一種社交關係,兩個人在付出與回報之間都會有衡量的標準,理念上的差異才導致了恩仇觀念的產生。升米恩不一定是出自真心,鬥米仇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當一個人飢餓難耐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足以讓他活命,但是卻無法改變他的生活現狀,所以一定要對施恩者感恩戴德,以期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這種感恩可能是出自真心,更大的可能是迫於生活壓力做出的偽裝。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
  • 升米恩,鬥米仇(深度好文)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去感謝富人。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古人三句話,從此不當「濫好人」!
    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一、「升米恩,鬥米仇」——民間俗語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關於「升米恩,鬥米仇」,這裡有個典故: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裡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李大一家人靠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謝。
  • 《水滸傳》: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道出柴進仗義疏財不得人心的奧秘
    筆者認為,問題就出在了柴進沒有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定律,這才導致了他仗義疏財之舉的不得人心。什麼是「生米恩鬥米仇」定律?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定律是指:如果他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你給他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你的幫助稍有不足,就會招來他的怨恨。
  •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而我國有一句俗語就和這兩個計量單位有關,這句俗語就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對人的一生都有用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指的是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出手給他一點幫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你給別人的幫助多和持續不斷,一旦你不幫助了,受幫助的人不但不感激你,可能還會很你。據說這句話來自「一升米養恩人,一鬥米養仇人。」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很久以前,村裡有兩戶是鄰居,平日裡關係很好。一家比較能幹,家境富裕。可是,有一年,發生了天災,田裡莊稼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只有等死了。這時,富的一家就買到了些糧食,給窮的一家鄰居送去了一升米,給他救了急。
  • 「升米恩,鬥米仇」老故事,解讀職場的人性智慧
    古人有一句名言:「救急不救窮!」很多人不了解,這裡面說一個老故事,「升米恩,鬥米仇」是怎麼來的!唐朝,關中 有兩戶人家是老鄰居,子一輩,父一輩,平常關係不錯,李家比較富裕,王家稍差一些,李家為人寬容,所以在城裡家買賣,突然一年大旱,天災突降田裡絕產了,王家沒有別的來錢道,沒了收成,一家面臨了災難。李家聽說後,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王家沒有想到,人家主動幫忙,終於熬過了最難過的一段時間,去感謝富人。
  • 揭秘何為「升米恩,鬥米仇」?韓信發達後對恩人的做法說明了一切
    中國有句古話叫「升米恩,鬥米仇」。當然,這句話還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說法是「鬥米恩,擔米仇」,也有的說法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但是,韓信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連一口飽飯都吃不上,老是在別人家(有點兒親朋故舊的關係)蹭吃蹭喝,而且韓信飯量很大、像頭餓狼。可是,韓信吃完喝完後啥錢也不給、啥活兒也不替人幹,只道聲謝就背著他的寶劍、拿著他的兵書到街上、河邊或城牆根閒逛去了。雖然韓信很聰明,經常換著人家蹭飯。但是時間一長,韓信這種吃白食的行為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 升米恩,鬥米仇:為什麼人會恩將仇報呢?
    世上升米恩鬥米仇的案例不少,乍聽來會讓人詫異。妙在升米恩鬥米仇,還不是普通的恩將仇報。升米恩,說明人還懷感恩之心,並非生來要翻天的白眼狼。為什麼小恩會讓人感激,大恩卻會讓人反目成仇呢?在內,則自發的感恩之心;在外,則道德壓力要求你有感恩之心。好比小時候長輩送了你禮物,你自己感激之餘,父母還要督促你,「還不快給長輩說謝謝?」但這種道德壓力,有繃不住的時候。
  • 升米恩,鬥米仇(說得太現實,深度好文)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比較富裕。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人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恩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鬥吧。」窮人千恩萬謝地拿著一鬥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
  • 大媽扛300斤攪拌機上山,母愛如山之下是升米恩,鬥米仇
    導讀:「升米恩,鬥米仇」,原意本是說在人有困難的時候伸手幫一把,會形成恩情,但是幫多了,突然停止幫助反而會形成仇人。而這種現象,即使是在親人之間,甚至是在父母子女身上,依然會出現。父母給予子女太多,太過於溺愛,一旦無條件供給時,被長期溺愛的子女可能會反目成仇。
  • 升米恩鬥米仇,施恩過多反而是個壞事,為什麼人會這樣恩將仇報
    世界上存在的升米恩鬥米仇的事件不在少數,剛聽到這個說法的人一定會十分的詫異。為什麼小恩惠會讓人感恩,而大恩卻會讓人反目呢?究其原因,其實是一個叫做「道德壓力」的東西在作祟。許多升米恩鬥米仇都是如此法律上,受恩者沒有欠債,但是他的道德上欠債。生米,自己能還的起,所以能說是恩惠,但是鬥米卻沒能力去償還,成為了道德壓力,上期積壓在心裡,就會慢慢走入絕境,繼而反目成仇。
  • 「升米恩,鬥米仇」,記住老祖宗這3句傳世名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但其實,做一個有愛心的好人,在現實中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在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個所謂的「濫好人」。如果沒有掌握好善心的度,很有可能就會反被人記恨,就像我們經常聽說的那句「升米恩,鬥米仇」,所以說我們在做好人好事的時候,都應該牢記下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3句金言,做一個精明的好人。
  • 《水滸傳》:為什麼宋江仗義疏財得人心,柴進卻「升米恩鬥米仇」
    可以用一句俗語來概括,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你施以適當的恩惠能夠能到別人的感恩,但如果給得過多可能恩情就變成了仇。我們可以先來對比一下柴進和宋江以及晁蓋的仗義疏財,宋江和晁蓋在書中也是樂於助人的人,他們對來投靠他們的人也十分大方,在人來的時候給他們提供住宿,陪著談心,走的時候再給予銀兩,因此眾人都很感激。而柴進則是將三五十人都養在莊子中,來者不拒,每日提供酒食飯菜,衣食住行全包,走了之後也給錢財。
  • 諺語「升米恩,鬥米仇」現實版:不要把別人的好看成理所當然
    「升米恩,鬥米仇」,這是一句自古流傳的諺語。有人家裡揭不開鍋了,你給了他一升米,他會感激你,可你天天給他米,他就會形成依賴,認為這都是應該的,當你有一天不給他米,他就會懷恨在心。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太多的哲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只因他忽視了升米恩鬥米仇
    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宋江「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
  • 升米恩、鬥米仇——是無慚無愧生起得太快
    從百度上百度一下就知道升米恩、鬥米仇的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其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